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科研设计课程建设探讨与效果评价

2023-01-11王建炳余运贤金明娟唐梦龄朱益民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效果案例

王建炳,余运贤,金明娟,唐梦龄,朱益民,陈 坤

(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学习了临床流行病学课程,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方法学课程,主要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有限,缺乏解决临床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中,临床医学方法学课程必不可少[1]。临床科研设计是浙江大学面向全日制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提高医学类硕士研究生科研素养的主要课程[2]。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临床科研一般过程、科研选题和假设建立方法、医学研究基本要素、科研设计基本原则、常见人群研究方法(如: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诊断试验方法评价、医学研究中误差、偏倚及其控制方法等[3]。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传授与课堂灌输式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教师单向的教学与学生被动性的学习形式,缺乏实践与讨论环节[4]。临床科研设计传统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课堂互动少、教学效果较差、死记硬背为主,学生虽然通过课程考试,但不能真正解决临床科研中的实际问题。为了加强浙江大学研究生素养和能力建设,浙江大学流行病学课程组对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设计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理论教学、临床研究案例讨论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并在2019~2020学年选课的学生中实施并开展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选修临床科研设计2018级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22名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12人,女性10人。以教学改革实施前选修该门课程的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年龄、专业背景、考试方式和难度等方面均衡可比。

(二)课程改革方法。

临床科研设计课程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理论教学、临床研究案例讨论与课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共32学时,每次课程4学时,具体改革方法如下:(1)理论课与讨论课课时比例为2.5 ∶1.5,增加了讨论课。(2)理论课以教师系统授课为主,辅以适量的师生互动。(3)授课前,授课教师根据相应教学内容在数据库平台检索及结合文献资源库,筛选出与知识点相关的临床研究案例,印刷成册,提前发给每位学生,要求学生课前通读该研究案例。讨论课以学生为中心,由5~6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讨论,讨论内容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来源、研究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等,每个小组选择1名代表,由小组代表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汇报,汇报后,鼓励学生活跃思维、踊跃发言和提问,而授课教师在讨论过程中正面引导、适时点评、严格把关,并对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打分。(4)针对课程内容和讨论的案例,布置平时作业,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

(三)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课程教学改革目标达成情况、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情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等3个方面。将问卷调查内容设置成电子问卷形式,采用自填方式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前向学生详细介绍本次调查的目的、课程建设的目标达成度、教学改革措施实施和学习积极性等调查内容。

(四)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50%,其中平时成绩考核包括出勤、案例讨论和平时作业,分配比例分别为10%、20%和20%。

二、结 果

临床科研设计2018级的22名研究生平均成绩为85.5分,最高成绩94分,最低成绩75分,显著高于2017级学生(平均73.5分)。对选修临床科研设计2018级22名研究生开展教学效果问卷调查,问卷有效率100%。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一)教学改革目标达成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认为基本达到了课程素养或能力培养的要求和目标;所有学生认为有必要(59%)或很有必要(41%)学习该课程;所有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自己很有帮助(64%)或有些帮助(36%);大部分学生喜欢(59%)或很喜欢(41%)这门课程;10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较好。

(二)教改措施实施情况。

100%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所描述的素养或能力培养要求基本恰当或非常恰当,为了达到素养或能力培养目标,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研究案例讨论),72%的学生认为课程建设中完全采取了相应措施,而28%的学生认为部分采取了措施。进一步调查发现,所有学生认为所采取的教改措施基本有效(72%)或相当有效(28%)。

(三)学习积极性评价。

87%的学生认为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面临一定的挑战,而13%的学生认为很有挑战性;近75%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的课外学习任务适当,25%的学生认为课外学习任务偏多;近70%的学生参与过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关讨论及教学互动的环节。

三、讨 论

多数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较为薄弱,而临床科研方法学课程对学生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本研究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理论教学、临床研究案例讨论与课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临床科研设计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研究案例讨论的方式,对学生解决临床研究的实际问题有一定帮助,但是,要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认为课程改革后,课外学习的任务增多,学习压力明显增加;大部分学生在课程讨论环节都能积极参与发言,所有学生认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有帮助,教学质量较好。

临床研究是以临床疾病和病人为基础,探讨疾病可能的致病因素、转归以及防治措施的效果和效益。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兴起,对临床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临床科研设计是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素养和能力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如何选题、如何设计研究内容、如何采集和分析研究数据以及如何解释结果等。传统理论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教师驾驭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内容较为全面,但是课堂互动程度低,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也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临床问题时,不能运用批判性的科研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临床研究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对临床案例的设计、调查、统计分析、优势和局限性等内容开展讨论,培养学生分析临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中的教改模式能提高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思维和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解决临床研究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效果显著。本研究中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了课程考试成绩和满意度调查,但缺乏学生科研情况的比较,是本研究主要的局限性。课程教学团队将在以后课程中进一步实施相应的教改措施,加强学生科研诚信建设,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开展临床科学研究,杜绝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数据、不当署名和提供虚假信息等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诚信的行为,并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同时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增加学生科研情况的调查内容。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学效果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