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师做起,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2022-11-26马达尼亚肖丽霞

科学咨询 2022年7期
关键词:新疆思政政治

马达尼亚,肖丽霞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当一名好老师不易,当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好老师更难。思政课教学涉及的内容广泛领域众多,需要与时俱进、常讲常新;同时,互联网时代,学生视野的开阔、思想的活跃给思政课教师这一职业也带来更大的挑战。这些对思政课教师是具有较高的素质要求的。

何谓思政课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1]。“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就是对思政课教师素质的要求。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的要求[2]。这六条,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好老师的标准。在2020年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部分。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笔者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们这支队伍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新疆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笔者深深感到现在最需要的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结合当前新疆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党中央的治疆方略,潜心教学研究,把握新疆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和新变化,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投入到培养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时代新人的教学实践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新疆特殊的区情、社情使得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新疆地区的高校思政课教师,笔者深深地感到现在最需要的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条要求”为行动指南,全面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而承担起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的责任。

一、“政治要强”是首要条件

由于新疆特殊的战略地位和面临的问题比较特殊,维护社会稳定一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而从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教训上看,新疆社会稳定的关键在高校的稳定[2]。新疆高校肩负着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培养人才的重任。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是争夺人心、争夺青年一代、争夺思想阵地的严肃的政治斗争。它直接关系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这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毛泽东主席曾说:思想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所以,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新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定占领宣传、文化、教育阵地[3]。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条要求,其中首要一条就是政治要强,思政课教师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政治清醒。列宁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讲课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讲课人员来决定。任何监督、任何教学大纲等等,绝对不能改变由讲课人员所决定的讲课方向。”[4]

学校真正的性质和方向是由授课教师所决定的。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安全的守护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严峻性,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筑牢新疆高校反分裂反渗透的思想防线,树立坚定的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站好三尺讲台。不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政治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新疆各族大学生的头脑,必须毫不动摇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①“五个认同”②“三个离不开”③教育,旗帜鲜明地进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坚守思想阵地。牢记思政课的宗旨——立德树人,增强政治意识和底线意识。教学实践中,笔者坚持把“政治要强”放在首位,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结合实际,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及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带进课堂,讲好新疆故事,具有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自觉意识。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治疆方略和总目标保持高度一致,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是关键

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要在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1]由于新疆特殊的区情、社情,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创新理论,而且要打破专业背景的限制,加强关于新疆历史、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内容的学习与研究,应该把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认识作为自己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来建设和完善[5]。在新疆问题日益关系到国家安全战略的今天,这种关注和学习具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所强调:“加强新疆重大问题研究,加强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教育,在挖错误思潮的根子上下功夫”。[3]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需要思政课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要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1]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从理论上及时解疑释惑,粉碎恶意信息的渗透与破坏。只有理论功底扎实,学识深厚才能深入分析问题,才能把问题和理论讲清楚、讲透彻。

三、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是重点

第一,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新疆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占有相当的比重,其中维吾尔族学生又占有很大比重。各民族学生无论在语言、风俗习惯、行为方式、还是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远远超过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教育对象[6]。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重教轻学”的教学观念转向“基于学”而设计“教”的方式上来。要加大对新疆各族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理论需求、心理特征等的了解、研究。思政课教师即使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但我们不能缺少分众化教育的思维和意识。在教学中,要善于灵活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符合其民族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善于把握各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教学艺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各族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而且满足了他们心理上的需要,从而达到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目的。

第二,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对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学有些重要内容如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等教育内容不仅不会自愿接受,相反有的甚至还抱有某种“先在”的反感性认知和抵触情绪。教师要毫不动摇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旗帜鲜明地进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提高各族学生“五个认同”意识,这是新疆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但是在灌输的同时,要讲求灌输的技巧,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在新疆本土文化视野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佳方式。新疆丰富、独特的地方文化中不乏许多优秀成果,有其特殊的育人功能。为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第三,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树立问题意识,善于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新疆高校多是民汉同校,这里的“问题”就是教师、各族学生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发生的困惑、疑问,以及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关乎政治方向或者直接影响学生行为与态度的敏感问题[7]。思政课教师自律要严,但不意味着教师能回避问题、绕着问题走,更不能批评提出问题的学生。而是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基于新疆特殊的区情、社情及教育教学对象的特点,要善于收集各族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疑惑,加以选择、提炼,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以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为切入点,把理论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学生实际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思考的问题,转化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有效回应。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参与度,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当然,在设置问题时,不能为了片面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偏离教学大纲和教材,而是要牢牢守住底线和原则。

第四,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创新教学内容。新疆的地方文化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于新疆本土生长的大学生来说具有独特的地缘联系,而新疆本土文化资源亦有其特定的教育、启发意义。只有具有地方特色的,才是为人所喜爱的,这正说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具有双重性:统一性与民族性结合,统一性与区域性结合。因此,教师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聚焦重点难点抓住主要矛盾,即突出现实性、针对性和地方性。现实性就是把理论与当前新疆地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起来,与新疆各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与党的治疆方略结合起来。针对性就是要直面学生的思想困惑,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地方性就是在教学中要突出新疆特色,要和新疆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并存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关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使思政课教学内容“配方”新颖别致,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四、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必要条件

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关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而且关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奋斗目标。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从社会层面看,某一行业的职业精神是否明确及其从业人员具备状况是否良好,往往就是这一行业(职业)成熟度的伦理性标志[8]。 当前,面对新疆特殊的区情、社情,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安全的守护者,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培养更多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时代新人的实践中去。

首先,人格要正,注重情感、耐心和智慧的投入。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宗教氛围比较浓厚的农村和牧区,语言的障碍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因此,新疆高校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带着责任,投入时间、精力,更重要是情感、耐心、智慧的投入。心里装着新疆各族学生,专心教学研究,不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方能上好思政课。

其次,自律要严。课堂上饱满自信的精神状态、整洁的仪表、得体的举止及组织教学的精心、解疑答惑的耐心、治学的认真细心、课堂管理的用心等这种内外兼修的良好精神状态,是做好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长期以来,新疆高校普遍存在思政课教学任务繁重与教师数量不足的矛盾,教学过程重复次数多,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易发生。思政课教师应该警惕这种现象,认真反思,在自我调整上多下功夫,努力做到“表”“里”一致。无论是教师的外在精神状态还是内在的涵养、人格等都能“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当然这需要思政课教师有高度的自律精神。事实证明,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的课堂上一定有一个精神饱满、自律、自信的教师。

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条要求”,时时反省自己,教学实践中政治意识是否到位?教学工作是否用心?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这样,定能不辱使命,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承担起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的责任。

注释:

①马克思主义“五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

②“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

③“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猜你喜欢

新疆思政政治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