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扶贫与高教旅游人才培养互动发展探析
——以辽宁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2022-09-27

科技视界 2022年19期
关键词:辽宁省旅游业人才

孙 悦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7)

0 引言

旅游业发展为乡村扶贫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旅游扶贫也被我国定为“十大精准扶贫”模式之一,近年来在国内予以广泛推广。对此,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旅游扶贫的政策和文件,如《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2015年)、《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2016年)、《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2018年)等政策,将旅游扶贫上升到国家政策的层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可见,当前乡村旅游已成为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贫困乡村脱贫的主渠道。

但旅游业发展、旅游收入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贫困地区人口脱贫不返贫,GDP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也不等于脱贫成效。对此,应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十四五”期间,辽宁省在乡村脱贫工作中,应将乡村旅游业发展与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旅游应是持续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主战场。

2018年《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应组织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培训行动,培育一批积极性高、素质强、善经营的行业发展管理和经营人才。鼓励实行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教育培训方式提高从业者素质能力。因此,地方高校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思路,加强适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这是摆在辽宁省本科院校面前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关于旅游产业发展与高等教育中旅游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从相关文献的查阅梳理中发现,目前学者研究中所涉及的旅游教育大多是针对高职教育,同时有关于乡村旅游产业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也相对不多。对此,本文以辽宁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为例,研究辽宁省高等教育旅游人才培养的情况,深入探讨高校旅游人才培养如何与旅游产业转型、旅游扶贫事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1 加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促进辽宁乡村旅游扶贫事业的重要保障

“十三五”时期,辽宁国内旅游收入从2014年的5 109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6 102亿元;接待旅游人数也从260万余人次增加到278万余人次。辽宁省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次的显著增多,加之旅游产业升级转型,对辽宁省旅游人才质与量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快推进辽宁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辽宁省旅游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东北、辽宁振兴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旅游强国建设。

对此,辽宁乡村旅游业应适应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抓住辽宁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新机遇,调整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路径。新时期,辽宁省应持续加强乡村振兴和乡村扶贫攻坚工作。而辽宁省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也应与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有效衔接。

2 依据乡村旅游发展格局,直面辽宁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针对当前辽宁省旅游业特别是贫困乡村旅游发展,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存在特色不明确、人才培养与乡村旅游业需求存在一定矛盾,使得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与乡村旅游业存在脱节,乡村旅游业缺乏优秀人才,制约着辽宁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1 高校培养目标趋同,特色性不明显

高等教育是为地方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与民生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而高校旅游专业也应该从支持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应与区域旅游行业发展相呼应。但通过辽宁省目前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市场需求状况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学者指出,不少高校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确,现有专业方向比较宽泛,缺乏特色,导致教学内容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培养出的旅游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实际需求。而根据2021年的数据,辽宁省60余所各类省内高等院校中,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有18个。虽然省内有多所高校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但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言,存在专业目标设置趋同,缺乏办学和专业特色的现象,例如,培养方案中强调课程设置的模块性、整体性,缺乏个性,难以发挥专业的特色优势,难以体现地方旅游特色。

2.2 乡村旅游业难吸引优秀人才

辽宁省“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中指出,辽宁省旅游发展中存在人才支撑偏弱现象,主要表现在经营管理、规划设计、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不足方面。而随着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展开,乡村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支撑。但近年来,辽宁省旅游专业高校毕业生行业内就业多选择到省会或大型城市,选择在乡村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学生则少之又少。有学者对东北财经大学2017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在校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毕业生对口就业的意愿不高,一半以上毕业生不愿在旅游行业就业。有36.2%的毕业生选择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就业,55.4%的毕业生选择在二、三线省会城市就业,只有8.5%的毕业生选择在其他地区就业。较少毕业生选择在乡村就业,也说明当前辽宁省乡村旅游业人才不足的现象。

2.3 旅游院校与乡村旅游企业合作力度不强

为促进辽宁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高教事业的人才培养应与产业需求相挂钩。高校旅游业是能解决乡村旅游人才有效配合辽宁省乡村旅游业产业发展的助力器。但当前辽宁省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上,存在人才培养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能有效衔接的问题。当前不少省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多与省内外大型餐饮酒店企业合作,双方建立了实习基地,定期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技能,但高校与省内乡村旅游企业,特别是贫困乡村旅游企业合作不多,每年前往乡村旅游企业实习和工作的学生数量少之又少,而乡村旅游业也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3 推进辽宁省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格局,优化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3.1 探索高校、政府、贫困乡村的旅游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

因应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发展需要,辽宁省高校旅游人才培养要进行必要的改革。辽宁省高校应精准把握党的十九大和辽宁省“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的科学内涵,正确面对辽宁乡村旅游急需专业人才的实际,切实规划并实施乡村旅游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保证高校旅游人才适应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对此,高校应紧紧围绕辽宁旅游扶贫产业发展,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要,积极与乡村政府及旅游企业合作,通过政校企合作,在有旅游资源的贫困乡村建立实践、实习教学基地,积极开展“订单式”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为“订单式”培养的学生量身制订培养方案,展开一站式的教学、实训、实习培养。通过这种人才培养,加强产教深度融合,一方面解决乡村扶贫开发存在的人才荒、用人单位招聘不到优秀人才问题,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办学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尽早进入旅游企业管理角色,在乡村旅游扶贫事业中提升自身的技能,加强学生对乡村旅游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真正意义上缓解旅游本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效探索“人才共用、师资共用、技术共享”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3.2 构建乡村旅游需求为导向的模块课程

当前,辽宁省乡村旅游业已摆脱原来的盲目追求量的扩张,2021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应深化文旅融合,整合旅游资源,建设东北亚旅游目的地。可见,当前辽宁省旅游业已形成了“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因此着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丰富文化旅游新业态,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立足于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特色,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加强调研,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对标高教旅游管理专业的行业标准,根据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实际、就业状况,删除与社会需求不相符的课程;合理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设置符合辽宁省乡村旅游业的相关课程。要将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辽宁省旅游融合式发展紧密结合,使人才培养与旅游管理专业最新发展和标准相符合,有效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

3.3 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

要促进乡村旅游扶贫事业的发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建设和打造一支理论性强、实际能力水平高的双能型的师资队伍,旅游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高水平的科研能力,而且还需具有完善的专业实践技能和相关工作经验。高校应在积极引进高学历、科研水平强的优秀人才的同时,也要积极支持专业教师到乡村旅游地区、4A级以上景区和旅游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带队实习,在实践中真正提高旅游管理的水平,熟悉辽宁省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的实际,使旅游行业人才培养更符合实际需要。此外,学校应积极引进旅游行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不断完善“双师双证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定期参与教学团队工作会议,对专业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3.4 建立乡村旅游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完善第二课堂建设,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校应加强与地方政府、乡村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高校之间旅游管理专业也可进行乡村旅游人才合作式培养,整合高校旅游教育教学资源,创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平台,开设乡村旅游管理的共享课程,建设跨校修读学分政策,让更多有志服务乡村旅游业的学生参与学习。加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对辽宁省乡村旅游的服务能力。建立校外乡村旅游实训基地建设,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实践场景,探索课堂教学与实训实习一体化建设,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4 结语

“十四五”期间,辽宁省乡村旅游业应将旅游人才培养符合地区发展特色,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为出发点,通过供需一体化的订单培养、完善专业课程建设、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构建乡村旅游校企合作基地,以不断完善辽宁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辽宁省旅游业人才
人才云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