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举措

2023-02-04叶晓霞庞庆龙詹萍李采霏李林欣赵仕花

大学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师范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叶晓霞 庞庆龙 詹萍 李采霏 李林欣 赵仕花

[摘 要]以教育部颁布的立德树人系列文件为政策依据,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实践基础,各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课程组对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采取打造“生物+思政”教学团队、健全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实践课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改革措施,以期达到思政教学资源整合、教师能力提升、学生获得感增强、传导路径创新、教学管理规范等改革效果,从根本上提高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师范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20-0114-04

近年来,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紧锣密鼓地开展,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1]。高校所有课程都应根据学科特点承担育人工作,构建高校课程体系合力机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这也是党和国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2-3]。

随着高校结合专业学科对课程思政进行探索,越来越多的教师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在课程中巧妙地融入课程思政。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作为中学生物教师的预备队伍,大部分学生以后将深入一线教学,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对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改革,提高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而培养一批具有浓厚教育情怀、扎实专业基础的师范生,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对于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指导意见。

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包含科学思辨、求真求实、精益求精等专业素养,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如何在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当中,将专业核心课程蕴含的精神内核通过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尤为重要。

一、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既要服务于生物学科的课程教学,又要从思政教育的角度挖掘、整理和传递出隐藏和依附于生物学科课程的思政元素。这对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师在思政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技能、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课程思政仍处于探索阶段,生物科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遇到了一些问题:

1.生物科学专业部分教师对核心课程思政教学不够重视,思政教育的“度”难以把握

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的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够全面、理解不够深入、态度不够重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对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缺乏足够重视[4]。此外,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度”难以把握,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课程的过程中受到时间及课程内容的限制,且在教学中对显性知识教育和隐性思政教育间的关系与比例较难把控。相比思政课教师,部分生物科学专业课教师自身思政理论知识储备较为缺乏[5],欠缺把思政元素润物无声、隐性地融入课堂教学的技巧和意识,在专业教学中不合时宜地生硬植入思政内容,导致思政元素无法与专业知识点自然融合,知识传授和价值导向没有实现“同频共振,相互引领”,这样就难以很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2.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体现不足且“全员育人”的教师队伍尚不完善

目前,从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来看[6],存在课程内容上思政元素体现不足的现象,缺乏对思政元素的统筹、规划及挖掘,未能形成完整的、闭环的、严密的体系,难以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效对接。现阶段,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全员育人”的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完善中,但在队伍建设过程中仍面临着各种挑战。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和探索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一步深化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和传递,让课程思政发挥更大的作用,优化教学效果,发挥育人价值。

3.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当前,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方式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进行单方面讲述。这虽然有利于学生快速密集地获取专业知识,但没有能很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自主思考较少,且教师在授课时贯穿的思政元素内化率较低。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大多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没有树立起全课程育人的教学理念,也就无法真正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寓德于学”的目的。

4.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的力度不足

培养师范生是师范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第一要务,专业课程和考试压力的双重作用使得部分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缺乏力度,即使已将课程思政的要求和内容写入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中,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导致学生对核心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认同度不高,思政教育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成因分析

第一,部分教师片面追求生物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考核,忽视了在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结合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公民素养、生态文明、全球视野等八大维度的思政元素。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思政元素和人文情怀的发掘往往是重难点,生物科學核心课程教材思政元素的开发和利用仍有很大的空间。第二,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衔接不足,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生物科学专业教师深入理解生物学科知识、准确领悟思政原理、及时把握时局变化、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具备忠诚坚守的育人信念。在某种意义上,课程思政比思政课程难度更大、创新要求更高[7-9]。再者,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1],更需要团队协作、资源整合。面对课程思政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目前部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

二、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举措

(一)打造“生物+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符合课程思政要求的专业教师队伍

提高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培养其善于挖掘、整理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元素和人文情怀的能力,提升其熟练运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技能,这各方面皆需要高水平的思政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携手共同建设“生物+思政”教学团队。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也将在听课评课、合作教学、教学研讨、教学培训、示范课建设、教案编写以及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等方面通力合作、携手并进。在多学科、多维度的刺激下,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应进一步思考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二)健全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遗传学等。为有效提高生物科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效率,在完善课程思政资源库时,应尊重生物科学专业各课程的教学体系、保障各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以及维护各课程的学科价值体系,可从“思政元素”“关联专业知识和教学案例”“所属思政维度”三个方面健全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在健全课程思政资源库过程中必须确保思政元素、相关案例与专业知识点的高度自然匹配,不断深入挖掘符合思政资源库的新思政元素,并且不断对已有资源进行拓展创新,使之更具有时代性,同时将不同的思政教学形式和方法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衔接自然、实事求是。例如,在讲授《植物学》第四章“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时,讲述植物精细解剖图的拍摄、植物种子库建设和钟扬教授的事迹,挖掘“科学家的奋斗精神”和“生命的责任”等思政元素,突出科学家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仰慕之情,引导学生自发地向优秀科学家学习。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当下,教师应根据课程思政育人要求,查缺补漏,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按章、节、知识点的逻辑顺序建立更加完善的课程思政资源库。

