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中党史教育的功能优势及实践途径探究

2022-11-26孙迪

科学咨询 2022年7期
关键词:党史课堂教育

孙迪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云南昆明 650228)

思政教育是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手段,党史教育作为思政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方面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高校在此之前就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其在思政教育中格外注重党史教育。但是从当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力度来看,仍然是不够的,对于党史教育的重视还可以再上一层楼。只有正视党史教育的重要意义,将党史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才能够使思政教育的大方向不发生偏离。

一、党史教育的功能优势

(一)党史教育在价值导向方面的功能优势

党史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勇争上游的事迹,闪耀着共产党人最为光辉的精神品质。高校内党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了解党的发展历史,但更为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历史的了解,向学生传递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质,让这些精神品质驻扎在学生的心间,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1]。党史教育为学生的信仰培育提供精神养分,在信仰形成的过程中充当指引灯塔的作用。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坚定了自己为人民谋幸福的信仰,并且在历史的征程中一直坚守自己的信仰、践行自己的信仰。当代的学生也需要传承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在新时代背景下,融入新元素,在原有信仰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信仰。党史教育也为学生的言行举止提供指引,使其一言一行皆符合道德要求,符合时代的要求。当下的社会环境与先前已经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在社会的交往中,共产党人的言行举止仍然能带给学生无尽的启示,让学生的言行举止体现当代学生的风范,传承上一代人的良好举止风范。

(二)党史教育在教化育人方面的功能优势

党史中包含着众多优秀的文化,在高校中开展党史教育可以让学生深入学习党史中那些先进的思想,学习批判的思维模式。置身于中国发展历史当中的学生能更加生动地体会到党的各项举措的重大意义,让纸面上的各种举措活起来,与历史相结合,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生在党史教育中,学习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每个历史时期的举措,感悟到了中国发展的不易,也能够体会到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达到教化学生的目的。除了文化方面的教化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教育作用。战火纷飞的年代早已远去,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早已习惯安逸的生活,对于战火、动荡没有直观的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下,难保学生不产生思想上的懈怠。党史教育可以很好地纠正学生这种错误思想,让和平年代的学生仍然保持着青年人的活力与警觉。无数的共产党人士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之上。党史教育将这些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和平的年代仍然感受到战火纷飞年代的大无畏精神,以具体事迹的形式教育学生,让学生的思想不缺“钙”。

(三)党史教育在激励奋进方面的功能优势

任何思想上的教育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对于党史教育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党史教育只是为了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念,而不要求学生将之付诸实践,这也是不完美的。党史教育向学生传达了众多发展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也让学生了解了信念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它向学生提供了如何奉献社会的活的模板,党史教育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之中[2]。共产党人可以挑起时代的大梁,党史教育让学生从历史汲取营养,给他们立于新时代潮流的自信与勇气,以传递百年的精神为支柱,支撑学生在新时代创造出新成绩。除却新时代建设方面的激励奋进功能,党史教育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人生永远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学生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像共产党人也会遇到发展的难题一样,接受党史教育的学生,能够在面临人生的磨难时,从共产党人的身上寻找到继续前进的勇气,不被现实所打败。

二、党史教育的实践途径探究

(一)构建党史教育的体制机制,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党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不是开展一次活动就可以达到教育目标的,党史教育需要一整套先进的制度构建予以保障,保证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能够平稳地运作,使学生持续、长期、平稳地接受党史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接受党史教育的完整性,使学生形成一整套完备的知识体系和价值构造。

首先,高校要打造常态化课程的构建体制,保证党史教育课程的持续性教学。党史教育的内容是基本确定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党史都适合用于教育教学,要深入挖掘其中适合于当下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这就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内容选择机制。吸收专业资深的党史研究人员组成内容挑选队伍,并就选择的内容做出多方、多次调研和讨论,确保选择的内容具有教学意义。除却基本党史内容的选择,也要突出高校的本地特色,将本地的党史内容融入党史教育中,使党史教育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减少距离感。其次,高校要调动校内的各个部门,与具体的院系联动,打造党史教育的管理与协作机制[3]。党史教育不单单是与教学相关部门的工作,高校内的行政部门也要参与其中,尤其是宣传部门、组织部门。校级的各个部门派遣人员组成党史教育的领导班子,负责党史教育过程中的各类决策,再将这些决策通过院校的具体部门传达给每一个院校,促进党史教育的网格化。各个部门应当以领导班子的意志为指导,及时将校级的意志传达给学生,配合各个部门的工作,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与联动。再次,高校要以宣传部门为主导,构建完善的文化宣传制度,发挥宣传部门强大的宣传与动员能力,将党史教育推向新的高峰。高校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宣传媒介,要求宣传部门制定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各式宣传媒介,从各个宣传媒介的突出特点切入,确定其宣传的内容,并合理安排每个媒介的运行时间,制定详细的运行计划。最后,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与教训,构建定期交流沟通机制。高校自身的党史教育都是基于高校的自身实际,因而也就难以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打造定期交流沟通机制可以在沟通中发现自身党史教育推进的问题所在,同时吸取其他院校的先进做法,使本校的党史教育更为完善。

