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阳生肌方联合八髎穴悬灸对骶尾部藏毛窦手术患者的影响

2022-10-19廖星明许圳鹏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6期
关键词:肉芽尾部创面

廖星明 许圳鹏

藏毛窦即为藏毛囊肿,骶尾部藏毛窦为发生于骶尾部皮肤内囊肿性病变,临床症状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反复发作,可伴有痛、热、肿、红等急性炎症性反应,属于与臀沟内毛发残留存在密切关联的后天性疾病,由于臀沟内松散毛发使得异物反应形成,继而造成臀中线小凹形成,若控制不当还容易发生继发性感染[1]。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多采用手术疗法,但是由于创面较大,术后恢复较慢,对患者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均会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导致患者正常生活受到干扰[2]。回阳生肌方为临床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常用药方,具有修复局部组织的重要作用,能够促进皮肤创面愈合[3]。八髎穴被广泛应用于肛肠疾病术后镇痛及恢复等治疗中。此次研究以骶尾部藏毛窦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自2020年2月-2021年10月在三明市第二医院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研究采用回阳生肌方联合八髎穴悬灸在患者术后创面愈合中所发挥的作用,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0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病情符合文献[4]《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2019版藏毛窦诊治临床实践指南》中骶尾部藏毛窦相关诊断标准;均具备手术指征且了解本次研究并知情;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均较高。排除标准:对本次研究中所用药物有过敏反应者或者无法耐受本研究所用治疗方式;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合并肝、脑、心、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合并智力异常或者精神障碍;合并梅毒、艾滋病、乙肝、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治疗期间参与其他试验或者研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3~57岁,平均(34.23±5.57)岁;病程1~13个月,平均(5.39±0.19)个月。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4~59岁,平均(35.01±5.52)岁;病程 1~14个月,平均(5.41±0.20)个月。两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骶尾部藏毛窦切除术,术后为患者提供常规治疗,包括给予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患者每日以碘伏棉球进行消毒并将创面分泌物清除干净,然后外敷紫白膏纱条,持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回阳生肌方联合八髎穴悬灸治疗。八髎穴悬灸方式如下:患者取俯卧位并取八髎穴,点燃艾条后在与穴位相距1 cm部位实施悬灸,艾灸治疗总时间为15~20 min/次,治疗1次/d,连续治疗4周。回阳生肌方,组方如下:黄芪30 g,白芨 10 g,川芎 10 g,当归 15 g,人参 5 g(另煎),炮姜 6 g,肉桂粉 3 g。1 剂 /d,煎至 400 ml,早晚各服用200 ml,连续治疗4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创面组织肉芽生长情况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参考文献[5]《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创面完全愈合且未出现化脓、切口裂开等现象;显效:创面范围显著缩小(缩小幅度≥75%)且可见新鲜肉芽组织;有效:创面范围有所缩小(25%≤缩小幅度<75%)且可见新鲜肉芽组织;无效:未达上述标准,创面面积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疼痛情况:术后1、2、4周分别评估两组患者创面疼痛度,所用评估方法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总分值为10分,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强烈疼痛,即分值越高则疼痛感越明显。(3)肉芽生长情况:术后1、2、4周评估两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评分标准如下,0分:创面完全上皮化且创面愈合理想;1分:创面有凸起现象,肉芽红润且新鲜;2分:创面较为平坦,肉芽组织生长较快;3分: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缓慢且肉芽颜色呈暗灰色。(4)并发症:统计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及切口坏死发生情况并就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若患者同时出现多种合并症则纳入表现最为明显或严重的症状。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坏死)/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1、2、4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分,(±s)]

表2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分,(±s)]

组别 术后1周 术后2周 术后4周对照组(n=30) 4.78±1.14 3.27±0.84 0.67±0.09观察组(n=30) 3.68±1.12 2.32±0.69 0.17±0.05 t值 3.372 4.281 26.600 P值 0.002 0.000 0.000

2.3 两组肉芽生长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1、2、4周创面肉芽生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肉芽生长情况比较[分,(±s)]

表3 两组肉芽生长情况比较[分,(±s)]

组别 术后1周 术后2周 术后4周对照组(n=30) 2.36±0.15 1.67±0.45 1.39±0.21观察组(n=30) 1.61±0.16 1.22±0.22 0.74±0.19 t值 16.753 9.096 3.288 P值 0.000 0.000 0.002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骶尾部藏毛窦属于临床上发病率相对较低的肛肠疾病,通过手术治疗可彻底去除病灶,但是由于藏毛窦病灶较为隐匿,为了保证完整切除病灶,避免术后复发,临床多采用开放切口,骶尾部藏毛窦创面较大,因此,创面愈合缓慢,进而会加重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痛苦,临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骶尾部藏毛窦创面更快且更好的愈合[6-7]。

手术创面为金刃所伤,导致机体经络受损,使得气血不足并造成创面失于濡养,诸邪相互影响,使得创面愈合时间延长并出现创面延迟愈合等现象[8]。回阳生肌方为著名老中医王玉章及赵炳南经验方,能够温补脾肾阳气,可促进创面愈合,该方由黄芪、白芨、川芎、当归等多味中药材组成,在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等病症治疗中均取得了较为确切的效果,能够增加创面生长因子含量,有效抑制各类炎症反应,加快创面生长及愈合。黄芪肥腠理、温分肉,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肉桂粉乃辛甘大热之品,具有宣通气脉的功效,配伍活血养血之川芎、当归可共奏生肌活血、益气温阳之效,可促进创面愈合;川芎为血中气药,能够止痛、行气、活血;当归同样具有较好的止痛、活血功效;炮姜兼具止痛温阳之效;白芨可发挥生肌敛疮的作用,方中人参能够生血补气。诸药连用能够取得益气、温阳、生肌、养血的效果,能够加快创面愈合[9-10]。

艾灸能够对创面愈合过程中炎症反应阶段炎症细胞向创伤局部组织浸润与成纤维细胞增殖发挥促进作用,可加快创伤愈合增生,同时还可推动修复期新血管生成。悬灸可通过温热作用调节经络,进而可取得加快创面愈合的效果。八髎穴位于肛门邻近部位,乃足太阳膀胱经,该穴位可促进肛肠病术后水肿、疼痛及尿潴留等病症改善,除此之外,还能够对胃肠功能发挥调节作用,便秘防治效果理想[11-12]。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2、4周VAS评分及创面肉芽生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各项指标和数据对比可知,在为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回阳生肌方联合八髎穴悬灸治疗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临床效果,回阳生肌方联合八髎穴悬灸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为接受骶尾部藏毛窦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实施回阳生肌方联合八髎穴悬灸治疗能够取得确切的效果,可改善肉芽生长情况,减少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及切口坏死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度,促进其健康恢复。

猜你喜欢

肉芽尾部创面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耳内镜下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诊治分析
“生态疤痕”能否修复——渭南为矿山创面“疗伤”
N的最大值是多少?
海洋大探险
N的最大值是多少?
美容点痣扫斑笔
美容点痣扫斑笔
白细胞介素1α在中耳胆脂瘤和肉芽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清热解毒湿敷剂治疗四肢创面感染11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