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乌分水塘:“三四五”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理路

2022-11-26周爽

科学咨询 2022年7期
关键词:红绿水塘乡贤

周爽

(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一、义乌分水塘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三地目标”

(一)红色基因:明确红色宣言信仰的“圣地目标”

义乌分水塘村是《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诞生地,也是翻译者陈望道先生的出生地、成长地。1920年,陈望道在自家柴棚翻译《共产党宣言》,错把墨汁当红糖蘸吃粽子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并由此讲到: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将红色基因植入血液之中,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对传承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引导乡村红色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乡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义乌分水塘村正是红色基因的孕育地。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政治动员令,“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而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初心的“起点”。分水塘村抓住机遇,明确红色宣言信仰圣地目标,确立望道信仰线,做强红色旅游。以“信仰之源”为线索,以《共产党宣言》和陈望道生平介绍贯穿始终,着力凸显《共产党宣言》作为“信仰之源”在革命先驱探索救国道路中的重大作用。打造“望道红色名片”,擦亮“望道信仰线”金字招牌。

(二)红色引擎:明确基层党建引领的“高地目标”

分水塘村作为义乌重点打造的红色基因旅游名村,近年来在经济效益和民生水平上持续改善。党员干部队伍始终是分水塘村改革发展的关键群体和重要力量。如何进一步创新党员干部工作热情、搭建比学赶超平台、找到找准有效激活点,激发他们持续保持拼争抢创、担当作为的精气神至关重要。由此,分水塘村拉动红色引擎,明确基层党建引领高地目标。借鉴义乌市创新实践党员干部的“十二分制”(这是一本“政治驾照”,最高为十二分,实行倒扣分制)管理办法,建立上至领导干部、下至基层党员的全覆盖管理体系,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开展党建工作,让更多的党员干部成为“望道精神”的传播者、传承者。

(三)绿色发展: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地目标”

分水塘村倾力打造望道信仰线美丽乡村旅游,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线,以保护生态环境宣传、塑造生态文化为重点,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文明,提高村民的生态文化意识。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建设美丽乡村。分水塘村坚持绿色发展方向,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地目标”。陈望道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钟爱杏树,而“杏”与“信”谐音,在分水塘村有一批百年树龄的老杏树,铸就了分水塘村“杏花春雨江南”独特韵味。分水塘村基于“中国众创乡村”规划主题,立足“望道信仰”,广育“信仰杏树”,实施“杏林工程”。

二、义乌分水塘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四种模式”

传承着“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红色力量,实践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追逐着“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美丽梦想。分水塘村以党建引领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理路,描绘出共同富裕的新图景。

(一)党员管理“红线制”:打造特色基层党建新范式

在创新基层治理道路上,义乌分水塘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开展党建“标准化+项目化+品牌化+数字化”与红绿发展深度融合,实施党员管理“红线制”,打造特色基层党建新范式。以“十二分制”考量党员干部政治表现和工作表现,通过纪实赋分、动态管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动力。以“小积分”激发“大活力”,有效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各级党员干部积极践行“五(吾)带头”,即忠诚于党我带头、服务人民我带头、转型发展我带头、优良作风我带头、廉洁自律我带头,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数字赋能“云参观”:打造特色信仰传播新渠道

分水塘村作为全国红色宣言瞻仰圣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文化名村,2020年正值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中文版100周年之际,义乌市城西街道创造性地与中国计量大学社会实践团队、义乌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在陈望道故居开展“红色直播间”活动。将传统的学生线下实践与新兴的线上直播相结合,搭建起集宣讲活动、课题研究、社会实践于一体的良好平台。采用“主播云讲解,观众云游览”的形式,探寻“真理的味道”。在疫情防护时代,分水塘村创新形式,开展数字赋能“云参观”,打造别具特色的信仰传播新渠道。

(三)绿色经济“高质量”:打造特色美丽乡村新典范

分水塘村凭借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创新实践“两山”理念,2018年,完成了“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建成一批杏园、茶园、果园,农户房前屋后实施美丽大提升,建成两处乡村公园绿地和一处田园风光片林。通过望道信仰精品线建设和产业植入,如今分水塘村内民宿、餐饮、农林产品销售等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义新欧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名特优新农产品馆、望道邮局等相继入驻。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分水塘的红色文化开始反哺乡村。2019年,分水塘村接待游客917批次、16.5万人次,接待各单位集体宣誓、上党课活动800余次。2020年,分水塘村入选“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21年,分水塘村更是入选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发布《关于宣传推广北京市平谷区独乐河镇北寨村等128个生态文化村先进建设经验的通报》的名单。

(四)乡贤治理“智囊团”:打造特色乡村治理新格局

中国农村基层长期实行乡村自治,而乡贤是乡村自治的主导者。新时代的新农村建设呼唤大量新乡贤出现,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带领村民发展经济,使乡村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近年来,分水塘村眼光向内、聚焦乡贤,充分发挥乡贤治理“智囊团”作用,打造特色乡村治理新格局,鼓励在外乡贤回村创业,分水塘村着力打造“乡贤会客厅”。像85后回乡创业的陈根生,毗邻陈望道故居开店推广“望道粽”。他选定义乌传统灰水粽作为特色产品,并主动联系上海、嘉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的党团组织和旅游公司,形成市场互动。同时他把村里的老年人组织起来裹粽子,既保障了商品供应,又增加了村民收入。目前,分水塘村的农家乐、民宿、麻糖铺、田园集市、杂货店等10余商铺实现了对村里闲置劳动力的消化吸收,让大量村民能够在家门口就业。

三、义乌分水塘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五条经验”

