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驱力提升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精准帮扶策略

2022-11-26汪妍

科学咨询 2022年7期
关键词:困难毕业生高职

汪妍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 321007)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家、社会、学校最为关注的重点之一[1]。然而,面对不断创新高的毕业生数的不利因素,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已然成为高职院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升的“头号”难题,也是职业教育持续蓬勃发展的“短板”。目前,高职院校就业帮扶对象不明确,形成困难根源及影响因素较多,以点为主的“输血式”帮扶成效局限,尚未形成造血式、持续性、一体化的科学帮扶体系。因此,对高职学生提早预判识别、实施个性化指导、强化内驱力和竞争力提升等,以求达到精准、有效的就业帮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学生出现就业困难的根源

弱势学生是由于内在或外在原因,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自我认知、经济情况、专业学习、可迁移能力、人际沟通、享有资源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或弱势境况的学生群体[2-3]。根据此类学生形成困难的原因不同,归纳总结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产生就业困难根源主要有以下四方面涉及四种影响因素。

(一)自身因素

第一,生理条件欠佳。因自身疾病或残疾、相貌形象欠佳等因素受到用人单位排斥或拒绝而引发的就业困难[2]。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是倾向于录用身体素质优良、形象气质佳的毕业生,那么条件欠佳的学生就可能会出现难就业或慢就业的情况。甚至,单位认为女性需要投入的成本比男性高,性别也成为用人单位选择时所考虑的因素[1]。第二,心理健康障碍。因易产生紧张、焦虑、自卑等消极情绪,或遇到挫折后,心理调适和承受力差,造成严重心理疾病需服药治疗,进而出现逃避或无法就业现象。这类学生无法很好适应就业工作环境和社会竞争环境,特殊情况下会出现人际冲突,面临就业过程中的内源性阻力较大。第三,自我定位不合理。因自我没有明确的目标、生涯规划不合理、期望值过高等造成多次应聘失败、频繁跳槽、甚至就不了业的情况。此类学生因缺乏自控力,没有明确的生涯目标,造成专业学习动力不足、技能不强、成绩不佳,同时,自己又追求稳定高薪、自由轻松的工作岗位,存在明显的就业观偏差,进而造成缓慢就业情况[3]。第四,综合能力不强。因专业技能、可迁移技能、求职技能、职业素养等影响成功就业,使其成为就业困难群体[1]。当下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学习成绩好但不擅长交流与合作,用人单位不喜欢;能言善道、足智多谋但成绩不过关、职业技能差,就业岗位胜任不了,因此两者缺一不可。

(二)家庭因素

第一,经济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来源有限、人口开支较大,难以承担学费与各类培训提升费用,甚至难以承担毕业求职期所需的基本开支,从而间接影响就业进程。另外,此类学生在择业期往往担负着更大家庭希望和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且自身可利用资源相对较少,在就业竞争上处于相对弱势[2]。第二,家庭成员影响。部分高职学生家庭条件过于优越,家长长时间灌输“不工作没关系”“家里养得起”等不正确观念,导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性放弃对就业的思考,呈现“躺平”状态[4]。另外,家庭结构性缺陷也会对学生的教育学习、心理调适、自我观念等带来很大程度上的影响,进而间接影响择业期的各类决策。

(三)学校因素

第一,专业与市场供给不匹配。部分综合性高职院校一味开设热门专业,没有充分考虑人才市场需求及行业发展变化,导致这些专业学生完成三年学习毕业时出现供过于求现象,就业市场结构性就业困难突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滞后于行业发展需求,或没有培养特色,以致毕业生在求职中就业竞争力无法体现且人才质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

第二,职业指导体系不完善。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有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但存在与专业结合紧密度不够、课程形式大于内容、师资团队专业不强、实践环节不充分等问题[3],造成学生重视对不够,极少主动寻求咨询和获取指导服务,因而多数学生认为职业指导服务可有可无。第三,就业跟踪服务不到位。部分高职学校第三年为学生在外实习期,虽有专门部门和教师管理,但与在校内阶段的培养和监管有明显差距。对学生初次就业后的稳定率、对口率、职位晋升、学历提升、工作满意度等缺乏跟踪反馈,无法从需求端来优化专业内涵建设,更谈不上助力学生再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会因素

虽然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占据了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但基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事业单位还是倾向于本科生、研究生,普遍认为他们的再学习能力优于高职学生,导致高职毕业生莫名地被不公平对待,处于劣势地位[4]。其次,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缩减员工或濒临破产的境遇,无法提供优越的职业岗位,这与家长、独生子女心目中的理想职业存有较大差距。再者,在校期间虽然开展了大量的双创教育,但真正能融入市场,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项目还是少之又少,创业失败对高职毕业生来说也是生涯中不小的挫折。

二、高职学生就业帮扶的有效对策

(一)以调查研判为抓手,入学阶段提前识别动态管理

就业困难是在毕业季找工作阶段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现象,实际造成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多种且多数在前期就已经存在隐匿性的影响因素,因此要用未雨绸缪、长远发展的思路对待就业工作,提前做好分层分类预判和预警、实施过程性动态管理等。

1.全面信息采集,科学研判分类。传统就业困难学生主要以家庭经济困难为主,比较单一,应全面考虑来自心理、生理、能力、家庭等多种因素所造成就业困难。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阶段需进行全面的基础信息采集、心理状况评估、能力情况测评等以此来更好进行后续人才培养。借助入学调查,构建高校就业困难学生预评判指标体系和困难程度,进行科学地分层分类,提前建立就业预困难对象数据库,从普遍性和特殊性两方面分门别类制定帮扶政策,从而提高帮扶的精准性。

