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信息技术,在自然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2022-11-23许兰

关键词:创造力植物苹果

许兰

(张家港市机关幼儿园 江苏张家港 215600)

一、模拟情境,拓展空间

教育的主体是幼儿,对幼儿的思维引导和启发,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主。在信息技术的融合教育中,我们在幼儿进行自然角活动前,通过多媒体进行视频播放,创设一种活动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尽快融入活动中。在幼儿进行自然角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思维的拓展,展示一些其他的技术,让幼儿自己思考,充分挖掘幼儿的思维空间。

在自然角搭建的初始阶段,我没有进行设计,我将设计的权利交给孩子们。在设计前,我会用一些图片进行引导,图片主要都是各种各样的自然角的设计样式。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进行活动,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主要讲述一些植物的生长特点以及环境特点,带领孩子们走进“大森林”,其中介绍百合花的生长环境、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等,用多媒体将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出来。然后,我进行一系列的引导:“孩子们,通过刚才的视频,相信你们都对小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动一动小手,为小植物搭建一个‘小家’吧。”用视频做铺垫,渲染了环境,再通过图片的引导,有效激发出幼儿的创造灵感,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的创造思维空间被拓展出来。

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图像、声音和文字等,教师可以利用上述手段,为幼儿营造一种全方位的游戏体验和氛围,让幼儿身临其境,沉浸式地深入到游戏中,这样能够提升幼儿深度学习的能力。幼儿在此氛围中,能够更好地获得感官体验,能够更深度地刺激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例如,教师在开展《我们的朋友——动物》这一游戏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动物的声音、外貌和动作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给幼儿营造一种进入动物园的感觉,这是所有小朋友都期待的游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兴趣,向幼儿提问问题,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教师可以只放出牛的声音,问幼儿这是什么动物、它的外貌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对牛还是比较熟悉的,会回答出来,并且形容出牛的突出特点。教师还可以只放出静态的小狗的照片,问幼儿这是什么动物、它的叫声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是小狗,然后会集体模仿出小狗的叫声。教师在进行几轮常见动物的提问之后,可以将题目难度逐渐增加,在幼儿答对之后要进行及时的表扬,这样能够增加幼儿的自信心,鼓励幼儿在以后的课堂中更积极地回答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将动物的声音、外貌和行动相互匹配,让幼儿对不同的动物有了更加立体和直观的印象,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全面地认识其他的事物。

对情境的模拟要结合幼儿的活动,对于幼儿能够达到的目标,我们可以融入一些启发和思考性略强的内容,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同时,针对幼儿的活动成果,我们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鼓励,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才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主动性。

二、源于兴趣,定制课程

学期伊始,我们便和孩子们展开讨论,种植园地你们想种什么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有的说“我想种胡萝卜,因为小兔子喜欢吃”,有的说“我想种玉米,因为有玉米的须须可以做圣诞老爷爷的胡子”,有的说“我想种橙子,因为果肉一粒一粒像雨滴”。我们让孩子进行了投票选择,发现孩子们对于萝卜种植这一块最感兴趣,于是我们顺应孩子们的想法,让孩子做探究和发现的主导者。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萝卜生长过程,我们制定了诸如种子宝宝生病了、逗蚂蚁、菜叶上的小青虫等系列板块,实现幼儿对自然事物及自然现象的认知,为幼儿探究世界构筑了合适的舞台。

我们不仅仅要选择幼儿喜欢的自然活动主题,还要在自然活动中会使用到的材料上选取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低结构材料除了具备结构简单、便于组装等的特点,还具备物质性的特点。幼儿尚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低结构材料是幼儿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材料,能够更加催生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将低结构材料拿在手中会忍不住地探索和玩耍,在随意玩耍材料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出现新的创新点,这就是促进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教师根据幼儿的投票选定了喜欢的游戏,是“星巴拉甜品屋”游戏,因为幼儿喜欢吃甜品,参与跟甜品有关的游戏时,十分地开心,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在甜品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其中很多东西都是用报纸做的。孩子在玩的时候每次都非常开心,他们会用报纸做各种各样的东西:报纸团起来就做成了好吃的甜筒,把报纸撕成一条一条就做成了好吃的意大利面,把报纸捏一捏就做成了美味的糖果……孩子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每次都能创造出新的玩意儿。而自然活动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游戏的目标与本学期的目标不谋而合。自然活动应该具备趣味性,幼儿一般比较喜欢亲手养大植物,这能够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教师可以开展“领养一盆植物”的活动,教师为幼儿提前准备几盆植物,然后让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植物,也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准备植物,例如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多肉植物,也可以让幼儿采摘小花朵插到水瓶里,也可以让幼儿将大蒜放在水里……教师引导幼儿适当装扮自己的植物,将幼儿的小植物放在自然角中,过几天引导幼儿查看植物的生长情况,让幼儿描述生长情况,用照片和视频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最后做成植物成长合集,在多媒体教学中进行展示。视频中播放着青菜在第三天发出了小叶子,大蒜在第五天也出现了小叶子,一星期后生出了很多细小的根。植物的花盆里有小石子,花盆都是五颜六色的,花盆还有小花朵形状的、小西瓜形状的……教师可以看到每个幼儿的植物都有一定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描述培养植物的过程,幼儿通过描述过程,更加充分地回忆了发挥创造力的过程,这种方式能够让幼儿记住发挥创造力的感觉,从而熟悉这种感觉,逐渐地爱上发挥创造力的感觉。幼儿看着教师制作的视频,充满快乐,看到自己多天以来的劳动成果,感到信心倍增,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走近幼儿,去观察、发现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问题,才能定制和实施专属于孩子们的课程,才能不断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与发展需要。

