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花针叩刺辅助中医辨证护理用于神经性皮炎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2022-06-29

中国临床护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神经性皮炎患处

辛 欢 许 婵

神经性皮炎在临床上又称之为慢性单纯苔藓,其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发生苔藓样变,同时伴有剧烈的瘙痒症状。神经性皮炎在皮肤科中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皮肤病,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晰,该病与患者的神经、精神以及生活习惯等有一定的关系[1]。该病的高发人群通常为青壮年,老人、儿童较为少见,男性多于女性,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而且一般呈现冬天病情加重、夏天病情减轻的规律,在皮肤科门诊中,神经性皮炎的发病率超过4%[2]。由于该病具有治愈困难、复发率高的特点,同时影响患者的外观,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该病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案中多以止痒为主,常用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类等,但长期使用激素会产生副反应且无法“治本”[3]。中医认为神经性皮炎多是由于内在因素引起,如心火旺盛、肝气郁结、气血失和、气血运行不畅等原因,中医多以其辨证理论以及疏经通络的方法对其进行对症治疗[4]。本研究对神经性皮炎患者采取梅花针叩刺辅助中医辨证施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皮肤科收治的40 例为对照组,中医科同期收治的40例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诊断标准参考《临床皮肤病学》与《中医外科学》中关于神经性皮炎的描述;(2)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血液系统疾病;(2)近期已采用糖皮质类激素或抗组胺类药物;(3)血液凝固障碍者;(4)自身免疫系统缺陷者;(5)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对照组,年龄21~48 岁,平均年龄(37.82±3.79)岁,病程1~12 个月,平均病程(7.29±0.69)月。观察组,年龄 22~47 岁,平均年龄(37.32±3.65)岁,病程1~12 个月,平均病程(7.53±0.78)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给予神经性皮炎的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尽量避免搔抓患处,可以适当进行冰敷;饮食护理包括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酒等;坚持用药,遵医嘱进行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激素软膏治疗,即给予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擦(由湖北恒安芙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4173);每日1次,连续使用2周,第3周起改为隔天涂抹1次,最长使用时间不超过3周。

观察组采用梅花针叩刺辅助中医辨证护理方案,具体操作如下。(1)中医辨证护理。患者入院后,由中医科管床医生按照中医辨证理论对患者的皮肤病进行辨证诊断,根据神经性皮炎发生部位、症状、生活饮食习惯、皮肤状态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责任护士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血热证患者通常表现为不断新出皮疹,皮损表现为潮红色,患者舌苔薄,颜色为黄或者偏白,脉象滑,此类患者给予能够清热凉血解毒的中药,如土槐加减方;血燥证患者皮损一般为淡红色,脉象缓慢,口干,治疗方向为滋阴养血润肤,给予患者四物汤加减方,包括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四味药材;血瘀证患者皮损部位肥厚边缘有浸润,病程较长,颜色为暗红色,舌苔暗紫色,治疗方向为活血化瘀,给予患者赤芍、莪术、生地黄、牡丹皮加减方。(2)患者入院后根据医嘱常规给予中医科自制药外用涂抹患处,4次/d,根据病情酌情加减次数,其配方为苍耳子、地肤子、艾叶、百部等制成膏剂,具有消炎止痒的作用。(3)梅花针叩刺。患者舒适卧位,充分暴露患处皮肤并对其进行常规消毒,然后中医科医师使用一次性梅花针在距离患者破损皮肤5 cm处垂直进行均匀扣刺,先轻后重,扣刺频率80~100次/min,每次持续施针时间2 min左右,以其患处皮肤出现泛红、微微出血为宜。施针结束后于扣刺部位涂抹龙胆紫以杀菌、收敛。每3d进行1次,共干预21 d。

