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医养结合的居家型养老机构适老性景观设计研究

2023-01-09◇赵

大观 2022年11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院景观

◇赵 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有2.6 亿人,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1.9 亿人。据媒体公开报道,截至2018年底,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49 亿人,其中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1.5 亿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5%。失能、半失能老年人4400万人。预计到2040年,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

2016年10月,由全国老龄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设安全、便利、舒适的老年宜居环境体系。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2022年2月,国务院在《“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了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践行积极老龄观、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等九大重点任务。

一、老年人的特征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其一,感官功能衰退。感官功能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功能,而对于户外景观环境而言,能对老年人产生刺激作用的应该是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元素。因此,在户外环境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比如:通过放大文字、增强标识颜色的对比度等帮助老年人解决视觉下降所带来的生活不便问题;通过设置警报声、广播声音等各种有特色的提示语音,帮助老年人解决听觉不好给生活带来的不便问题;通过天然材料的运用、现代化智能设施的设置等刺激老年人的触觉,提升他们的生理感知能力等。其二,神经系统功能的衰退。神经系统功能的衰退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和认知能力的退化,因此,在户外环境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宜设计复杂的交通流线,在相关节点处要强化标识性。其三,运动系统功能的衰退。老年人的运动系统功能衰退主要表现为腿部肌肉力量减弱,比如上下楼梯不便、走路迟缓等,因此,设计时应适当减少踏步和汀步的使用,增加无障碍设施,增加停留休息空间和设施的设计。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其一,安全感。因生理机能逐步退化,老年人会愈发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担心自己身体状况不佳给子女带来麻烦、增加负担,因此会更加重视避免去有危险因素的环境。其二,孤独感。随着子女逐渐独立,老年人慢慢远离社会生活,除固定朋友圈外,他们不易结交新朋友,人际关系范围逐渐缩小,加之体力渐衰,行动不便,更加容易产生孤独感。其三,失落感。离退休后,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形式和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社会关系也会逐步变得简单,加上子女的独立,过去那种热闹的家庭氛围一去不复返,他们要适应新的生活状态,不免会产生一种失落的心理。

(三)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其一,起居行为。老年人一般作息时间都比较具有规律性,习惯于早睡早起。按照活动能力可将老年人分为有生活自理和活动能力的、半丧失活动能力的和丧失自主活动能力的三种类型。前两种情况的老年人的起居活动的内容及活动空间相对丰富,第三种则较为单调,活动空间有限。其二,私密性与聚集性。多数老年人非常愿意参加户外活动,对户外活动需求强烈,也有少部分老年人喜欢在家或者室内活动中心进行休闲活动,休闲模式相对固定,有固定的休闲伙伴、休闲场所和休闲时间。老年人的朋友多以老伙伴和邻居为主,活动地点多为社区内或附近的休闲设施区域、公园绿地、凉亭、空地等。其三,共性与个性化。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往往呈现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特点,他们喜欢从事的活动具有较强的共性,比如散步、下棋、打牌、聊天、晒太阳、健身等。而他们各自的家庭情况、人员结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又决定了他们从事的活动具有个性化特点。

二、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型养老院户外环境的需求

根据相关调研得知,除身体因素外,影响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主要客观因素是天气情况,同时活动时间和线路相对固定。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形式主要为散步、健身、休憩、聊天、娱乐、赏景六种。

基于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的特点,在景观功能方面老年人的需求有别于一般场所,尤其表现为对疗愈性景观的需求会更加突出。对调研结果分析得出,老年人对景观功能分区的需求从大到小依次为赏景区、水景区、园艺区、果蔬区。

人对景观的感知主要来源于“五感”,因此,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人性化设计。景观设计中应包含众多的要素。调研发现:在视觉要素方面,老年人的偏好从强到弱依次为植物、水景、地面铺装、假山石、雕塑小品等;在听觉要素方面,老年人的偏好从强到弱依次为流水声、鸟叫声、风吹树叶声等;在触觉要素方面,老年人的偏好从强到弱依次为植物、铺装、座椅、水体等;在嗅觉要素方面,老年人的偏好从强到弱依次为花香、青草香、泥土清香等。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老年人对户外环境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由生理变化带来的对景观环境的需求

其一,合理的光照时间和充足的光线。老年人的视力变弱,这会直接影响到其大脑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养老院中的适老性光环境设计要合理,不宜采用反光能力强的材料,要确保提供充足的光照时间和良好的光线环境,还需要避免老年人受到刺眼的不良光线的照射。其二,合理设计交通流线和无障碍设施环境。医养结合型养老院融合了居家养老、医院和护理院的功能,除了要充分考虑到可以自理的老年人需求外,还需要考虑到需要靠轮椅行动的或半失能老年人的户外活动需求。因此,要保障交通路线的便利畅通,保证医护救援人员能够顺利通行,提升老年人在疗愈型景观环境中生活的体验感,从而实现更好的环境辅疗效果。其三,考虑安全性相关要素。安全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要放在第一位置进行考虑的,这也是养老院得以正常运营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往往会出现突发性问题,因此,在适老性户外环境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诸多问题,比如:使用防滑材料进行地面铺装,增加扶手设计和缓坡设计,以预防老年人摔跤;设计智能呼救系统,以在老年人遇到突发状况时救援人员能及时接收到信息,并到达现场进行施救。

