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伽蓝记》反义复合词历时研究

2022-06-18翟鸿菲杨占武

关键词:复合词反义中古

翟鸿菲,杨占武

(宁夏大学 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宁夏社科联,宁夏 银川 750001)

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一种由两个单音节反义词凝固而成的复合词,如“左右”“大小”。这种复合词的特点是,前后两个词素的意义刚好是相反或相对的,可以称为“反义复合词”。

反义复合词的形成时间可能相当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殷代甲骨文已经有反义复合词[1]。先秦时期,反义复合词大量出现,如“天地”“纵横”。中古时期的反义复合词,对上古汉语有继承、有消亡、也有发展。同时,中古以后又出现一种新的特点,即某些反义复合词的义项有所增加,如“表里”上古仅有表面和内部的意思,《管子·心术下》:“表里遂通,泉之不涸,四支坚固。”在中古时期“表里”一词在保留这一义项的同时,又增加了表示衣服的表面和内里的新义,如《洛阳伽蓝记·卷五》:“佛僧迦梨表里通湿”。因而,开展这一时期反义复合词的研究,对正确认识这类词汇和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是颇有意义的。本文选择《洛阳伽蓝记》(以下简称《伽蓝记》)作为语料,进行穷尽式的考察,以期对中古时期这类词汇的特点进行分析。

《伽蓝记》属中国古代佛教史籍,“伽蓝”是梵语“寺庙”的音译。作者杨衒之,据此书自述及书首所署官衔,时为抚军府司马。东魏武定五年(547 年),他因公务重经洛阳,“见寺宇壮丽,损费金碧,王公相竞侵渔百姓,乃撰《洛阳伽蓝记》,言不恤众庶也。”不禁有“黍离”“麦秀”之感,因此借记伽蓝以陈述史实[2]。作者写作意旨如此,因而该书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体的历史和人物故事类笔记,贴近实际生活。加之《伽蓝记》语言通俗流畅,接近当时口语,反映了6 世纪汉语的面貌,具有较高的语料研究价值。《伽蓝记》今有周祖谟、范祥雍等校本。本文采用的是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

经对全文穷尽性统计,《洛阳伽蓝记》中有反义复合词54 例,其中34 例来自上古典籍,占比62.9%。8 例为上古典籍中的反义复合词,但义项有所发展。12 例是在中古时期新产生的词。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一 对上古反义复合词的继承

《伽蓝记》中的一些反义复合词产生自上古时期。这类词在上古时期就经常作反义连文出现,且在使用过程中作为一个复合词固定了下来,并产生了整体意义。新产生的整体意义不仅有反义词意义的直接组合,也有一些形成了新的意义。根据成词词素的单义、多义性质,本文将《伽蓝记》书中的复合词分为单义反义复合词与多义反义复合词。

(一)《洛阳伽蓝记》单义反义复合词

[内外]

内,《说文》:“入也,从冂入,自外而入也。”[3]《玉篇》:“里也。”[4]外,《广韵》:“外,表也。远也。”[5]“内外”也是在上古时期产生的词语,《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6]“内外”是指里面和外面。《伽蓝记·卷四》:“绕殿内外欢叫。”[7]“内外”表示里面和外面,今沿用。

[夫妇]

夫妇在上古时期已经作为反义复合词使用,如《孟子·滕文公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8]《伽蓝记·卷四》中:“卿夫妇负我金色。”[9]“夫妇”一词即为上古时期的沿用,今也沿用。

[父母]

“父母”一词产生较早,在先秦时期已有较多的文献用例。《诗经·小雅》:“哀哀父母,生我劬劳。”[10]这里就是指父亲和母亲。《伽蓝记·卷五》中“供养盲父母处”[11]也是指父亲和母亲。“父母”今沿用。

[男女]

