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复苏结局的危险因素探讨*

2022-10-24干金文马美娟张建梅王浩博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20期
关键词:高血糖存活血症

干金文,马美娟,金 刚,贾 昭,魏 伟,张建梅,王浩博△

1.西安航天总医院急诊科,陕西西安 710100;2.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陕西西安 710068

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测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断,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果不及时抢救患者就会死亡。体外心肺复苏通过有效的胸外按压,促进心脏排血,从而保证全身各个脏器有效的血液供应,特别是大脑的供血、供氧,防止脑损伤进一步加重,为患者自主循环恢复争取机会[1]。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心肺复苏患者的复苏结局。急诊科作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第一战场,对于心搏骤停患者的处置往往非常专业、及时。即便如此,经急诊科处置的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结局也有较大差异。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复苏结局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6月于西安航天总医院急诊科行体外心肺复苏的心搏骤停患者80例,依据心肺复苏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死亡的判断依据为文献[3]中的死亡判断标准:(1)呼吸停止;(2)心跳停止;(3)脑部死亡;患者行心肺复苏后满足上述3项标准则可确定为死亡。所有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均按照《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13》[4]的推荐流程进行。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入住急诊科并出现心搏骤停;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参与了其他研究的患者;拒绝抢救者;有严重外伤,不能行心肺复苏者。

1.3方法 收集并整理患者相关资料。一般资料:年龄(≥70岁/<70岁)、性别、是否高热(高热的标准为体温>39 ℃)、是否合并高乳酸血症、是否合并高血糖、是否合并低氧血症、是否合并高钠血症、是否抽搐、心搏骤停地点(院外/院内)、心搏骤停原因(心肌梗死/心肌炎/肺栓塞/其他);临床相关资料:对所有患者采集静脉血约2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钙蛋白I(cTnI)、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红蛋白(Hb)水平,采用pH检测仪器检测血气分析中的pH值。

2 结 果

2.180例心肺复苏患者的复苏结局 80例心肺复苏患者中:存活者60例,占75.00%(60/80),其中男性34例(56.67%),女性26例(43.33%);死亡者20例,占25.00%(20/80),其中男性11例(55.00%),女性9例(45.00%)。存活组中:伴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者13例,占21.67%(13/60);处于长期植物状态者5例,占8.33%(5/60);最终复苏成功者42例,占70.00%(42/60)。

2.2影响心肺复苏患者复苏结局的单因素分析 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cTnI水平更高(P<0.05),AST水平和pH值更低(P<0.05)。两组在是否高热、合并高乳酸血症、合并高血糖、合并低氧血症、合并高钠血症、抽搐及心搏骤停地点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心肺复苏患者复苏结局的单因素分析

2.3影响心肺复苏患者复苏结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心肺复苏患者是否死亡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热、合并高乳酸血症、合并高血糖、合并低氧血症、合并高钠血症、抽搐、cTnI≥12 ng/mL、AST≤100 U/L、pH值≤7均为导致心肺复苏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23、1.879、1.802、1.806、1.571、2.044、1.484、2.351、2.113,均P<0.05)。见表2。

表2 影响心肺复苏患者复苏结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心搏骤停不同于慢性疾病,若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复苏措施,心脏停搏患者的生命有可能被挽回,并且得到康复,而一旦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患者脑和其他重要组织器官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心肺复苏时通过胸外按压可以暂时地形成人工循环,有助于患者恢复自主循环,但患者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是否可以存活以及存活的具体状态仍不能确定[5-7]。因此及时、有效地了解影响心肺复苏患者复苏结局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有助于改善复苏结局。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心肺复苏患者中,60例存活,20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75%;存活组中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者13例,处于长期植物状态者5例,最终复苏成功者42例,占70.00%(42/60)。

目前,临床上对于心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不够理想,多个因素可能影响心肺复苏的结局。本研究中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热、合并高乳酸血症、合并高血糖、合并低氧血症、合并高钠血症、抽搐、cTnI≥12 ng/mL、AST≤100 U/L、pH值≤7均为心肺复苏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童洪杰等[8]的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1)心肺复苏患者在脑部受到损伤后,常常伴有高热的症状,通常是因为其脑部用于调节体温的下丘脑出现调节功能的受损使患者的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的程度和大脑的损伤相关,而过高的体温进一步加重大脑损害,使患者复苏结局相对较差。(2)对于心搏骤停的患者,在其进行心肺复苏时容易同时并发高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以上两种情况会导致患者体内出现较为严重的缺氧状态,时间越长、缺氧越严重,患者的机体损伤越重,患者死亡的概率就会越高,且预后也越差。(3)对于合并高血糖的患者,其体内过高的血糖状态会致使其脑部缺血性损伤出现进一步加重的情况,尤其是在心搏骤停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后,其出现的高血糖状态及持续时间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4)对于心搏骤停伴有抽搐的患者,其抽搐状态会致使其脑部的代谢大幅度上升,致使其脑部缺氧、水肿等状态持续恶化,造成其脑部细胞被严重破坏,最终导致患者病死率上升。(5)cTnI属于一种心肌标志物,其能够直接反映患者心肌细胞损伤情况,当其在患者机体内水平过高时,则提示患者心肌细胞受损较为严重;AST主要分布在心肌,正常时血清中的AST水平较低,但心肌细胞受损失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质内的AST释放入血,血清AST水平会增高;因此当患者cTnI、AST水平过高时,提示患者心肌细胞受损,其复苏结局相对较差[9]。(6)当患者pH值低于正常水平时,提示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情况,严重的酸中毒可以造成器官功能受损,心脏停搏,同时pH值过低时,也提示患者可能处于缺氧状态,多种机制最终导致患者病死率上升[10-12]。(7)有研究发现高钠血症和患者早期脑死亡具有一定的关系,其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患者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因此心肺复苏后出现高钠血症可能提示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患者的存活率可能降低[13-15]。

因此对于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应对其cTnI、AST水平以及pH值进行实时监测,并针对其复苏成功后的低血压、高血糖状态进行及时纠正,同时可在早期有必要的时候使用镇静药物以控制患者的抽搐;另外,应提高医师在心肺复苏方面的操作熟练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行心肺复苏后的复苏结局。

综上所述,高热、合并高乳酸血症、合并高血糖、合并低氧血症、合并高钠血症、抽搐、cTnI≥12 ng/mL、AST≤100 U/L、pH值≤7均为心肺复苏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医师可对以上各因素进行监测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本研究有一定局限性,纳入的病例数较少,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高血糖存活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应激性高血糖及急慢性血糖比值对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的影响
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的影响
应激性高血糖你了解吗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饥饿或是高血糖信号
如何治疗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