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肾根治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2-10-19张楠根谢剑伟李张群辛晓雷沈瑞雄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6期
关键词:肾癌肌酐肾功能

张楠根 谢剑伟 李张群 辛晓雷 沈瑞雄

肾癌是泌尿系统肿瘤的常见病,肾癌的病因主要与遗传、高血压、肥胖、吸烟等有关,多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1]。肾癌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以往通常采用根治性肾切除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泌尿外科的应用也逐渐广泛,该手术的治疗效果也较为满意,但是术后会出现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2]。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务人员也加强了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肾单位保留手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手术中能够尽量保留正常的肾单位,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能否完全切除肿瘤,且可降低术后复发方面的研究仍有争议[3]。因此,本研究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0年4月-2021年11月收治的86例早期肾癌患者为对象,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早期肾癌患者86例。纳入标准:(1)均为肾癌患者,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2)患者意识清楚,能与医生进行沟通;(3)均为第1次进行肾癌手术;(4)能严格按照医嘱完成相关的治疗过程。排除标准:(1)合并免疫功能障碍疾病、其他肾脏疾病者;(2)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肺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手术治疗者;(3)合并患有精神疾病者;(4)入院资料不全、过敏体质、肝功能不全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48~78岁,平均(65.37±5.21)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1.05±0.43)年;左肾18例,右肾25例;肾癌TNM分期:Ⅰ期7例,Ⅱ期15例,Ⅲ期21例;体重指数 20~25 kg/m2,平均(23.11±0.73)kg/m2。观察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46~79岁,平均(66.12±5.26)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1.09±0.45)年;左肾17例,右肾26例;肾癌TNM分期:Ⅰ期9例,Ⅱ期14例,Ⅲ期20例;体重指数21~25 kg/m2,平 均(23.67±0.76)kg/m2。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后腹腔镜下肾根治切除术治疗,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健侧卧位,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第2操作孔选取腋后线与第12肋骨下缘交界处,腋前2 cm作为第3个手术孔。游离肾脏,并予以切除。切除的肾脏经第1个手术孔扩大后取出,之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进行全身麻醉,健侧卧位,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第2、3手术操作孔与对照组一致。游离肾门周围脂肪,显露肾脏动脉和静脉,肾动脉采用哈巴狗血管夹钳夹,对肾血供进行阻断,并使用超声刀沿肿瘤边缘切割,肿瘤完全切除后,用可吸收线缝合肾脏。松开哈巴狗血管夹,确保无出血点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手术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比较。(2)血肌酐水平。两组术前和术后3、6个月取患者外周静脉血(空腹)3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比较。(3)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患者出现感染、出血、腰部疼痛、血肿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4)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及整体健康8个维度,每个维度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n=43) 122.39±24.64 105.36±28.63 91.37±14.62 12.96±2.62对照组(n=43) 103.23±21.31 144.36±29.32 119.31±15.62 17.36±2.61 t值 3.857 6.241 8.564 7.784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手术前后血肌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血肌酐水平比较[μmol/L,(±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血肌酐水平比较[μmol/L,(±s)]

组别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观察组(n=43) 83.23±15.31 95.36±18.32 85.31±13.62对照组(n=43) 82.39±14.64 124.36±20.63 119.38±17.62 t值 0.260 6.893 10.032 P值 0.796 0.000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感染、出血、腰部疼痛、血肿的总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3.26%(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4 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术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4 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组别 生理机能 社会功能 生理职能 精神健康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观察组(n=43) 53.37±7.28 84.78±8.27 42.28±6.22 84.79±7.16 52.36±4.26 81.21±6.81 50.91±3.14 82.63±6.93对照组(n=43) 53.73±6.16 74.38±7.33 41.95±5.62 76.54±6.24 51.67±4.21 72.31±5.24 50.37±3.24 74.78±5.22 t值 0.248 6.171 0.258 5.696 0.756 6.792 0.785 5.933 P值 0.805 0.000 0.797 0.000 0.452 0.000 0.435 0.000

表4(续)

3 讨论

肾癌又称肾腺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肾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肾癌常见于中老年人,由疾病因素、遗传因素、职业接触、肥胖、吸烟及过量饮酒等原因引起,临床多表现为出现红细胞增多、发热、体重减轻、腰痛及血尿的症状,影响患者健康生活[4]。随着医学技术和影像技术的飞速进步,对于早期肾癌患者,直径<4 cm的肿瘤检出率也在不断提高,早期给予科学的治疗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5]。

临床中早期肾癌以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治疗为主,尽管其可以切除肿瘤并防止癌症进一步转移,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6]。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易被患者所接受,正在逐渐取代开放式手术。随着内窥镜技术的进步,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肾功能的同时完全切除肾肿瘤组织[7]。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可见采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早期肾癌较肾根治切除术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该手术可以减少对患者免疫系统的伤害,有助于提高患者机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使患者身体各部位功能迅速恢复[8]。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可能是为了保留肾单位需要排除肾分支动脉,充分暴露肾动脉[9];另外,还与肿瘤组织完全切除后需要缝合伤口止血有关;也可能与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有关[10]。

肌酐是肾功能的一个指标,当Scr水平大幅升高时,提示存在肾功能不全情况。本研究中,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早期肾癌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在岳涛[11]的研究中,实验组术后3个月Scr水平(90.26±16.47)μmol/L,术后6个月Scr水平(87.26±15.22)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23.26±23.41)μmol/L和(121.22±19.6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5、9.498,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孤立肾的血流动力学易发生改变,长期持续改变对肾功能的损害较大,易导致肾功能衰竭[12]。保留肾单位手术中对肾血流阻塞时间短,避免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利于术后肾功能的恢复[13]。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行肾根治切除术术后常出现腹部症状,其特点为轻至中度腹胀,可伴有轻度压痛,影响患者术后早期进食,导致患者术后营养不良[14];此外肾根治切除术易造成术后感染,对肾功能及相关体质指标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患者伤口的愈合及术后恢复[15]。本研究中,观察组出现感染、出血、腰部疼痛、血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6%(P<0.05),由此可见采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早期肾癌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水平。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早期肾癌的检出率增加,部分肾切除术具有维持肾功能、延长总生存期、预防术后慢性肾脏疾病、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等优点[16]。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效果得到同行的认可,这种手术方法基于一定的科学理论,遵循循证医学治疗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并发症,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17-18]。本研究中,术后6个月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早期肾癌,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血肌酐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于临床治疗中推广。

猜你喜欢

肾癌肌酐肾功能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做个B超就能及早发现肾癌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肾癌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p73及血清IL—17表达的临床意义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
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的优缺点比较
肾功能不全怎样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