“男女”一词产生较早,在先秦文献里已见用例。《周易·序卦》:“有男女然后有夫妇。”[12]这里的“男女”指的是男人和女人。“男女”一词指儿女义出现时间稍晚,《管子·七法》:“有金城之守,故能定宗庙,育男女矣。”[13]《伽蓝记·卷五》中:“寺内图太子夫妻以男女乞婆罗门像。”[14]“男女”也指的是儿女。“男女”一词现代汉语还在使用。但是指儿女的义项在普通话中已经消亡,仅在绩溪、崇明、温州和南宁平话几种方言中存在[15]。

沿用至今的反义复合词还有“遐迩”“寒暑”“夫妻”“雌雄”“天 地”“大小”“荣 辱”“阴 阳”“尊卑”“吉凶”“祸福”“出入”“向背”。

[送迎]

“送迎”一词形成于上古时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踰阈。”[16]“送迎”是送去迎来的意思,在《伽蓝记·卷四》中也是使用的这一义项,如:“朝士送迎,多在此处。”[17]“送迎”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

[士庶]

上古“士庶”已经作为反义复合词在文献中使用。《管子·大匡》:“士庶人有善而大夫不进,可罚也。”[18]“士庶”意思是士人庶民,也泛指人民百姓。《伽蓝记·卷三》中:“士庶须脍,皆诣取之。”[19]“士庶”的意思与上古相同。“士庶”一词已经消亡,士庶阶层在现代已不复存在,所代表的词自然就消亡了。

[君臣]

“君臣”一词产生非常早,在先秦时期已有文献记载。《周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20]《伽蓝记·卷二》的“虽立君臣”[21]意思是君王和臣子,也是继承自上古汉语。“君臣”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

[庆吊]

庆,《说文》:“行贺人也。”[22]吊,《说文》:“问终也。”[23]“庆”与“吊”本身词义相对,结合之后就形成了反义复合词。“庆吊”一词在上古汉语中已经出现,但出现时间略晚,在西汉时期才有文献记载,《战国策·燕策》:“此一何庆吊相随之速也?”[24]《伽蓝记·卷二》:“亦不庆吊亲知。”[25]这里的“庆吊”和上古汉语中意思相同,都是指庆贺和吊慰。“庆吊”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

同样消亡的反义复合词还有“少长”“去来”“古今”“愚智”“清浊”。

[上下]

“上下”一词出现时间也非常早,在先秦时期已有文献用例。《孟子·告子上》:“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26]“上下”指的是上面和下面。《伽蓝记·卷一》:“角角皆悬金铎,合上下有一百二十铎”[27],与上古汉语相同。“上下”在现代汉语中依然使用,但是表示上面与下面的义项已经消亡。

[成败]

“成败”一词在先秦时期已有文献用例。《战国策·秦策》:“圣主明于成败之事。”[28]“成败”指的是成功与失败。又引申出了偏义,指失败。《伽蓝记·卷一》:“吾世荷国恩,不能坐看成败。”[29]“成败”的意思是造成失败。“成败”一词沿用至今,但是指偏义的“造成失败”已经消亡了。

单义反义复合词数量最多,共计28 例。并且沿用至今数量最多的也是单义反义复合词,共17 例。在统计的这部分反义复合词中有一部分词语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多个义项,见表1。

表1《伽蓝记》中上古反义复合词在现代的存亡情况

(二)《洛阳伽蓝记》多义反义复合词

反义复合词的词素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词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因此所形成的意义比较单一。但是由于这些词素在作反义词时就已经有了多重属性的对立关系,所以部分反义复合词也有了多个义项。一些反义复合词在上古已经产生了多个义项,《伽蓝记》中也用到了这些上古所产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伽蓝记》中多义反义复合词共计6 个。

[贵贱]

贵,《玉篇》:“高也,尊也,多价也。”[30]《说文》:“作 ,物不贱也。”[31]贱,《玉篇》:“卑下也,不贵也。”[32]“贵贱”在上古时期已凝固成词,多指人的尊卑,《周易·系辞上》:“贵贱位矣”[33];在一小部分文献里也指物的价格高低,《管子·小匡》:“料多少,计贵贱。”[34]这两个义项都是由贵和贱的意义直接组合而来的。“贵贱”在《伽蓝记》里有2 个义项,一个是指人的地位高下,“是以道俗贵贱”[35]。另一个是指价格的高低,“至于盐粟贵贱”[36]。“贵贱”今沿用。

