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研究

2022-11-23李闻红

关键词:鉴赏能力古诗词诗词

李闻红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第一初级中学 广西南宁 530400)

长久以来,古诗词鉴赏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有效的古诗词鉴赏对于学生道德品格,以及人文素养都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但是,当前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仍出现了诸多问题,导致学生鉴赏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而要想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词内容,体会古诗词意境,就必须要通过有效渠道,借助多种形式体现古诗词魅力,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和诗意,体会古诗词带给自己的冲击,在不断探索、品读、分析中提高鉴赏能力。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初中是学生联系小学、衔接高中的重要学习阶段,而初中的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以及文字的理解,重视学生的考试结果,基本都以考试作为教学方案设计的核心,促使整体教学过于理论化,导致诵读的地位不断下降,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具有负面影响。

此外,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点部分,其中隐藏了大量的文化内涵。但是,多数教师在讲述知识的过程中,都比较重视讲课方式的技巧性,忽视了古诗词文化的渗透,导致学生对古诗词内容无法进行正确理解,没有真正体现出古诗词的魅力,促使学生只能理解古诗词表面意思,无法理解深层次的内涵和文化,进而使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和阻碍,文化素养、综合能力呈现偏低现象,也无法将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同时,教师陈旧的教学方式,严重打击了学生自信心,促使课堂气氛压抑,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消减。

二、古诗词鉴赏教学流程

(一)诗题分析

当初中生在学习语文中的古诗词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诗词的题目,简称为“诗题”。诗题是学生探索诗词内容,了解诗词的重要首要环节,是诗词的主要核心内容,对明确表明诗词主旨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如著名诗人曹操的《观沧海》,通过诗题的阅读,学生能够分析出这是一首写景诗,而且这种了解是无法单独依靠诗词内容所能确定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诗词题目的介绍,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诗词内容。

(二)知人论世

文学不仅代表着时代,还代表着文化传统。诗人借助景色、物体抒发情感,这些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所获取的感悟,是有感而发的,诗词中的喜怒哀乐都是生活中的真实体现,是人内心最真实的反映。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就要将学生带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帮助学生追溯历史,带领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情感、生活阅历等。知人论世主要就是要求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分析诗人的创作过程,了解诗人的内心情感。

(三)品味感受

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内容,而这种感受并不是表面化的,而是要对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进行细细地品味和思考。细品主要指的是学生对诗词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想,对诗词的创作背景进行广阔的联想,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二次创作”。在实际的品味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与诗词意境相关的问题,我国大多数古诗词所采用的创作手段就是意境,意境超出意象本身,但却由意象衬托而生。所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点引导学生根据诗词的意境进行深入探索,提炼出诗词中的精华,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将其转化成自己生命中的重要部分,使其与生命无法分割。这样能让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积累更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创设生动的古诗词情境,唤醒学生内心情感

1.创设绘画情境,促进诗词学习

诗歌的灵魂就是感情,同时也是体现古诗词魅力的重要方式。在初中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需要一种合适的情感环境唤醒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发挥出来,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实际课堂中,教师不能依靠语言描述古诗词意境和情感,强制地灌输学生古诗词知识,这样不仅无法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还会让学生的内心激情受到打击。因此,教师要借助多种创新式手段,将古诗词魅力体现出来,呈现艺术美感,探索令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内容。

3DGIS是基于3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三维虚拟现实技术(3DVR)、计算机技术等关键技术对现代化城市空间信息进行编码、存储、转换、分析和显示的信息系统,真实三维空间描述、可视化和分析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1]。

例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借助简笔画的形式,将古诗词中所描述的风景、人物绘制出来,如“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等,通过秋季乌云密布的天空、阴沉迷蒙的环境图画,以及不间断的雨滴等,体现出诗人渴望国家安定的焦急心情,彰显出诗人广阔的胸襟。

2.创设音乐情境,构建良好氛围

在我国古代中,主要的文化形势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文学,另一个就是乐曲。并且,古代一些文人雅士会将诗词与乐曲进行融合,诗词就是歌词,在现实的表演过程中,诗词总是与音乐相互配合。随着诗词的不断发展,诗与歌逐渐分离开来,形成不同的体系。但是,诗词中的节奏与歌曲依旧具有很多相同之处,曾有人说过古诗词具有一种强烈的“音乐魅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尝试将诗词与音乐进行结合,以此刺激学生的神经和感官,让学生能尽快地融入诗词情境中。

例如,在教学著名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与诗词具有共同名字的歌曲引用到课堂中,通过曲目的播放,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安静的夜晚中,打开学生的视觉神经,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当学生融入其中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朗诵,让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在音乐的渲染下,真正体会到诗词所描写的那种唯美景色,进而了解诗人内心所具有的伤怀情感。

3.创设情感情境,培养创造思维

古诗词教学与情境教学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教师要想借助古诗词教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就要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发挥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形成较强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空间再造。通过情境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能赋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思维启发提供有效助力。

例如,在教学著名诗人王勃所作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诗人离别时伤感的情境进行新知识导入,利用“离别是伤感的,送别是严肃的”这种情感式的情境教学进行诗词讲解,引导学生加深对诗词内容的感知和体会,让学生能深刻领会到字里行间中所充斥的离别情感,并体会每一句诗词的含义。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可以让学生通过情境去进行想象,并深度理解这句话是写真挚友情的,诗人劝杜少府不要为了远离朋友而伤心,因为不论天涯海角,朋友之间的情谊都无法阻隔。通过情境化的课堂导入,不仅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诗词中诗人所要表达出的情感,还能让学生有效地运用这种情感进行想象,真正发挥出自身的潜力,真正将古诗词学得“通透”。

