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海报中的东方美学意境
——以黄海的电影海报设计为例

2023-01-09◇贺

大观 2022年11期
关键词:黄海水墨意境

◇贺 蕾

电影海报和一般的广告相似,是对文本、图形图像、颜色等元素进行有目的的组织后呈现出的视觉图像,一般会用色彩、图形进行渲染,主体图像是影视片名。宣传海报通过图像、色彩等元素,准确传递画面关系、艺术意境、主题思想、影片内容等重要信息。而作为影片的重要宣传产品,好的电影海报制作精美,图片丰富,内容充实,寓意深远,视觉感染力较强,在电影尚未公映之前就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关注。

一、传统艺术元素在黄海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一)《黄金时代》海报中的水墨元素

电影《黄金时代》是由中国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执导的一部文学影片,展现了萧红起起落落的人生轨迹。海报作为电影视觉形象传达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设计和艺术表达也有着独特之处。这部电影杀青后,黄海用了半年多时间精心打造了多版海报。海报以黑、白两色为主色调,以白色为主基调,并配以金色和黑色。《黄金时代》美国版海报大气庄重,以暗色为底色,硕大的笔尖像徐徐拉开的帷幕,笔尖是金黄色的,萧红的小剪影带着些许距离感,孑然而立。中国台湾版的海报则用恬淡干净的笔调演绎出萧红复杂的内心世界,就像她说的“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海报中,她手提辎重,老远就站在那里,脸部也处理得小而模糊,难以分辨,她望着一根羽毛无声无息地飘落下来,这何尝不是她的宿命?《黄金时代》日本版海报中,男女主演微小的身形位于巨大缥缈的水墨之下,周围一片虚空,整幅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

不管是法国版海报中身着中式服装的萧红,还是日本版海报中形象被缩小的萧红,海报都很好地发挥了传统水墨元素对人物的衬托作用,营造了一个理想的笔墨世界。水墨既是代表东方文化的特殊符号,又是传达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艺术精神的主要载体,黄海电影海报上的水墨元素,既体现了对中国东方艺术形象的再解读,又体现了水墨自身的特点与内涵[1]。

从《黄金时代》各个版本的海报中可以看出,黄海对于水墨元素的应用不是简单的直接挪用,而是将新式审美、新式文化结合在一起,进而对传统水墨元素进行的创新。在中国古代,水墨的使用有浓淡之分,浓墨往往是以重彩的形式出现,突出的是水墨的厚重感与层次感。在《黄金时代》海报中,尤其是日本版海报,黄海虽然也使用了浓重的水墨,但是画面所呈现出来的不是古典肃穆,而是缥缈与虚幻。这种虚幻感与《黄金时代》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戏剧性巧妙地对应起来。观众看着这几张海报,便会产生亦真亦幻的感受,看完电影后,这种感觉会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情绪也会被进一步调动。这就是黄海应用水墨元素的高超之处,他虽然取材传统水墨文化,但是却创造出新的意境和解读方式,最终使其与电影内容相呼应,自此黑白水墨也就成了一片鲜艳。

(二)《影》海报中的书法元素

中国书法艺术是使用以毛笔为主的器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是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孕育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美术形式,将汉字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书法艺术具有书写简单、流畅和技法易于掌握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书家钟繇曾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法之所以具有如此独特的魅力,根本原因就是它能够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和美的享受,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由此可见,揭示个人的心灵之美并以其打动他人,由此引起广大受众的审美兴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宗旨[2]。

黄海电影海报中的另一大特色便是采用了行书字体,独特的行书字体设计既契合传统影视题材的特点,又体现出我国传统人文特点。在《影》的宣传海报中,黄海对中国书法元素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该片讲述了从八岁就被秘密囚禁的小人物,不甘心被当成傀儡替身,历经磨难,努力寻回自由的故事,片中充斥着阴阳、黑白等二元对立。海报中篇幅较大的“影”字采用行书字体加以设计,用笔尽显苍劲,透出一种浓郁的中国古典气质。“影”字的设计采用了干枯的水墨色彩,所产生的飞白使得整幅电影海报具有了韵律性与生动感,一气呵成的三撇使画面具有了波澜壮阔的气度。

书法本身就是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抛开电影内容来讲,即使是海报中的书法也能够带给人美的享受。从古至今就有很多人热爱书法,中国古代读书人从来都将练字、写字作为读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书法是有情感的,书法中的情感就是写字者的情感。写字之人心境平和,写出来的字就中正平和;写字之人情绪激荡,写出来的字就龙飞凤舞,因而书法家在创作时往往都要先调动情绪,以求得灵感。从《影》海报中的字来看,写这个“影”字的人在书写时也是情绪饱满、比较激动的,他将自己代入电影中的替身角色,为这个角色鸣不平,所以才能写出这样气势雄浑、情感丰富的字来。黄海使“影”字占据海报的大篇幅,将书法中所蕴含的情绪再次放大,让观众在第一眼看到海报时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情绪[3]。

(三)《我在故宫修文物》海报中的文物元素

《我在故宫修文物》海报有清晚期“掐丝珐琅万寿无疆中碗”版、元代“剔红水仙花纹圆盘”版、明代“自在观音像”版、清代“黑色绸绣菊花双蝶图竹柄团扇”版、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版、明代“边景昭竹鹤图轴”六个版。一般这种标题的海报设计会以渲染工匠认真工作的形象为主,而黄海的这组海报却重点描绘了文物的美。文物是华丽的主角,工匠只是文物裂隙的修复者。这些海报中的文物有的错彩镂金,有的简朴素淡,风格、种类各异,从侧面反映出工匠技艺的高超。海报中,文物和工匠互相呼应,形成了极具趣味性的画面[4]。

