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按需心理疏导联合自我效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弹性及照顾者ZBI评分的影响

2022-10-19陈宁梁汉英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6期
关键词:条目脊髓量表

陈宁 梁汉英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外部暴力或疾病等因素造成的脊髓和脊神经损伤[1]。全世界每年有(20~50)万人脊髓受到损伤[2],且该数量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脊髓损伤可造成终身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3]。因此,脊髓损伤的治疗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很容易产生逃避、恐惧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又会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影响损伤的恢复。心理疏导是通过与患者深入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并给予安慰和鼓励,从而提高患者积极性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4]。心理疏导对多种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5]。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心理学概念[6]。自我效能是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困难,能应对逆境的一种能力。在面对一些疾病带来的挑战时,自我效能是影响治疗结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7]。本研究采用按需心理疏导联合自我效能训练的治疗模式,探讨其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弹性及照顾者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BI)评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0例脊髓损伤患者及其照顾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纳入标准:(1)经CT或MRI诊断为脊髓损伤;(2)无精神病史;(3)有良好的认知和沟通能力;(4)年龄18~70岁。患者排除标准:(1)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2)其他严重疾病;(3)既往运动功能障碍。照顾者纳入标准:(1)患者家属,长期承担患者的主要护理;(2)可以完成量表填写,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3)年龄≥18岁。照顾者排除标准:(1)年龄<18岁或>70岁;(2)有精神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及照顾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损伤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照顾者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照顾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配合调查。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表2 两组照顾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10周的常规治疗与心理治疗,(1)常规治疗:了解患者基本伤病信息(如受伤详情、对脊髓损伤的认识、患者心理状况以及家属照顾情况等),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结合患者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制定个人营养餐;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脊髓损伤恢复的知识,讲述日常照顾中需要注意的事项。(2)心理治疗: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日常进行鼓励和安慰,增强患者战胜疾病、重新融入社会的信心,避免出现逃避、自暴自弃、抑郁等心理问题。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按需心理疏导联合自我效能训练,周期为10周,具体如下。

1.2.2.1 按需心理疏导 遵循“听”“说”“问”“答”四个步骤,用心聆听,诉说自己,主动询问,耐心回答。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心理疏导,识别出那些对待情绪一味采用堵、压、无视等消极处理方式的患者,争取做到“用心疏,不堵;用理导,不纵”。制定详细的方案,包括心理疏导的频率和次数,每次结束后记录患者的表现。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建立良好互信的医患关系,了解患者会有哪些负面情绪及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脊髓损伤病情及如何科学进行恢复训练,解答患者疑惑。经常给予安慰和鼓励,增加患者自信,从根本上将消极转化为积极。培养患者兴趣爱好,不要缅怀过去,学会情绪转移,接收他人的帮助,营造积极乐观的恢复氛围。每次心理疏导后记录患者的疑问并进行解答,记录患者情绪变化,同时引导家属重视患者心理健康。

1.2.2.2 自我效能训练 (1)激励护理,增强自信:医护人员每天为患者制定一个简单的小目标,完成后给予表扬,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为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对患者说“你可以、你能行”,增强患者恢复信心,鼓励患者完成每日的康复计划。(2)创造良好的康复氛围:安排3~4例同为观察组的患者居住在同一病房,安排患者共同训练,使其能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交流心得体会。树立康复榜样,邀请脊髓损伤恢复成功案例进行宣讲,分享康复经验,使患者产生重新融入社会的愿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其能自觉主动完成训练计划,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3)家庭支持: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多进行沟通交流,让家属多多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经常给予患者鼓励和表扬,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强患者回归家庭的欲望。让患者明白自己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明白自身的重要性,树立坚决战胜脊髓损伤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自我效能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GSES)对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进行评价,该量表有10个条目,评分标准:完全不正确(1分)、有点正确(2分)、多数正确(3分)、完全正确(4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越好[8]。

1.3.2 心理弹性 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检测两组患者心理弹性,该量表信效较好,应用广泛,量表包含坚韧性(13个条目)、力量(8个条目)和乐观性(4个条目)3个因子,25个条目,评分标准:没有(0分)、很少(1分)、偶尔(2分)、经常(3分)、总是(4分),得分越高心理弹性越好[9-10]。

