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T高分辨MRI对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10-24王巍博崔庆周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20期
关键词:肠系膜预测值阴性

王巍博,崔庆周,陈 鹏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漯河 462000

直肠癌是常见的下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癌细胞在病情进展中可发生转移,主要转移途径包括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两种[1]。其中,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通过肠周直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下动脉转移,也可以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位于齿状线以下的肿瘤甚至可转移到腹股沟淋巴结位置。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搭载最先进的智能扫描平台、Tim4G超高密度线圈,可实现更高的成像质量和更快的成像速度,并对直肠癌的病变累及范围进行评估,除了拥有常规磁共振序列高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成像等优点之外,还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2]。本研究旨在探讨3.0T高分辨MRI对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年龄46~77岁,平均(61.14±8.07)岁;男42例,女38例;病理诊断:中分化腺癌61例,高分化腺癌1例,黏液腺癌2例,中-低分化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3例,绒毛管状腺癌5例。纳入标准: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直肠癌者;MRI扫描参数相同者;手术距MRI检查不超过2周者等。排除标准:术前接受放疗、化疗或同期放化疗者;合并心、肝、肾脏等器官功能障碍者;精神障碍者等。本院医学委员会已审定并批准实施此项研究。

1.2仪器与试剂 采用3.0T高分辨MRI仪(型号:GE Discovery MR750),使用6通道高分辨相控阵表面线圈进行扫描。

1.3方法

1.3.1MRI检查 检查前10 min肌注山莨菪碱20 mg以减少肠道运动伪影。本研究扫描序列2D高分辨矢状位:重复时间/回波时间3 000 ms/87 ms,层厚/层间距3 mm/0 mm,19层,回波链长度12,矩阵320×256,视野18 cm,体积元素0.7 mm×0.6 mm×3.0 mm,成像时间150 s;冠状位:重复时间/回波时间4 000 ms/77 ms,层厚/层间距3 mm/0 mm,25层,回波链长度21,矩阵384×308,视野22 cm,体积元素0.7 mm×0.6 mm×3.0 mm,成像时间172 s。由两名有经验的腹部MRI诊断医师对患者直肠高分辨矢状位、冠状位、正交轴位T2WI直肠系膜淋巴结状态进行评价。

1.3.2病理检查 MRI检查后1~14 d行直肠癌根治术,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依据MRI定位对淋巴结位置进行分区记录,术后分离淋巴结并送检。根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将淋巴结内无肿瘤细胞诊断为无转移,反之则为淋巴结转移。将相应分区内的淋巴结与MRI淋巴结进行匹配和对照,剔除MRI与病理检查不能匹配的淋巴结。所有患者均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1.4观察项目 (1)术前3.0T高分辨MRI评价320枚淋巴结与术后病理检查所对应的结果。(2)比较3.0T高分辨MRI对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分别计算3.0T高分辨MRI评价120枚短径5~10 mm及200枚短径<5 mm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

2 结 果

2.1术前3.0T高分辨MRI评价淋巴结及相应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80例疑似患者MRI与病理相匹配淋巴结共320枚,经术后病理检查后,确定为淋巴结转移阳性148枚,淋巴结转移阴性172枚;而术前3.0T高分辨MRI检查淋巴结转移阳性120枚,淋巴结转移阴性200枚,其中仅有108枚为真实淋巴结转移。

2.2术前3.0T高分辨MRI评价短径5~10 mm淋巴结及相应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120枚短径5~10 mm淋巴结经术后病理检查后,确定为淋巴结转移阳性92枚,淋巴结转移阴性28枚,而术前3.0T高分辨MRI检查淋巴结转移阳性80枚,淋巴结转移阴性40枚,其中仅有75枚为真实淋巴结转移。

