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育戏剧表演中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的应用与研究

2022-11-26周群

科学咨询 2022年7期
关键词:同理角色扮演戏剧

周群

(广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广东广州 510000)

对于正处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在人生的起点,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在这一阶段的幼儿可塑性极强,对于幼儿未来的人生指向十分重要,但是对于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对于幼儿到底有什么用呢?本文将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对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在教育戏剧表演中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的应用的意义

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李开复博士也曾告诫大学生,自觉、同理心、自律和人际关系是四种对现代人的事业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一个具备同理心的个体,更容易与外界建立和睦融洽的关系,进而顺利施展自己的才能。

同理心顾名思义就是将自己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入他人的处境中思考,考虑他人的情感感受,这看似不起眼的同理心其实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社会之中很多人情感冷漠,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幼儿期间的同理心培养不到位,不能让一些人设身处地去思考其他人的感受,戏剧抓住幼儿善于模仿的天性,将幼儿安放在换位思考的情境中,在角色扮演中让幼儿真正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巧妙培养幼儿的同理心,让他们自然释放出人性的真善美爱。由此对于在教育戏剧表演中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在教育戏剧表演中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的应用的策略

(一)运用戏剧表演故事,培养幼儿同理心

在教育戏剧表演中,对于大班幼儿同理心最为直接的教育方法就是利用戏剧表演当中的故事来打动幼儿,对于幼儿来说很多枯燥的理论知识他们其实是无法接受的或者换一种说法是他们不能够整明白,那么就需要通过一种载体帮助幼儿理解,因此在对于大班幼儿同理心中就要学会使用戏剧表演中的故事法来打动幼儿,我认为,通过故事的讲述,人们才得以靠近他人,甚至成为他人,这样做会让幼儿知道有些情感是怎样的,幼儿能够直接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会随着故事的波动而波动。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会学习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或者说是故事当中人物的同理心,幼儿处在故事中,直接学习故事传达给他们的情感,这比教师直接生搬硬套一些理论知识来得更加直接,由此教师在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应用于研究中就要学会使用这种方法。

例如,在教育戏剧表演中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的应用于研究中,教师要知晓一点就是利用教育戏剧表演中的故事来打动幼儿,进而培养大班幼儿的同理心,因为大班幼儿不同于小学生自身的管控能力相对偏差[1],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戏剧表演中一定要学会管控好活动,避免活动发生意外,这样就会使得开展活动显得得不偿失。这里所提及的故事法,其实就是教师在让幼儿观看一些戏剧表演时,让幼儿能被表演过程中的故事所打动,为了增加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育戏剧表演的中途,可以选择让一两个幼儿起来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自己在观看这个教育戏剧表演中对于自己的同理心有什么影响,这样做最为直接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提升幼儿的专注度。对于大班幼儿同理心的培养更加有利,所以教师在实际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的应用和研究中,一定要学会变通,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运用戏剧角色扮演,培养幼儿同理心

在教育戏剧表演当中,有很多的角色可以被利用到,因此教师可以好好地利用这一点。角色扮演不仅能正好培养大班幼儿的同理心并且正好迎合了大班幼儿的天性,即幼儿好奇好动喜欢玩,采用这种教育方法可以说对于大班幼儿是一种双赢。角色扮演的方法培养大班幼儿,幼儿在培养的过程当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幼儿作为第一扮演者自然会感受到情感变化,这种教育方式是最好地符合当今的教育格局,即不仅学到了一些知识还对于自己的成长有了帮助,由此可见教师在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的过程之中就要学会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例如,在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的过程之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教师要采用这种方法首先就需要学会如何开展这种角色扮演,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既能够让大班幼儿在角色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感到快乐。另一个方面是要让幼儿在角色表演的过程当中对于自己的同理心要有一定的提升[2],这两点应当是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所需要重点注意的,教师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就需要先做足充分的准备。比如说事先准备好哪些角色或者应该准备多少角色才能让所有的大班幼儿都参与到其中去,这样才能增加角色扮演中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育戏剧表演中选择角色时也要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阶段,不能说选取一些大班幼儿不能够听得懂或者说感知不够强烈的角色扮演,这样对于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教师在开展这个活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这个方面,角色扮演的目的就是为了大班幼儿既能够对于自己的同理心有一个好的提升,又能够玩得开心,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一点就是在教育戏剧中重视幼儿自身在参与过程中的反省和体验,帮助幼儿树立一个真善美的形象,让幼儿以此为榜样,在生活中学习、模仿。