1.3.3 照顾者ZBI评分 采用ZBI评价两组照顾者负担程度,该量表有责任负担(6个条目)、个人负担(12个条目)两个维度及心理负担(4个条目),共22个条目,评分标准:没有(0分)、很少(1分)、偶尔(2分)、经常(3分)、总是(4分),评分越高负担越重,<20分为无负担,20~39分为轻度负担,40~59分为中度负担,≥60分为重度负担,ZBI量表信效度高,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广泛应用[11-1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

两组干预前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50) 20.23±6.24 22.04±5.47观察组(n=50) 20.70±5.96 31.79±5.23 t值 -0.094 -2.881 P值 0.929 0.021

2.2 两组患者心理弹性比较

两组干预前患者心理弹性各项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者心理弹性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理弹性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心理弹性比较[分,(±s)]

组别 坚韧性 力量 乐观性 总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50) 25.26±1.83 30.14±1.78 12.20±1.79 16.71±2.22 7.15±1.68 10.10±2.33 44.84±3.62 64.25±3.85观察组(n=50) 24.14±2.25 36.59±2.44 13.03±1.98 24.35±2.07 7.23±1.74 11.92±1.81 44.61±3.87 75.52±4.62 t值 0.669 -3.699 -0.539 -4.360 -0.057 -2.436 0.075 -3.246 P值 0.542 0.024 0.619 0.012 0.957 0.023 0.944 0.033

2.3 两组照顾者ZBI得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照顾者ZBI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照顾者各项负担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照顾者ZBI得分比较[分,(±s)]

表5 两组照顾者ZBI得分比较[分,(±s)]

组别 个人负担 责任负担 心理负担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50) 39.09±3.14 32.76±2.37 17.22±1.49 13.11±1.25 14.59±1.98 10.44±2.53观察组(n=50) 38.16±2.83 18.27±2.08 17.34±1.26 8.08±1.07 14.52±1.25 5.53±1.84 t值 0.381 7.959 -0.107 5.295 0.211 11.098 P值 0.723 0.001 0.920 0.006 0.835 0.000

3 讨论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人群,机动车事故和运动是最常见的病因[13]。脊髓损伤按部位可分为腰椎损伤、胸椎损伤和颈椎损伤。脊髓损伤可造成神经坏死,信号传导中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可导致便尿失禁、瘫痪等[14]。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康复治疗和器械锻炼得到恢复,重症患者康复效果较差。脊髓损伤不仅对患者造成了身体的伤害,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15]。患者可能无法接受从肢体健康到突然残疾,无法接受便尿失禁、无法自理、轮椅相伴这样残酷的现实,从而产生恐惧、逃避、自暴自弃的情绪,甚至会抑郁自杀等。医护人员和家属在照顾患者身体的同时,也应该多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脊髓损伤的康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一大难题,因此本文想创建一种新的脊髓损伤护理模式。

研究发现,心理疏导有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16]。脊髓损伤患者自我效能低下,自我效能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本研究采用按需心理疏导与自我效能训练结合的方式,结合两种模式的优点,观察该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弹性和照顾者ZBI评分的影响。首先,医护人员根据观察组患者的具体情况,按需进行心理疏导。医护人员与观察组患者深入沟通交流,构建互相信任的医患关系。向患者解释脊髓损伤病情及恢复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疑惑和恐惧情绪;向患者讲述脊髓损伤恢复的典型案例,并请成功者宣讲,使患者坚信自己也能恢复,重新融入社会,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医护人员教导患者家属,如何关照患者的心理健康,使家庭成员对患者多一些鼓励和赞成,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被赞成的喜悦,明白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通过制定简单训练小目标并给予患者鼓励,创造良好的恢复氛围,让患者之间多多交流心得等,化消极为积极,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积极主动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按需心理疏导联合自我效能训练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弹性(P<0.05),观察组患者坚韧性、力量、乐观性较对照组均有较大的提升。按需心理疏导联合自我效能训练还可以降低照顾者的心理负担,观察组照顾者ZB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该模式可以较好地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按需心理疏导联合自我效能训练模式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弹性,降低照顾者的负担,该模式对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条目脊髓量表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注意!疼痛信号在传输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新手术为修复脊髓损伤提供希望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