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定市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学校的实践探索*

2023-01-08刘娜孙岩

智库时代 2022年2期
关键词:传承者保定市中华

刘娜 孙岩

(1.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2.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名单由教育部进行公示,河北保定有八所中小学校位列其中,包括保定花园街小学、物探中心校、保师附校、民族学校等在内。保定市传承中华优秀艺术的范围进一步拓展,除了较为常见的书法、戏曲外,新增了体育运动类项目太极拳、八极拳、武术操,以及民俗民间游戏抖空竹、蹴球、保定快跤等。从数量上看,保定地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较第二批增加了两所;而从形式上看,第二批入围的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侧重于静态的剪纸、烙画、皮革画,此次则重点突出了动态的体育运动和民间游戏项目。很显然,这次入选的学校及其传承项目不仅丰富了保定地区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形式和内容,而且进一步突出了当地对于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艺术的系统性与常态化。不仅如此,众多学校的入选和越来越丰富的内容也说明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艺术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之路。

一、中华优秀艺术传承主要发展历程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已深刻认识到保护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不过,此时的《公约》还局限在有形的建筑、遗址与古迹层面。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各国各地区持续保护行动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经验,也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深化了认知,从而逐渐将保护的视角投向更多无形的领域,包括知识、技能、实践、观念等,构成了人类社会纷繁复杂的文化形式。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优秀文化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机和困境,需要各国、各地区、各领域的人们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资源加以保护和传承。不仅如此,由于许多无形的文化必须依赖活态的传承才能得以延续,一旦其传承人去世又后继无人,则其消亡的速度和程度将远远超过有形遗产消亡的速度。因此,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出台了新的《公约》,而我国则先后在1985和2004年批准了两个《公约》。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突出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国家和政府先后在2005年和2011年出台《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正式立法的形式充分明确了对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的形式、内容和定位。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突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与传承实践中遭遇的各种瓶颈,2017年国家又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至此,我国针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开启了新的篇章,在进一步巩固原有政策和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体现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战略原则,使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和保护得到了充分规范和全面落实。而这也成就了迄今为止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的陆续出炉,也促进了保定市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学校的实践探索不断积累更多丰富经验。

二、中华优秀艺术传承与保护的主体及客体

(一)主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存在两个主体,包括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前者主要指传承者,也就是各种优秀艺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承人,包括自然人与各种组织或群体。这些传承者不仅直接参与、从事各种优秀艺术、传统文化的演绎、制作,而且有主动意愿向特定自然人或群体、组织教授、传播卓越的技能与技术。而保护主体的范围则宽泛许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专业组织与机构、普通人及人群等。前者包括各级地方政府、学界、媒体、社团、商界,后者则是最广泛的基层群众、普通大众。这其中,各级地方政府往往是保护中华优秀艺术与传统文化最重要也最得力的机构,且在绝大多数保护行为中承担着领导与引导的重要责任。而学界的参与则往往能够大幅提升中华优秀艺术及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针对性。而商界的参与则能够为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充足的资金、资源支持,使传承与保护能够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至于普通民众的参与同样不可或缺。只有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参与到中华优秀艺术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行动中,这些日渐凋敝、濒临消亡的优秀艺术和传统文化才能重回公众视野,才能在逐渐扎实的受众基础之上获得恢复或再生的机会与条件。可见,无论任何一环都能为中华优秀艺术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贡献一臂之力,而惟有形成合力才能使传承与保护行动规模化、活态化、可操作、可持续。

(二)客体

与中华优秀艺术传承与保护的主体相对应的就是其客体。与主体的双重性对等,传承与保护的客体也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其一是传承客体,也就是经历漫长时间后仍为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人群代代相传,且与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知识、技能、实践、观念等,包括民俗民间表演、活动、艺术、传统技艺及其使用或生产的各种器具、设施、工具等。而保护的客体则涵盖了传承客体及传承者。这是由于优秀艺术与传统文化往往离不开特定传承者的活态应用与传承,倘若传承者消亡,其传承的对象便丧失了依存的载体,也必然会由于失去其活态而一并消亡。