2.3术前3.0T高分辨MRI评价短径<5 mm淋巴结及相应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200枚短径<5 mm淋巴结经术后病理检查后,确定为淋巴结转移阳性56枚,淋巴结转移阴性144枚;而术前3.0T高分辨MRI检查下淋巴结转移阳性34枚,淋巴结转移阴性166枚,其中仅有33枚为真实淋巴结转移。

2.4术前3.0T高分辨MRI检查对不同短径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3.0T高分辨MRI评价淋巴结对短径<5 mm淋巴结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短径5~10 mm淋巴结(P<0.05),灵敏度则低于短径5~10 mm淋巴结(P<0.05),见表1。

表1 3.0T高分辨MRI对不同短径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n/n)]

3 讨 论

直肠癌血行转移主要是肝脏,也可以发生肺部、脑部及骨转移。淋巴结转移是直肠癌主要的转移途径,直肠癌淋巴结可沿直肠上动脉、直肠系膜下动脉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发生转移,发生异形性转移的现象较少见[3]。现今临床上术后病理检查虽较为准确,但术前通过有效的检查方式确定淋巴结是否转移对于手术治疗及预后均非常重要[4]。

本研究结果中,术前3.0T高分辨MRI检查淋巴结转移阳性120枚,淋巴结转移阴性200枚,其中仅有108枚为真实淋巴结转移;术前3.0T高分辨MRI检查120枚短径5~10 mm淋巴结转移阳性80枚,淋巴结转移阴性40枚,其中仅有75枚为真实淋巴结转移;术前3.0T高分辨MRI检查200枚短径<5 mm淋巴结转移阳性34枚,淋巴结转移阴性166枚,其中仅有33例为真实淋巴结转移,提示3.0T高分辨MRI对短径5~10 mm淋巴结的评价灵敏度更高。近几年来,随着MRI扫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空间分辨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临床上大多数关于MRI评价淋巴结转移的研究都是以淋巴结大小作为重点,阈值不统一;也有部分以淋巴结是否转移来对其形态学进行分析,但诊断效能各异。而发生转移的淋巴结,其内部结构可能发生囊变及坏死,细胞外还可能产出黏液对周围组织进行浸润,常规横断位T1加权像可出现边缘信号不清晰或者不均匀的情况,而高分辨MRI又能观察细微的淋巴结形态学特征[5-6]。所以本研究主要探讨如何确认淋巴结发生转移,对淋巴结的形态及信号特点进行观察,采用高分辨MRI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学的角度[7]。高分辨MRI能发现微小淋巴结,若以5 mm为阈值,则能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减少过度分期,MRI上可见的淋巴结均可视为转移[8-10]。近年,由于MRI扫描技术不断发展及各研究中心MRI扫描技术不同,对淋巴结是否转移也评价各异。本研究结果中,3.0T高分辨MRI检查淋巴结,对短径<5 mm淋巴结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短径5~10 mm淋巴结,灵敏度则低于短径5~10 mm淋巴结,说明术前3.0T高分辨MRI检查能提高对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整体诊断价值较高。本研究中3.0高分辨MRI检查对短径<5 mm淋巴结的灵敏度较低(58.93%),主要原因是一些小淋巴结存在微转移,但对该组淋巴结的特异度高,故准确性较高。40枚假阴性淋巴结中17枚短径5~10 mm,23枚短径<5 mm,可能是部分转移淋巴结的边缘光滑清晰、信号均匀,另一原因是部分容积效应影响了小淋巴结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同时也说明,增加短径为判定标准并不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术前3.0T高分辨MRI检查对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整体诊断价值较高,设置一定的参数和采用相控阵表面线圈都能更好地对淋巴结进行诊断。但在淋巴结形态、边缘及信号特征中评定淋巴结是否转移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另外临床上可增加样本量对其诊断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肠系膜预测值阴性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临床应用分析
腹部MR偶然发现的肠系膜脂膜炎影像表现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季节模型在某医院月门诊量预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多层螺旋CT对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临床诊断
柴胡疏肝散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腹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