三、助力过程,启迪思路

幼儿活动的关键不是幼儿达到了多高的目标,而是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收获了怎样的知识、启发了哪些思维。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在孩子们进行自然角活动时,通过图片等内容,启迪幼儿的思路,让幼儿在活动中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进行一定的实践。通过对幼儿活动中的不完善之处的引导,引发幼儿思考改进的方法,在活动中能够改进从而产生更好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幼儿创造力思维的启迪过程。

“为小植物盖房子”自然角活动中,活动前,用多媒体将搭建房子的材料进行展示:“这个木板很硬哦!”“这个小棍很细,但是它下面有一个平底,可以支撑哦!”为孩子们做一个材料用途的引导,然后,孩子们开始动手,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我会进行一些引导:“文文,你这样搭建,小幼苗就看不见太阳了,这样它会不开心的,你能改进一下吗?”孩子听到我的建议后,将搭建的“房子”上面撕了几个小孔,任务圆满完成。通过这样的启发,能够更好地拓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在活动中发挥自身的特点,更好融入到自然角活动中。

教师与幼儿的自然活动更像是一场游戏,由于幼儿的思想单纯、活泼,想象力更是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特性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尽情地在画板上挥洒自己的想象力。我们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绘画游戏,如开展“小小摄影家”的游戏,教师提前准备好玩具摄像机,然后将玩具摄像机发给每个幼儿,让幼儿看到喜欢的物品就进行拍照,拍完照片之后必须画出拍的物体的样子。当然,为了防止幼儿拍到的物品太难画,教师提前给幼儿安排好拍摄的范围,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苹果、桃子、玩具熊猫、玩具小狗等等物品,让幼儿针对上述物品进行拍照,然后将绘画作品上交。老师根据绘画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教师在幼儿拍照的过程中用摄像机记录幼儿的全部过程,然后将幼儿上交的作品也进行扫描展示,当教师指着大屏幕问幼儿哪个画是自己的时,幼儿很快认出了自己的作品,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搬上了大屏幕,幼儿非常激动和高兴,因为在大屏幕上看自己的画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幼儿在此时是非常的快乐的。同时自己的绘画作品得到了展示,幼儿的自信心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经过多次的游戏,幼儿就会爱上游戏,在游戏中体会到发挥创造力的快乐。

在“小手变变变”的自然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投影仪,让幼儿摆出一定的手势模仿小动物的影子,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手指弯弯折折,摆出自己想要呈现的动物的形状。当幼儿摆出造型后,教师随即问幼儿这个影子像什么,幼儿看到之后会想到多个动物,教师在此时加一点拨,引导幼儿用丰富的想象力,根据影子描述动物的色彩,最好是用彩色的颜料画出来。在此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单调的影子,完成色彩丰富的画作,充分发挥了幼儿对于形状和色彩的想象力,这样能够帮助幼儿完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发掘了幼儿的个性和潜力。

很多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容易忽略幼儿进行活动的过程,认为在活动前将内容进行引导后,做个“甩手掌柜”就可以,殊不知,幼儿实践的过程才是关键。在实际的幼儿活动中,我们可以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实践头脑中的画面,这样有助于我们对孩子们的了解,更好地启发幼儿。

四、搭建桥梁,亲子操作

幼儿教育不应该是孤立的,它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的有效配合,对幼儿的创造力引导不仅是在幼儿园期间教师的启发,也同样表现在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亲子互动。现代社会网络非常发达,我在平时的幼儿自然角活动中,会组织“我和小花(小草)一起长大”的亲子互动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实践,启发孩子,激发孩子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我和小花(小草)一起长大”的亲子互动活动中,让家长们准备一个花盆,和孩子们共同挑选植物种子,共同将种子种入花盆中,孩子负责浇水,家长辅助录制视频,通过微信群进行分享。在园中,我会将孩子们的一些“成果”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明明的小花苗长这么大了,一看他就是爱这个小植物,看小苗长得多好。”一边播放一遍表扬种的优秀的孩子,用这种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能够真正地进行实践,每天关注植物的生长,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感知需求。看到幼苗每天都在生长,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对大自然生物的深刻体会。

教师开展了一场关于“苹果为什么会变色”的游戏,在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准备好几张图片,分别是完整的苹果、刚切成两半的苹果、经过五分钟之后的苹果、苹果汁。教师在课上让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此项游戏,因为此项游戏需要用到水果刀,是非常危险的,让家长切开苹果之后,等待五分钟,在等待期间,可以让家长和幼儿观看提前准备的动画和视频。等五分钟过后,榨汁之前发现苹果已经变色了,这时候就可以询问幼儿:为什么苹果切开之后会变色?变色的苹果榨的汁大家都不喜欢喝怎么办?有没有办法让苹果汁不变色吗?幼儿通过想象会给出很多答案,有的说快速切开后没等变色就要榨汁,也有的说切开的苹果放到盐水中就不会变色了,还有的说将苹果上洒点水……这时教师应该选择其中几个频率更高的答案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整个过程就是幼儿发挥创造力的过程。教师随后让家长和学生一起把已经变色的苹果榨成苹果汁,幼儿看到自己亲手榨的苹果汁觉得十分有成就感,提升了幼儿的自信心。

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和家长之间搭建一个互动的桥梁,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能有效缩短亲子之间的距离。更为主要的是,这个亲子操作的过程能够促进沟通,让幼儿及时表达想法,充分发挥创造力。

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幼儿时期也是创造力启蒙的最佳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时期的幼儿思维特点,借助于信息技术的特点,在自然角的活动中充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猜你喜欢

创造力植物苹果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