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聆听有效性的策略

2022-11-23刘雯

关键词:音乐作品乐曲环节

刘雯

(江门市北苑小学 广东江门 529000)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中,聆听是作为启蒙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培养内容存在的。音乐本身就需要通过聆听进行感受和体会,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以形象思维和感官感触为认知的主导。因此,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应的感受和状态更加具备真实性,对于其教育引导来说,更加具备有效性。因此,教师需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和特征,将聆听这一环节作为音乐教育的重点环节进行把握,明确聆听在音乐教育中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提升策略,促使小学生的音乐课程教学中获得更好地聆听学习体验。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在音乐教育组织中的重要作用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聆听,能够为学生带来良好的音乐课堂学习体验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主观上的学习体验会直接影响到其对这门课程的认同感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整体状态,因此聆听的过程对于音乐课程来说是具有直观性和有效性的一种感受,是音乐学习的途径。若教师能够在氛围营造或聆听音乐的曲目选择上注重合理性和有效性,则意味着小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能够获得更加突出且具有积极意义的音乐聆听学习体验,这对于初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更高的认同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二)通过聆听环节的融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

虽然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工作在开展时是以启蒙教育和初步的兴趣培养为基础条件的,但不同的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力,存在层次上的差异,其对音乐作品的敏感性和情感表达的感受也会产生同步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聆听的过程是更加独立而完善的,教师若能在宏观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融入聆听的环节,意味着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体会和理解可通过聆听具体的音乐作品达到预期的目标。[2]虽然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聆听环节是更加具有自主性和自由性的环节,即使部分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无法做到全面的把握,但通过聆听能够使其对音乐产生最初最完整最真实的印象,这对于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和聆听能力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真正地排除杂念去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旋律,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作者创作相应音乐作品时的情感状态。教师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应的教育引导工作,则意味着实际的效果会达到更加显著的水平。从宏观的小学生音乐教育效果上来讲,这种通过聆听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和感受空间的方式方法,也必然能够取得更好的更为显著的音乐教育效果。[3]

(三)通过聆听环节的融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

大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时,都是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推进流程,组织实施相应的教学过程的。虽然这种过程能够促使音乐教学在程序和规范性上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同时能够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音乐课程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学习体验相对比较固定,而且缺乏聆听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乐理知识时,学生也只是对乐理知识形成机械的记忆,并不能对乐理知识像音乐作品的转化过程进行充分的了解,这就失去了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4]因此,教师可通过融入聆听的环节,首先从音乐本身出发引导学生去了解和感受。并且对学生表示出充分的尊重,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后所获得的主观真实感受,这种互动交流的教学组织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更加轻松愉快。另外,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会将更加充分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作品本身的音乐性和情感表达上,对于乐理知识和过于固定的音乐知识的认知就会有所淡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音乐课程时的放松感就会更进一步地加强,其通过聆听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的积极性也会被有效地激发出来,这也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为了取得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所需要应用的有效方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聆听教学环节组织开展的基本原则

音乐聆听环节从本质上来说具有自由性的特征。因此,教师要想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聆听学习体验,就需要基于这一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方面结合既定的音乐课程教学要求对可以匹配进行聆听感受的乐曲内容进行合理筛选,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整体教学流程的组织实施。具体来说,这一环节教学工作的开展需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做好聆听曲目的合理筛选和分析

聆听曲目的筛选和分析主要强调的是在音乐聆听教学环节的推进落实中,小学音乐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主观兴趣以及既定的音乐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对所需要匹配聆听的音乐进行合理的选择。基于不同的音乐学习单元主题选择风格和音乐难度与之相匹配的欣赏类曲目,为学生的音乐课程导入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学生在音乐课程教学导入的环节通过聆听感受到了具体乐曲的美感,其才能够进一步在专业知识的学习环节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确保音乐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和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充分利用多种不同类型的辅助教学工具

音乐聆听课程教学的组织开展,在具体落实时也需要借助多种不同类型的辅助工具。除了基于音频或视频素材帮助学生完成聆听课程的学习外,教师还可在音乐聆听课程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应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辅助工具,通过网络平台或具有主题性的短视频资源为学生的聆听学习提供重要的支持。另外,在聆听学习的过程中,教学组织方式也应当实现一定程度的转化和完善,教师可结合音乐聆听课程的具体内容在课程教学组织的过程中选取适当的网络平台辅助工具进行应用,促使聆听环节的课程教学在丰富性和有效性上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作为教师来说,应当积极学习和掌握不同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便在音乐聆听课程教学的组织过程中,通过个人良好的技术工具应用能力为更加有效地落实相应的课程教学要求提供帮助。

