APP下载

云南传统制盐古镇的历史及其创新发展路径研析

2023-03-11张欣

盐业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石羊盐井盐业

张欣

摘  要:西南出井盐,而滇盐为其一。历史时期,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盐业技术,云南各盐业古镇蓬勃发展。不过,“因盐成名”“因盐发展”的盐业古镇现在却面临转型问题。因此,发掘好、利用好这些盐业古镇内原有的历史资源,将古镇遗迹与现代文创理念相结合,走“文旅融合”之路,不失为云南盐业古镇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一个好办法。

关键词:云南盐业古镇;文明遗存;文旅融合;转型发展中图分类号:K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23)04-0073-8

云南盐业作为井盐的一大代表,在盐业文明史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云南盐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滇中、滇西、滇南三大产区,形成独具特色的盐文明传播带,而盐业古镇成为盐文明形成、发展、传播的汇聚地和辐射地,云南盐业古镇的形成与发展皆“以井盐文化为基础,盐业经济为动力,并衍生出多元文化的传统村落”。因此,传统时期云南盐业发展与盐业古镇之间的关系,成为云南盐业文明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相关学者以诺邓、黑井、白盐井等不同盐井为典型,从不同方面对此议题展开研究。不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保护因盐而兴的“资源型”古镇,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一、因盐成名的制盐古镇

“云南作为中国十大产盐区和主要井盐产区,盐业发展在云南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云南物产,锡、铜而外,当以盐为大宗。”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井盐发展创造了条件。云南盐矿资源主要为固态的岩盐和液体的卤泉,其中以液态的卤泉为主。远古时期,云南是一个凹形内陆湖,随着千百万年地质运动变化,内陆湖深层不断下倾,使含有盐分的物质逐渐下沉积聚,最终形成埋藏于地表之下的岩盐层。其中“滇中地区的矿床是典型的陆相沉积,滇西、滇西南(思茅、西双版纳地区的滇南稍偏东地带)‘三江地区的矿床,陆相沉积物质来源有多种渠道,并受断裂带有关的深层卤水补给影响,即形成‘内陆盆地、深层卤水补给盐类矿床”。因此,滇盐成盐的卤水层很浅,非常适合通过凿井提取卤水进行制盐,因此有“滇蜀之盐,皆产于井。蜀井凿于人,滇井则成于天焉”的说法。

云南盐井主要分布于峡谷、河流两岸地区,以辘轳提升、竹竜抽取与人工提运等方式汲卤制盐。最终,在盐井周围出现“因盐而聚”的村落集镇。因此,“盐井的形成发展对其所在聚落产生的影响,包括对聚落空间的形成、聚落空间内的道路、聚落的兴衰产生的影响”。在云南盐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以滇中黑井、白盐井,滇西诺邓,滇南磨黑、石膏井为代表的三大产区。在各盐井周围,人因盐而聚,路因盐而通,“人群+道路”将产盐、运盐、销盐的聚落联系在一起,形成整个滇盐聚落體系。总而言之,传统时期云南三大盐产区的村落集镇文明皆与盐井开发息息相关,如以滇中黑井、白盐井为中心出现的黑井古镇、石羊古镇,成为以盐为中心的商品集镇;以滇西诺邓为中心出现的诺邓村,也因盐成为“千年盐村”;以滇南磨黑井为中心出现的磨黑古镇,以“滇南盐都”而闻名四方