1.3 评价标准

(1)治疗效果。干预21 d后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判定标准:瘙痒感消失,同时皮肤损伤消失为治愈;瘙痒感得到有效改善,同时皮肤损伤消失面积>75%为显效;瘙痒感轻微改善,同时皮肤损伤消失面积>30%~<75%为有效;患者瘙痒感和皮肤损伤面积均无变化为无效[5]。(2)皮肤状况。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21 d后对患者皮肤状态进行评估。采用科室自制皮肤状态评估表进行评估,包括皮肤瘙痒程度、皮肤破损程度及皮肤苔藓化程度3个项目,各项满分均100分,由主治医生对患者进行评估。(3)复发情况。观察2组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的复发情况,评价标准:原患处出现瘙痒、红肿、硬化等症状。采用电话随访或门诊复诊的方式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组皮肤状况比较

干预前,2组皮肤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在皮肤瘙痒程度、皮肤破损程度及皮肤苔藓化程度3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皮肤状况比较分)

2.3 2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复发率为22.5%(9/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5%(2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06)。

3 讨论

神经性皮炎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一种,该病具有难治愈、易复发的临床特点,患病处通常表现为发痒、变粗糙、苔藓样病变[6-7]。在西医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是首选的一种药物, 通过减少患处的炎症反应来缓解患者病情,但是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会有依赖性,疾病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疗,容易复发。

马栓权[8]通过对大量的临床数据进行中医循证,最终认为患者血热,平时工作或生活压力大, 长期精神紧张或负性情绪等原因伤其根本,导致患者肝火郁滞、心火上炎,火蕴肌肤、热伏血分、耗伤营阴、气虚血亏,血虚而生风化燥,肌肤失于濡养而反复发作,再加上患者饮食不规律,偏好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使气血运行失调,诱发神经性皮炎。

在中医辨证护理中以清心疏肝、活血运气为治疗基本方向制定治疗方案,同时辅以皮肤止痒,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针灸疗法作为我国中医的1项特殊的治疗方法,通过适当的刺激可以疏通人体经络、调节患者气血运行,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具有见效快、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疾病中[9]。中医通过中医辨证对患者的皮炎类型进行诊断,再根据具体类型开具不同的药方。血热证患者服用土槐加减方,土槐具有除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其凉血的功效主要作用在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故能够疏皮肤风热;血燥证患者服用的四物汤中含有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四味药材,当归为“君”药,具有活血养血的功效,川芎能够活血行气,与白芍配可以疏肝理气,生地黄可以养阴、生津、凉血的功效,四味药材搭配可以有效的缓解消除血燥证患者的症状;血瘀证是指患者血液运行受阻,淤积于经络或脏腑之内,赤芍、莪术均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通过调节肝经使患者血流顺畅。通常神经性皮炎患者都有患处瘙痒的临床症状,通过外用中药软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瘙痒情况。而梅花针扣刺法,可以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的功能。梅花针叩刺的力度不同其效果有所不同,轻叩时可以补气养血,如想达到泻邪活血、调节气血运行则需要重扣,同时梅花针叩刺还具有促进血氧代谢的功效[10]。因此,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在治疗周期结束1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原因是,观察组通过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护理,以患者的病情表现以及生活饮食习惯对患者进行辨证,结合中药药理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疏肝解郁、调节气血,同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其进行疏解,辅以梅花针叩刺法,可以疏通患者的经络,促进患者气血循环、疏肝益气,治其根本,这些对患者局部皮损的恢复均有持久的作用。与对照组激素治疗方法相比较,通过中医辨证治疗方法,针对病因进行有效治疗,使患者的神经性皮炎得到根治,而不是仅降低患处的炎性反应使其得到缓解,显著的降低了复发率。

综上所述,在神经性皮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梅花针叩刺辅助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皮肤状态,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神经性皮炎患处
逃不开的痒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染发
——皮炎
治疥疮
治斑秃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夏日需防凉席导致的皮炎
不要把神经性皮炎当牛皮癣
心情不美丽 皮肤不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