三、保定市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学校实践体现的三要素

(一)代际传承

纵观近年来各地区中华优秀艺术及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实问题不难发现,后继无人是造成传承断代、保护无力的直接原因与核心因素。只有切实保障中华优秀艺术和传统文化在代际间得到有效传播与继承,这些艺术和文化形式才能避免被人为中断直至消亡。而我国之所以要在国家和政府层面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是为了以制度的刚性强调且落实这一紧迫和客观的需要。同时,联合国层面的《公约》也在“定义”一栏明确提出了“世代相传”要求。以保定市为代表的国内各地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学校的实践充分体现了代际传承的基本要素,这不仅是对国际组织颁布的文件的呼应,也是对我国政府层面战略规划方案的积极响应和切实执行。

(二)交流互动及持续地再创造

在中小学校中普及中华优秀艺术并确立其传承与保护地位还体现了交流互动及持续地再创造的基本要素。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具有大量观摩与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包括校际间、城际间的沟通不仅是对知识传授经验、模式的交流,同样也涉及到文化层面、艺术领域。尤其是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而以保定为代表的传承学校势必能够在更多校际和城际互动中充分展现中华优秀艺术传承与保护的理念、经验和成效。无形中,这些传承学校便成为传播和扩大中华优秀艺术的种子与星火。

不仅如此,义务教育阶段的优秀艺术传承始终伴随着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创新和创造。特别是在富于想象力的年轻学生中,各种丰富的想象往往超越了成人。而各种出人意料的创新则能够为古老的艺术、传统的文化注入越来越多年轻的生命力、创造力,其也成为了助力中华优秀艺术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和源头。

(三)认同且持续

随着各种中华优秀艺术在传承学校中的普及和深入推广,年轻的学生面对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秀艺术将逐渐从一无所知到深入了解。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理解的不仅是优美的艺术、灿烂的文化,也包括厚重的人文、深邃的思想,更涉及到中华优秀艺术所承载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随着学生对于中华优秀艺术和传统文化从理解到喜爱的深入,其对于艺术和文化的认知也会伴随着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而定型。这就会促使越来越多中小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本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并且在日复一日的学习、继承、深化的实践中不断持续。而这个过程恰恰对应着中华优秀艺术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第三要素,也就是认同且持续,这也是实现代际间传承的基本前提之一。

四、保定市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学校实践的重要价值

(一)夯实传承基础,提升保护意识,增强实践能力

从第二、三批名单中不断增加的数量可以发现,保定市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学校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阶段性成果,也进一步展现了传承学校实践的重要价值,那就是夯实传承基础,提升保护意识,增强实践能力。

一方面,在中小学校中普及和推广中华优秀艺术本身就具有夯实传承基础、提高保护力度的积极作用,这是将传承和保护的种子早早植根在下一代心中最好的措施之一。中小学生对于中华优秀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尚处于几乎空白的阶段,惟有在学校教育中早早布局、系统推进,年轻的学生才能及时得到本民族优秀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滋养,才能尽量避免被外来不良文化、思想侵蚀、污染。这是在下一代人群中下大力气巩固受众基础、确保中华优秀艺术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只有在中小学生幼小心灵中及时种下一颗传承与保护的种子,广大中小学生才能及时树立维护和传承中华优秀艺术的自觉意识,才能使中华优秀艺术得到下一代人大多数的认同和接受。这也是在未来得到更多潜在传承者的提前铺垫和预先准备。不仅如此,艺术和文化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实践行为,其中相当多数都需要在传承和保护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而这些亲自动手实践的能力恰恰需要从小培养。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和保护就是在增强年轻学生们的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这也是避免形式主义、走过场等不良现象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二)丰富思政形式,树立文化自信,强化核心价值

