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校园视角下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探讨

2022-11-26廖玉梅

科学咨询 2022年7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管理者大学生

廖玉梅

(贺州学院,广西贺州 542899)

高校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突发性、蔓延性、危险性、敏感性以及复杂性。再加上突发事件一般发生在社会、学校等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可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学校未来的发展。对此,高校管理者需要对其加以重视,并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减少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以此来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会受到伤害,从而促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和内涵

所谓的高校突发事件指的是校园内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影响着学生的安全和正常生活、学习,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1]。高校人口十分密集,而高校突发事件涉及到的主人公又是思维比较活跃的师生,所以具备一定的突发性、蔓延性、危险性、敏感性以及复杂性。

第一,突发性。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肯定是有一定的契机才会使其诱发出来的,而诱因又具有较强的偶然性以及隐蔽性。对此,当事件发生后想要清楚地了解整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毫无线索可循。所以,也无法正确地判断整个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以及演变过程。

第二,蔓延性。如今处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们喜欢通过微博、朋友圈等渠道来发表自己的想法,这也就使得高校突发事件的传播途径变得更加迅速,而且也极其容易被过度“包装”,从而会给高校未来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再加上高校人口格外密集,若是发生了突发事件,也很容易向周边社区、人群蔓延,进而造成极大的连锁影响。

第三,危险性。若是发生了突发事件,不仅会对教师、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干扰到学校的正常运行,甚至还会对学校的名誉、财产等带来较大的损失,最主要的是容易被负面势力加以利用,从而扩大危害的范围和程度,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第四,敏感性。高校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也很容易接受全新的事物,对身边的事情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个阶段也是学生形成良好三观的关键阶段。学生们在这个阶段中,其心理以及思想会变得格外敏感和冲动,若是发生了突发事件,他们会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关注,有可能还会参与其中,从而给自身带来不好的影响。

第五,复杂性。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特别复杂,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也有可能是人为原因造成,以及多种原因一起造成的。而且突发事件发生的过程也是错综繁琐,随之产生的反应和后果更是不可预计的。同时每个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各不相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许多的行业、岗位、领域以及学科,不利于尽快地解决突出事件,由此也可以看出突发事件的复杂性。

二、高校突发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面产生了变化。作为社会晴雨表的各大高校,同时也受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其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众多高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下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各大高校可以充分结合当下人才市场的需求,适当地调整高校面向社会进行招生的专业,使毕业的大学生踏入社会后拥有真正的用武之地。第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众多高校师生以往所拥有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都受到了重创,有一些人开始出现了自私自利和极其拜金的行为,从而间接地造成了现阶段众多高校的突发事件频发。

(二)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众多高校周边的环境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网吧、KTV、游戏竞技室、酒店、酒吧等场所越来越多,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的教学和在校师生的安全都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和恶劣的影响。虽然高校的学生大多都已成年,但由于他们在思想上还都比较单纯,且在处理社会问题上没有经验,在校期间一旦长期出入上述各种场所内,不仅荒废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同时还影响了学生原本正常的生活,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和身体健康都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现阶段的大学生自身问题主要突出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较高的心理素质。由于现阶段众多高校大学生几乎都是00后,他们大多数从小就备受家人的呵护,导致他们极易产生个人主义的思想观念,因此,在心理承受能力上表现得极为脆弱,甚至是不堪重负。一旦碰上困难与挫折,他们就极易表现出萎靡不振的状态,最终在心理上产生问题,造成高校突发事件的产生。二是缺乏安全意识。由于一些在校大学生平日上课学习压力大,学习期间神经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因此,每到周末或临近节假日时他们会经常外出游玩,但由于有些学生缺乏安全意识,极易在校外游玩期间发生溺水事件。另外,一些大学生为了勤工俭学或者增加社会经验,在校期间会利用课余的时间去各种场所做兼职,也会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导致最后上当受骗,甚至被卷入传销。总而言之,由于现阶段的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高校突发事件逐渐增多,因此,大学生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安全意识的同时,各高校也应该不断加强管理和对高校突发事件的重视,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将各种危害降到最低,从而维护社会的安定,保护大学生们的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

