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商丘市农村地区为例

2022-03-31彭凡凡

教育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归属感幼儿教师对象

彭凡凡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一、问题提出

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1],其是教师专业成长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农村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的下位概念,其职业认同是指该群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主观上的内在接纳和积极认知的一种态度。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不仅关系到教育工作者对所从事职业的热爱程度,更关系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同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各地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也具有差异性。河南省商丘市的农村幼儿园多为私立园,从当前商丘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发展与建设情况可知,该地区农村幼儿园的教师编制、待遇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村幼儿教师角色认知失调、职业认知偏差、职业认同有待提高等问题较为突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商丘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和影响职业认同的因素进行研究,继而提出相应的策略。

二、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现状

本研究以商丘市12所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借鉴魏淑华编制的教师职业认同感量表,改编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含职业行为倾向、职业归属感、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四个维度,共22道题目。对正式施测的问卷进行了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效标效度的分析,问卷呈现较好的效度。在本研究中,对问卷的信度分析结果显示,职业认同总体与职业行为倾向、职业归属感、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各维度之间的信度分别为0.838、 0.756、 0.782、0.835,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研究者共发放了145份问卷,回收143份,回收率98%。调查涵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教龄、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月收入水平、不同专业、不同职务、不同编制情况的农村幼儿教师。调查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分析他们的职业认同现状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村幼儿教师这一群体的职业认同状况。问卷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通过计算各维度的平均分与标准差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得分越高表示职业认同感越强。调查的具体结果见表1。同时,研究还选择10名不同年龄、职务、学历等背景变量的农村幼儿教师,对其进行访谈并记录,访谈的问题有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和地位状况如何、自身的职业发展和规划是什么、当前幼儿园存在哪些问题等,以便分析影响商丘市农村地区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

表1 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

从表1可知,在最高计分标准为5分的情况下,职业认同的平均分M=3.79,SD=0.25,研究对象在职业认同的四个维度上均值的得分都高于临界值3分,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行为倾向(M=4.07,SD=0.28)、职业价值观(M=4.01,SD=0.21)、职业归属感(M=3.63,SD=0.42)、角色价值观(M=3.45,SD=0.37)。因此,商丘市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总体较好,该群体能够很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并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有着较高的期望价值。但他们在角色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维度的得分相对较低,这表明他们对自身的角色定位缺乏积极的认知,对角色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的认同较差,其整体的职业认同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职业职责和职业认知感较高

职业行为倾向是指个体表现出积极完成工作任务以及履行工作职责的行为;职业价值观是指个体对其职业的作用和意义的积极认识和评价。职业行为倾向和职业价值观得分较高表明个体的职业职责和职业认知感较高。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表明,三分之二的调查对象在职业行为倾向和职业价值观两个维度有着较高的分数。超半数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完全可以胜任工作,喜欢和幼儿在一起,并能够积极完成园里的工作任务。调查对象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也有着较高的认可度,认为幼儿教师是有价值的职业,对社会、家庭、自身都有益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民众对幼儿发展越来越关注、关于学前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好,使得农村幼儿教师也开始意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地位和作用,其职业面貌较之以前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角色认知和职业归属感不强

角色价值是指个体对自我角色身份和地位的积极认知和评价;职业归属感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属于群体的一员,经常产生与职业荣辱与共的情感共鸣。本研究的调查表明,超半数的调查对象对自我身份地位缺乏积极认知,离职意愿强。主要表现为:80.2%的调查对象感到经济收入微薄,工作压力大,劳动和收入不成正比;60.3%的调查对象感到不太受人尊敬,社会地位整体偏低;45.2%的调查对象不愿意主动向他人谈起自己从事的职业;75.3%的调查对象不愿意终身从事农村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可见,虽然大部分调查对象发自内心地喜欢幼儿,期待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实现自我,但对农村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不太满意。个人待遇较低、工作压力大使很多农村幼儿教师不能充分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角色价值,工作满足感较低,从而产生离职的念头。这些情况表明,商丘市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情况虽有好转,但问题依然存在,高流动性和高离职率仍然突出。

三、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外在因素

1.社会地位低,收入低,不能稳定师资队伍

近年来,一系列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的政策和文件相继出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2]。《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3]。由访谈可知,调查对象感受到了国家对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投入逐渐加大,他们更期盼政府能早日出台具体政策解决自己的待遇和职业权益问题。调查表明,37.9%的调查对象月工资在1500元以下,月工资水平在1500—2000元的占34.8%,仅有27.3%的调查对象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调查对象占调查总数的72.7%。对调查数据分析可知,不同工资水平的农村幼儿教师在职业认同的总体得分和角色价值观维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工资在1500元以下的调查对象在角色价值观维度和职业归属感维度得分最低,小于平均值3(M=2.84,M=2.86)。在职业认同的角色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两个维度,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得分也在相应提高,这说明高收入水平的农村幼儿教师比低收入水平的农村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更有满足感和归属感。教师职业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农村幼儿教师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下,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并没有得到相应提升,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工作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职业认同。访谈中也发现,很多调查对象不愿意主动透漏自己从事的职业,更不愿终身从事这一职业。

