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REAM教育的幼儿园闽南本土文化活动探究
——以“奇妙的扎染”活动为例

2022-03-31陈虹虹

教育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扎染闽南幼儿园

陈虹虹

(厦门市第九幼儿园,福建厦门,361000)

近年来,STREAM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与借鉴。我国对STREAM教育的应用逐渐从高等教育延伸到中小学甚至幼儿园。STREAM教育进入中国需要本土化,STREAM教育本土化的一个重要路径是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对接,在现有的幼儿园活动中把握STREAM教育的本质特征并践行其核心理念,系统开发以幼儿为本的本土化学前STREAM课程体系。

一、STREAM教育概述

(一)STREAM教育概念解析

STREAM教育是在 STEM 教育基础上延伸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阅读(reading )、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s)6 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Yakman 提出将“A”(艺术)纳入STEM教育,这里的 “A”包括美术、社会、历史、哲学、音乐等人文艺术。[1]后来又有学者加入了“R”元素,R 特别指阅读能力(reading),以平衡科技和人文,使STREAM教育逐渐发展为包容性更强的跨学科综合素质教育。

(二)STREAM教育的基本特征

STREAM教育不是简单的S+T+R+E+A+M的教育,而是将这六个方面有机整合、融为一体的教育,是一种倡导以工程活动为核心进行设计、制作、精进、改良的探究活动,以解决源于生活中的真实且有意义的问题。STREAM教育具有跨学科整合、真实的问题情境、以工程活动为核心的特征。

第一,跨学科整合。STREAM 教育的首要特点是整合性,它充分利用六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跨学科的“整合取向”。“整合取向”关注各个学科或领域之间的联系,通过活动有机地将各学科或领域的知识融合在活动过程中。[2]因此,STREAM 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融通和知识迁移能力。

第二,真实的问题情境。STREAM教育中的问题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幼儿园课程是基于生活、基于游戏开展的,学前STREAM教育必须立足于真实的自然和社会情境,帮助幼儿在真实的问题、真实的情境、真实的项目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以工程活动为核心。STREAM教育不仅要求学生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而且强调用工程思维处理问题。工程思维的过程是从设计、制作、精进、改良到产生制作物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工程思维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STREAM教育融入幼儿园闽南本土文化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STREAM教育融入幼儿园闽南本土文化课程的必要性

闽南本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是闽南地区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极为重要且珍贵的教育资源。葛晓英提出幼儿园可以以闽南本土文化为起点,自然地把幼儿的视野引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引发幼儿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3]厦门市第九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充分挖掘闽南本土文化优势,探索、建构了具有闽南本土文化教育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与个性品质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STREAM教育是当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模式,STREAM教育理念统整多学科知识,对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审美、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将STREAM教育理念融入我园闽南本土文化课程中,有助于弥补目前课程在实践中的不足,开拓闽南本土文化课程的内容,同时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

(二)STREAM教育融入幼儿园闽南本土文化课程的可行性

幼儿园闽南本土文化课程强调全面性、整合性、兴趣性、发展性[3],教师需根据幼儿兴趣与实际生活,综合利用多样的本土文化资源多途径开发设计课程。STREAM教育统整多学科知识,具有整合性特点,平衡科技和人文,这和我园闽南本土文化教育课程理念不谋而合。从本质上讲,STREAM教育理念与我园课程具有相通性。基于STREAM教育理念的闽南本土文化教育引导幼儿通过自主探索与亲身体验,在真实世界中解决现实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审美情趣、创新意识,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基于STREAM的幼儿园闽南本土文化教育活动设计

(一)筛选课程资源,选定探究主题

闽南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工艺类、民俗类、游艺类、表演艺术类、语言类。[3]教师要从闽南传统文化中筛选富含STREAM教育特征的课程资源。闽南传统工艺蕴含着闽南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内容,如闽南漆线雕、石雕、影雕,闽南泥塑、扎染、造纸活动,闽南珠绣、刺绣等手工技艺。我园将这些优秀的闽南传统工艺活动与幼儿STREAM教育项目融合,基于幼儿的兴趣设计课程,让幼儿用工程思维设计、制作、精进、改良闽南传统工艺品,从而让幼儿在体验STREAM教育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传统工艺品的历史文化,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聚焦探究主题,绘制STREAM教育问题网络图

在选定某一探究主题后,教师应进一步围绕主题预设问题网络图,或与幼儿一起绘制问题清单,或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逐步丰富探究问题。教师需帮助幼儿明确了解“为何做”“做什么”“如何做”,即探究目的是解决什么问题,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产品为何物,制作该产品需要什么工具、材料、技术。教师还要思考如何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推论、查阅资料、预测、验证、比较、记录等探究能力设法解决面对的挑战与问题。

