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2-11-24楼巧艺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师德师立德考核

楼巧艺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福建 德化 362500)

习近平总书记用“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词汇,形容了高校教师,明确表达了对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殷切期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的重任,也具有“育人”的时代使命。教书育人二者不可分割,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是“育人”的重要前提。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提出“师德养成教育全面推进行动”,也强调了“兴国比先强师”。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师德师风建设重形式轻实效

高校全面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后,各校纷纷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培养教师的师德师风,大多数高校从组织教师学习活动着手,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这一模式出现了“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高校组织教师学习,只从形式上完成了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培养,而没有重视学习的实际成果,其他组织活动,也呈现出了“走形式”的情形,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起到帮助作用。同时,教师对于参加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对于教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以及思想上的体会也较少,这也导致高校组织的教育活动,并无实际意义。这也需要高校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模式,将思想落实到实际当中,改变“重形式”“走形式”的固有模式。

重形式轻实效的师德师风建设,导致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初期,表面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后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忽略了师德师风的实际建设,产生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形,同时降低了教师自主提升自身素质的动力,教师在这样的师德师风建设形式下,逐渐形成了跟随高校建设走的习惯,缺乏自主提升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总体而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来源于高校整个师德师风建设的体制,而非教师个人,因此,需要完善该体制,从注重形式,转型为注重实际效果,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二)师德师风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缺乏长效机制,这一问题体现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之初,表面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随着教学活动以及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效果不断下滑,并且凸显出了建设模式中的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体制不够完善,缺乏体制运行的保障机制。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高校对于教师公德的培养活动、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运行机制、建设相关的规制方法等领域,存在一定问题,进而使得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果并不长效。“立师、立校、先立德”,这说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首先着眼于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其次规范教师的师德师风,提出相应的奖惩办法,最后健全整个运行机制,形成体系化、制度化、系统化的长效机制。

(三)师德师风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检验,需要依靠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以验证高校对教师师德师风培养的效果,随着根据问题而改善现有的教学活动与组织学习活动。师德师风评价考核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各高校的评价考核机制,过于机械化,单纯地从教师的各项成果,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评判,不是科学的评价方法。这样不仅会打击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开展。

师德师风评价考核机制,缺乏科学规范的评价考核标准,对于教师的各项要求以及教师的奖惩机制,没有从实际出发,具体体现在,没有违反相关的规定的教师,就属于师德师风优秀的教师,这样简单机械的评价考核标准,不能从根本上反映教师的师德师风。并且现有的评价考核标准,并不能体现教师是否向学生传播了优良文化,以及是否热爱学生;而是只能反映教师是否遵守教育规范、是否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否廉洁自律,这就说明师德师风建设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将重心放在了教师的教学工作上,只做到了“教书”,而忽略了“育人”,新时代要求教师立德树人,也说明教师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授专业知识,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各项品德;而师德师风考核机制是考察教师是否做到了“育人”的重要环节,进而师德师风评价考核机制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要义

(一)以立德树人为导向

以德树人中的立德在于德育为先,树人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当中,要使得立德树人贯穿教育的各个领域,教学内容、教材选择、学科设计都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立德树人需要贯穿教育的全过程,进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也需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而进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对教师的师德师风也提出一定要求,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建设师德师风,不仅可以加强和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也将促进“立德”和“树人”在教育各环节中的作用。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分别提出的3点要求,这也说明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对此,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需要明确立德树人的重要地位,观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以此为着力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师德师风优秀的教师,积极完成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以教育教学为媒介,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德育人。严格规范教师行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优秀品质和思想道德,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坚持以人为本的信念,培养高质量人才,争做优秀教师。

(二)以党的教育思想为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要坚定理想信念。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也需要坚定理想信念,以党的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党的教育思想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理想信念。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高校应组织教师积极学习党的教育思想和党的历史,避免学习与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平衡学习与工作,深刻理解党的思想,将其融入到工作实践当中,不断通过学习领悟党的思想,提升自身的素养以及工作能力。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需要先明确党的教育思想的重要作用与重要地位,以党的教育思想为中心展开,以党的教育思想作为引领,培养教师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改变教师在教学工作与教学活动中的功利性思想,纠正教师在工作岗位上的工具性倾向。

(三)坚持深化价值引导作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引领,并不断深化其价值引领作用,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要义。这将促进高校全体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教书育人,并将思想政治元素、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德育人、以人为本,融入到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当中。并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引领,将不断督促教师反思自身,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及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打破“形式主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将促进教师自行遵守职业道德,重视道德行为的示范性,注重教师自身行为影响的深远性,促使教师不断改正自身行为,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

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需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平时的工作结合起来,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到学校的发展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各部门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避免师德师风建设与高校其他工作、活动脱节,打破“两张皮”的现象,才能确保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期有效。

基于此,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可以分两步走。第一,加强师德师风制度和体系的建设。促使其形成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的运行模式,对教师师德师风设置相应规定,按照规定规范教师的行为和活动,根据科学的依据,评价教师的行为是否违反了相关规定,并且明确规定违反相关条例的惩戒方法,同时,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应当设置相应的奖励,以便于激励教师。第二,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责任。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保障以及稳定发展,需要高校明确该建设的主体责任,明确各单位各部门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责任人,以便于事后追责,同时有助于督促各部门共同助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使得各部门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履行自身义务,自觉监督教师师德以及高校师风。

(二)完善师德师风评价考核制度

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考核制度,需要科学而具体,高校可以规定师德师风评价考核办法,根据该办法,评价考核教师的师德师风。具体而言,评价考核制度中,应当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各项工作中、学科建设中的种种表现,不能只依据教师的日常表现,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的评价,师德师风包含了多项内容,不仅包含了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也包含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学科建设能力等,进而评价考核,应当包含多项内容,综合考核教师。

按照评价考核办法,各部门可以根据教师的综合表现,表现优异的教师可以参与评选先进个人,并规定奖励办法;对于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各部门应按照规定,进行问责以及处理。并且,教师的师德师风评价考核,可以运用在各部门的岗位聘任过程中,将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思想道德水平,作为聘任的考核内容。评价考核制度需要保持先进性,这需要各部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评价考核制度,扩大师德师风评价考核范围和高度,总结教师在岗位中遇到的师德失范问题,思考其原因并加以预防。

(三)构建全方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全方位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在长效机制和完善的评价考核制度基础上,通过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的方法,搞好师德师风建设。首先,各部门带领教师学习师德师风相关内容,加大师德师风活动的组织力度,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到教师的各项工作当中,使得该内容深入人心,培养教师正确的教育精神和思想。其次,在校园中营造“立德树人”的教育氛围,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认识,全面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规范,引导教师积极履行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呼吁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教育意识。最后,各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共同助力师德师风建设,互相监督教师思想与行为,引导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带领广大教师以师德师风为本,做思想正确、行为正确、路线正确的好教师。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期有效,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配合,进而全方位的师德师风建设,也需要教师对自身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自查,自觉改正自身问题,提升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以人为本,坚定理想信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全体教师的努力、积极配合,以及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打造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管理制度,完善评价考核制度,多角度评价考核教师,制定科学而具体的评价标准以及奖惩规范;组织师德师风学习活动,带领全体教师学习相关内容,提升全体教师的思想觉悟,制造立德树人的校园氛围,呼吁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坚持自身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育才,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从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提升教师思想道德水平,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运行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师德师立德考核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