(二)利用党史教育的各类资源,确保课堂的濡化作用

党史记录了百年的历史,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党史是十分复杂的。复杂党史的教学自然也就需要专业的教师来讲解,如果教师自身对于党史都是一知半解。很难想象学生能够从党史教育中有所收获,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党史教育时要注重师资。这要求高校选派高校中专门研究党史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并且要让教师意识到党史教育的重要作用,必要时可以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其思想认知更为坚定。既然党史教育是一种教育内容,自然就需要在课堂实现其教育作用。党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历史,众所周知,历史是较为枯燥的,对于热爱追求新鲜刺激的学生来说,枯燥的历史对他们压根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可是,如果不接受枯燥历史的教育,党史教育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如何让学生接受这些枯燥的历史知识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难题。

党史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无法理解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学生无法与那个时代产生共鸣[4]。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每一个时代,让学生与那个时代产生共鸣,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案例教学。学生从小到大听说过众多共产党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于学生而言是耳熟能详的。教师可以在课上从这些学生熟知的事迹切入,慢慢引导学生走入那个年代,让学生从一个个具体的人物中感受时代,进而感悟到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在事迹讲述的过程中,为了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精神,教师要穿插一定的背景历史介绍。除了课堂上的教学,教师还可以开展实地教学,让学生从一件件具体事物中接受党史教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场所,在参观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解馆中陈列物品的故事,并在其中穿插党史内容,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氛围中吸收党史知识。带领学生前去慰问老红军也是可行的举措,老红军是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人物,消除了视频与图片所带来的距离感。学生可以在与老红军的日常聊天中接受党史教育,从老人的经历中感知他们所做的贡献。

(三)营造党史教育的文化氛围,保障氛围的熏陶作用

党史教育是要通过课堂教育的形式来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党史教育只能通过课堂教育这一种形式。要知道课堂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在课堂这段时间对学生开展教育,在课下时间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课堂教育的这一特点要求党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要探索新途径,最为有效的途径便是在校园内营造党史教育的文化氛围,使党史无处不在、无所不在,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接收到党史的信息。

高校要着力将党史的内容融入校园环境中,在校园的显眼位置摆放党史相关的宣传文案。教室是学生停留时间最为长的地点之一,高校要花费精力将教室打造成党史教育的第一课堂。课间因为时间较短往往被高校所忽视,课间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高校可以在教室内部以及教室的走廊上悬挂一些宣传牌,上面印刷党史小知识或者优秀的共产党人事迹,当然这些内容不能是长篇大论式的,它们要足够精简,足够吸引眼球。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在经过教室走廊的过程中就获取到党史的信息,并在不经意间将这些知识保存在脑海之中。除了教室,图书馆也是学生接受党史教育的理想场所。图书馆可以像教室走廊那样在阅览室悬挂党史的相关内容,同时也可以开发一些图书馆特有的形式[5]。比如,图书馆可以将印刷有党史内容的书签随机放入图书馆的藏书中,鼓励学生多多借阅图书,寻找图书中的党史书签。除却教室和图书馆等封闭场所,高校还可以在开放区域开展党史教育。高校可以在绿化带中搭建提示牌,印刷一两句党史内容,同时也可以在露天的宣传栏中张贴党史小知识,并定期更换。在校园的各处张贴党史知识仅是校园文化氛围打造的第一层面,更为重要的是检验学生是否从课堂以及校园中的党史中获取了营养,这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来检验,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推动党史教育。高校可以开展党史知多少的趣味问答活动,先从各个学院开始,鼓励学生自行组队参与院级的选拔比赛,在比赛中设计趣味的比赛方式,比如按键抢答模式、你画我猜模式等等。在各个院系中选拔出优胜队伍,推举优秀的队伍参加校级比赛,在校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队伍可以获得综测加分,通过多种多样地鼓励学生学习党史知识。

三、结束语

党史是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身躯与血肉书写出的壮丽诗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宝藏。大学生理应汲取其中的精神宝藏,用这些理念武装自己,在新时代让这些宝藏焕发出新的光芒。党史教育对学生的导向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励学生向新征程迈进。高校理应为党史教育开辟道路,首先要构建与之相配套的体制机制,形成完整的保障机制,从各个方面保障党史教育的开展,使党史教育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之内运作。其次,要着力发挥课堂在其中的基础性作用,借助课内课外两种方式,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达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最后,要营造党史教育在我身边的文化氛围,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的每一缕空气中,让学生沉浸其中,时时接受党史教育。

猜你喜欢

党史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第一次学党史
美在课堂花开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嘻游课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