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途径探索

2022-11-26姜楠张巧玲

科学咨询 2022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课程

姜楠,张巧玲

(宿迁学院文理学院,江苏宿迁 223800)

一、思政教育的现状

课程思政建设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它立足于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让高校、教师、课程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实施至今,虽然各个高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逐渐暴露一些问题,这阻碍了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存在专业课与思政课“两张皮”的现象,尤其是专业课“重教轻育”问题突出,忽视了学生体验和育人效果。虽然专业课和思政课的定位不同,高校专业课主要解决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认同、科学思维、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问题,但是仅仅依赖思政课开展思政教育是不够的。第二,教师日常教学中思政元素寻找角度的单一或者思政元素繁杂,未能考虑专业特点,不能很好地挖掘教材中的思政点,脱离相关的学术专业知识生硬地讲做人做事的道理。第三,教师成为课程思政的独角戏,学生参与度低,育人效果差,并且未能将知识体系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自然融入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无法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将以所教的《高等数学》这门课为例,从教师的角度谈谈如何落实课程思政。

二、高等数学中寻找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方式

《高等数学》是国内许多高等院校非数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数学推理以及数学建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很多老师无暇顾及思政教育。对于该课程应主要采用隐性教育的方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积极的价值追求,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像盐,将盐溶解在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为了能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广阔的多学科学术视野,激发学生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提前认真备课,在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动地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这里的融入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结合。另一方面也要多角度地对思政内容进行挖掘,所有在思想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教育者利用的、便于实现教育目的都在考虑范围。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介绍中国数学家的故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数学知识蕴含的哲理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将学科专业特点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通过回望数学知识发展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此外,将思政元素同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摆脱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模式大有裨益。

(一)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与融合

《高等数学》是各专业学科的基石,如何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对理学与工学等学科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该门课程理论性偏强,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容易变得枯燥无味,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于打破这种教育困境显得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可以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社会背景,融入相关教育素材,比如有关故事、案例、事件、现象等,这些素材既可以是正面教材,也可以是反面教材,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那么该如何挖掘高等数学中的思想政治资源呢?具体可以从如下角度展开思考:

1.通过对中国数学家相关故事的介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1-2]。运用相关数学知识点引入新课,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积分学这一部分的讲解中,可以利用北宋科学家沈括首创的中国传统数学垛积术的极限方法引入该内容,继而介绍近代科学家李善兰在垛积术的基础上发明了尖锥术,通过该方法建立了对各种三角函数、对数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以及几个重要的积分公式雏形。通过故事的讲解,告诉学生即使没有西方的微积分传入,中国的数学家也能通过自己的方法,灵活运用古人的智慧解决微积分学问题,进而实现我国突破初等数学进入高等数学。

另外,一些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基本都是源自积分的定义与性质,而这些基本的公式常常会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的积分问题[3]。从这一节的教学中还可以发现,这一章节里的定义、性质是少量的,而经其推导出的基本公式却是大量的,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积极探索,懂得灵活变通,真正将知识学活学透,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通过该块内容的讲解,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数学发展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