4.创设演绎情境,促进情感共鸣

要想让学生通过诗词的鉴赏形成良好的鉴赏能力,并且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就要真正将学生带入到诗词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尝试将诗词内容改编成一个充满情感的故事,并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能真正从诗人角度去理解诗词中的思想和情感。古诗词的意境需要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探索自己所扮演的人物角色,在此情境中,需要去想什么、做什么、感受什么、领悟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人物的情感、思想以及心理特征。在开展演绎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或者进行角色调换,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古诗词的意境。

例如,在教学《石壕吏》的过程中,通篇约120 个字,其中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每一个句子都具有强烈的叙述性特点。虽然文章中并没有抒发情感的语句,但内容精练的120 字,充分体现出了诗人内心的义愤。在授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根据诗词内容进行改编,并分别扮演角色,通过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逼真。这一过程能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感受等多个机会,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词的情感,并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多角度提升鉴赏能力,深刻感受古诗词内涵

在古诗词的鉴赏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深入的钻研和思考,以多种形式、途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品读古诗词,掌握古诗词意境,理解古诗词内容。

1.分析作者,重视背景

从鉴赏古诗词的角度来看,古诗词内容不仅是反映作者生平经历的一种文体,还是体现作者生活背景的一种方式。古诗词的存在就是为了呈现诗人的情怀、思想,每一首古诗词都是诗人灵魂的一部分。大部分古诗词中,都体现出了诗人对人世间喜怒哀乐的感悟,体现出社会生存中酸甜苦辣的体会,以及对国画的热爱、保卫之情。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拥有高阶的鉴赏能力,就可以将诗人作为教学突破口,指引学生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生活背景分析诗歌内容,解析古诗词含义。

例如,在教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指引学生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图书馆的书籍,搜集、探索诗人的背景资料,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性格等,如“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后人称为‘诗豪’”“元和十一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刘禹锡被贬在朗州前后近十年。其间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又写了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他的古诗词创作具有民谣特点”等。通过诗人背景的分析以及了解,能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进而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抓住诗眼,品读意象

在品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抓住诗眼、品读意象是探索古诗词主旨的重要方式。从古人先辈的角度看,“炼字”是创作古诗词的重要方法,总的来说,古诗词中最具魅力的特点就是形容词、动词。

例如,在学习《望岳》的过程中,整首诗中并没有提一个“望”字,但是每一句都在写向“岳”而望,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为诗眼,就能体会到诗人在“登岳”之后的心情,体会诗人的情感与思想,走入诗人内心深处。抓住这些意象特点,就能真正掌握古诗词含义,继而正确解读古诗词内容。

3.引入典故,激活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化的情绪,是学生探究知识的主要动力支撑。所以,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鉴赏能力,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全面激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诗词背景,掌握其中的情感与思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与诗词相关的典故,全面激活学生的兴趣。

(三)组织新颖的实践活动,发挥学生自身才能

初中时期的学生喜动、贪玩。所以,教师就可以努力打造具有多样化的古诗词实践活动,以此让活泼的学生喜欢上古诗词赏析。教师可以组织“讲古诗词”的活动,利用好课前三分钟,让准备好古诗词讲述的学生做好准备,尽情地展示自我才华。借助这种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赏析古诗词、分析情感、提炼精华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古诗词写作手法。

例如,在教学《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古诗词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时间的运用效率,尽量避免课堂时间浪费的情况出现。同时,要对一些鉴赏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引导,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古诗词品读和分析,以此构建出良好的古诗词鉴赏氛围。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我国传统节日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分析、创作,结合学生的文化水平、文字运用情况,逐步地鼓励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而教师要尽量收起自己带有批判性的眼神,要以观赏的角度去看待学生作品,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学生塑造创作自信,从而使学生的“真材实料”得到发挥。

(四)重视古诗词的品读艺术,感受古典古诗词魅力

在语文课堂中,古诗词的教学效率要想得到提升,就要让课堂始终保持活跃,使课堂中充满激情。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古诗词中的情感,如豪迈、忧愁、欢乐、悲伤等,促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艺术的生命。情感是古诗词的灵魂,必须要让学生在拼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体会古诗词的“美”“魅”,促使学生在咀嚼“语句”的过程中,抓住情感,以此强化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学《满江红》的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先进行古诗词泛读,让学生在教师的演示后,进行仿读,以听读、齐读、背读等读的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与古诗词内容相似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如《念奴娇》等,让学生以正确的情感,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诵古诗词内容,联系古诗词语句,以激昂的情感,体现出作者为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以悲凉的语调体现古诗词下片的情感,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平和,表达作者报效朝廷的赤子之心。通过多种品读艺术、朗读形式,能激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怀着满腔热血投入到知识学习中,以将来的成功报效国家。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系统化地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此完善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强烈、有效的支持。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尽量以先进的教学思想开展教学,以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以自身的教学经验延伸课堂知识,使学生在品读、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抓住古诗词中心思想,感悟古诗词情感,体会古诗词意境,与诗人进行思维、心灵、情感上的碰撞,促使学生更好地传承优秀文化。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古诗词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小学美术课堂中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喜欢的话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