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增强扫描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2022-10-19吴希吴玉珍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6期
关键词:符合率胶质瘤敏感度

吴希 吴玉珍

脑胶质瘤首先是慢性发病,再出现逐渐性加重情况,临床表现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部分患者通常以头痛和头晕作为临床表现,而对于病情严重者常常以发作性昏迷、中脑红核震颤作为临床表现。高级别脑胶质瘤在脑胶质瘤中占比较高,是一种低分化胶质瘤,该类肿瘤为恶性肿瘤类型,患者生存率较低,并且预后较差[1]。通过实施药物治疗、放疗,能够使患者生存时间得以延长。而在治疗前对脑胶质瘤进行诊断,并且明确脑胶质瘤所处阶段,能够利于后期治疗的顺利开展。MRI在临床影像学诊断中广泛应用,用于脑胶质瘤的诊断效果显著,能早期明确疾病,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依据[2]。因此,本次研究对MRI增强扫描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伴有颅内压增高情况,存在呕吐、头痛等症状。排除标准:严重慢性疾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精神心理疾病。脱落与剔除标准:因退院、转院而失访;研究过程中因精神异常拒绝接受治疗;纳入后未实施方案内容。年龄18~49岁,平均(34.21±4.29)岁;男58例,女30例。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MRI增强扫描及CT扫描。(1)MRI增强扫描: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头颅MRI检查,采用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扫描横断位T1WI,TR、TE扫描,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轴位扫描 T2WI,TR 为 3 500 ms,TE 为 105 ms,当液体衰减翻转恢复SE序列、矢状位T1WI扫描,TR为 500~600 ms,TE 为 8 ms,矩阵为 286×172,层厚为 5 mm,视野(180~200) mm×230 mm,以平扫图像作为依据采取PWI扫描层面,使用多层采集方式,TR=1 500 ms、TE=20 ms、层厚 5~7 mm,矩阵128×128,每层需要采集图像4幅,在患者肘前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团注15 ml钆贝葡胺注射液,注射速度为2 ml/s,在造影剂团注完毕后采用生理盐水10 ml冲洗导管,每层面需要采集图像30幅,成像时间为81 s,待灌注完毕后,在矢状面、冠状面进行T1WI扫描。(2)CT扫描:所有患者均实施全身CT机扫描(西门子126排),扫描参数的设置如下,电压和电流分别为120 kV、250 mA,层厚和间距均在5 mm左右,所有患者均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在扫描过程中,给予碘海醇作为造影剂,注射剂量为 60 ml,浓度为 60%~76%,以 2 ml/s行静脉注射。

图像处理:后台工作站自动分析原始数据,由两名副主任医师对患者脑胶质瘤序列图像进行信号特点观察,并做出相关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以术后病理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增强扫描与CT扫描的诊断结果。诊断结果包括诊断符合率[(真阳+真阴)/总例数×100%],敏感度[真阳/(真阳+假阴)×100%],特异度[真阴/(真阴+假阳)×100%],阳性表示诊断为高级别脑胶质瘤,阴性表示诊断结果显示非高级别脑胶质瘤。分析MRI增强扫描与CT扫描高级别脑胶质瘤的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增强扫描与CT扫描诊断结果

MRI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为88.64%,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83.33%;CT扫描诊断符合率为70.45%,敏感度为72.86%,特异度为61.11%。MRI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和敏感度均高于 CT扫描(χ2=8.940、6.802,P=0.003、0.009),见表1、表2。

表1 MRI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例)

表2 CT扫描诊断结果(例)

2.2 MRI增强扫描与CT扫描高级别脑胶质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在MRI增强扫描中,高级别脑胶质瘤存在信号不一致性,一般以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最为常见,T1WI也存在高信号的表现;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界限不清晰,特别对于高级别脑胶质瘤而言,周围水肿十分明显,信号常常伴有不均匀表现,同时合并重度水肿、坏死,占位征象十分明显,并且患者肿瘤周围存在出血征象,可见含铁血黄素的沉积。在CT扫描中,平扫时,高级别脑胶质瘤多数患者伴有低密度混杂表现,伴有不规则和环状等密度区域、不均匀强化,患者伴有瘤内囊变和轻度脑水肿,增强扫描后多数患者伴有不同形态强化情况,以环状强化较为常见,存在外壁光滑、环壁厚薄不匀、内壁不规则情况。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脑胶质瘤是由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病变所产生,在全部颅内肿瘤中,占比37%~52%[3]。该疾病的常见类型为神经胶质瘤,以极性成胶质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最为常见,脑胶质瘤的临床表现一共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颅内压增高,以视力减退、语言障碍、精神症状、头痛、呕吐等作为临床表现;另一方面是肿瘤的压迫和浸润,并且由于脑组织受到破坏,从而引起的一种局灶症状,主要以刺激症状如局限性癫痫作为早期临床表现。根据以往调查结果显示,高级别脑胶质瘤发病率不断增加,通常发生在青少年和中年人群中,男性患病率相比女性较高[4]。根据研究显示,术前对脑胶质瘤进行诊断及对其影像学特征充分了解十分重要,有利于后期治疗方案的指导,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5]。常见的影像学方式较多,比如磁共振波谱、CT诊断、MRI成像诊断等,而寻找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较为重要[6]。

在本次研究中,MRI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为88.64%,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83.33%;CT扫描诊断符合率为70.45%,敏感度为72.86%,特异度为61.11%。MRI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和敏感度均高于CT扫描(P<0.05)。对于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而言,给予CT诊断能够有效检出疾病,并且诊断准确性较高,多数患者能够在术前明确诊断,以利于后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制定。但值得注意的是,CT表现仅仅能够反映大体病理解剖,导致存在鉴别诊断困难情况的发生,同时过于强调CT征象也是导致误诊的因素,例如高级别脑胶质瘤常见表现为环状强化,但是脑脓肿及脑转移瘤患者也伴有环状强化表现,从而容易导致误诊情况,使检出率不高[7]。而采用MRI增强扫描,具有显著诊断价值,MRI诊断具有多轴位成像、较高分辨率等优势,在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断中效果显著。高级别脑胶质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具有多种多样的特点,比如T1WI略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T1WI和T2WI以等信号为主[8-10]。在MRI影像学中,脑胶质瘤的信号与脑脊液相比明显增加,能够较好地识别,而肿瘤内一般存在信号不均匀或信号均匀表现,而信号不均匀和钙化、肿瘤血管、出血、肿瘤坏死、囊变等存在密切关联性[11]。MRI在进行增强扫描的过程中通过注射造影剂钆贝葡胺注射液后,能够增强显像效果,对于恶性程度越高的肿瘤,容易被混杂强化,肿瘤轮廓则越清晰。由此提示,MRI能够对脑胶质瘤进行有效检出[12-13]。

综上所述,MRI增强扫描可有效显示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对于高级别脑胶质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诊断符合率和敏感度高,值得临床中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符合率胶质瘤敏感度
长链非编码RNA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复发胶质瘤组织中miRNA-200c的表达 及作用机制研究
IgG、Integrinβ6、P16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跨文化敏感度综述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pertMTB/RIF技术在肾结核的早期诊断和利福平耐药检测中的价值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