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司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在小儿增强CT检查中的镇静效果观察*

2022-10-19朱超秀郑燕茹赵志虎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6期
关键词:咪达唑仑氯胺酮麻醉

朱超秀 郑燕茹 赵志虎

增强CT是指在CT平扫基础上,注射造影剂重点检查可疑部位,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的一种检查技术,常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检查诊断。增强CT检查需保证患儿保持体位静止不动,小儿易哭闹,加上造影剂注射会伴随一定的不良反应,小儿难以忍受,会增加检查难度,影响检查结果,故而小儿增强CT检查前采取适当镇静处理极其必要[1-2]。咪达唑仑是小儿常用的镇静药物,其灭活快,镇静效果好,艾司氯胺酮具有良好镇静、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常用于手术麻醉镇静,联合使用可以缩短镇静起效时间,减少中途惊醒所导致的镇静失败[3],同时咪达唑仑可降低艾司氯胺酮所导致的高血压、烦躁等并发症,故本次研究旨在分析艾司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在小儿增强CT检查镇静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2月于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进行增强CT检查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儿科患者诊断和治疗性操作镇静前中后监护和管理指南》标准[4];拟行增强CT检查;年龄6个月~6岁。排除标准:合并肾脏、肝脏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近期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对本次所用药物有禁忌证或过敏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61例,年龄6个月~6岁。参照组59例,年龄6个月~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例(%)]

1.2 方法

患儿禁食 2 h或固体食物 4~6 h,建立静脉通道,连接便携式监护仪(Mindray,BeneVision N1 型),监测患儿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保持患儿头后仰位,参照组患儿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9990027,1 ml∶5 mg),0.08 mg/kg,研究组患儿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93336,2 ml∶50 mg(按 C13H16ClNO计)]0.3 mg/kg,静脉注射,患儿在家长陪伴下静脉给药,麻醉起效后,给予患儿增强CT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用药前、开始检查、检查结束后监测两组患儿SBP、HR、RR、SpO2水平。(2)记录两组患儿镇静起效、睁眼、应答时间。(3)给予患儿镇静效果评价,评价方法为Ramsay评分法[5],麻醉后焦躁不安,为1级,记为1分;麻醉后保持安静,为2级,记为2分;麻醉后对指令有部分反应,为3级,记为3分;麻醉后入睡,对光、声等刺激敏感且反感,为4级,记为4分;麻醉后入睡,对光、声刺激有一定反应,但反应迟钝,为5级,记为5分;麻醉状态,对声、光刺激无反应,为6级,记为6分。(4)记录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苏醒期烦躁、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多组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SBP、HR、RR、SpO2水平比较

用药前,两组SBP、HR、RR、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检查时,参照组SBP、HR较用药前升高,RR较用药前降低(P<0.05),研究组HR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SBP 升高,RR 降低(P<0.05),研究组SBP、HR较参照组低(P<0.05),RR较参照组高(P<0.05);检查结束后,研究组SBP较参照组低(P<0.05),两组HR、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SBP、HR、RR、SpO2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SBP、HR、RR、SpO2水平比较(±s)

组别SBP(mmHg)用药前 开始检查时 检查结束后 F值 P值参照组(n=59) 82.51±4.35 88.63±6.11* 85.19±4.93 20.679 0.000研究组(n=61) 83.17±4.69 85.11±5.84* 83.52±3.78 2.779 0.065 t值 0.799 3.227 2.087 P值 0.426 0.002 0.039

表2(续)

表2(续)

表2(续)

2.2 两组患儿镇静起效、睁眼、应答时间、Ramsay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儿镇静起效时间早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Ramsay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儿睁眼时间、应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儿镇静起效、睁眼、应答时间、Ramsay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镇静起效、睁眼、应答时间、Ramsay评分比较(±s)

组别 镇静起效时间(min) 睁眼时间(min) 应答时间(min) Ramsay评分(分)参照组(n=59) 24.71±3.42 11.67±3.15 15.75±3.02 3.45±0.75研究组(n=61) 17.89±2.69 12.18±3.09 16.35±3.56 4.72±0.93 t值 12.164 0.895 0.994 8.218 P值 0.000 0.372 0.322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CT是通过X线束扫描患儿某一部位,探测器接收到透过该层面的X线并转变为可见光,并经过计算机处理检查诊断疾病的技术,常规疾病采用CT平扫,部分疾病需采用增强CT,清晰显示病灶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是多种疾病的辅助检查诊断技术[6]。儿童检查过程中负性情绪并不少见,多伴随情绪不稳,配合度低,且因增强CT检查需注射造影剂,会伴随一定不良反应,小儿难以忍受,易导致患儿哭闹不自主体动产生伪影,加大检查难度,影响检查结果,研究表示,小儿增强CT检查前可给予药物镇静,减少患儿哭闹及中途惊醒所导致的检查失败,提高检查依从性[2]。

综上所述,在小儿增强CT检查中采用艾司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进行镇静,可稳定患儿血流动力学,提升镇静效果,无不良反应增加,但本次研究病例数较少,易出现Ⅱ型统计学错误,今后研究工作需给予完善。

猜你喜欢

咪达唑仑氯胺酮麻醉
艾司氯胺酮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行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七氟烷与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布托啡诺与咪达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麻醉药氯胺酮可缓解抑郁症状
雾化吸入表面麻醉联合小剂量咪达唑仑在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