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验(训)室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26罗燕周辉施彦岑孙蓉杨国林所晓虹冯洁

科学咨询 2022年7期
关键词:师范生院校实验

罗燕,周辉,施彦岑,孙蓉,杨国林,所晓虹,冯洁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3]。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教育认识的重视,特别是西部边疆地区对基础教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地方高师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资格国考促进了基础教育教师质量的提升,很多高师院校都成立了教师教育教学实验(训)中心。

教育实验(训)教学是培养师范生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教育实验(训)室主要是指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实验实训场地、设备等教学资源,实验实训场地是教学活动的空间载体,是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基础条件。设备是教学活动的实物载体,是反映实验实训室建设水平与教学支撑能力的外显因素[4]。教育实验(训)室的运行管理是地方高师院校高质量实践教学的保障,优质有效的教育教学实验(训)室管理运行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基础和保障。然而在实验(训)室运行使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重建设轻管理,导致运行不畅、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借鉴国内外教师教育的经验,结合地方高师院校近几年的实际建设及使用情况,应关注提升教育实验(训)室的管理运行服务理念才能真正实现“实验(训)教学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大国良师,全面保障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在教师教育教学实验训过程中锻炼教学技能,用实训实践来消化理论知识,学生能够实现全真模拟的技能训练。“为了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环节,并将它放到教育的适当的位置上,是非常重要的”[6]。

一、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验(训)室运行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淡薄

重建设轻管理是各地方高师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教育实验(训)室教学中心的管理维护功能更是边缘化,问题尤为突出。如果没有专门的技术维护人员使用指导,师生在使用过程中会困难重重,使用率不高,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使用,现代技术更新速度快,几年之后就面临淘汰,或者功能一直处于沉睡状态,究其原因,目前地方高师院校多考虑以科研为主的博士及以上的学历引进人才,教学及技术能力其次,以教学为主的口号叫得响亮,实际处境尴尬,服务于教学的实验(训)室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岗位设置,有限的实验(训)室管理人员常常忙于日常事务的同时缺乏晋升空间。于是在实验(训)室基层实验管理员往往不安心工作,或进一步考博换岗位或工作懈怠,人员不稳定流动性比较大,很多实验(训)室中心,没有专门的专职实验(训)室设备管理人员或设备运行维护人员。

例如教师教育教学实验中心,由信息学院下属公共服务部管理(这个部门在很多高校都多次被变更所属部门,边缘化明显),整个部门两三个管理人员,经常流动或配备不齐或者不具备运维技术能力,却需要负责原来几十间最多一两百间,现在近700多甚至上千多间媒体教室、机房、语音、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智慧教室、教师课件制自助制作室等各类校级公共实验室维修维护及运行,明显力不从心,运维过程中漏洞百出,师生意见普遍较大,矛盾重重,对实验教学效果的支撑可想而知。从学校到学院很多实验(训)管理人员都是兼职或者编外人员。有部分学校采用服务外包的形式,仅可以解决设备的服务问题,解决不了技术指导升级创新,重建设、使用轻管理情况明显,是导致管理意识淡薄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各地方高师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二)管理体制不顺

大部分地方高师院校没有专门的实验(训)室管理部门,在教务处或资产处下设有一个实验室管理科,负责实验(训)设备管理或教学管理。管理权限不明确,职责不清,很多相关工作都集中在这个科室里,包括实验设备、大型精密仪器从预算至采购到管理;实验教学管理;教育部高等教育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上报;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报废及处置;实验室经费预算、建设使用论证、跟踪验收管理;教学评估状态数据收集整理上报;实验室安全……大部分精力被耗费在处理各类行政手续矛盾上,1-2个管理人员经常是疲于奔命,应付日常事务都觉得捉襟见肘,教师、学生在使用实验(训)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常常集中反映在这个部门,这个部门没有运维技术人员,其实也只能起协调作用,常常周旋在国有资产处、信息处或信息学院公共技术服务部之间勉为其难的协调作用,工作效率低下,是已建成的教育实验(训)室不能很好地支持师生的教学需求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管理模式上地方高师院校多采用分级分块管理,学校层面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学院层面实行院室二级管理将实验中心分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实验(训)室,分别或混合支撑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在实际管理中界限不清,职责不明,难以统筹安排,极大地制约了充分利用实验(训)室支撑提高实践能力的功能,共享更是难以实现。