(二)由社会情感变化带来的对景观环境的需求

其一,社交的需求。医养结合型居家养老院是老年人聚居的场所,因此,可以更多地在户外设置一些空间,以满足老年人聚在一起聊天、散步、打牌等的需求,这样能够驱散老年人的孤独感,增进老年人彼此之间的感情,达到使其身心愉悦、身体健康的目的。其二,回忆的需求。老年人往往喜欢忆苦思甜,分享过去的经历和回忆,也容易触景生情。因此,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可以增加老年人熟悉的旧人旧事元素,以满足老年人回忆的需求,使老年人从环境中获得亲切感和归属感。其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价值丧失的感觉会越来越明显。因此,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可以设置园艺体验区和果蔬种植区,以使老年人在种植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其四,被尊重的需求。老年人因个体社会价值逐渐减弱,往往会觉得自己被社会忽略,从而产生负面心理。因此,可在养老院景观环境中设计敬老、爱老等文化性元素,通过完善活动设施、进行细致入微的适老性景观设计,让生活在其中的老年人感受到被关爱、被关注、被尊重。

三、医养结合型养老院适老性景观特征

(一)适老的功能性

随着年岁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生活范围会越来越小,几乎只会在养老院中完成他们的日常活动。因此,养老院应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设置适宜他们进行活动的空间场所,实行功能区的动静分离,满足他们健身、休闲、交流、娱乐、康复锻炼等需求。

(二)舒适性和安全性

除了满足功能需求外,景观设计的意义还在于能提升居住环境的品质。适老性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还要注重安全性这一核心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注重细节方面的设计,即不仅要营造良好的微气候环境,让老年人获得舒适体感之外,还应充分考虑该类场所中的无障碍设计,以规避老年人摔倒、划伤等风险。

(三)可达性和参与性

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后,每天活动的范围是有限的,因此要充分考虑活动距离和服务半径的可达性,比如可增加停留空间、缩短休憩设施之间的距离等。参与性主要体现在让老年人能够发挥一己之力,参与一些种植活动、互助活动,最终获得分享的快乐。

四、医养结合型养老院适老性景观的设计构想

(一)空间场地的模块化设计

根据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可对养老院空间场地进行模块化设置,实现动静分离的同时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要。针对老年人不同的身体状况特征,设置相应的康复锻炼、日常健身运动空间,比如可供打太极的小广场、慢跑步道、健身器械场所等。根据老年人交流的需要,设置连廊、凉亭等,以供老年人下棋、聊天、休憩等。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性,倡导快乐养老的生活方式,在阳光充足的场地设置园艺体验区、果蔬种植区,让老年人积极参与劳动,以提升自身价值感。还可依据老年人喜静的特点,设置观景区,重点打造景观节点,景观节点可以是潺潺的山石流水,也可以是郁郁葱葱的花木园景等。

(二)空间场地的微气候营造

良好的微气候营造是基于场地的自身条件,采用科学的方式手段打造更宜居的环境。通过分析场地的采光、风向、水体、植被等因素,利用优势、改良劣势,借助良好的自然条件,减少因温度过冷、过热或风速过大等给老年人带来的不适感。

(三)绿化环境的合理打造

其一,选择具有疗愈作用的植物品种,很多研究表明,具有芬芳气味的植物能刺激人的嗅觉神经,让人身心愉悦。其二,依据场地模块功能进行合理的配置,如:健身场地周边要避免种植带有针刺的植物;亭廊周边的场地可以配置一些阔叶植物,这有利于老年人在下雨天时听雨打树叶的声音;沿着慢跑步道,进行花境设计,营造优美意境。其三,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春季万物复苏,新生的嫩芽能给老年人带来希望和欣喜;秋季丰硕的果实能给老年人带来收获的喜悦。

(四)体现人性化的细节设计

养老院的细节设计效果往往是该养老院品质的体现,更是老年人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细节设计更加重要。应依据老年的生理特点,降低老年人摔倒的风险,比如:院内地面采用防滑材料铺装,进行道路无障碍设计,确保轮椅和救护设备与人员能够顺利通行;局部区域少用台阶,且在有台阶处增加扶手,增加地面警示标识;环境设施要避免有锐角;沿着步道两侧设置扶手,进行明显的编号标记,以便发生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能快速地告知自身所在的具体位置。

五、结语

每个人都会老去,为老年人考虑养老环境问题十分重要,建设宜居、乐居的养老环境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体现。在大健康的时代背景下,应综合政府和民间力量共同建设医养结合型居家养老机构,让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设计行业人员更应发挥积极作用,用自身的智慧和爱老尊老的情怀不断进行适老性景观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院景观
医养当兴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景观别墅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In My Next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