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的病毒?

2022-11-21陈一竹

人人健康 2022年9期
关键词:科学界界定分子

■陈一竹

最近,有一种说法喧嚣至上——病毒也许是有生命,有智慧的。许多病毒的传播、感染模式,让人们觉得病毒正在以有策略的方式扩大族群。

比如,为什么许多病毒先入侵人们的上呼吸道,是否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的咳嗽、喷嚏现象更容易扩散病毒?为什么大部分传染性更高的病毒,致死率似乎更低,是否因为病毒的主要诉求是扩张而非与宿主一同死亡?

当我看到这样的观点时,也不禁代入到如今正在肆虐的新冠病毒上,如此高的传染能力,不断变异的毒株,新冠病毒如同真的有智慧一般。但我并不是病毒学家,为了寻找答案,我开始查找资料。

我发现直到现在,智慧病毒这个说法也未被科学界证实,这仍然是个很有争议性的议题,但目前大部分人都将病毒界定为非生命单位。

科学不断发展,对病毒的研究也不断加深,我们可以发现,科学界对病毒的界定并非一成不变。早在19 世纪末,就有研究者发现狂犬病和口蹄疫或许不是细菌导致的疾病,而致病的分子似乎要比细菌小得多,因此他们将这种分子称作“virus”,一个起源于拉丁语“poison”(毒药)的单词。因为研究者发现这些分子能够在人体内活动,且与细菌一样可以致人生病,那时的科学界认为病毒也是一种生命。

时间来到1935 年,科学界对病毒的界定开始有了转变。美国生化学家Wendell M.Stanley 提纯获得了烟草花叶病毒,并通过后续的研究,第一次揭开了病毒的神秘面纱——它们是由蛋白质包裹的DNA/RNA 核酸分子。除此之外,并没有细胞中用于代谢和生存所需的细胞器。这样看来,病毒似乎只能归类到化学分子。

而目前的主流观点是,病毒是非生命单位或者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形式。最近,《自然》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让二者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了:一种新发现的噬菌体不仅基因组非常庞大,甚至超过了细菌,而且它们远比人类想得要聪明,机制也更灵活。不过,当这种“化学分子”进入细胞中时,它又表现得完全不像普通的分子。病毒会被激活,利用细胞里的各种细胞器和生化原料来生产自己的核酸分子和蛋白外壳。这样,病毒似乎就只能被放在介于生命和非生命的形式中。

看了这些资料,我并没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也许你同我一样,对病毒更加疑惑了。虽然科学在进步,但大量未知依然存在。对于病毒的研究,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展,也许就是一种警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与病毒的关系,虽然病毒本身不一定是生命体,但不可否认生命与病毒的相辅相成。我们既要积累与之为敌的智慧,也应拥有和平共处的勇气,毕竟对于病毒这个地球的原住民来说(病毒的出现比人类早很多),也许人类才是外来者。

猜你喜欢

科学界界定分子
分子的扩散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霍金,科学界的传奇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对“卫生公共服务”的界定仍有疑问
爱因斯坦是对的
饶毅:比起创新 我们更缺乏认真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