[轻重]

“轻重”一词出现时间较早、使用频率较多。在上古时期已经产生了几个义项,《左传·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37]“轻重”指的是重量的大小;《史记·管晏列传》:“贵轻重,慎权衡。”[38]指的是事物的主次、缓急。《伽蓝记》:“随事轻重”[39],“轻重”一词用来指事物的主次、缓急;“此杖轻重不定”[40],“轻重”一词意思指重量的大小。“轻重”今沿用。

[往来]

“往来”作为反义复合词出现较早,在上古时期已有文献用例,也产生了多个义项。《道德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41]“往来”是交往、交际的意思;《周易·咸卦》:“憧憧往来,朋从尔思。”[42]“往来”是来去、往返的意思。《伽蓝记》中有“诸国交通往来”[43],意思是交往、交际;“凡四殿,皆有飞阁向灵芝往来”[44],意思是来去、往返。“往来”今沿用。

[高下]

《伽蓝记》:“至于盐粟贵贱、市价高下。”[45]“高下”是贵和贱的意思;“山有高下”[46]“高下”是高和低的意思。在上古时期“高下”一词已经产生,并且两个义项都已经产生。上古“高下”表示高低的义项,如在《国语·楚语上》:“地有高下”[47];表示贵贱的义项《新书校注·服疑》:“是以高下异,则名号异。”[48]“高下”一词沿用至今,但表示贵贱和高低的义项都消失了。

[左右]

“左右”一词出现时间较早,且出现的义项也比较多。左和右形成的反义复合词“左右”有作方位义的附近、两旁,也有当辅佐义的近臣、侍从。《诗经·小雅》:“平平左右,亦是率从。”[49]“左右”是指附近、两旁;《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左右曰:‘不可许也,得国无赦。’”[50]指近臣、侍从。《伽蓝记》:“左右带刀,不过百人。”[51]是近臣、侍从的意思;“唯吐谷浑城左右暖于余处”[52],意思是附近、两旁。“左右”一词沿用至今,但是义项发生了改变,表示附近、两旁的义项已经消失。

[日月]

“日月”产生于上古时期,也出现了多个义项。《孟子·尽心上》:“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53]“日月”就指的是太阳和月亮;《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日月方奥。”[54]“日月”指的是时光。《伽蓝记》中:“寒暑攸叶,日月载融。”[55]“日月”意思是太阳和月亮;“误我后学,日月已甚。”“日月”是时光、时间的意思。“日月”沿用至今,但是作太阳和月亮讲的义项已经消失,表示时光的义项沿用至今。

继承自上古、具有多个义项且词与义项沿用至今的反义复合词共3 例。词沿用至今但义项有所变化的反义复合词有3 例,其中有2 例所用一个义项消失,有1 例2 个义项都消失,见表2。

表2 《伽蓝记》中上古多义反义复合词在现代存亡情况

《伽蓝记》中词语和义项都完全继承自上古汉语的反义复合词数量较多,共34 例。来自上古汉语的单义反义复合词数量最多,共28 例。由此可见,在《伽蓝记》中反义复合词主要继承自上古汉语,并且使用的义项比较单一。

二 对上古反义复合词的继承与发展

根据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词语在具体语境中往往会“身兼多职”,产生了有关联但并不相同的义项。书中一部分词也是沿用了上古产生的反义复合词,但是在中古时期经历了词义的演变,已经产生了与上古时期不同的整体的意义或衍生出了多个义项。这些词在《伽蓝记》中共8 例。

[纵横]

“纵横”一词产生时间较早,在上古时期已有文献用例。《孙子·地形篇》:“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56]“纵横”是合纵连横的意思。后面经过引申有了放肆、恣肆的义项,出现时间较晚,上古时期的文献中未见用例。直到中古汉语中才引申出该义项。《伽蓝记·卷二》:“庆之等见元慎清词雅句,纵横奔发。”[57]是放肆、恣肆的意思。“纵横”一词今沿用。

