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有效情境助力语文教学

2022-04-18徐丽丽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学效果语文教学

徐丽丽

关键词创设情境 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能够引领学生从不同视角学习课文,激活他们的思维,丰富自身的想象,使其通过真情实感来理解文章内容,强化记忆效果。

一、结合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要想创设有效情境助力初中语文教学,教师首先需把握好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与研究教材内容,发现课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化元素,并同实际生活建立联系,把与之对应的生活素材引入到语文课堂上,让教学内容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其产生身临其境般的感觉,继而有效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他们主动分析与探索课文主题。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教师可以拍摄一组春天景色的图片与视频,或者从网络上搜集一些春天美景的资料,整合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课文内容同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春天是绚丽的,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描绘春天和歌颂春天,今天,大家也来学习一篇朱自清的散文《春》,具体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大家对春天有哪些了解与认识?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由此结合生活现象创设真实的情境,带领学生一边欣赏春天的美景,一边自主阅读课文,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初步理清课文的思路,让他们了解文章的内容,尝试分析文章结构,如,春草图——草报春——生机勃勃,春花图——花争春——百花盛开,春风图——风唱春——和风吹送,春雨图——雨润春——轻柔宁静,迎春图——人迎春——喜悦希望。本节课教学,教师巧妙结合生活素材创设有效情境,增进现实生活同语文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会结合文章内容与生活实际展开思考与分析,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语文思维,还能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与理解,使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作者对春的盼望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二、借助信息技术优势,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至教育教学中,而且各个学校的教室内多媒体设备也基本配备齐全,这为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带来极大便利。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音乐、歌曲、图片、视频、动画等手段营造良好的情境,使课文内容更具具感染力,带给学生多种感官体验,提高其学习效率。

比如,在开展《雨的四季》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实地拍摄与网络渠道相结合的方式,搜集当地一年四季下雨天的情形,或者从互联网上下载雨天的视频、动画,并把这些材料整合起来制作成微课,当作辅助性的教学资源。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导语: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今天就让大家一起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共同感受四季不一样的雨之美、情之美。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四季之雨的配乐微课视频,由此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初步谈论个人体会,使其结合生活经验交流对不同季节雨的感受,引发他们的学习渴望与求知心理。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优势,通过图文并茂、声文并茂的方式创设有效情境,将文中的文字以图片、音乐、视频等方式进行呈现,使课文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有趣,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步调动视觉与听觉感官,使其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文章深处,让他们体会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强化学习效果。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比较活跃的年龄,但是缺乏一定的思维深度,极易导致无效或者低效的学习行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具体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先通过各种手段营造情境,再由情境中引出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更具针对性,同时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

以《安塞腰鼓》的教学为例。教师先播放歌曲《黄土高原》,用多媒体设备同步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据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认真倾听和欣赏,使其初步体会浓厚的黄土高原情结,让他们了解到课文内容同黄土高原的关系。接着,教师可以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进一步渲染情境,并从隋境中引出问题: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对安塞腰鼓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可能说到雄伟、气势磅礴、令人震撼等词汇,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关键词,然后设计过渡语:现在大家带着对安塞腰鼓的感受,一起来阅读刘成章先生是怎样用文字描写安塞腰鼓的,使其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让他们在情境感染下产生阅读的欲望与动力。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欣赏安塞腰鼓的视频,设置问题: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是哪一句话?第二部分第一层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鼓的声音的?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层怎样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冲击?使其在问题驱动下思考与探讨,辅助他们理解课文。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利用歌曲、视频等手段营造情境,由情境这种引出一系列问题,极力发挥问题的导向功能,为学生指明思考与学习的方向,鼓励他们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与看法,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指导学生重点分析文中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促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使其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四、通过表演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都有着一定的故事情节,能够通过表演来还原课文内容,这也是运用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开展表演活动,带领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再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分析文中的角色,使其通过角色扮演感悟文章的内涵,让他们更好地体会时代背景与人物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当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后,教师可以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要求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想象,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思考以下问题: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中心人物?文章以什么为线索?然后,教师带领学生精读课文,着重分析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并讨论问题:这些人物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塑造人物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让学生从文中寻找依据,然后让他们复述故事。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别扮演皇帝、骗子、老大臣、小孩与百姓等角色,要求表演出每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各个小组轮流进行,由此还原故事场景,营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表演中思考: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它?最后,一个小孩子终于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说出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深意?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故事内涵。

本节课教学,教师先带领学生了解故事主要情节及线索,着重分析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特點,做好角色表演的准备,然后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表演,从而创设有效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讨论,通过点拨帮助学生领会课文所揭示的人性中虚伪的弱点,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结合教材课文内容运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信息技术、问题和角色表演等方式创设各种各样的有效情境,带领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展开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其在课堂上表现得更为活跃,从而整体提升学习质量。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教学效果语文教学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