(三)重视基于MOOC/SPOC的翻转课堂开展,全方位融入课程思政

为了培养出学识扎实和技能达标的师范生,课程思政教学手段应当与时俱进。当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日渐兴起,在开展线下教学的同时,教师需重视基于MOOC(慕课)/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翻转课堂,录制课程教学视频,开展集视频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在线辩论、线上答疑等教学环节于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积极拓展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平台,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鼓励学生在翻转课堂中体现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对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深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此外,基于MOOC/SPOC的翻转课堂有利于教师将时间和精力转向其他具有更高价值的教育活动,而教师时间资源的回流是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程思政内涵的重要前提。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方式双轨并行,促使生物科学专业的思政元素更自然地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这也是培养新时代与时俱进、德才兼备的教师预备队伍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的专业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深入挖掘专业教学內容中潜在的思政元素并进行系统整理,在备课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技巧,将本课程专业知识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并将思政元素紧密依附于具体的知识点进行传递,培养新时代优秀师范类人才。例如,在讲授《微生物学》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时,讲述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给学生介绍微生物在污水处理、气态污染物处理和污染物降解中的作用时,通过实地研学、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形成不同于传统污染治理的新概念,激发学生的生态意识、创新意识。

(四)开展多元化实践课程,丰富课程思政实践形式

生物科学从本质上来说是研究生物体结构、功能以及内在发展规律的学科,生物科学师范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基础,还需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方法和教学技能,且应该具有教育创新意识和言传身教的仁爱之心。教师在思政教学改革中要丰富生物科学专业的实践形式,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野外实践教学、课外科技创新实践等,构建以实践为中心、以科研为引领的育人模式,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入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在野外见习中,通过介绍沿途出现的植物、动物,讲解它们的特征,同时融入物种背后命名、习性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趣闻轶事和我国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贡献等,以“润物无声,寓德于教”的形式渗透课程思政,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知识网络的同时,激励学生对课程中的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生命观念、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进行探索追寻。开展多元化的实践课程,不断对实践课程进行优化,更新课程对应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锻炼实践技能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理论与实践并行,让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专业课中的人文关怀。

(五)完善评价指标,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健全与否关系着课程思政的推行效果。课程思政的评价内容要结合管理手段、教学环节,将行动落实到各方面,评估主体要师生双向并行,评估机制要动态灵活、多措并举。在学生评价方面,开放线上课程教师评价系统,鼓励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以及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学生反馈查缺补漏,不断优化教学。在教师评价方面,通过与本校本专业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合作教学,以及与其他兄弟院校进行教学研讨等方法,拓宽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学习和评价渠道,对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组织形式及与思政元素结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将具体思政元素的融合情况进行量化,采用综合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的方式,制定出更为精细和系统的评价指标,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教师评聘考核机制与表彰机制。以考核评估机制为导向,不断提升教师自身思政教育的水平,强化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三、结语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建议尝试开展跨学院、跨专业协同育人,打造“生物+思政”的课程思政教研团队,推动课程思政从“单一课程”向“课程体系”转变,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同时,致力于完善生物核心课程思政资源库,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及时更新补充,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汇于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教学之中,将育人目标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更自然,使课堂更有温度,实现育人价值。

課程思政教学改革促进专业课教师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挖掘专业知识背后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落实课程育人的任务;促使专业课教师采取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将价值导向潜隐在知识传授中[10]。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程思政传导路径,通过加强学生和教师互动及个性化沟通,引导学生思索和领悟课程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政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促使专业课教师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11],积极寻求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契合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渗透到专业知识中,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在知、情、意、信、行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从而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局面,使思政教育更有力度。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5)[2023-04-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邸乘光.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2):7-21.

[3]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4] 周卫红,苗志伟.三全育人背景下化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探索实践[J].大学化学,2021,36(3):277-281.

[5] 谢兆辉,焦德杰,李学贵,等.穿石于滴水,润物在无声: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生命的化学,2020,40(5):782-788.

[6] 高涵,张春晶,李淑艳,等.“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3):77-78.

[7] 吴伟,李慧涵.生物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以生物化学为例[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191-1195.

[8] 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9] 张兴群,陈婷,曹张军,等.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J].纺织服装教育,2019,34(1):43-45.

[10] 陈阳建,李凤燕,张立飞,等.“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管理观察,2018(26):126-127.

[11] 于晗,于敬波,张雨佳,等.“大思政”格局下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21,37(9):1273-1280.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师范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