这些村落集镇内出现多种以“盐”为纽带的社会经济活动。第一,盐业古镇内出现以“盐”为核心的商品交换,“多是以物易盐或以盐易物”。以盐为商品,各盐业古镇内的物资交换使市镇内部出现多条商业街市来售卖各类物资,“人以煎盐为业,办课甲于滇省,所食米粮,全赖运盐商贩顺便携来,籴以糊口”,如石羊古镇“商贩往来,车马辐辏,视附近州县,颇觉熙攘。诚违西之重地,实财富之奥区也”。第二,盐业古镇内出现因“盐”而产生的人员聚集,由此充实盐业古镇内的劳动力和提升盐业古镇内的商品购买力。如清初石羊古镇人口只有4,000多,道光时已有1万多11。第三,盐业古镇出现以“盐”为对象的盐运古道,带动了盐业古镇与其他商品市场的联系,如石羊古镇所产之盐的销售范围最大时可以到达云南省20多个府州县12,其成为产能强、销售区域广、辐射范围大的食盐生产中心。云龙地区的盐马古道联通了澜沧江、沘江、怒江等流域,马帮凭借盐马古道将顺荡、诺邓等地的盐源源不断地运往丽江、中甸、西藏等地,并且将诺邓及宣威火腿、路南的卤腐、云南大头菜、开远藠头、丘北辣椒等作为外销商品运至其他地方。磨黑古镇作为盐茶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成为联通中国内地和滇南以及东南亚的枢纽,是边疆地区与中原及东南亚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咽喉

二、因盐留存的文明遗迹

以“盐”为核心,不同人群围绕“盐”从事的各类活动,使盐业古镇印上盐文明的烙印。黑井古镇、石羊古镇、诺邓村、磨黑古镇等盐业古镇,因“盐”形成物质型、制度型、精神型盐文明,使盐业古镇呈现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经济内涵、鲜活人文内涵

黑井古镇黑牛广场附近的大井盐井、大子井盐井,龙川江西岸的裕济井、德洋井、天恩井以及金泉山1—6号盐井等,作为物质型盐文明的代表,在2012年作为禄丰古盐井群被纳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在黑井古镇内,还有因盐兴建的民居和宗教场所,如武家大院、包家大院、梁家大院、史家大院等,七星台上的大龙祠、大龙祠西侧的观音寺、金泉山顶的飞来寺、凤山上的莲峰庵、香山寺、镇西后山上的真觉禅寺、真武山寺、龙川江东的诸天寺等。除此之外,黑井古镇还因盐形成丰富的精神型盐文明,《复盘龙寺募盐记》碑文、黑井大龙祠内的“灵源普泽”匾、诸天寺内的“慈舟普现”匾和玉碧山昙华寺诸天寺风景楹联,以及成书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的《黑盐井志》和镇内留存的“节孝总坊”等,都记述了黑井古镇曾经因盐繁荣的文化景象。

石羊盐文化博物馆呈现了白盐井“卤水提纯”“煎煮熬盐”“制作成盐”的整套流程,让参观者可以切身感受制盐全过程。盐文化博物馆通过展示盐业传统工艺,让其重新焕发生机。石羊古镇内的晒盐篷也生动展现了盐井“卤水提纯”“煎煮熬盐”“盐品成形”的全部工序。此外,石羊古镇内还保留了大量因盐兴建的古建筑。古镇主街道“南北通衢,总为一市,诸货骈集”,镇内其余街道将主街道与各居民区连接,民居围绕盐井簇状而建,古镇内形成以盐井为坐标划分市镇管理的形态11,形成“灶民环井而居,人烟稠密,街道狭浅”的“带状”簇群式布局。古镇内还有“书院”“孔庙”等因盐兴建的教育古迹,历代白盐井提举司主持修建的孔庙成为整个古镇的核心。古镇利用“井学”“社学”“义学”等教学方式,使古镇成为“文德所敖,度越前代……井之人士莫不涵濡圣化,争自濯磨,捷南宫膺乡荐者踵相接矣”的文化圣地。

除物质型盐文明外,石羊古镇还有大量精神型盐文明。刘邦瑞所作的《咏团盐》,郭存庄所作的《白盐井颂》以及康熙四十六年(1707)所绘的《滇南盐法图》等,都生动反映了石羊古镇因盐繁荣的盐文化。与此同时,石羊古镇因盐聚集大量人口,不同人群的交流使其成为不同宗教信仰的交汇之地。因“盐”出现的“圣母信仰”“卤龙王信仰”,使当地民众将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定为“开井节”或“龙王会”。佛教、道教与古镇内以“盐”为核心的原始信仰完美结合。伊斯兰教在镇内建有清真寺;天主教在镇内设立天主教总堂,在白盐井、大村、烂泥箐、铁锁等地设分教堂

