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

2022-04-18胡冰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生活化高中语文

胡冰

关键词高中语文 生活化 教学实践

脱离了生活的语文只是一堆没有情感和灵魂的文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将语文和生活割裂的现象,课堂中,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作品,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所能掌握的只是一些书本知识。提倡生活化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从生活走进语文,在生活中学会用语文,做到学以致用。

一、情境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

提倡情境生活化,就是要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素材,以学生所喜欢的方式来创设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首先,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快速融入到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如《雨巷》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前收集生活中关于“巷子”的照片,课堂中以“我所了解的雨巷”来切入主题,在交流中,学生对雨巷有了初步感知,再引入诗歌,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学生理解雨巷的象征意义。又如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中,让学生上台演讲,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思考,这样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其次,要注重结合生活让学生“动”起来。在语文课堂中,不能让学生呆呆地听,而是要让学生能主动地去思考与探究,结合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激活学生。如《故都的秋》的教学中,以“家乡的秋”为话题引导学生说,在交流中过渡到课文阅读。再如《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提前布置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装扮,课堂中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更好地体会人物形象。

二、资源生活化,丰富学习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出发点,以生活资源为拓展,将课堂学习内容生活化,这样才能拉近语文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从生活走进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

首先,要认真分析教材,将教材内容和生活有机地整合起来。认真分析教材,结合教材内容融人生活元素,变“讲”为“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样才能激活语文课堂。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对大堰河忙碌的身影的探究,若只是单纯地让学生结合文本去理解,学生难以获得体验。在课前布置学生去烧火、做饭、砍柴等,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发言,再读课文说感受,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获得体验。

其次,要注重将教材内容生活化,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如在《囚绿记》的教学中,“绿”被“我”囚禁后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开始变得嫩黄。为更好地让学生体会“绿”的变化,亲自种植一盆绿植,将其搬到家中,观察绿植的变化,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结合体验去读课文,说感受,更利于学生理解。又如《荷塘月色》中对“月下荷塘”美景的分析,课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一处荷塘并在有月亮的夜晚去亲自观察,将自己的观察和课文中所写的美景进行对比,课堂中结合文本引导学生展开分析。

三、过程生活化,促进学生参与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经历语文知识的获得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过程生活化,就是要摆脱传统“师讲生听”的模式,以生活为载体,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

首先,要变“听”为“想”,让学生主动融入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按照备课内容向学生讲解,学生安静地听,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主体性关注不够,效果不佳。让学生从“听”的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学会主动去“想”,这样才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要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是最佳方式。以《囚绿记》为例,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绿”被囚后的变化,以问题“‘绿被囚之前是怎样的?被囚后呢?从中你感受到了‘绿怎样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并展开交流活动,在对比中感受“绿”坚贞、执着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在课堂中,当教师提出问题后,要预留时间给学生思考,再引导学生发言。

其次,课堂中要多些活动。在语文课堂中若只是让学生静静地听,学生容易疲倦,效果并不好。在课堂中多设计一些操作、表演、辩论等活动,更利用调动学生的热情,参与课堂。如在《祝福》的教学中为让学生体会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引导学生分组以“观察员”的身份对三次到鲁镇的外貌(分为脸色、两颊、眼睛、衣着饰物)和精神状态对比分析,在对比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对祥林嫂的形象展開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探究归因,从而更好地体会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之深。

四、学习生活化,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语文,不能单纯地依靠识记和背诵,而是要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思考,在观察、讨论、思考中学习。语文课堂应该是富有生活气息的,能让学生喜欢的课堂,而不是机械化的生产。提倡学习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从单纯地识记、背诵的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学会和同伴去交流和讨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采用生活化的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只会在课堂中听,而不会主动地将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在对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平时都会在生活中观察,且会将课堂中所学和生活结合起来。为此,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促进其它学生学习生活化的学习方式。如《小狗包弟》的学习中,不少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就很难理解,在分享中,有的学生就提到自己之前也养过小狗,因为考虑饲养、卫生等各种问题把小狗送走了,在读本文的时候,提前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才能读懂课文。

其次,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获得体验。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创作的,学习语文也要学会体验生活。尤其是在写作中不会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写出来。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观察的基础上去阅读和写作。如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不仅要叙事,且要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所思和所感。如写“父亲送我去医院”一事,在叙述该事件时融入自己对父亲的感情,最后点出“感恩”的主题。如此,由叙说日常之事来表达情感,抒发观点,将生活写成作文,更能打动人。

五、作业生活化,培养应用能力

用语文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也是语文教学的宗旨。在语文教学中,抄写和背诵是常见的作业方式,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多是采用书面的练习来达到巩固的目的。其实不然,在语文教学中设计具有生活化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首先,在完成基本抄写作业同时,进行拓展练习,促进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在语文教学中,基本的抄写、背诵等练习是必不可缺少的,但也应注重方式的多样化。如文言文的学习中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可借助希沃版本设计一定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此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课后拓展,如《荷塘月色》的阅读后亲自去观察生活中的美景,在观察的基础上写作,如《包身工》的学习后,对农民工的生活展开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写报告文学。

其次,可多设计富有生活趣味的练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如《林黛玉进贾府》的学习后,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挑选服装,熟悉角色和台词,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巩固,也让学生喜欢上了古典文学作品。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语文。引导学生学好语文,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能背诵古诗,读懂作品,而是要将语文和生活有机地整合起来,在语文学习中汲取成长所需的精神食粮,学会用语文知识去认识生活,认识自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着手,从情境、教学过程等方面融人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喜欢语文,学好语文,用好语文,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变得更加高效。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生活化高中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