(三)分析STREAM教育要素,设计活动方案

确定STREAM教育问题网络图后,接下来的步骤是分析STREAM教育要素,设计活动方案。在活动进行前,教师应遵循整合性原则,分析探究问题中所蕴含的STREAM教育要素,即科学、技术、阅读、工程、艺术、数学领域,若哪个领域所占比重不足或较弱,则可加以调整或弥补,让探究问题更加趋向STREAM教育。

四、基于STREAM教育的幼儿园传统文化探究活动

(一)STREAM教育探究活动:“奇妙的扎染”探究问题网络图

扎染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染色手工艺。它是一种对纺织物进行扎、捆从而形成预期花纹的印染方法,是中国传统的印染技术之一。[4]其中,使用天然植物给纺织物上色的方法称为“草木染”,用植物来染色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能激发幼儿无限的创意。经过扎染出来的花布,颜色绚丽多彩,图案深浅不一,为幼儿展现了一个充满探究性与艺术性的绚丽世界。这一探究主题蕴含科技与人文素养,具有 STREAM教育的特征,同时既贴近幼儿生活又基于幼儿兴趣。教师在活动开展前应围绕“奇妙的扎染”与幼儿进行问题讨论,从而绘制探究问题网络图,如图1所示。在整个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结合幼儿探究时遇到的系列问题对探究问题网络图进行补充与完善。

图1 “奇妙的扎染”探究问题网络图

(二)STREAM教育探究活动:“奇妙的扎染”中的STREAM教育要素分析

在开展“奇妙的扎染”活动前,教师首先要做的是理清这一传统手工技艺中蕴含的STREAM教育要素(表1),并以整合性为原则,调整各个元素的比重,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启发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表1 “奇妙的扎染”活动中的STREAM教育要素分析

(三)STREAM教育探究活动:“奇妙的扎染”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第一,欣赏扎染的色彩和图案美,了解扎染的基本过程。

第二,观察比较,感受图案与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

第三,尝试设计图稿、选择材料进行自主探究,体验扎染的乐趣。

【活动准备】

第一,经验准备:用皮筋、玩具等进行扎染的经验。

第二,物质准备:用不同方法制作的扎染作品若干以及相对应的扎染方法图谱与视频;材料盒(白布、各色食用染料、草木染料、滚珠状玩具若干);工具盒(皮筋、一次性手套、剪刀、粉笔、冰棒棍、夹子若干)。

【指导要点】

第一,欣赏扎染作品,引发探究兴趣。

a.观察不同的扎染作品,引导幼儿发现用不同方法扎染的图案特点。

b.师幼讨论,大胆猜测不同扎染作品的制作方法。

师:你最喜欢哪个扎染图案?猜一猜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

第二,观看扎染视频,了解扎染的基本过程。

a.欣赏不同扎染图案的制作视频。

师:视频中的教师是怎么做的?不同的扎法会得到什么样的图案呢?

b.小组合作,寻找相对应的扎染图谱。

师:现在请你们三人一组,在你喜欢的扎染图案下贴上相对应的扎染制作图谱,并想一想如果要做一个这样的扎染作品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

c.教师小结扎染步骤与制作材料清单。

第三,尝试设计扎染图案,合作探索扎染。

a.合作设计扎染图案。

师:今天请你们来当小小设计师,三个人一组,讨论并设计扎染图稿。先取一块白布思考你们想在哪个地方染出什么样的图案,然后用笔在白布上做记号,最后根据设计图上的花纹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扎染。

b.自选材料,参考图谱合作扎花。

c.分组染色,教师观察指导。指导内容为提出操作注意事项、将染好的作品放置晾干、使用工具合作拆解皮筋。

第四,欣赏作品,分享交流。

a.展示设计图稿及扎染的作品,自由欣赏。

b.将作品与设计图稿进行对比,分析其成功之处。

c.分析失败作品遇到的问题,调整制作方法,优化产品。

(四)STREAM教育探究活动:“奇妙的扎染”STREAM教育活动分析

1.艺术与阅读层面

在扎染活动开始之前,幼儿需要对扎染这一手工技艺有一定的前期经验。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借助电子产品寻找相关视频、图片,阅读相关图书,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资料查阅。教师提供扎染实物供幼儿欣赏、感受扎染作品的美,激发幼儿制作扎染的愿望。同时,引导幼儿根据资料初步感知扎染,绘制扎染制作步骤图、扎染材料工具单、扎染图案设计图等。