三、提升小学阶段音乐聆听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科学路径

音乐聆听课程是尊重学生主观感受和兴趣所开展的一部分重要课程。在观察学生聆听课程的学习效果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在具体的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运用多种不同的模式和方法促进聆听课程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具体来说,可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聆听课程氛围,加强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力度,达到预期的目标。下文具体针对不同的教学路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运用不同类型的教学组织模式,完成聆听课程的教学任务

音乐聆听部分的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欣赏性特征,虽然在整体的教学组织过程中,以学生的聆听和主观感受的沟通交流为主要教学内容,但教学组织方式若固定性过强,则也会使学生的主观学习体验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在聆听课程的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也应当经过筛选和分析,选取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教学组织模式,确保聆听课程的教学组织更加生动有效。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组织模式的变化也能够直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聆听课程从单纯的欣赏和聆听转变为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例如,在小学音乐课程《草原放牧》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部分课程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的特征,将草原放牧的相关视频资料或图片资料在音乐聆听课程组织实施前向学生播放,首先从音乐背景的角度向学生进行介绍。在初步的教学引导阶段,利用微课视频让学生学习和感受草原音乐的整体风格和草原音乐演奏时可用的多种不同类型的乐器,这本身就已经实现了聆听课程内容维度的拓展。另外,有了前期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聆听这一曲的目的性和主观感受的指向性就会更强。为了促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对作者创作音乐的背景和思想感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还可借鉴应用小组合作探索教学模式,在音乐聆听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音乐的特点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或共同参与的方式编排草原放牧音乐的匹配舞蹈动作。这种基于聆听过渡到实践学习的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音乐课程学习的兴趣。另外,多元化的教学组织模式,也是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重要途径。[6]

(二)营造浓厚的聆听课程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主观感受有效性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音乐感知力的培养是聆听类课程在小学阶段启蒙教育时所设立的重点目标。因此,为了使学生的聆听学习体验更加生动全面,教师也可通过聆听课程教学氛围的有效营造,为取得更好的聆听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帮助。在教学氛围的营造工作开展中,教师可通过外部环境改善和情感引导同步的方式为聆听课程中良好氛围的营造打好基础。例如,在不同的音乐聆听课程教学内容背景下,教师可通过外部环境条件的布置和改善首先使学生从感官上感受到音乐聆听课程的客观氛围。有了客观氛围的营造,学生的情感敏感性和音乐感知力都会被有效调动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一些背景纪录片和音乐故事的融入为作品内涵的介绍起到辅助提升作用,让学生在真正聆听乐曲前首先产生对乐曲更加充分深入的感受和了解,最终达到更好的音乐聆听课程教学效果。例如,在课程《梦幻曲》的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部分聆听乐曲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和强烈的音乐风格的特征,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聆听课程时,通过外部环境的营造首先布置教室环境,将教室进行一定程度的装点,使学生从外部感官上感受到一种梦幻舒适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搜索不同版本梦幻曲的乐曲呈现形式,在完成了基础的乐曲旋律聆听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乐器不同的情感状态角度入手,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思考和感受聆听相应的乐曲,这种开发多元化的引导素材的聆听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乐曲的感知力和兴趣的要求,使得乐曲聆听的过程更加具备丰富性和立体感,学生也能够基于情境氛围的营造,更加集中地融入乐曲聆听的整个过程中获取更加全面的乐曲感受效果。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对乐曲聆听的真实感受,教师还可延伸开展相应的乐曲感受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基于个人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共同讨论,教师可从旁观察小学生对相应乐曲内涵的了解感知能力和感知程度。

(三)积极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提升聆听课程的实践价值

实践活动的组织是拓展音乐教学范围、提升音乐教学内涵深刻性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聆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更可基于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感受差异性,引导学生参与到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或者将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拓展的实践活动,进行独立的组织开展,引导学生在拓展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锻炼其音乐审美能力和感知力。例如,在小学音乐课程《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教学组织引导中,教师就可利用这部分聆听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革命文化内涵的特征,在引导学生聆听了这一乐曲的同时,通过组织以红色主题为题目的实践参观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不同类型的歌曲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感情和深刻的实践意义。从音乐聆听课程出发,引导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的意识和情怀,这也是拓展和开发音乐教学价值与维度的有效途径。另外,教师还可通过网络平台了解相应的音乐会信息或音乐文化交流活动信息,鼓励引导学生家长带领学生定期观看相应的音乐会或器乐演奏会促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充分的音乐美感的熏陶。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使其在启蒙教育阶段就对音乐课程的学习产生较高的认同感,并积极投入到相关的课程学习过程中。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聆听有效性的提升需要多方面的资源条件做支持。另外,教师在教学引导的方式方法上,也需要注重灵活性和有效性,通过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音乐欣赏维度的主观兴趣,并且结合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做好音乐聆听部分课程教学的组织规划,充分发挥出多元化教学工具和多种不同教学组织模式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乐曲环节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音乐作品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谚语趣画
悲伤的乐曲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