诺邓村也因盐留存大量文明遗迹。村内留有龙王庙遗址,庙内供奉着龙王牌位,牌位中间书写着“敕封灵源普泽卤脉兴旺得道龙王之神位”,牌位上方雕刻着五个龙头。其中,中间最大的龙头代表卤水龙王,两边的四个龙头代表水龙王。相传龙王喜欢看戏,因此,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日,诺邓村村民都会举行为期两天的龙王会,利用接水、祭祀、唱戏等各种娱神活动,祈求卤水能够保有较高浓度,产出更多食盐。此外,诺邓村还留存有为经营食盐而修建的万寿宫会馆,管理食盐而修筑的盐局,因盐业经济兴盛而修建的贡爷院等。这些留存在诺邓村内的遗迹,生动地反映了盐业发展对古村古镇文明演进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清代,随着磨黑盐井的大规模开发,古镇内为盐业生产服务的店铺、商户应运而生。盐店、粮米店、布店、小食馆、大酒楼、人马店以及融合各种文化元素的建筑群等在古镇内分布。每天四五百牲口出入磨黑盐场,还有许多小商贩,故磨黑古镇有“小香港”之称。磨黑镇中出现了融合中国文化,兼收西方文化的建筑物。如古镇临街建筑多为“骑楼”式红木小楼,一楼为店铺,二楼或三楼为溜连着背向街道的靠椅,当地人称为“美人靠”;此外还有“三坊一照壁”的四合院。其中大盐商张孟希的住宅就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西方建筑风格融合的产物。磨黑鹽井使磨黑古镇成为南来北往盐马帮、茶马帮的歇脚地,磨黑古镇由此成为滇南盐茶古道的“第一镇”。磨黑古镇的发展使与盐相关的精神文明在此传播。如井盐生产者皆祭祀龙神,这一传统延续到了今天。现今滇南一些少数民族每年仍在固定月份举行“祭竜神”活动,这是对古代祭祀卤龙王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延续。与此同时,磨黑古镇周边民众亦信奉佛、道以及其他外来宗教文化等。

总之,历史时期,各盐业古镇的兴衰与盐业资源开发程度息息相关,它们之间可谓是战略上“共生”,经济上“共存”,空间上“联动”,文化上“互衬”。大量人群因盐集聚,由此促进以盐为中心、诸多商品汇集的古镇的兴盛。当盐业资源开发因各种因素陷入困境时,盐业古镇也逐渐衰落。因此,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让这类“资源型”古镇重新焕发生机,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充分利用各古镇悠久的制盐历史,充分挖掘各古镇盐文明的内涵,借助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拉近现代人群与古老盐文明之间的距离,让各古镇的盐文明真正“活起来”。因此,要打造升级版的盐业古镇文创产品,升级以盐文明为核心的古镇功能,提升各盐业古镇的品牌效能。

三、盐文明映衬下的古镇未来

盐业古镇作为“资源型”古镇的代表之一,除黑井古镇、石羊古镇、磨黑古镇、诺邓村外,云南还有许多因盐、因锡、因铜等开发而发展的古镇(城市),这类古镇(城市)的命运随着社会经济变化而发生转变。时至今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如何让这类“资源型”古镇(城市)借助政策“东风”转型,重新焕发生机,需要我们通盘考虑并做出行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开发“盐”主题文旅体验活动,保护现有盐业古镇