(三)管理人员欠缺

大部分地方高师院校存在着这样的思维定式:水平能力低的教师才到实验(训)室工作。加之实验(训)室岗位晋升空间小,目前大部分地方高师院校实验(训)的管理人员构成多为年龄较大接近退休或退休返聘的实验员,或者是外聘人员。接近退休或退休返聘的实验员工作责任心强,任劳任怨,薪资要求不高,但是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方式单一,效率不高,新信息技术的管理方式欠缺,学校或学院又苦于招不到能够胜任的人员,也就姑且维持;外聘人员没有职业归属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理念感赶不上师生教学需求;另一部分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博士临时担任(最长2年,最短一个学期,甚至几个月,各学院规定不一),流动性大,不安心工作或者忙于其他教学科研工作,对实验(训)的管理工作没有责任心,不安心更谈不上要用心;有些学校也尝试招聘学生志愿者来支持运维工作,但是流动性更大加之需要熟练的技术支持,这种模式的管理也是十分有限。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在实际运维工作中有师生需要实验实训技术支持的时候根本找不到人或者找到的人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晋升空间小,收入少,大部分骨干实验员都干不长,一有机会总想跳槽,导致实验人员流动性大,业务不熟悉,严重影响到实验(训)室的管理和服务质量。

(四)使用共享困难

在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新换代速度快,建设速度赶不上更新换代的速度,加之管理跟不上加剧了使用速度赶不上建设速度,导致使用率不高,共享困难的问题。一方面因为无人有效管理运行维护,设备长时间搁置而导致设备过时,或者实验实训开出率低,共享更不可能。另一方面有些实验(训)室是针对部分专业的特定课程而设置,一年中计划实验学时数很少,造成实验开出率不高。加之体制不顺缺乏实验(训)室资源共享机制,导致存在设备重复购置的问题,也是使用率不高、共享难的原因之一。

二、完善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验(训)室中心运行机制的对策

(一)以技术为支撑,实现信息化管理

强化管理意识是完善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验(训)室管理工作的最基本前提。首先加强对实验(训)室管理及考核,真正落实校、院各级实验中心、各实验室责任人、实验员的管理职责,明晰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从意识上认识到实验(训)管理工作是关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优质高效的教育教学实验(训)室管理运行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立德树人的基础和保障。学校、学院各层面均应重视。其次,“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5]。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技术管理手段辅助人工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缓解人员不足的矛盾,“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学习时空环境,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7]。

在学校、学院上下树立实验(训)规范化管理意识的基础上,实现对实验(训)室的信息化和精细化管控,在教师教育实验(训)大楼设立信息监控管理中心,作为实验(训)室的中心枢纽,可以监控实验(训)的开关门、上课、教师学生预约使用、设备的运行维护等工作,满足教师、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训)室、自助设计实验实训、有效利用各学科实验(训)室资源的自主综合设计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由网络信息中心专业人员主要负责实验(训)室信息网络维持运行,各实验(训)室由相关专业的实验管理员负责维持具体运行及技术指导,教务处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安排,资产处主要负责实验室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多部门协调,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统筹管理。在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交接的过程中,充分沟通,保证信息的对称和管理的延续。

(二)以制度为指引,确保规范化使用

从学校、学院、实验(训)中心到实验(训)室,强化制度建设,落实分工明确,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完善实验实训室的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建设,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来做。除了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还应制定保证实验(训)室能正确运行的明确指引,确保实验(训)室规范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损耗,降低运维成本。在原有实验条件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学校相关实验(训)室资源,构建起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加强语言能力训练实验室、教师自助课件制作室、粉笔字训练室、书法训练室、微格实训室、多媒体教学环境应用实验室的制度指引,确保规范化使用,提升使用共享率[8]。

(三)以人才为保障,建设高素质团队

首先从根本上建立健全逐步提高实验(训)教师的待遇,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积极性。实验(训)教师将精力主要集中于实验(训)教学管理服务,认可实验(训)师的岗位并在职称评定中给予鼓励优惠,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引入专业的实验(训)管理团队等各种形式加强对实验(训)室的管理,建成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训)室管理队伍。

有坚实的管理完善的教育实验(训)室平台做基础,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才能不断进行实践和改革,大力提升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在培养方法上培养师范生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先进的科学仪器和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管理及自制教具的能力,推进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验,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达到促进“实验(训)教学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目标。

教育实验(训)室改革和建设任重道远,教育实验(训)室运行机制的完善,要经历长期发展过程,通过不断地学习国内外院校先进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才能找到一条适合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验(训)室自身发展的运行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用实践来消化理论知识,以课堂为阵地,以真实教学环境为背景,实现全真模拟的技能训练,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师范生院校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声波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