2.培训机会少,不能满足专业发展需求

本研究的调查表明,在角色价值观维度,中专及以下学历的调查对象的得分最低(M=3.24)。商丘市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学历主体仍为高中或中专学历,这一学历层次的幼儿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有关学前教育的知识,很容易因为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的缺乏而轻视自身价值,对自身角色身份的价值意义缺乏积极的认知。在职培训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可以让幼儿教师不断学习,提升工作能力。但实践表明,很多农村幼儿园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接受访谈的L教师提到:“我很珍惜园里组织的培训学习机会,每一次的培训学习都对我的帮助很大,不仅可以提升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让我了解到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只可惜这样的机会太少了。”农村幼儿园师资不稳定,大多没有固定的经费用来支持教师参加各种规模的培训。虽然目前国家对农村幼儿教师愈发关注,农村幼儿教师也有参加“省培”“国培”的机会,但培训力度有待加强,培训资源有待扩展。培训机会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如果专业发展水平和业务能力得不到提升、职业生涯遭遇挫折,其自我职业价值就难以实现。

(二)教师个人因素

1.职业意志薄弱,不能激励自身职业发展

职业意志薄弱是造成农村幼儿教师缺乏职业认同的重要内部影响因素。农村幼儿教师职业权益得不到保障会加强其离职意愿,恰当的社会定位和制度保障的缺失会弱化农村幼儿教师积极的职业认知。[4]大专学历的M教师在访谈中表示在校期间他们学习了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也学会了唱跳、弹琴、绘画等专业技能,然而,当毕业后深入农村幼儿园工作时却发现理论知识与实践严重脱节。农村幼儿园设施较为简陋、工作负荷大、社会地位低等问题致使部分教师的职业忠诚度开始逐渐下降。有研究指出,职业认同对幼儿教师离职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5]面临付出与回报失衡的状况,农村幼儿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认知偏差,职业认同降低,难以维持自身职业稳定发展。由于上述种种压力,部分农村幼儿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开始表现出力不从心,工作缺乏进取心;在心理上开始产生消极的职业情感,自信心严重不足,渴望换一份高薪且社会地位更高的工作。

2.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要求

本研究的调查表明,45.7%的调查对象并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出身,专业对口的调查对象在角色价值观、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行为倾向四个维度的均值都要高于跨专业出身的调查对象;在职业归属感维度,专业对口的调查对象的得分要明显高于专业不对口的调查对象;学前教育专业的调查对象的职业认同的总体得分也明显高于非学前教育专业的调查对象。幼儿教师是一个集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于一体的专业性很强的职业,这些技能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训练。《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教师要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2]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事业以及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越发重视,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师需要学习各种专业技能和有关的理论知识。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缺乏会直接导致其难以适应自身的工作,产生挫折感,降低整体职业认同感。

四、提升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策略

(一)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经济地位

工资待遇是影响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一种职业的社会经济地位必然影响从业者对职业的认同。长久以来,由于经济、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学前教育一直处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村幼儿教师付出的劳动与其社会地位和待遇往往不成正比。 社会经济地位的降低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逐渐降低,提高工资水平是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和提高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重要保障。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倾斜,做到教育经费逐年增长”[7]。政府的财政支持是保证农村学前教育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在其财政预算中应设立专门的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确保幼儿教育资金按时发放,缓解农村办园的资金压力,大力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使农村幼儿教师也能享受较高的薪资待遇,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深入农村任教,改善农村学前师资不足的情况。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各方面的福利,保障其工作的稳定性,让更多的农村幼儿教师更加认同自己的角色身份和职业地位。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农村幼儿教师职业素养

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不仅影响着个人职业发展的信心,而且影响整个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继续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8]因此,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培训中的主体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中去,提升职业素养,消除工作中的无力感和无助感。相关部门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让更多的农村幼儿教师参与“省培”和“国培”,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参与培训的比例。农村幼儿园要与城市优秀幼儿园建立密切的联系,农村幼儿园园长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去示范园参观学习,学习示范园内的一些先进教育理念和特色课程,让教师把参观心得整理成学习笔记在组会上与同事交流分享,形成教育发展共同体,共同提升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最后,幼儿园应当定期邀请学前教育专家、高校教师和专业评价人员对教师的教学、游戏、保育等活动进行专业指导和评价,以使他们了解自身工作中的缺陷,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职业认同感。

(三)转变职业认知,增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意志

从事一项职业需要从业者对职业有充足的认识。一个有着良好职业认同感的教师才能成功扮演教师的角色,一个有着强烈职业意志的教师才能将个人的热情和力量集中到教育事业中,才能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感和满足感。农村幼儿教师要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具有端正的态度和积极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幼儿观、教师观和教育观,坚定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因此,在入职前,不仅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要积极地深入农村幼儿园进行见习实践,以了解农村学前教育最真实的现状、适应农村幼儿园的工作环境和真实的工作情况,进而大大降低入职后的陌生感和不适感。入职后,当碰到与自己之前的职业认知相冲突的情况时,要冷静应对,及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和思考应对的方法,积极转变或摆正自己的职业认知。农村幼儿教师只有积极转变职业认知,才能准确地把握职业的特性,更加了解自身的角色价值和职业价值,不断地增强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提高学习自觉,提升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

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不仅依赖于外在支持,更源于自身的原动力。因此,农村幼儿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提升自己的知识和专业素养,唤起自身对学前教育工作及其价值的积极情感和期望,激发自身内在的工作动机,提高自身的职业使命感和职业认同。农村幼儿教师也需要定期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因为在长期的实践中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往往会忽视自己的成功做法与经验,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及时总结经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新问题。同时,同一园所不同班次的农村幼儿教师之间要交流与互助:可以将遇到的专业问题进行整理和汇总分类,梳理出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而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最后,农村幼儿教师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潮流,了解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教育条件和资源,使自己慢慢成长为学前教育的实践者和开发者。农村幼儿教师只有重视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才能开发和利用自身潜能,才能感受到职业带来的挑战以及自己面对挑战时的智慧与勇气,才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更高的认同。

猜你喜欢

归属感幼儿教师对象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