[长幼]

“长幼”作为反义复合词出现是在上古时期,有多个义项,《礼记·射义》:“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58]“长幼”意思是年长与年幼。《伽蓝记·卷四》中仅用表示年长的人与年轻人的义项,例如:“僧俗长幼,皆来观睹。”[59]表示年长的人与年轻人的义项在上古汉语中没有出现,在中古时期才引申出来。“长幼”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

[与夺]

“与夺”一词在上古汉语中已见文献用例。《荀子·王制》:“贵贱杀生与夺,一也。”[60]“与夺”意思是赐予和剥夺。与,《说文》:“赐予也。”[61]夺,《正韵》:“疆取也。”“与夺”在凝固成词时就是“与”和“夺”意义直接相加。中古又引申出了决定、裁决的义项,在上古汉语中未见文献用例。《伽蓝记·卷三》中:“自相与夺。”[62]“与夺”就是决定、裁决的意思。现在“与夺”一词已经消亡。

[死生]

“死生”一词产生时间较早,先秦时期已有文献用例。《周易·系辞》:“原始及终,故知死生之说。”[63]“死生”指的是死亡及生存。到中古时期“死生”又产生了新的义项即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伽蓝记·卷一》:“死生相怨,人怀异虑。”[64]“死生”意思是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死生”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

[臧否]

“臧否”一词产生时间较早,在先秦时期已有文献用例。《诗经·大雅》:“于呼小子,未知臧否。”[65]“臧否”意思是指善恶、得失。臧,《尔雅·释诂》:“臧,善也。”[66]否,《集韵》:“恶也。”[67]“臧否”一词上古仅有一个义项。到中古汉语中才引申出了评论、褒奖的义项。《伽蓝记·卷一》中“臧否肆意”意思用的是引申出的评论、褒贬。“臧否”一词沿用至今,但上古产生的义项已经消失,中古时期的义项还在使用。

[早晚]

“早晚”在《伽蓝记·卷四》的用例是:“时亦有洛阳人赵法和请占早晚当有爵否。”[68]“早晚”为何日、几时的意思。在上古时期“早晚”只有过早或过迟的意思,如《韩非子·难二》:“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无早晚之失、寒温之灾。”[69]当何日、几时讲的义项是中古时期才引申出来的。“早晚”一词沿用至今,但中古产生的义项已不使用。

[水陆]

《伽蓝记·卷三》:“水陆兼会。”[70]“水陆”是水路和陆路的意思。“水陆”一词产生于上古时期,且只有水面和陆地这一个义项,如《庄子·天运》:“古今非水陆与?”[71]表示水路和陆路这个义项在上古时期未见用例。“水陆”一词沿用至今,但是表示水路和陆路这个义项已经消亡。

[表里]

“表里”一词出现时间较早,在先秦时期已有文献记录。《管子·心术下》:“表里遂通,泉之不涸,四支坚固。”[72]“表里”指的是表面和内部。《伽蓝记·卷一》“表里照彻”也用此义。到中古时期新产生了表示衣服表面和里子的义项。表,《玉篇》:“衣外也,又外也。”[73]里,《说文》:“衣内也。”[74]《诗经·邶风》:“绿衣黄里。”[75]表和里本身就表示衣服的表面和里面,中古时期产生的新义项就用此义。《伽蓝记·卷五》中:“佛僧迦梨表里通湿。”[76]用的就是指衣服的表面和里子的义项。“表里”一词沿用至今,先秦时期出现的表示表面和内部的义项还在使用,而在中古产生的指衣服表面与里面的义项已经消亡。

在中古新产生的义项中,词与义项都延续至今的有2 例。中古时期产生的义项消失的有3 例。全部消亡的有3 例,见表3。

表3 《伽蓝记》中上古旧词新义在现代的存亡情况

三 中古时期新产生的反义复合词

一部分反义复合词是上古汉语中还没形成,直到中古时期才有了文献用例。这类反义复合词在《伽蓝记》中数量较少共有13 例。

[优劣]

