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2022-07-05徐林伟江海涛孙晶晶刘璐璐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包膜棒棒糖影像学

徐林伟,江海涛,孙晶晶,刘璐璐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 杭州 310022,1.肝胆胰外科,2.放射科)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HE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其性质介于血管瘤与血管肉瘤之间,1984年首次报道[1],2002年WHO将其归为恶性血管肿瘤。HEHE可发生于全身多种组织,原发于肝脏者极其少见,是一项罕见的肝移植指标[2],其影像学表现与肝继发性恶性肿瘤难以鉴别。现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10例经穿刺后病理明确的HEHE病例,对患者未经治疗前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归纳总结,以服务临床治疗。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并经穿刺后病理确诊的10例HEHE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7~73岁,中位年龄56.5岁。10例中7例有临床症状就诊,腹部不适最为常见(40%)。实验室检查:6例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其中1例有酒精性肝炎。肿瘤指标:10例患者中1例CA199及CEA偏高,1例仅CEA偏高,2例仅CA125偏高,余患者指标均未见异常。

1.2 影像学检查方法

CT检查:使用西门子64 排螺旋CT,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膈肌下方至双髂前上棘连线区域。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先常规平扫,延迟28 s行动脉期扫描,动脉期扫描结束后30 s,行门脉期扫描。

MRI检查:使用3.0 T西门子MRI,采用相控阵头线圈。层厚4 mm,层间距1 mm。增强后行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参数同平扫。

1.3 影像学评价

由2 名多年从事影像诊断工作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并达成一致意见。观察内容包括病灶大小、形态、边界、密度或信号、强化方式、“靶征”“棒棒糖征”“包膜皱缩征”“瘤内血管征”、钙化等。

CT强化程度:根据增强前后CT值变化分类,轻度强化,10~20 Hu;中度强化,21~40 Hu;明显强化,大于40 Hu。

MRI强化程度:轻度强化,病灶与颈部肌肉强化程度相近;明显强化:病灶与血管强化程度相近或高于血管;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介于轻度强化与明显强化之间。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2.1.1 CT表现:本组病例中,7例行CT检查。1例为单发结节,平扫为低密度结节,边界模糊,动脉期环形轻度强化,中心呈低密度,门脉期强化区未见减退,为靶征;6例为多发结节,表现均为低密度结节、团块,其中2例互相融合,融合后病灶出现多种强化方式,如不均质强化、片状强化、环形强化等;其中动脉期多表现为轻度强化,而门脉期强化未见减退;有1例出现向心性强化,可见靶征及包膜皱缩征。7 例患者中,4 例影像上出现“棒棒糖征”,3 例观察到“异常灌注”。所有病灶内均未观察到钙化。

2.1.2 MRI表现:本组病例中,4例行MRI检查,均为多发病灶;其中1例出现融合,表现为部分病灶突出肝脏轮廓,增强后周缘强化。多发病灶平扫表现为结节状异常信号、肿块影,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质稍高信号,DWI呈高号,ADC呈低信号。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4例患者病灶内均可见“包膜皱缩征”“靶征”,未见明显钙化;3 例患者影像表现出“棒棒糖征”;1 例见“异常灌注”;1例见“瘤内血管征”(图1)。所有病灶内均未观察到钙化。

图1 HEHE的影像学征象

2.1.3 影像学表现归纳:10例HEHE中,单发病灶1例,多发病灶9 例。6 例仅行CT检查,3 例仅行MRI检查,1 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1 例单发病灶行CT检查,平扫为低密度结节,边界模糊,动脉期环形轻度强化,中心呈低密度,门脉期强化区未见减退,为“靶征”。9 例多发病灶,其影像表现具有多样性,强化后可见不均质强化、片状强化、环形强化、向心性强化等,9例均有部分病灶出现“靶征”,且位于肝包膜下区的病灶常可见“包膜皱缩征”。7例影像学上可见“棒棒糖征”,4例出现异常灌注,1例出现“瘤内血管征”,全部10 例患者均未见明显钙化。

2.2 病理结果

经病理检查,HEHE病例镜下常多见黏液基质,部分区域呈条索状,小巢状排列。可见纤维增生、异性细胞增生偶尔伴红细胞浸润,这些细胞的比例不定(图2)。HEHE免疫组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为诊断的标准[3]。

