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的学习始于问题

2023-03-06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实验小学特级教师

小学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创设核心

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实验小学特级教师

温州市“特支计划”教学名师温州市优秀教师

应小敏

在科学课上,要是没有发现问题,那就是教学问题;要是发现了问题没有提出来也是问题。夏雪梅博士界定学生的学习,是在各种情境中创造新意义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学习始于问题。课堂中不仅要有问题,还要有好问题,能激发挑战、启发思考、引领探究。问题从哪里来?又将如何撬动学习?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思考。

要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在教学中总会不断地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如:关于声音,你想研究什么?关于空气,你还想知道什么?……我们也总会惊喜于学生的问题多得像打开了水龙头的水一样,天马行空。但事实上,有些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有些问题是不用探究的,也有些问题是太难的。提问只是提问,学生该学什么还得学什么。会提问是思维能力的重要表征,可以在单元起始课或项目入项时,用“KWL表”让学生去提问,用这张表贯穿整个单元或项目的研究。在学习的回顾与反思阶段再重新审视提出的问题,看看哪些解决了,哪些还没有解决,是否产生了新的待解决的问题。提问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反思中逐步形成的。而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开放性地去提出并聚焦研究问题,显然是困难的。但如果基于认知冲突、困惑产生、学习需求等,指向明确,倒不妨一试。

要在真实问题中发展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果问题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来自学生感兴趣的真实发生的事件,我们会认为学习的意义倍增。若来自真实世界,对学生而言,问题会变得复杂,很难适切学生研究,也很难常态化。因此,对于真实,大家比较认同的说法是:真实,是要让学生看到知识和世界的某种联系,解决某个问题的思路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迁移的。如:在一二年级的科学课上,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从某某小动物的故事、某某动画片的片段中产生问题,特别熟悉的例子是《小毛驴驮盐》的童话故事。小毛驴背上的袋子怎么变轻了?盐真的溶解在水中了吗?在这样的问题驱动下,学生经历的观察活动“盐溶解了吗”是真实的,学生寻找的建构“盐在水中溶解了”的判断证据是真实的,学生发展的认知与思维是真实的。学生可以通过迁移观察,判断其他物质在水中是否有溶解的应用。

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创设问题情境。解读课标,我们知道,核心素养着力提高的是学生在复杂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传统的科学教学以知识点的掌握为核心,而忽视了知识学习过程中真实情境的创设和真实情境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外,良好的教学情境也是产生问题和认知冲突以及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前提条件,问题的产生势必依托教学情境。从学生角度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应该具备形象性、具体性、探究性和可感知性等特点。而在实践层面,我们很多时候是为了情境而情境。笔者曾听过6节同课异构的课,课题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无独有偶,六节课,六种动画人物轮番登场,各显神通。但是情境是伪情境、假情境,出现这样几种现象:情境没有聚焦真问题,没有驱动适切的任务,脱离了学习活动主线;情境创设只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或有趣,或亲切,而脱离了科学本质;动画人物成为教师的传声筒,情境脱离生活,甚至脱离了教学目标,脱离了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依托情境,更要链接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因此,只有让学生的学习始于问题,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真谛,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创设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