上古时期未见“优劣”的文献用例,在中古汉语中才出现,《白虎通义》:“德合天地者称帝,仁义合者称王,别优劣也。”[77]《伽蓝记·卷三》:“以味言之,甚是优劣。”[78]“优劣”是好坏的意思。“优劣”今沿用。

沿用至今的反义复合词还有“往还”“僧俗”。

[道俗]

“道俗”作为反义复合词出现是在中古时期,上古没有文献用例。“道俗”在凝固成词之后有了新的整体意义,表示出家之人与世俗之人。《宋书·夷蛮传》:“学行精整,为道俗所推。”[79]《伽蓝记·卷四》中有:“是以道俗礼敬之。”[80]“道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

[进止]

“进止”一词出现时间较晚,上古汉语中未见文献用例。进,《广韵》:“前也。”[81]止,《广韵》:“停也,足也。”[82]“进止”在凝固成词时的意思是进退、去留,这也是两词凝固成为反义复合词的整体意义。《洛神赋》:“进止难期。”之后通过引申又有了新的义项行动举止。《伽蓝记·卷四》中用例为:“莫不惮其进止。”[83]“进止”意思就是行动举止。“进止”一词已经消亡。

[祥异]

“祥异”一词出现时间较晚,上古汉语中未见文献用例,直到中古时期才作为反义复合词出现,《后汉书·杨赐传》:“使中常侍曹节、王甫问以祥异祸福所在。”[84]祥,《说文》:“福也。一云善也。”[85]异,《释名》:“异者,异于常也。”[86]与正常情况不相同就是灾异了。《伽蓝记·卷二》:“先炳祥异。”[87]“祥异”意思就是吉祥和灾异。“祥异”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

[隆替]

“隆替”一词产生时代较晚,上古汉语中未见用例。直到中古时期才形成反义复合词,如潘岳的《西征赋》:“人之升降,与政隆替”。隆,《玉篇》:“盛也。”[88]《史记》:“陛下都洛阳, 岂欲与周室比隆哉?”[89]替,《尔雅·释言》:“替,废也。又,灭也。”[90]“隆替”形成反义复合词后的整体意思就是指盛衰、兴废,如《伽蓝记·卷一》:“家国隆替。”[91]“隆替”一词已经消亡。

同样消亡的反义复合词还有“存没”“海陆”“废立”“彼我”。

[朝野]

“朝野”一词产生时间较晚,到中古时期才出现文献用例,如张协的《咏史诗》:“昔在西京时,朝野多欢愉。”《伽蓝记·卷一》:“朝野闻之。”[92]“朝野”的意思是朝廷和民间。“朝野”一词沿用至今,但是义项发生了转移,指的是政府与非政府方面。

中古时期新产生的反义复合词,全部沿用至今的有3 例,义项改变的有1 例,完全消亡的有8 例,见表4。

表4 《伽蓝记》中古时期新产生的反义复合词在现代的存亡情况

四 总结

本文对《洛阳伽蓝记》54 例反义复合词进行考察,发现其中34 例来自上古汉语,占比63%。8例为上古时期的反义复合词,但义项有所发展。12 例是在中古时期新产生的词,见表5。

表5 《伽蓝记》反义复合词的继承与发展统计

(一)反义复合词发展规律

现在使用的反义复合词多数产生于先秦时期。通过郭奕晶对《汉语大词典》中的统计可以看出:产生于先秦的数量最多, 有138 个, 占总数258 的53.5%;产生于两汉时期的有25 个,占9.7%;产生于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有22 个,占8.5%;产生于隋唐时期的有13 个,仅占5%[93]。