2.分层分类结对,动态监测管理。建立筛查把关机制,由班主任、辅导员通过日常观察和交流不断收集完善就业预困难学生情况。可以采用纵横交错式的分类,比如从引发原因上分为经济、心理、生理、家庭、专业学习、可迁移能力等,从影响程度上分为阶段性就困、被就困、特殊性就困等。之后,采用“一对一”“多对一”的结对机制,与学生共商帮扶指导策略,真正做到“一生一策”,确保结对学生有效受益。其次,以数据库为基础,实施过程性动态管理,脱“困”的及时退库、情况有变的及时调整类别和等级、新产生问题的及时入库结对,并不断更新完善就业服务反馈机制[1]。

(二)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培养阶段定向对接精准指导

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个体实际需求出发,改变以往团体性和普适性的帮扶举措,注重过程性和针对性的师生供需匹配,重在激发学生内驱动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存在就业困难问题,增强就业阶段竞争力[5]。

1.制定一生一策,力求个性化和精准化。根据前期对弱势群体学生的摸排分类,深入了解问题根源及学生改变现状的主观意愿,有针对性地结对帮扶老师,依据教师所擅长的帮扶领域及拥有资源可以是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老师等,与学生共同制定以学期为单位的个性帮扶方案,并在毕业季做好需求岗位推荐。

2.“造血式”经济帮扶,发挥政策性和优待性。一方面扎实落实地方政府的资助政策,缓解因家庭经济困难所带来的就业困难隐患;另一方面建立校院两级就业帮扶基金,制定相应的评选奖励、发放实施等制度,更好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再者,提倡发展性资助帮扶,向学生提供各式各类的勤工助学岗位,如事务型、技能型、劳动型等,在能力锻炼的同时有一定收入,形成造血式帮扶闭环。

3.关注精神帮扶,增强健康的内驱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就业指导》等系列课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和择业观[2],将就业团体辅导和就业个体咨询相融合,营造良好的外环境和内循环,适当开展针对性训练,如抗压训练、社会适应、朋辈互助、真我探索等,为青年学生投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精神层面准备。

4.聚焦技能帮扶,区分普适类和专需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行业发展现状,从专业技能和就业技能两方面进行普适类和专需类划分,如护理专业技能普适类有CPR等,就业技能普适类有就业流程、应聘面试等;护理专业技能专需类可以是目前行业所需考证,AHA国际救援证、养老护理员证等,就业技能专需类可以通过开展“你问我答”“面谈资深HR”“实践告诉我”等形式,以学生提问式为主,让其获取更强的亲身体验感,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从而找到解决自身就业困难隐患的有效途径。

(三)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毕业阶段优化帮扶长效机制

在毕业季拓展“就业+”工作,将就业与产教融合、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政府支持、信息推送等多项工作进行深度互融互促,打通就业帮扶的最后一公里。同时,打造“3+3”暖心工程,关注学生在校三年和毕业后三年的成长与发展,延展高职院校就业服务的宽度和广度,提升复合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力。

1.产教融合顶岗实习帮扶。依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高端平台,发挥企业的集聚效应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多样化合作优势,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既为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实习就业提供兜底保障,又助力优秀毕业生实现央企、国企、名企的求职跃迁。

2.全员网格跟踪结对帮扶。建立“精准帮扶预警机制”,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将高职第三年划分为四个就业推进阶段,每个阶段设定不同预警指标,根据指标进行筛选,由“一把手”带头“分片包干”,将毕业生就业结对指导工作层层压实。其中,网格中属于疫情影响严重、少数民族、中西部和贫困落后等地区的毕业生,则建立“一生一策”指导工作台账,配备就业指导专职人员、职涯和心理咨询专家,实行结对跟踪反馈,且时限延长至毕业后三年。

3.“云就业”信息推送帮扶。因疫情影响部分传统就业帮扶无法开展群体集中性的服务。因此,学校一是可以搭建“一屏一网一群一公众号”信息矩阵,升级一站式就业云服务平台,全方位收集政地校行企发布的就业信息,打通就业信息人岗匹配精准个性推送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可以自主开发微信小程序建立动态“云”台账,精准掌握毕业生就业状态、择业意向和指导服务需求;三是可以建立专升本、考编、基层就业、“三支一扶”、简历诊断等17个个性化咨询辅导微信群,开展“一群一策”“一类一策”等就业指导帮扶。

4.基层实践考证培训帮扶。一方面学校根据所设专业,对接目前存在较多人才需求的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岗位,让其感受到被需要的价值体现,从主观层面调动学生的就业积极性,改变“慢就业、缓就业”的意识。另一方面,学校要紧跟行业产业发展,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考证培训服务,增强其投入社会后的岗位胜任力和职场核心竞争力[6]。

5.地方政府专项政策帮扶。学校需要积极推动校内外资源要素融合,促进毕业生返乡或留在当地就业。如借力各地市人才引进专项工作,开展区域人才引进宣讲,举办区域优质企业招聘会、产业游等活动,提供求职资源;与各地人才市场协同共建“求职驿站”,对接各地市推行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助力毕业生返乡实习就业。

6.就创先锋自助服务帮扶。组建校、院、班三级学生就业骨干的朋辈就业服务队伍,同时充分吸纳专业方向对口、领域内有知名度的热心校友,推出了就创先锋自助服务。通过先锋骨干项目化服务、就业宣讲大使进班级等活动,构建就业创业自助助人服务体系,发挥朋辈互助、榜样激励的作用。

在实践中推动就业指导服务做在困难出现前,提早圈定帮扶对象、开展个性化指导方案,促使就业帮扶工作更加精准、更加有效、更加优质。

猜你喜欢

困难毕业生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选择困难症
有困难,找警察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