《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中的文物都是真实存在的,是被收藏在故宫的真实历史文物。正是因为它们真实存在,所以将这些文物直接在海报上呈现出来就是对影片主题的最好阐释。黄海深谙“大道至简”这一哲理,也充分感受到了中华文物之美。这些文物精美无瑕,制作工艺巧妙绝伦,价值连城,是古代匠人艺术与智慧的结晶,代表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或许没有什么能比这些文物更好地阐明《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的主旨与艺术价值。黄海对这些文物的呈现方式进行艺术加工,使得与纪录片最为匹配的海报就此诞生。他的成功建立在自身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中国文物的精细解读之上。

二、黄海电影海报中东方美学意境的营造形式

(一)意境营造之虚实相生

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虚实相生理念与作品意境息息相关。清朝书画鉴藏家笪重光在《画筌》 中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在有限的海报空间中要善于经营位置,以实求虚,以虚衬实,营造虚实相生的意境。《影》的一款海报将邓超一人分饰的两角分别摆在画面左右,并对右边的影子做了虚化处理,使其与左边的人物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虚实对比的处理既能精准地概括电影主题,又能形成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效果。《黄金时代》法国版海报中,女作家萧红右手执笔,俯首凝思,左手托着下巴,指尖扬起的烟飘在照片之上,引导观赏者的思绪从画面中延伸出来。萧红一身黑衣,融进了黑色背景,整幅画面虚实相生,构成妙境,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二)意境营造之计白当黑

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说:“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计白当黑是说书法创作中字里行间的留白与文字本身同样重要,即使没有着墨的地方,也是布局谋篇的重要内容。书者要想写出有力度、有气势和韵味的好作品,就必须重视计白当黑的技巧与方法。书家不仅要有驾驭线条运动的能力,还要有把握空间切割的辩证的眼力。

《影》的系列海报中有一张画面中只有一个“影”字,影子是黑色的,但是这个“影”字却是白色。在字体左右结构的间隔中,利用黑色勾画出一个人物的剪影形象。整个海报把白色的“影”字夸张放大盈满画面,与黑色人物剪影产生黑白对比,进而形成一种均衡的张力,黑色在白色的映衬下得到显现,使画面充满紧张感。《黄金时代》韩国版海报中,白底背景上晕开的墨滴中缓缓显现出的萧红,眼含热泪却表情坚毅。而墨迹的边缘处被处理成女作家的一个侧面剪影效果,在单纯的黑色与白色组成的世界中,创造了一个简约而又富有变化的审美艺术境界[5]。

(三)意境营造之无中生有

在为电影《花木兰》设计的一款海报中,黄海只用了一个古代战士的头盔和一抹红色的嘴唇就精准表达出了电影的主题。头盔是战士的象征,也是男子的象征,而红色的嘴唇则是女子的象征;头盔下没有战士的脸,却只有一抹红唇。这种无中生有的设计手法,与极简设计风格类似,却更多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黄海的电影海报设计中运用的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无中生有技法都能体现出道家的美学精神。黄海把道家的美学精神与中国传统艺术符号相结合,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进行设计,契合了时代审美需要。

三、对于黄海电影海报设计的思考

(一)传统艺术元素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黄海的海报设计作品风格独特,其在传统艺术元素的选择上非常精细,但又不是简单地对传统艺术元素进行罗列。他基于对电影内容的深思熟虑和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刻感受,选择出最恰当的传统艺术元素。

《黄金时代》中,女主角是一位知名女作家,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黄海选择笔墨、笔尖作为主要的视觉元素,来表达女作家对写作的坚持。笔锋即刀锋,中国传统的文人也都是以笔锋代刀锋,通过写作来济世救人、弘扬民族精神的。

《影》中的两个角色一个是真实存在的人,一个是像影子一样存在的人,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像书法中的黑和白一样,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是白多黑少还是白少黑多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白就必须有黑,有黑就必须有白。

《我在故宫修文物》每张海报中的文物都没有被完整地展现出来,黄海采用局部放大的方法去呈现和强调文物的美。文物的美和修文物的人之间的对比不只是在体量上的大小对比,更是时间的对比,相比人短暂的一生,文物所存在的时间要久远得多。文物的华丽和工匠的朴实、岁月的漫长和时光的飞逝均体现在海报之上。海报通过对传统艺术元素进行恰当的选择和充分运用,将某一元素的意境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表达了民族文化中的深刻内涵[6]。

(二)海报设计中东方美学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画家通过描绘风景画面、表达思想感情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中国古代的意境追求最初体现在诗歌领域,后来扩展到各种艺术领域。宗白华始终将意境看成中国艺术、中国文化对世界最有贡献的一个方面,认为通过意境理论的研究,可以把握中国艺术的精神,可以探寻中国文化和心灵的幽情壮采。画面意境对于电影海报表现形式的构建是不可或缺的。

东方美学意境表达始终贯彻在黄海的电影海报设计中,让他的设计始终有一种中国风,能够形成一种带有中国印记的视觉文化。他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希望能在设计中找到属于我国自己的形式语言和意境。正是将传统视觉元素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融合在了一起,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美学意境。这种意境不是张扬和外露的,而是在漫长岁月里慢慢打磨出的属于中国的味道,如同中国人民最喜欢的玉一样,永远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猜你喜欢

黄海水墨意境
刻舟求剑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东方湿地 黄海明珠
水墨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泼尽水墨是生平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