因盐发展起来的盐业古镇及各种盐业古建筑,如:古街、古铺、古盐场、盐商会馆、盐商居所、盐工会馆、行帮会馆等既是盐文明的物质载体,又是发展特色盐文明文旅体验的宝贵资源。只有借助这些因盐兴建的各类“硬件”,反映盐文明的精神型产品,如节庆、戏曲、饮食等“软件”才有再现的载体。不过,各盐业古镇进行文旅开发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树立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意识,保护好现有古镇面貌,要使特色盐文明旅游资源与古镇原有旅游资源相契合,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让古镇的“古色古香、古风古韵”具有完整性、真实性。同时,要重视古镇内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完善各古镇的服务能力,为游客的文旅体验提供基础保障,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再次,依托盐业特色进行主题文旅活动时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第一体验感,进行项目设计时要从一般性参观、考察向参与、体验、娱乐、康体、商务一体化方向综合考虑。各盐业古镇可利用至今仍在使用的制盐设备,让游客“身临其境”,切身体验盐的制作工艺,使游客有充分的体验感、获得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收获快乐。

最后,各古镇可开发具有“盐”特色的文旅产品,使其成为提升自身品牌效应的一张名片。石羊古镇现开发的盐制旅游产品,有具备收藏价值的盐产品(仿古筒盐制造的大号盐、中号盐、小号盐及十二生肖盐、百家姓盐);有可切身感受的盐产品(美容盐、沐浴盐和红盐茶);有因盐衍生的文旅产品(盐浴室、盐美容美发室、盐疗按摩室、盐水足疗室等)

因此,石羊古镇不仅让游客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盐文化,还让每位游客可以“尝得着”“带得走”具有盐文化的特色产品。游客可以品尝石羊古镇特色盐文化美食——石羊火腿,用石羊盐或卤水腌制的火腿红白相映、咸味适中、肥而不腻,相比宣威火腿毫不逊色,有的买了待客,有的作为礼品,销路颇广。还有松软香甜、酥松可口、油而不腻的小土饼和外脆内软、又麻又香、保质期长的椒盐饼以及那菜合子、黄粉汤、枕头酥、香春果、小油层、笑果、口酥等。游客在品尝当地美食时,也切身感受到盐文明的内在魅力。

磨黑古镇作为一个历史古镇,可以整合古镇内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将古镇内盐业“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民族民间文化、茶马古道、驿站、古建筑、革命历史、美食”等资源有效整合,使磨黑古镇形成以人文观光为核心,以盐文化为亮点,以茶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美食、名特产品等为辅的文旅特色,使游客可参观、可感受、可休闲、可品尝、可参与

黑井古镇可利用因盐留存的古遗迹,吸引游客切身感受黑井盐文化。如让游客化身为挑夫挑卤、灶户煎盐、盐商买盐、马夫运盐等,融入到黑井汲卤、晒卤、煎盐、运盐的历史场景中,切身感受黑井厚重的盐文化,使游客获得完美的制盐体验感。黑井古镇亦可借鉴其他古盐镇(城市)的做法,开发反映黑井盐品质的文旅产品,让游客能够品尝、带走黑井盐的衍生品。与此同时,古镇还可利用古盐作坊博物馆及时收藏、保护反映黑井制盐史的物件;利用自媒体、网红达人等,扩大黑井古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可整理发行反映黑井盐文化的书籍、纪念品等

总之,通过特色“盐”主题文旅体验活动,不仅可以促进盐业古镇内“硬件设施”的有效保护,还可促进古老盐文化“软实力”的传承与发展。

(二)挖掘盐文明特色精神内涵,保护、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盐业古镇在盐业开发中除形成物质文明外,还形成特色精神文明产品。如具有盐特色的祭祀风俗、宗教信仰、民族节庆等,对当地民众的日常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各古镇可利用自身独具特色的民族节庆等,使盐文明精神内涵融入地方民俗活动中,将盐文明传承下去。

石羊古镇祭祀牧羊龙女和卤龙王是当地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后世将“龙王会”改名为“开井节”,变祭祀为庙会。每年正月十二开始入会,正月十三正会,前后历时10天,四乡八寨的人们纷纷涌入石羊古镇参加开井节。同时,石羊古镇每年开展的孔子文化节,可以借助盐文明的社会、文化价值,将古镇打造成“千年盐都,祭孔圣地”,将盐文明打造成一张靓丽的“明信片”,使盐文明传承、发扬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盐业古镇的“前世今生”。

