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2-11-24凌淑瑜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协同育人

凌淑瑜,曹 盈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 245000)

一、新时代高校育人型学生社区建设新探索

(一)“一站”服务暖心下沉,建学生社区为成长家园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通过党建引领、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建设、创新管理等建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管理模式,在学生社区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站等“红色堡垒”引领思想教育新高地,将党建工作沉入学生社区。建设网上在线、网下同步的大学生事务中心,实现服务内容系统化、服务方式多元化、服务效率高效化、服务细节贴心化。建设大学生发展中心,围绕学生成长需求,全方位配齐完善能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涵盖安全防范、学业帮扶、身心健康、生活服务、社会实践等多功能体系,共建共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幸福家园。

(二)“三同”理念全方渗透,延学生社区为思政课堂

高校学生社区要最大限度发挥协同育人效应,把生活区域转变为立体化、多维度育人场域,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同场域”立足学生实际、贴近学生需求、融入学生生活、面向学生发展。育人队伍进驻学生社区,实现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下沉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切实化解学生的思想困惑、解决实际难题、回应合理诉求,使“同频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振和心灵共鸣,在与学生“同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育人意识,提升育人本领,实现与大学生双向自觉的良性互动中同行共进、同促发展。

(三)“五育”元素融入日常,筑学生社区为育人高地

寓教育于生活,融五育于日常,倾心打造学生社区为育人新高地。德育有高度,在学生社区建党团活动室、党员服务站等,打造学生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构建纵横交织的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体系;智育有深度,在学生社区建自习室、阅览室等,开展学科竞赛、朋辈讲堂、诵读宣讲等社区精品文化活动,打造书香社区;体育有力度,在学生社区建设施齐全的体育馆、健身室等,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健身馆,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美育有温度,以学生社区内的美术馆、音乐厅等为载体,开展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专题活动,发展特色楼宇文化,积极以文化建设促进文化自信;[1]劳育有效度,在学生社区设义务劳动岗、勤工助学岗、建多功能生活室,使劳动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育新时代劳动观。

二、 协同育人模式牵引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实现新转变

(一) 从“工作”到“协作”,实现多元育人主体协同

新时代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需要协同高校多元育人主体,着力建好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党员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协调各育人队伍形成育人共同体,改变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各育人主体“工作不协作”的局面,提升社区育人工作的协同性和联动性。学生社区要实现无缝对接的网格化管理,更加强调社区育人队伍间的协同合作,打破原有行政部门、管理机构之间的壁垒,使多维立体的育人网络相互交叉、相得益彰。

(二) 从“出力”到“合力”,汇聚学生社区育人力量

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环节,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在社区育人方式上注重各种力量协同,汇聚领导力量、思政力量、学术力量等育人合力,将党组织建立在学生社区,实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挂点指导;将导师工作站建在学生社区,开展学业帮扶、就业指导等活动;将辅导员工作室建在学生社区,协同其他育人主体将知识教育、身心健康、生活服务、能力提升等有机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第一线;将学生组织管理委员会建在学生社区,围绕自我成长,发挥学生自我治理的作用。集聚主渠道与主阵地育人合力,形成协同育人的向心力,从而改变“政策相互打架、计划相互冲突、理念相互偏差”的局面,[2]提升社区育人工作的效力和活力。

(三)从“管治”到“共治”,提升学生社区治理效能

通过构建学生社区联合党支部、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后勤服务管理部门、社区师生共同参与的共治机制,[3]依托学生生活公寓和网络社区空间,开发学生社区管理系统,对接学生发展需求,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实现事务一网通办,高效精细化管理各类育人资源。通过及时对社区治理规范进行完善细化,畅通大学生有序有效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渠道,构建学校教育、社区服务、师生参与的学生社区共治格局,驱动大学生社区治理效能提升。

三、 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 树立协同育人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公约数

第一,明确学生社区育人本职,实现教育回归育人本位。高校要强化“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育人理念,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一切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所有教育活动的本质和基点,为实现教育回归育人本位提供精神土壤和力量支持。第二,凝聚协同育人理念,走向全员育人自觉。不同育人主体的工作重心和职责要求各有侧重,育人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诸多差异。因此,育人者需要牢固树立协同育人理念,在思想上和认识上高度统一、在立德和树人上提升育人自觉,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协同效应,寻求全员育人最大公约数。

(二)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全程育人共同体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重视制度落实机制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学生社区协同育人制度体系,完善制度落实长效机制,聚焦领导小组工作制度、监督反馈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实施环节,切实将协同育人的制度优势转化为育人效能。第二,畅通育人渠道,发挥服务融合机制作用。以深入推进学生社区育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为契机,构建协同化和网格化的工作体系,发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融合机制作用,有效拓展育人广度、延伸育人深度和提高育人效度。第三,夯实基础建设,保障平台支撑机制运作。全方位完善配齐“一站式”学生社区基础设施,实现生活园区和网络空间共融互通,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和实践支持,满足学习研讨、师生交流、生活服务、心理咨询、活动开展等需要。

(三) 优化协同育人共治,营造全方位育人生态圈

第一,加强学生社区治理法规建设。制定符合办学定位和学生发展需要的社区治理规范,使其成为加强学生社区治理的关键依据和重要准绳。从制度上确保治理措施落实到位,从行动上规范大学生的言行举止,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育人水平。第二,优化多元协调治理结构。配齐加强党建思政队伍、优化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建设等,凝聚教师队伍、行政部门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心理咨询专家、校园安保人员、社会力量等育人合力,引领带动高校治理体系创新。

(四)强化协同育人效应,共绘“三全育人”同心圆

第一,以“养”德为基础,做好思想引领。在学生社区思想教育平台开展主题党团活动,做好思想引领、党史育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第二,以“学”智为核心,加强学业就业指导。在学生社区自习室、阅览室等开展学业帮扶和职业规划等社区精品文化活动,以学思践悟促知行合一。第三,以“炼”体为重点,加强身心健康。在学生社区健体空间开展体育竞技和素质拓展等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迈向健康。第四,以“润”美为突破,增强人文素质。在学生社区开展“一苑一品”特色智美活动,引导大学生从文学经典中知美、艺术经典中懂美、文化经典中爱美、生活实践中创美。第五,以“践”劳为抓手,提升持续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积极为学生搭建劳动教育平台,让投身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专业实训成为人生发展的必修课,尚劳育人、以劳促全。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协同育人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