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刍议

2022-04-18马玉忠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马玉忠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显而易见,工具性特点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而人文性则是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另外,高中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升学压力,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情感疏导,则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科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情感认识。

一、充分发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素材

高中语文学科内容中有较多关于情感的文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教材为学生搭建沟通情感的桥梁,而情感教育内容则需要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日常学习生活所需,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所面临的学业考试压力,以此帮助学生疏导情绪,激发情感意识,促进高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融人情感教育资源,对学生开展知识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层认知,并与教材内容产生情感共鸣。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语文教材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学生的认知与接受度较高。但是有少部分教材内容存在地域与实践的差异,因此难以使学生与之产生共鸣,引发学生强烈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还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继而使之有效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内容中收获更多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的教学中,该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教学感受亲情的快乐,并通过细节描写将亲情进行清晰的表达。教学前,教师要通过话语或文章节选引入本节的主题——亲情。在人的一生中,永远有亲情陪伴,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亲情的海洋中徜徉。古往今来,有诸多歌颂亲情的诗歌,在当下物欲横流的时代,亲情是非常珍贵的财富。亲情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来自亲人之间的关爱,血脉之亲,手足之情。另外在文章节选中有关于父爱的内容,父爱相较于母爱,更显含蓄,是最具力量同时又最模糊的爱,它总在你感到无助时陪伴你、帮助你。通过以上内容的引入,让学生对亲情展开充分的联想,并且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或交流或写作。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对细节的记录。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有了全新的情感体验,并深刻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爱是温暖的,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感恩父母。例如在高中课业繁重时,学生的心理状况较为压抑,会在不经意间对父母进行言语冲撞,而此时父母都选择了包容,这份包容即是来自亲情的爱,来自父母无私的关爱。

二、科学构建多元化教学情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构建多元化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情境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备受教育工作者青睐的教学模式。由于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难以用语言进行充分的表达,在教师讲解时,学生会存在理解认知方面的差异,并且难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改变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后,我们可以对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再现,使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瞬间有如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感官体验也随之丰富,从而加强对学生的情绪渲染,启迪学生的心灵。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归园田居》的教学中,本文是节选内容,讲述了作者陶渊明由于难以忍受当时官场的污浊而选择归隐田园的故事。由于各种原因,现在人们很难见到农村袅袅炊烟的景象,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无法感受到陶渊明归隐后的惬意心情,继而无法与他在官场上的束缚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田园风光的景象:田间劳作,鸟语花香,炊烟袅袅,巷中犬吠,再通过创设黑暗官场的情境,在强烈的对照下,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并非逃避现实官场中的黑暗,而是在清楚地认知黑暗后,能够全身而退,即使有短暂的饥寒交迫,也不曾向黑暗低头。通过这样的教学,为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继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认知。

三、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言传身教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影响并感染到学生。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言传身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自肺腑地表达出自身的情感,努力成为学生心灵上的知音,而且能够感染到学生,以获得学生的情感呼应。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保持健康积极向上,并且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感染并熏陶到学生。其次,教学语言要丰富多彩,教学模式要适宜,教学方式要多样性,这对隋感教育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尽最大可能丰富教学语言内容,激发学生情感表达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学生能够与教师产生内心的共鸣,并且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营造轻松良好的教学气氛,

在具体的情感教育中,教师要端正语文教学态度,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将良好的情绪带到课堂中去,从而可以积极地感染到学生,教师要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切勿对学生冷淡,如果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冷淡冷漠,那么学生就会从内心与教师保持距离,并且不会与教师沟通交流内心想法,从而会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学生会抵触语文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在开展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以能够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对學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教师所表现的关心和关怀,而且学生也能够与教师拉近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

四、增进沟通交流,倾听学生心声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学生能够具备丰富的情感认知,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正确的指导,带动学生将自己情感认知融入到学习中去,并且能够与文章作者产生内心的共鸣,教师要能够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展开情感教育,以情感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而通过提出问题辅助学生融入到教材内容所刻画的意境中去,并且让学生可以做到情景再现。在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正确指导以后,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教学情境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而这也增强了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需要在情感教育开展过程中,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此前提下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个人想法,从而确保情感教育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和落实,并且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人情感实施教育工作,保证情感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以及有效性。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将个人情感与教师沟通交流,并且可以获得教师的关注、关心、关怀以及安慰,而学生对于教材文本中语文知识的认识也能更加深入和深刻,从而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产生了重要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新课改要求的重要体现,所以需要将情感教育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发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素材、科学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耳濡目染、增进沟通交流,倾听学生心声,健全和完善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模式,为学生情感认知的提升及内心世界的丰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