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指标设置及优化研究
——以S大学为例

2022-09-27居辰阳

科技视界 2022年19期
关键词:院系办学设置

张 杨 居辰阳

(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上海 201100)

0 引言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教督〔2021〕1号),并以部分高校作为试点展开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教育部对第一类高校内部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应从内部质量提升入手,高校须有先进的质保理念、完善的质量标准、健全的质保机制、卓越的质量文化、优异的质保效果。故本科人才培养的成效需要有健全的人才培养质量考核体系做保障,以此形成质量控制的内驱力,完善内部质量控制闭环。

S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大学,教育教学理念先进,人才培养体系完备,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本文以S大学为例,在其原有院系考核指标基础上根据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设计为导向,展开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指标优化研究。

1 设置本科人才培养院系考核指标的意义

1.1 了解现状,对标比较,查找自身不足

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需要有制度的保障,更需要有完善的监测机制。开展本科人才培养院系考核是对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监督和把握的手段。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测评考核,院系可充分了解和认识自身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师资投入、课程质量、学生培养成效的情况和特点,同时对每个指标的全校整体情况、平均情况等有直观的了解,便于查找自身欠缺和需要改进之处。

1.2 明确发展和努力方向,有助于目标的管理

在“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院系的深层积极性得到发挥,但是其自我管理的成效需要有学校层面的监督和考核。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属于长期工程,需要设置年度性、周期性的指标进行一定的量化监测,以便于学校及时调整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最大作用发挥“指挥棒”的效用,更高效实现教学管理顶层设计的目标管理。

2 现行本科人才培养院系考核体系的特点

为充分激发院系育人活力,S大学现行本科人才培养院系考核的指标体系设有教学基础与管理规范、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学生培养、招生工作、教学发展与改革、负面清单等共7大模块、27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观测点进行评价和考量。将教学发展与改革模块设计作为加分项,由学校综合评定加分;教学事故与教学过失模块作为院系考核负面清单,进行扣分处理。

现有的本科人才培养考核指标主要以突出监控重点为主要特色,将方便校内教务管理部门推动相关工作的量化指标作为抓手。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外:其一,对于课程建设考核的指标以课程的开设面、受益面等数量为主,但对课程的质量关心不够,新形势下,五类金课的建设逐步加强,各级一流课程、市级重点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的立项数等应该作为课程质量考核的重要抓手,促进院系从点到线到面的铺开推进课程建设工作,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教书育人的“最后一公里”才能发挥到其真正的育人作用;其二,在学生培养效果及教改项目等模块的指标设置中,部分指标具有明显学科特点,指标的设置科学性还有待提高。

据此,现行的本科人才培养院系考核指标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目前的本科教学管理和评价需求,需要探索新型的考核体系。

3 院系本科人才培养考核指标的分析

3.1 考核对象及特点

S大学本科教学院系涵盖工科理科生命医学人文社科等十余个学位授予门类,而不同的学科门类本科人才培养各有其特色及优势。一般而言,在学生培养方面,工科院系在学生发明专利、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学科竞赛等方面较为突出,人文社科学院在通识教育方面较有成效且国际交流学生较多分布在人文社科院系,其本科教学国际化水平也占有一定的优势,生命理科等较多涉及实验学科,该类院系的实践教学及其相关的活动、教育成果方面较为领先。另外,类似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虽无本科生招生,但深度参与学校整体的本科人才培养,为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又与其他教学院系不同,故应对学院实行分类考核。

3.2 考核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不同院系的学科和本科教学特点的鲜明性,及本科教学历史积淀、办学定位等的不同,建立一套适合全校本科人才培养考核,引导院系发挥办学特色、办出水平、科学合理,同时又与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吻合、与学校现阶段办学目标与定位匹配的指标体系成为目前的工作需要。

4 指标体系的建立

4.1 指导思想

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根据高等教育特点,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

4.2 主要原则

4.2.1 坚持引导

考核并非为了分出优劣胜负,而是为了对全校、各院系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了解教学投入程度、教学产出情况、教学过程及管理中的各种情况及问题,故指标的设置应以引导功能为先,关注学校整体规划中的重点发展方向,关注学校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充分发挥指挥、引导功能。

4.2.2 分类评价

本科人才培养成效与各院系学科、办学特色关系紧密,所以,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的结构,对院系进行分类评价是必要之举。将工科类学院划分为一组,理科及生命学科划分为一组,人文社科学院划分为一组,进行分类评价不失为针对学科特点实施精准评价的有效举措。

4.3 指标分析框架

4.3.1 一级模块的建立

结合教育部审核评估实施方案可以看到,第一类审核评估重点考查学校的质量保障能力及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第二类审核评估重点考察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资源条件、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成效。院系作为办学实体,学校对院系办学情况的考核重点和对第二类高校的评估重点有较多相似之处,故一级模块的建立可以重点参考第二类审核评估的分类,其中办学方向与定位部分一般而言不适宜作为定量指标,可设置资源条件、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特色发展和负面清单模块。

4.3.2 二级指标的选择

在上述6个模块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取不同方面进行考核。资源条件可设置为对教师队伍、教法研究、教学获奖进行重点考查。培养过程的观测点设置可着重从课堂教学、公共课建设、教学质量、教材建设及使用、通识课建设、课程思政建设、产教融合、课程建设、一流专业建设、教学成果、教学研究设置指标考查。学生发展可从国际化、学生论文专利、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方面进行考察。质量保障部分,可设置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作为定性指标,结合学院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听课情况及课程思政院级评价体系建设进行考查。特色发展作为加分模块,其指标可选取一些建设周期长、难度高、成效突出的指标如专业认证、教学中心/基地建设,院系也可提交材料对其年度工作亮点自行申报,学校综合评定后给出量化分值。负面清单的指标选取应该主要从教学规范和质量把控两方面进行考虑,可设置评教成绩落后、教学事故过失及其他相关情况作为考核指标。

4.3.3 三级观测点的确定

基于以上一级模块的建立和二级指标的选取,共确定了30个三级观测点,如表1所示。

表1 本科人才培养考核体系(观测点)

4.4 考核的实施

指标体系建立后还涉及实施,为消除院系办学规模大小、院系办学历史对指标数值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计算时应主要以数值的占比、年度增量来考核,定性指标由学校进行综合评定后给出量化分值。在计算过程中,要建立科学的分组分类计算方法,使不同考核小组内具有绝对的可比性,不同学科小组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的可比性。对于特殊的本科教学院系,可对不适用的指标提出免于考核申请,并且以实用科学的指标进行替代考核,由学校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估,通过后方可进行替换。

5 思考与建议

目前,院系本科人才培养考核已成为大多数高校进行本科人才培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常态化机制,本科人才培养考核也需要不断地优化,主要可从两个方面着手:(1)建立院系考核指标动态调整机制,实行稳定和改革相结合的原则,将类似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生发展等作为固定指标,并密切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及教务部门的工作要点做好指标的改革与调整;(2)合理充分使用考核结果。本科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长期建设的过程,应充分利用好考核结果,合理将考核结果用来在院系之间进行横向对比、年度之间进行纵向对比,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中凸显出的共性问题、阶段性问题,对学校整体本科教学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建立整改落实反馈机制,对院系整改措施及成效进行持续追踪。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是人才培养阶段性状态的总结和展示,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学校整体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考核指标体系一级模块的建立、二级指标的选择、三级观测点的确定,确立了一套符合考核原则、完整可实施的考核指标体系。随着学校本科教学的发展变革,考核指标设置也应不断完善更新,校院两级共同推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院系办学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