2.技术与工程层面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工程思维进行设计、选材、制作、精进、改良,进而完成扎染作品。教师可以进行分组合作,让幼儿设计扎花、染色、拆解、晾晒、调整、精进、改良等环节。在扎染过程中,需要用到白色棉布、夹子、橡皮筋、剪刀、圆形玩具等材料与工具,并学习不同的扎结技法,如夹扎法、折叠扎法、打结扎法、捆扎法、包珠法等,需要幼儿具备使用工具与掌握技术的能力。在完成扎花环节后幼儿需了解不同的浸染方式,如热染、冷染、吊染、复染、套染、敲拓染、转印染等,探索不同的捆扎技术和不同的浸染方式,可以让幼儿的作品呈现出绚丽多彩、变化不一的图案。

3.科学与数学层面

幼儿在捆扎、浸泡等过程中可以亲身感受溶解、吸水性、氧化过程等扎染的科学原理,培养观察力、探究力,获得直接经验,在数数、统计工具数量、探索扎染图案的形状与扎花方法的关系、记录浸泡氧化的时间等过程中提升数学能力。在作品分享环节,有的幼儿发现其扎染的作品仅仅是将白布染成了有颜色的布,却没有出现预想中的花纹。面对印染效果不明显这一问题,教师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鼓励幼儿比对成功作品与失败作品的区别,寻找问题原因,从而发现扎染花纹与捆扎的松紧度有关,扎得越紧,花纹才会越明显。除此之外,教师引导幼儿探索“草木染”,让幼儿在感受采集染材、提取染液等一系列工艺中提升科学素养。

五、STREAM教育融入幼儿园闽南本土文化课程的教育建议

(一)在闽南本土化中筛选蕴含STREAM教育特征的课程资源

第一,幼儿园应引领教师深入剖析STREAM教育的核心特征,即以“解决问题、探究精神、工程活动、整合课程”为主要表现。第二,以STREAM教育核心特征为标准分析闽南本土文化教育与STREAM教育的契合点,基于学前幼儿的学习方式、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甄选梳理适合幼儿园开展STREAM教育的优秀闽南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如闽南小吃、闽南建筑、闽南木偶戏、闽南民间童玩制作、闽南民间手工艺等主题。筛选具备STREAM教育特征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基于STREAM的幼儿园闽南本土文化活动,利用本土资源,开发本土化的STREAM教育项目。

(二)融合STREAM教育探究精神,创设探究性学习环境

幼儿会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出特定的行为。STREAM教育的主要精神为探究,并强调学科领域间的整合,一个具有STREAM探究特性的物理环境会激发幼儿浓厚的探究兴趣。因此,在闽南本土文化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幼儿园应打造一个立足闽南、融合STREAM的具有挑战性的真实学习环境。除此之外,STREAM教育是幼儿经历设计、制作、精进、产生制作物以解决问题的系列工程活动,其中,工具与技术的支持是确保顺利开展STREAM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STREAM教育工具与材料,如创设STREAM教育班级资源库、STREAM教育工具柜、STREAM教育材料箱、富含科学原理的STREAM教育玩教具等,为幼儿自主探索STREAM教育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三)以探究游戏为核心,建构多样化的课程实施途径

在幼儿园闽南本土文化课程中开展STREAM教育活动应以探究游戏为核心,建构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如基于STREAM教育的闽南主题活动、富含STREAM教育的闽南特色区域活动、以项目学习为核心的STREAM教育探索活动等。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园中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以闽南本土文化为背景,准确把握STREAM教育的特征,挖掘游戏中潜在的教育价值,开展一系列富含STREAM教育特征的游戏活动。教师可创设独具闽南特色的STREAM教育游戏区域,如扎染区、泥塑区、造纸坊、珠绣区、木偶区、皮影区等;开展独具闽南特色的STREAM教育户外游戏活动,如竹蜻蜓、打陀螺、踩高跷、纸飞机、跳竹竿等。在活动开展中,教师应注重提供适宜的鹰架策略,助推幼儿经历设计、制作、精进、产生制作物以解决问题的系列工程活动。同时,教师要通过及时反思、调整、梳理相关游戏案例,引导幼儿在观察、计划、分析、反思和调整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幼儿自主玩、合作玩、玩中学、玩中创、玩中成长,成为善思、善做、能创、善道的未来开拓者。

猜你喜欢

扎染闽南幼儿园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闽南文化传承
我爱幼儿园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欢乐的幼儿园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闽南,闽南
爱“上”幼儿园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