(三)运用戏剧表演情境讨论,培养幼儿同理心

对于培养大班幼儿的同理心,最为直接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情境讨论和换位思考,这是提高大班幼儿同理心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的,这也正是运用教育表演最为方便的一点。情境讨论和换位思考,会让大班幼儿直接感受到情感的变化,情境讨论让大班幼儿相互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彼此之间交流情感,幼儿与幼儿之间可以传输一些情感这对于大班幼儿同理心的培养十分有利。其次是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本身就是非常有利于大班幼儿同理心的,换位思考最为直接的好处就是让幼儿能够换一个地方思考,假如自己在别人所在的处境会怎样想,这对于大班幼儿同理心的培养十分有利。

对于如何运用戏剧表演中的情境讨论和换位思考来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顾名思义就是要先注重情境讨论和换位思考,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情境讨论,情境讨论首先教师针对这个方面需要注意的就是要选择教育戏剧表演中的情境,选取合适的情境给大班幼儿,教师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在教育戏剧表演中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合拿出来给大班幼儿进行情境讨论的。所以教师就需要认真地在教育戏剧表演中认真地斟酌出一个好的情境,让幼儿用这个情境来进行交流其中所含的同理心[3],这样对于幼儿的同理心培养会有一定的好处。其次就是要用到换位思考,老师要善于捕捉幼儿情绪的变化,让他们自己说出内心的感受。要引导幼儿不仅只考虑自己,也要替对方考虑。当幼儿能够从对方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时,同理心也就初步建立了。

(四)合理运用戏剧表演,培养幼儿同理心

教育戏剧不是为了培养幼儿当演员,而是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合群精神及同理心,让他们懂得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世界。幼儿从小就是以模仿大人的一切来成长的,所以教育戏剧也是在玩的基础上教他们人生的道理,同时告诉他们如何适应生活。在教育戏剧中,我们不需要幼儿完全变成戏剧界里面的一份子,我们尽量把他们已经知道的东西放在游戏里面,也不需要他们演得很好,只需要他们了解整个过程就可以了。所以对他们来说没有很大的负担,是在很轻松快乐的环境下,一起来学习怎么生活。

例如,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的应用与研究中,教师培养幼儿大班幼儿同理心的手段是利用戏剧表演来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老师必须有开放的心,同时他必须是一个可以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人,这样才能帮幼儿打开心路。要注重幼儿的反应,把每个幼儿都带进活动中,如果发现幼儿很不乐于参与,就要思考探寻,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表现,为什么不参与活动,然后希望通过鼓励和带动,让他们融入进来。在教育戏剧中,重要的是每一个幼儿都能做自己,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得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这样当他们长大后,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一份子。

(五)借助幼儿家长合作,来培养幼儿同理心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沟通、获得他人好感和信任的桥梁。如果没有同理心,很容易漠视他人,对他人的幸福和悲伤视而不见,也会嫉妒他人的成就和幸福,对他人的失败和不幸幸灾乐祸。可以说,缺乏同理心是人际交往的毒药。孩子还处在建立与世界、他人关系的最初阶段,当孩子流露出同理心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妥善呵护,切不可忽略不计。当孩子说“某人可怜”“某人并不是坏人”的时候,父母绝对不能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强迫孩子接受成人的世界观,那样对孩子而言将是一场灾难,因为他也许再也不会树立同理心,而会视他人为地狱了。在亲子关系中,同理心显得尤其重要。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孩子同理心的差异与亲子教育方式关系很大。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强调他的错误行为对别人产生的影响,孩子的同理心就会较敏锐,比较愿意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父母一味就事论事,责怪孩子愚蠢的行为,孩子的同理心就会不足,甚至缺失。所以在开展教育戏剧培养幼儿同理心时就需要结合家长一同教育。

