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文言文教学初探

2022-04-18丁润丽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自主学习高中语文

丁润丽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自主学习

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初步接触了文言文,对文言常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高中阶段需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掌握文言文句型特点,阅读并理解文言文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文言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文言文学习,能有效提高文言文学习效果。

一、提前预习,自主感知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陛,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不仅可让学生提前了解所学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预习中,一是要引导学生朗读文言文,培养学生的语感。二是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翻译文言文,疏通句子。三是要学会了解背景,感知文言文的内容。

1.自主诵读,提升语感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自主预习阶段,一定要放声诵读,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诵读时,若遇到不会读的字词,要借助工具书进行查阅。诵读时,要学会根据文言文揣摩文章的含义,初步理解课文。为更好地引导学生诵读,一是可通过范读帮助学生掌握节奏、语气等。二是可提供诵读视频、音频,引导学生对比朗读。三是在自主诵读中引导学生划分节奏。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检查,可采用抽查、上台展示、小组互查等方式进行检测。

2.自主翻译,疏通句子

在诵读时,不仅要查阅不会读的字词,还要学会自主翻译,初步疏通句子。如《寡人之于国也冲“寡人”一词,学生在影视剧中对该词有一定的了解,在自主翻译时,结合注释,知道“寡人”乃“寡德之人”的意思,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在文中则具体指代的是“梁惠王”。引导学生自主翻译时,要做到边读边翻译,由词到句,做到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含义。让学生自主翻译,目的是自我感知,构建新知。

3.了解背景,感知内容

文言文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环境下的产物,要读瞳文言文就要从古人的立场去读文本,回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借助教辅资料、工具书查阅背景,了解作者,初步感知内容,才能为课堂中的阅读、交流和探究奠定基础。以《游褒禅山记》为例,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初步了解其人生经历,知道其生活的年代、字号、主要作品等。王安石一直主张变法,但在探索变法的路上也遇到了诸多困难,此文写于公元1054年,当时作者辞官返乡,在游览褒禅山后写下此文,借游览中的景物表达研究学问要“深思而慎取”。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延伸,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机整合,让学生融入到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才有助于学生构建文言文知识。基于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一是要引导学生合作翻译,弄清文言文的含义。二是要以问题为把手,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理解课文。三是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合作情况,及时点拨。

1.合作翻译,弄清文意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合作,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如《寡人之于国也》中对通假字的学习,通过合作找出“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和“无失其时”中的“无”同“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的“颁”同“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中“涂”同“途”,不仅避免了遗漏,且交流中对通假字的含义有了深刻的体会。合作翻译就是要让学生结合自主翻译疏通句子,弄清文章的含义。在教学中,可采用分组的方式,由学生合作翻译后,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即可。翻译时,关键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整理句子。

2.问题引导,探究内容

在引导学生探究内容时,要以问题为抓手,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理解内容。以《寡人之于国也》中对梁惠王困惑的探究为例,先以问题“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已经很尽心了,他的具体做法是哪些”引导学生阅读并找到“河内凶……河东凶亦然”,追问“结果如何”,阅读并找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交流并指出“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孟子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由此而对孟子“施仁政”的观点展开探究。

3.精讲点拨,突出重点

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目的是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和同伴进行交流,獲得体验。在文言文学习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内容也较为复杂,在学生探究时,应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和指导,以《过秦论》为例,在学生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对中心论点进行辨析,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王朝不施仁义导致了亡国,那么,攻守之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读课文并交流后,结合第一段至第三段剖析“攻之势”让秦国不断崛起、强大,直至达到了鼎盛,而“守之势”在体现在第三、第四段,秦王朝由统一到覆灭。在文言文教学中,无论是文言实词和虚词、特殊句式,还是内容,结合学生的探究情况定要作相应的补充和讲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

三、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进行归纳,丰富文言文知识,这样方可为文言文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注重展开针对训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总结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才能让文言文教学更为有效。

1.归纳字词,积累常识

一是要结合课文对文言常识进行归纳。如古代表示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跟科举考试有关“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等,在学习课文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二是结合课文对古汉语知识进行归纳。如《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的“金”,“声非加疾也”的“疾”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如“木直中绳,鞣以为轮”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名词作状语,诸如此类,要引导学生课后进行系统归纳,积累常识。

2.针对练习,迁移应用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练习多以翻译和阅读为主。加强针对练习,即要针对所学知识,以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来促进学生巩固,再进行拓展训练,达到迁移应用的目的。一是常识训练,课后要注重以选择、填空、判断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练习,巩固文言常识。二是要针对实词、虚词的用法展开练习。如词类活用,在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拓展阅读,巩固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动词等词类活用的方法。三是结合内容展开训练。如《过秦论》中对陈涉和秦始皇的对比,采用辩论的方式从地位、出生、军队数量、武器状况等展开对比。四是迁移训练。如《过秦论》的学习后以《六国论》来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学习作者借古讽今的论证方法。

3.方法总结,拓展阅读

在文言文学习中,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不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方法,取长补短。如有的学生读文言文时虽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进行了相关的查阅,但不会结合语境进行翻译,通过分享,总结方法进行拓展阅读时就要结合语境学会翻译。又如课后练习中对词类活用的巩固,要学会逐类旁推。拓展阅读是文言文学好文言文极为重要的方法。在拓展阅读中,一是要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阅读过程中,二是要学会分析内容,从文章的结构、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三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即通过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足,应通过什么方法弥补不足。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好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中以任务和活动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课后加强练习并拓展,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文言文,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自主学习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