图2 HEHE的镜下所见

3 讨论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最早于1982年由Weiss和Enzinger首先描述并命名[4],定义为中间性血管肿瘤,其病因尚不明确,儿童少见,其好发于软组织、肺、骨、脑、小肠等脏器,原发于肝脏者罕见,直到1984年才见到正式的文献报道[1]。本组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病例中,男女比例为3∶2,单发与多发病灶比例为1∶9。

HEHE在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结节状或互相融合,这被认为是疾病进展所呈现的不同时期的影像学表现[5]。随着病变的扩大,病灶会出现不同的强化方式,较小的病灶大多表现为轻度均匀的增强[6],这可能是因为肿瘤的组织特征导致其强化方式不同。

在本组HEHE病例中,位于肝包膜区的病灶经常容易观察到“包膜皱缩征”,这是一种形态学描述,指的是典型的肝包膜光滑轮廓内陷或局灶变平。2019 年Panick等[7]对于这一征象进行了回顾分析,结合病理分析可能是因为病灶常位于近肝包膜区,中心的结缔组织和黏液基质发生透明样变性后导致细胞塌陷,再加上肿瘤细胞增生的纤维组织牵拉邻近的肝包膜,所形成的。同理,因为其中心区的结缔组织和黏液基质易出现出血、坏死、囊变,影像学表现为实体部分呈低密度带,中心区密度更低,也称为“靶征”。而“棒棒糖征”最早由Alomari在2006 年首先提出[8],在Weiss和Enzinger[4]提出EHE定义时就曾提到这些肿瘤大多起源于中或大的静脉,可能随着肿瘤细胞逐渐侵袭临近肝静脉或门静脉分支,并将其闭塞,在影像学上才能体现为“棒棒糖征”,需要注意的是静脉应该在病变边缘内或刚好在病变的边缘平滑终止,穿过整个病变或移位的血管和侧支静脉不能包括在该征中。如图1C中黄色箭头所指处则不应该定义为棒棒糖征。可能是因为疾病侵袭血管的方式较为温和,在并没有改变血管大体走形的情况下,使血管自然变细、截断,形成了“瘤内血管征”。

1982 年在Weiss和Enzinger[4]的报道中便提到EHE可能会出现钙化,而且在Onishi等[9]的报道中也发现HEHE病灶中会出现钙化,而且他们还提到HEHE未经治疗之后偶尔会自发消退并可能出现新的肝内病变,这些在本组10例HEHE病例中均没有发现,我们认为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

本组1 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的HEHE病例,CT显示不明显的“靶征”在MRI上明确显示,且MRI上可以观察到CT能观察到的所有HEHE特征。这可能是因为MRI的软组织对比度优于CT,当病灶位于近肝包膜分布并且出现相互融合时,我们在选择检查方式时可以更倾向于MRI[10]。

在影像学上,HEHE还需要和肝转移瘤、肝内多发血管瘤、胆管细胞癌、肝内血管肉瘤等多种疾病鉴别诊断,归纳如下[11-13]。(1)肝转移瘤:临床上多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并常伴有肿瘤标志物如AFP、CEA等指标升高,较少侵犯血管,病灶边界不清,强化可见“牛眼征”。当病灶环形强化时,HEHE的环形强化区范围更小。(2)肝多发血管瘤:一般无症状,肿瘤标志物大多正常,不会相互融合,密度较均匀,强化通常显示“快进慢出”;其在T2WI上常显示为高信号,边缘清晰,与周围肝脏会形成明显反差,这称为“灯泡征”,部分血管瘤还会出现“快出征”,借此可与HEHE鉴别。(3)胆管细胞癌:多有临床表现,并伴有CA199 等指标增高,虽然也可出现类似“包膜皱缩”,但多无其他HEHE的影像学特征。(4)肝血管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具有快速的外周侵袭性,好发于男性,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因其恶性程度较高,血管连续性较差,更容易出血,因此在影像学上多为复杂密度,易发生转移,出现淋巴结肿大。

HEHE的临床治疗方法很多,如肝段切除、肝移植、化疗、放疗、介入、微波射频消融等[14-15]。HEHE常为多发结节,且分布于多个肝段,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手术切除机会。肝移植是最优的HEHE治疗方案,即使肝外累及也不是肝移植的绝对禁忌证,且预后情况良好[16]。

综上所述,HEHE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可作为HEHE的术前辅助诊断工具。

猜你喜欢

包膜棒棒糖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原发性肝癌假包膜影像表现与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棒棒糖
摔倒后,地上还有根棒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