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中,中小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在从传统的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艺术教育和传统文化无疑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最具活力、最有趣味的形式和内容,将中华优秀艺术传承作为开展课程思政的创新手段大有可为。这是由于中华优秀艺术与传统文化本身就在数千年历史中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是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口传心授的德育教育主渠道。利用中华优秀艺术和传统文化丰富课程思政将全面改善思政课程刻板单调的局限性,这也是激发年轻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有益举措之一。同时,将中华优秀艺术融入学校教育也有助于义务教育阶段各专业机构帮助广大中小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艺术中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文化元素充分提炼展示出来,从而改变一些学生思想上崇洋媚外的不良观念。尤其在强调培育下一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深厚的历史底蕴往往能够成为对抗自由主义思想泛滥的最强抓手。教育学习、传承保护中华优秀艺术的过程常常是最好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的渗透式教育、体验式教学,这也是实现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重中之重。

五、保定市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学校实践的经验借鉴

(一)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体验性与互动性

从保定市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学校实践探索中可以发现,实践是落实传承与保护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因此,传承学校实践的借鉴经验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体验性与互动性。

无论是相对静态的书法、戏曲,还是更加热烈活泼的抖空竹或保定快跤,在实践中学习和教育才是做好传承与保护的重中之重。基于实践化教育提高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艺术的理解和认同既是教育品质和效果的保障,也是让学生们树立文化自信心、培养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手段,还是让中华优秀艺术回归民间与大众的必由之路。同时,在不断持续推进的体验式学习和交流互动中,各种优秀艺术与传统文化才能在下一代的学习中得到持续不断的创新。这些基于新生代学生的创造性改变不仅是对中华优秀艺术的继承,也是更具时代特色的创造性转化,这也是帮助中华优秀艺术形式焕发年轻生命力的重要渠道和有益举措。

(二)持续拓展扩散,增强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

包括保定市在内,越来越多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学校的出现不仅使义务教育阶段专业教育机构成为大众传承和保护的中坚力量,而且在其所在社区、街道等更大范围的产生了显而易见的辐射带动作用,而这也是保定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学校实践带给各界的又一经验借鉴。

每个学生都是一粒传承和保护的种子,其身后的家庭、社区、街道、城市都会逐渐感受到中华优秀艺术传承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与现实性。而每所传承学校则是让这些学生充分发挥传承与保护作用的加速器和推进器,是帮助和引导中小学生不断提高传承与保护意识、能力的平台和载体。在此基础上,学校与社区、街道和城市会在不断地交流和互动中扩大传播力、影响力、带动力,进而让中华优秀艺术传承与保护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群,从根本上改变艺术文化后继无人、后继乏力的不良局面。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增强专业化、复合型师资力量

好的传承者本身通常也是卓越的教育者。大量优秀艺术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遭遇瓶颈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传承者数量匮乏,而让卓越的教育者转化成为优秀的传承者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困境。保定市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学校的实践提供了一个经验借鉴,那就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增强专业化、复合型师资力量。

在教师队伍中强化中华优秀艺术的教育和培训也是做好传承保护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其对优秀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掌握,并帮助其快速提高艺术水平;另一方面,面向中小学生教育时,经过强化培训的教师也能更加胜任艺术教育、传承保护的工作要求。这是进一步扩大传承与保护主体、夯实传承保护基础的两全之策。

六、结束语

保定市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学校的实践是国内众多教育机构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战略宗旨,也正在成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积极探索。保定市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学校的实践至少能够为各界带来两个重要启示,其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领域,从娃娃抓起,夯实群众基础,扩大受众范围,提升保护传承的有效性;其二,应充分利用文化的育人功能,在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突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特色与目标,只有将这两个方面充分整合并付诸实践,越来越多的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学校的出现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实现中华文化遗产系统性传承、规范化保护,同时培养新时期“四有”人才的最强抓手。

猜你喜欢

传承者保定市中华
蔡思雅 古老木偶背后的年轻传承者
游圆明园有感
If I were a mayor
Advantages of reading
Reading and Life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铁人精神”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