三、和谐校园视角下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一)优化管理理念,深入学生群体中

首先,把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当作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主要内容。对此,高校在突发事件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优化管理方式,将以往的以教师和利益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转变成以学生身心健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并让管理者融入学生群体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呵护学生、关心学生,将学校所制定的相关政策认真仔细地讲解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相关政策有所了解,以此来保障学生的利益[2]。其次,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在以往的管理中,一些高校管理者认为管理者以及机构才是最重要的,并未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是一味地强调学校管理者的地位和权力,将学生放置在被管的处境上,把学校和学生强制性地划分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当发生了突发事件,学校管理者也习惯性觉得学生只需要根据安排实施即可,等到学生服从于学校的安排后,学校便会对引发突发事件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罚,并不会找出突发事件的具体原因是什么。这种“霸权主义”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解决眼前发生的一些问题,但随着之后事情的堆积也会将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二)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党员、团员干部

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党员以及团学干部等融入管理当中。学生党员、团学干部都是高校学生中的主要力量,他们也都是学生,与其他学生都生活在一起,还是学生群体中表现十分优秀的人物,他们的思想、行为等均会对其他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学生管理者需要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党员、团学干部,并把他们的最大作用发挥出来,将打造和谐校园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的学校管理工作中来。同时,管理者还需要激发学生党员、团学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将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出来,借助榜样的力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但同时也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党员、团学干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群体中是否出现了不良意识,进而加以防范,还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和压力。学生、教师作为学校发生突发事件的影响者和参与者,只有将学生们都纳入到突发事件的处理当中来,才能降低发生突出事件的概率[3-5]。

(三)强化学生的道德思想理念和法制理念,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

重视学生的道德思想理念和法制理念,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三观认知。“任何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现实中,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人们不仅对自己的环境无法选择,而且他们的生活模式也不能超越这个特定社会环境所提供的选择范围,学校也不例外。”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构建良好的道德舆论风向,营造积极向上、轻松舒适的校园环境,采取先肯定后批评的软性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认知,也能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理念和法制理念,从而使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冷静思考,尽量避免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并遵纪守法,也能有效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触碰法律的后果是什么,以此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意识,从而有效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6-7]。

(四)建立全面的信息网络渠道,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

“对交流的有效管理如同处理危机本身一样重要。毕竟,外界对危机的看法依赖于他们收到的信息。”高校突发事件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突发性和难预料性,当突发事件出现前后,若是学校并未建立与之相关的信息渠道,那么不仅会将自身陷入被动的状态,还无法及时地了解到外界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渠道对于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来说十分重要,高质量的信息渠道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危害降低到最小。但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并未建立相应的信息渠道,所以当突发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应对措施依旧是以往的套路,根本无法有效地解决当下发生的问题。对此,高校需要重视信息渠道的建设,并且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优化和创新,同时还要按时按点检测每个检测点,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想法及时地反馈和解决[8-10]。

(五)重视素质教育,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

心理健康的定义指的是人们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与行为模式的状态和水平。根据当前高校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情况来看,部分高校根本没有考虑自身的师资团队以及办学条件是否达到标准,只知道一味地设置社会上比较热门的专业来吸引大量的学生,但学校的内部情况、教学水平等又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最终所产生的结果便是有专业课程,但没有相应的教学配件和教师,也没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挫折教育、应急意识等,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其次,心理健康普查浮于表面。一些高校每年的心理健康普查仅仅走个形式,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地救治和缓解,长期如此,也不利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对此,高校管理者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教师也需要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来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并激励他们、鼓励他们、肯定他们,让他们敢于面对学习上、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压力,从而以积极向上的心理来面对未来所有的挑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和谐校园视角下,高校管理者需要重视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此来降低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管理者大学生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窗口和镜子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