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路径探析

2022-11-23李娜

关键词:写作能力习惯内容

李娜

(青岛西海岸新区教科院附属小学 山东青岛 266500)

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基础却又非常重要的学科。只有先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积累基本的字词、学会阅读之后,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的学科;语文学习成绩不过关时,会极大地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导致整体学习效果不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只有学好了语文这门学科,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才能有较大的提升,从而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小学语文学习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另外,尤为重要的一点是,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相互独立的两种能力。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课堂阅读的占比较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堂阅读与写作练习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课堂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不仅仅是简单地阅读文章,更深层次的内涵是想通过阅读这一行动,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虽然每个学科的学习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其他学科的表达方式也需要借助语文来进行表达,所以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间接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另外,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尤其是学生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阅读时,思考的能力会更好。总体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益于学生理解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首先在阅读方面,通过课堂阅读,学生可以体会到文章中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学生可以引用在自己的日记或是写作之中,促进自己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写作方面,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可以将自己掌握的写作方法、学习到的好词好句运用到文章中,将学习的内容通过实践进一步消化吸收,并且将学习到的知识以文章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而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所以说,课堂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

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现实生活中无法接触或者没时间去接触的东西,这些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学生在良好的阅读习惯影响下,会阅读大量的课内文章、课外文章,这些文章的形成无一不是作者思想精华的结晶,而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接触到这些思想内涵,可以在悄无声息、潜移默化间影响学生思考的方式,传递正确的价值理念,有益于学生思维观念的形成,有益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通过写作表达,学生不仅可以输出自己学到的知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也能得到再一次的升华,从而向外界传递学生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总体来说,通过阅读与写作习惯的培养,有益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课堂阅读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阅读的主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部分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阅读的主体往往是教师自己,而不是学生。这样导致学生并未真正地参与到阅读这样的过程中,只是从听觉上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遇到需要阅读的内容时,应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阅读中。首先,老师可以挑选几名学生,在课堂上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另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文章,这也是在课堂中参与阅读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在课堂中参与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受文章中写作手法的应用,体会文章中好词好句的魅力,促进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例如,四年级的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章《观潮》,文章中对钱塘江浪潮的形容是: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一段文字描述,将钱塘江浪潮的景象形容得淋漓尽致,是一段非常棒的阅读和写作素材。教师在讲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几名学生分别就这一段内容进行阅读,然后教师根据阅读的情况,适当地表扬学生,然后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等,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的阅读中。除此之外,在语文阅读课上,就这一篇文章或者这一段内容,组织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将学生们的朗读现场情况可以以视频的方式保存下来,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以多种形式带领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在这样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文字经验的积累,为写作能力的提升做好铺垫。

(二)加强课堂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培养学生写作思维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加强课堂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提升。部分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并未将课堂阅读的内容与写作之间做好衔接,将课堂阅读与写作训练当成完全独立的两个授课内容进行对待,这样就导致学生潜意识觉得课堂阅读对写作没有帮助,导致写作的提升比较困难,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认真研读课堂阅读与写作培养的教学内容,敏锐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联系点或者是不同点。然后在授课时,可以将发现的这些内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发现,让学生体会到课堂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互联系,重视课堂阅读的重要性,于点滴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例如,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会学习一篇叫做《蝴蝶的家》的文章,这篇文章中有一段天气的描写非常细致。这段内容的大致表述:为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段关于天气的描述内容,经常会在课堂阅读中反复阅读。但是很少有教师会告诉学生这段文章该如何应用到写作当中,导致学生就是从阅读的层面去掌握这段文字,却没能应用到写作当中。因此,教师在讲这篇文章中的这段内容时,从词句积累方面,告诉学生应该要注意积累“密集、银色的雨幕、黑压压、水淋淋”等词汇;在写作手法方面,应该注重排比的手法、比喻的手法等。将课堂阅读中的内容与写作培养之间有机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减轻教师授课的工作量,也可以促进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开展小组课堂阅读教学,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课堂阅读教学工作,并分别布置不同的思考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其实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会出现分层现象,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非常喜爱语文学科,学习积极性较强;相反,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对语文学科相对比较排斥,不乐意学习语文知识,也就没有相应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这种分层的现象对学生语文学习影响较大,会形成恶性循环,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数量相当的积极学生和消极学生组成,然后根据分组,布置不同的课堂阅读任务以及相应的课后思考表达,由语文学习比较积极的学生帮助语文学习不够理想的学生去共同完成。这样会带动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首先在行动上做出改变。其次,在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学生之间也能相互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到《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这篇文章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将划分的内容根据班级上的分组情况,布置给各小组的学生。在讲完授课的知识点内容之后,可以让每一个小组就自己的部分分别进行朗读,在让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评价,最后再根据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以及学生上课的表现,布置课后思考任务、写作练习任务,加强本节课知识点的消化吸收。通过这样的授课模式,首先可以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阅读中,对这篇文章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另外,学生通过课后的思考和写作练习任务,可以及时地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转化应用,通过实践将知识储存在自己的脑海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课堂阅读以及写作练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充分应用课堂阅读内容,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应该重视课堂阅读的扩写、改写、缩写、仿写练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一些课堂阅读的文章中,会有一些句式结构比较好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以这些内容为基础,适当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思维有些固化,在阅读习惯培养方面就只重视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在写作能力培养方面就只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导致即便学生有丰富的阅读内容,也很难将阅读中的内容很好地应用在写作之中。其实,在平常的课堂阅读中,通过对课堂上优质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写、扩写、仿写或者缩写,也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如何改写、缩写、仿写、扩写,教会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应用与消化,当学生的阅读量提升时,就会自然地带动写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到《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一处的描述为: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教师可以基于这句话,先进行一定内容的设想与扩充,为学生们举例,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习扩写;另外,讲到“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判断,缩写句子,掌握写作时句子的主干结构。总体来说,在教学课堂中,部分文章的阅读内容是非常优质的写作素材,通过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写作中加强对文章内容的应用,提升写作能力。

(五)课堂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写作比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课堂阅读、写作相关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阅读兴趣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在课堂上并未组织阅读比赛或是写作比赛,上课的氛围不够活跃,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不高,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成绩以及相应的阅读习惯与写作能力自然也不是很理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课堂比赛,激发学生的斗志,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阅读习惯培养方面,可以多开展教材中的阅读内容,适当地为学生扩充一些课外阅读,可以定期对学生的阅读内容、阅读量开展班级内的小比赛,提升学生阅读时长,有益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写作方面,可以不用在课堂上完成一整篇文章的写作,可以就开头、结尾或者正文中的某一部分,给定一定的主题之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老师对学生的比赛情况做出分析之后,可以多鼓励学生,要敢于动笔去写,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不敢写的难题。总体来说,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阅读、写作相关的小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例如,在讲到《我的动物朋友》这一写作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去完成一个开头的部分,规定学生应该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去完成。然后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答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可以看看哪位同学是写得最好的,上课时可以提出表扬;部分完成得不好的学生,老师再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导改进。这样的课堂比赛模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也能倒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教师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终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良好的阅读兴趣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非常重视课堂阅读兴趣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课堂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培养学生写作思维能力;开展小组课堂阅读教学,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写作比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终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习惯内容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