虽然现代汉语中使用的反义复合词大部分是上古时期产生的,但是随着中古复音词使用数量的增多,反义复合词在中古时期的使用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我们根据卢倩《古文〈尚书〉复合词研究》[94]、许芃《〈庄子〉并列复合词初探》[95]、柳贤雅《〈晏子春秋〉复音词研究》[96]、李治军《〈淮南子〉联合式复音词研究》[97],对上古时期反义复合词在不同典籍中使用数量的统计,可以看出上古时期反义复合词使用的数量较少。根据王丽娟《〈杂宝藏经〉并列双音词研究》[98]、赵海翔《〈白虎通〉复音词研究》[99]、张锐《〈颜氏家训〉联合式复合词研究》[100]对中古典籍中反义复音词使用数量的统计,可以看出和上古典籍中的反义复合词使用数量相比明显增多。而中古反义复合词在联合式复音词中的占比逐渐减少。这也说明了复合词使用的数量在中古时期增多,详见表6 和表7。

表6 上古文献典籍反义复合词数量与占比统计

表7 中古文献典籍反义复合词数量与占比统计

(二)中古时期反义复合词发展的原因

第一,复音词的发展。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就是由单音节词逐渐发展到复音词,上古时期主要是以单音节词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汇逐渐增多,在具体语境中单音节词的表意能力受限,也更容易因大量的同音现象而产生歧义,所以复音词逐渐增多。到了中古时期双音化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两个语义相反的单音节词在发展过程中固定下来形成了反义复合词。

第二,新事物的出现。中古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外交流增多,一些新事物出现导致相应的词语出现。比如“道俗”“僧俗”两词都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形成的与佛教相关的反义复合词。

第三,人们认识的发展。人们认识的发展同样也会促进新词的产生。由于古人辩证思维的发展,以对立统一为基础的反义复合词也就随之产生。

(三)旧要素的消亡

在《洛阳伽蓝记》的反义复合词中,中古时期产生的反义复合词中词语和义项消亡最多。上古时期产生的词语和义项保存至今的最多。

如表8 所示,书中使用的继承自上古的反义复合词沿用至今的最多,占总体保留下来的80%;中古时期产生的新词新义沿用至今的仅有20%。中古时期产生的反义复合词完全消亡的比例占了多数为55%;而上古时期仅为45%。

表8 书中反义复合词在现代的存亡统计

1.方言中保存的词语

历时发展中,一些反义复合词的义项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不再使用,但是还存在于方言当中。如“男女”一词中表示“儿女”的义项仅存在于绩溪、温州等方言当中。由此可见,方言中较好地保存了古汉语的词汇,研究方言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2.词语消失的原因

有的是所承载的事物的消亡。例如士庶一词,现代社会已经不存在这样一个对立的阶级,词语自然就消失了。有的是被其他意义相同的词所代替,同一件事物, 过去和今天的称谓可能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而变换[101]。例如隆替一词,隆替也指兴亡、盛衰,现在所使用的只有兴亡、盛衰,隆替就被取代了。

(四)偏义词

《洛阳伽蓝记》中反义复合词偏义的使用仅有1 例。从语言自身角度来看,偏义产生外部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好的事情需要说得委婉一些,就用带相反词素的词来表达。另一方面,是修辞的需要,包括凑足音节、正反两方面对照等。从语言学内部来看,反义复合词意义的游离性则为偏义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102]。

语言是在社会演变中不断发展的,反义复合词作为一种极具生命力的词语自殷商产生以来直到如今依然在使用,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还在不断产生出新的词语。反义联合作为一种能产性较高的造词法,不断组合出新的反义复合词。如今,反义复合词仍然作为一种活跃的词语种类被广泛应用,有一些是作为书面语出现,还有一些在某种方言中还在使用。以《洛阳伽蓝记》为文本来研究中古时期反义复合词,可以看出反义复合词的继承与发展状况。

猜你喜欢

复合词反义中古
基于生成词库理论的英语隐喻性复合词研究*
类型学视野下汉语和维吾尔语反义复合词的对比研究
从意象图式的角度探析英语中的名名复合词
认识反义词
反义疑问句小练
“中古”生意“最好的时代”?
这山望着那山高
中国中古时期社会力量替嬗与国家应对
从构式语法角度分析英语复合词
使用广泛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