2.通过对专业知识中蕴含的哲理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人生观[4]。在对极限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将求极限的过程近似看成我们的人生,如果把人生中的大大小小的目标比作极限,那么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便会离目标越来越近[5]。正如先贤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是“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亦或是“我做不到完美,我做不到100分,但我们要走在做成完美、做到100分的路上”同样都蕴含着极限的道理。极限思想启示我们抽象的完美是努力的方向,很多事情不能因为不可能做成,就完全放弃,正如世界上局部冲突一直存在,但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对和平的追求与努力一样。因此,“无限地趋近但永远未知”并不完全是悲观的,在向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我,不仅能培养自我迎难而上的勇气,也能激发自我的潜能。结合该知识点的讲解,培养学生直面困难的勇气与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通过学科专业特点同生活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在讲解常微分方程时,可以通过常微分方程在名画的真伪鉴定、考古发掘物的年龄测定、刑事案件中死亡时间的确定等方面的应用来开展新课。在将课本知识与现实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知识的应用性,还要抓住学生所读专业的特点。在讲解定积分的应用时,面对工科专业的学生,着重讲定积分在物理上的应用,比如求解变力沿直线所做的功;而面对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列举求解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经济学中的实际问题。此外,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景阐述知识来源于生活,理论也能更好地指导生活,并且借此机会向学生讲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比如由列车脱轨事件引入曲率的概念,反过来基于曲率的研究,工作人员更规范地设计铁轨,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由此不仅能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兴趣,更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通过回望数学知识发展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通过对定义、公式命名方式的背景进行阐述,讲解数学知识的发展脉络。比如,在对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该公式的命名由来,讲述微积分的发展历程,以及牛顿、莱布尼茨、笛卡尔等数学家对于微积分建立所做出的贡献。在对背景故事中涉及到的微积分符号的建立过程的讲解中,教育学生任何伟大的发现都来之不易,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方能取得成功。以故事讲述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数学家严谨的科研作风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创新教学方式,延伸教学课堂

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可以通过挖掘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其融入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体系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使两者有机结合,实现育人目标。

1.有效利用课前、课后时间,组织课外活动,寓教于学。课程思政同普通的课程教学一样,也具备课前、课中、课后的不同时间维度,通过延伸课程时间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和思想品质[6]。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做好课程思政的主要工作应当放在课程教学中,但绝不能仅仅只是在教学课堂中进行思政教育,或只有课堂这一个方式。课外的准备工作同样重要,教师可以在新课讲解前要求学生主动预习新课,并去思考从预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得到对于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的人生启示,同时也能使得课程思政落到实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程结束后,就课程教学中提到的思政点给出相应的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研究,并将讨论研究的结果以纸质报告的形式反馈给教师,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政闭环模式,即通过课前、课后对课中的补充与延伸,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

2.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灵活利用新技术实现课程教学对于课程思政的发展也至关重要[7]。传统的课程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线下教学,随着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技术逐渐成熟,相比于传统的线下教学,线上教学更加得灵活、便捷,更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教学。特别是2020年以来,使教育工作者具备线上教学的能力,做好随时线上教学的准备。不定期地开展线上教学,并在线上新课开始前可以提前告知学生本节的重点难点,以及课程的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备课、讲课,教师从旁辅助,并对学生未讲到的内容进行完善,对涉及到的思政点引导思考,从而使课堂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此外,线上教学资源、多媒体手段等对于日常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以本校的高等数学课程为例,该课程的建设基于学习通平台,上面发布了相关的线上课程资源,在每次上课前要求学生观看预习,课上学生提出疑问,老师针对重难点逐个剖析讲解,课后在平台上完成相应的作业,据此平台教师了解到每题的错误率并再次讲解,保证人人过关,这样使得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形成闭环。

三、结束语

在高校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更好地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固然离不开教师的付出,但学校也是其中必不可缺的一环。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校也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给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助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召开党建工作会、“思政推进会”等系列研讨会,建章立制,统筹资源,通过课程思政项目和比赛,引导任课教师多思考多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推动形成有学院特色的思政教育课程。第二,分学科梳理课本中蕴含的思政素材,优化课程的设置,制订专业教材,组建课程思政团队,团队中应既有思政课教师又有专业课教师,前者侧重价值导入,后者侧重教学实践,将课程思政落实到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案中[8]。第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同各地高校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平台,互相观摩学习,并且组织教师“走出去”,参加相关会议、培训等课程,提升教师能力。第四,构建教育评估体系,基于实际数据评判教学质量,做到有据可循,有奖有惩,提升教师的荣誉感与积极性。

在教师、学校、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课程思政教育将为枯燥的专业课注入新的活力,这不仅有利于专业课的开展,提升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当下学生基本素质的提升,为祖国培养一批又一批能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年一代,同时也是学生以后工作生活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课程思政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树立久久为功的思想,这需要多方合力。总之,思政教学不仅是一种很好的德育形式,同时它的实施对于以后的教育改革也极具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课程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