例如,在开展教育戏剧表演中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时,教师可以联动家长让家长一同参与到活动当中,感受一下这个活动对于幼儿的作用,这也可以增加家长对于幼儿园的信任之情,增加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幼儿园在开展教育戏剧表演中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时邀请家长一起进行活动,或者可以说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加活动,家长在活动之中可以引导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中大胆地表演释放自我,这是对于幼儿的自我发展非常有利的,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家长可能受教育的程度并不是很高或者耐心度不够。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其中进行掺和,给家长一些指导,告诉这些家长该如何去做,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更加高效地组织活动。像这样组织教育戏剧表演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对于幼儿的同理心和各个方面都会有一定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时可以合理地采用这一种方法。

(六)明确教育戏剧表演活动的主要特点

教育戏剧的范畴很广,小时候大家经常玩的“过家家”“情景预设”“讲故事”等等游戏都涵盖于教育戏剧中。教育戏剧就是把戏剧既当作一种艺术欣赏,也当做教与学的工具手段。运用戏剧的元素设计各种体验渗透到教育中,把戏剧作为工具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就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历史、社会、语文、英语,哪怕是数学,像线条、形状都可以跟戏剧连接。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表演家,真正的教育戏剧就是要把孩子的艺术天分挖掘出来,不过多干涉他们的探索与想象,让他们自己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演绎等方式学会正确、充分地表达自我、思考和认知世界。通过角色扮演、虚拟情境等戏剧方式,在其中学会自信,坚定走好人生每一步;学会控制,独立思考,以更好的状态应对人生每一个挑战。演好生活中的角色。这种教育不是照本宣科地教授,而是一种对心灵和思想的启发与引导,简单点说,这是一个领悟的过程。

1.浓重的故事性、游戏性。戏剧就是以表演的形式演故事,幼儿欣赏戏剧最关心的还是要有故事性,他们习惯于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认识人物、认识事件的本质,同时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情节生动、故事奇特都会给儿童带来极大的审美享受。幼儿戏剧不仅在内容上大多反映表现了幼儿的游戏活动,并且在艺术形式上也都具备幼儿游戏的特点。

2.单纯而有趣的戏剧冲突。幼儿戏剧中出现的戏剧冲突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符合他们的接收能力和审美趣味。幼儿戏剧一般比较单纯,充满幼儿情趣,往往以幼儿能理解的真假、善恶、美丑之间的矛盾对立作为戏剧冲突。

3.形象化,动作化的语言。动作是戏剧艺术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戏剧必须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戏剧艺术的直观性要求剧本必须考虑设计一些适当的舞台动作,来更好地表现人物,展开剧情,同时也是真实反映生活的必要。幼儿天性好动、好模仿,喜欢富有动感的场景,因此儿童戏剧的动作性要求比一般戏剧更为突出。其次要有儿童情趣,儿童情趣并不是简单地逗乐,而是把儿童的性情志趣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

(七)激发大班幼儿们对戏剧表演互动的参与积极性

在进行幼儿戏剧表演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活动内容的开发和表演,通过帮助他们实施有一定乐趣的戏剧表演游戏来教会他们最基本的表演技巧和内容。在活动进行过程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幼儿们加深自身对生活的感受并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幼儿教师就应当首先突出表演活动的游戏性特征,以此来提升幼儿们对戏剧表演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可以为幼儿们在创设对应的戏剧表演活动时加入一定的背景音乐,并带领他们来更加高效、迅速地投入到戏剧情境中,以此来更加深刻地享受戏剧表演活动的乐趣。此外,我们还可以带领他们在表演中融入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以此来帮助戏剧表演活动的剧本更加丰富、有创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在让幼儿进行戏剧表演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同理心,通过以上几大方面,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丰富幼儿的综合品质。通过充分明确在教育过程中戏剧表演的特点来有效提升活动的丰富性特点,此外,我们还可以提升幼儿们对戏剧表演的参与积极性并根据他们的表现性来提升整体表演活动的创新性程度。

猜你喜欢

同理角色扮演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同理心:“走心”的理解,胜过千言万语!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老来更明同理心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避免同理心耗竭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角色扮演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