(一)多路径、多平台推动分水塘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为重点,全力推进“望道信仰”和美乡村精品线建设。通过红色资源纵向产业链的延伸,投资建设红色现场教学基地,党建宣誓台,全村绿化提档项目和旅游标志等配套设施项目,成功打造出以历史文化街巷、望道故居展示、望道展示馆为核心板块的新时代红色教育基地,形成全产业链经营综合效益。二是以“望道信仰”为平台,打造“高校基地+党建引领”特色强镇。通过高校智力支持,开展数字赋能“云参观”,打造特色信仰传播新渠道,成为后疫情时代“信仰传播”的主平台。三是以美丽乡村与红色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打造升级版美丽乡村综合体。通过把农家乐、民宿、农林产品、餐饮美食、乡村旅游、农业电商等与分水塘村“宣言·望道”纪念馆、红色研学、望道恬园小镇、望道邮局等有机融合,建设美丽乡村。2020年以来,虽受疫情影响,分水塘村的红色产业经济仍在不断升温,接待各类红色研学活动团队和游客超12万人次,带动村庄综合收入超百万元。

(二)新功能、新业态支撑分水塘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红色旅游+绿色生态”带动分水塘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通过红色资源和旅游、文化、生态产业的融合,促进红色资源由单一宣教功能向生产、休闲、体验、生态多功能转变,成为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结合的新业态。二是以“互联网+红色资源+绿色产业”助推红绿融合发展。找准红色资源与分水塘特色农产品的结合点,如“望道粽子”“望道麻糖”“望道麻花”等,借助互联网更快捷地销售特色产品。同时通过麻糖手工作坊、非遗木刻版画工作室等乡村民俗活动体验,为游客创造“移动的记忆”。三是以“红色地标”放大红色资源集聚效应,高站位发展“红色研学+红色旅游”业态,打造“信仰之源”党建特色品牌。

(三)新指挥、新布局带领分水塘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促进工作体系化。义乌建立了由市委牵头的高规格“望道信仰”美丽乡村精品线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城西街道网格文明创建考评制度》《城西街道“红黄旗”考核评比暂行办法》,建立相关活动的考核机制,开展定期、不定期地督查。二是加强部门联动,推动工作协同化。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模式。如2020年举办“分水塘杏树 信仰之树”摄影大赛,拍摄主旋律音乐电影《信仰的味道》,发行《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等。三是整合分散资源,布局红绿融合景观体系。在农家乐休闲旅游建设过程中,分水塘村着力打造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现代都市农业文化等特色文化,把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以“绿道”形式,进行有机组合、串联,最终打造一个功能齐备、特色明显的综合性4A级国家旅游度假区。

(四)新机制、新改革激活分水塘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分水塘综合配套改革为新动能,形成乡村资源要素、人才的活化机制。通过构建“乡贤+”治理模式、“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基础,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乡贤会为两翼”的治理格局,实现了乡村资本、人才、投资与当地红色资源要素的有机融合和合作经营,善于挖掘、团结和引领新乡贤,充分利用乡贤队伍在善治安村、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双招双引等方面的作用,以乡贤带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引领社会文明新风。二是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等投资经营形式,形成分水塘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共创共享的利益机制。2021年12月,义乌市人民政府同意《义乌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等15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中显示,分水塘村将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结合,优化土地资源有效配置,力争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布局。三是以红绿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抓手,形成多产业增值机制。通过红绿融合发展,改变单一产业弱质、低效益的状况,多管齐下,确保村民最大限度地获得增值红利。

(五)新政策、新举措保障分水塘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新“村企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合作开发模式。通过“村企合作”,分水塘村与陆港集团结对共建望道信仰线,建立党员联学、支部联建、创建联动的“村企三联”机制,实施独具特色的“党建+旅游”乡村振兴战略。从进入分水塘村村口到宣言广场,不足1公里的路程,村政府和陆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已建和在建的景观工程已投资9000多万元。陆港集团又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结盟共建,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开发红色研学课程,打造叫得响的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品牌。二是创新红绿产业融合方式与途径。通过干部培训、支部活动、主题教育、研学旅行等活动的常规性开展,讲好信仰故事,充分激活红色基因。通过学习借鉴“丽水模式”成功经验,以“信仰之源”作为发展定位。分水塘旅游从“短板”到“样板”的蝶变,让村民喝上了当地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收效的“头口水”。三是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通过出台扶持倾斜政策,充分发挥乡贤治理“智囊团”作用。村委打造了城西街道分水塘村乡贤会客厅、同时鼓励吸引农村大学生、返乡青年和退伍军人回乡创业,积极培育创业主体,围绕“乡村振兴”和“双招双引”两条主线,充分激发乡贤的乡情和乡愁来助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时代分水塘乡贤库”建设,重视乡贤后备力量,形成以“新乡贤”为主体的红绿融合发展的人才队伍。

总之,义乌分水塘村踔厉奋进新征程,秉承望道精神,紧紧围绕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三地目标”,传承红色基因,明确红色宣言信仰的“圣地目标”;装配红色引擎,明确基层党建引领的“高地目标”;坚持绿色发展,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地目标”。通过党员管理“红线制”,打造特色基层党建新范式;数字赋能“云参观”,打造特色信仰传播新渠道;绿色经济“高质量”,打造特色美丽乡村新典范;乡贤治理“智囊团”,打造特色乡村治理新格局的“四种模式”。此外,依靠多路径、多平台推动,新功能、新业态支撑,新指挥、新布局带领,新机制、新改革激活,新政策、新举措保障,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三四五”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理路。

猜你喜欢

红绿水塘乡贤
水塘
夏义兵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初春
乡贤文化丛书(套装,共10册)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伍礼文
荒漠水塘
水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