这些都是云南盐业古镇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各盐业古镇要充分挖掘反映自身盐文明的精神内涵,不断扩大自身盐文明的影响力,使民众切身感受盐与信仰习俗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整合特色资源,走现代化发展道路,扩大品牌影响力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各盐业古镇应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期间强调的“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为指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主动转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规划构建滇盐古道文化线路遗产廊道,聚焦各级特色传统村落,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让滇盐古道文化线路在传统聚落文化遗产发展和助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发挥“桥梁”作用。各盐业古镇要充分利用政策红利,主动作为,抓住机遇,主动转型,吸收、整合、利用盐业资源,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道路,逐步提升自身品牌实力,扩大自身品牌影响力。

第一,各盐业古镇要充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借助政府、企业、学会、媒体等,构建产、学、研、传相融合的机制,进一步提升云南各盐业古镇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目前,云南各盐业古镇的文旅开发仍以依托政府为主,缺乏其他社会资源的补充,无法形成有效合力。

第二,各盐业古镇需打破各自发展的思路,走“整体发展”“协同共进”的发展道路,形成集群效应。因此,要利用地理优势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打造“黑盐井—白盐井—诺邓井”协同发展的文旅体验线路,将黑井古镇、石羊古镇、诺邓村串联起来,形成一张具有典型效应的盐文明展示图。目前,云南各盐业古镇仍“单打独斗、各自发展”,即使是云南本地人,大多只知道黑井古镇,很少有人知道石羊古镇和诺邓村。因此,各盐业古镇要借助云南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孟中缅印经济走廊”中的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改变现有文旅经营模式,打造更有整体性、影响力的盐业文旅品牌。

第三,各盐业古镇可借助新型宣传媒介来扩大自身影响力,通过自媒体对各古镇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特色食物等进行宣传,使更多的文旅爱好者了解盐井,了解盐业古镇,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盐文明的魅力。如可以邀請网红博主直播云游古镇,对当地历代制盐技术、盐政、盐业文物进行展示,让文物“活起来”,使文旅爱好者在云旅游中拥有体验感和获得感。

综上所述,历史时期,云南各盐业古镇借助盐业资源获得长足发展。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盐业古镇需利用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支持,依据自身优势,借助外部资源,转化发展思路,走现代化、可持续、整体性、协同发展道路。充分利用“盐”这一核心资源,深入挖掘“盐”这一产品的附属价值。通过“文旅融合”这一路径,在盐业古镇的保护开发中,既要使盐文明爱好者拥有体验感和获得感,也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利用与传承之间的关系,要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统一,由此赋予盐业古镇新的时代价值和文化价值,从而推动各盐业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責任编辑:莫秋月)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ncient Salt Towns in Yunnan

ZHANG Xin

Abstract:Well salt comes from the southwest while Yunnan salt is one of them.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 with uniqu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nd salt industry technology, various ancient salt towns in Yunnan have flourished . However, to this day, the ancient salt towns that “famed because of salt”and “developed because of salt” is also facing the problem of transformation. Therefore, to explore and make good use of the original historical resources in these ancient salt towns, to combine the ruins of ancient towns with modern cultural and creative conceptsand to take the road of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s a good way for the ancient salt towns in Yunnan to regain their vigor and vitality.

Key words: ancient salt towns in Yunnan; civilization relics;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石羊盐井盐业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The Four Coldest Places in the World
辽宁凌源两处石羊石虎墓葬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实施三品战略 推动盐业健康发展
中国盐业双周新闻榜
中国盐业双周新闻榜(2018.12.01—2018.12.15)
悠悠“石羊”情
小学语文低年级段写话教学有效性探讨
清末川边改土归流前期西藏东部盐井社会状况及周边环境考察
石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