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介入大班幼儿合作游戏冲突的策略探索

2022-03-31亚,田

教育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同伴冲突解决问题

金 亚,田 穗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基于幼儿平时自身体验和交往经验的积累,合作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1]5—6岁的幼儿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在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在遇到困难时能与同伴一起克服。[2]教师要指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互助、合作和分享等。[1]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教师要指导其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选择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以达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的,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合作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的现状切入,探寻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的策略,为幼儿园教师解决教育场域中幼儿同伴冲突问题提供参考。

一、合作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同伴合作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合作游戏能促进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合作,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活动。随着幼儿社会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合作游戏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合作游戏时,幼儿之间必然要进行交流。在合作游戏中,幼儿会相互讨论、沟通,或以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合作,他们有自己的分工,在与他人沟通时,幼儿会思考自己应该说什么、怎么说才能更符合自身角色,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同伴明白自己的意思,进而给游戏双方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由于个体差异性,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不同,这种差异有利于幼儿之间的学习,他们可以在合作游戏时相互学习,在交流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幼儿是有自己思想的个体,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在合作游戏时幼儿之间会出现意见分歧,发生矛盾或冲突。但是,幼儿并不会因为矛盾、冲突而终止游戏,矛盾、冲突解决的过程也是幼儿提升与他人交往能力的过程。事实上,在幼儿园中合作游戏深受幼儿的欢迎,幼儿在合作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可以逐渐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巧,促进社会性发展。

(三)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并在游戏时展现出来,因此合作游戏中会出现抢玩具、推搡等情况,这会阻碍游戏活动的进展。受认知发展水平、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在合作游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为幼儿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幼儿可以通过向同伴学习、教师的引导、不断地尝试等方式,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思维能力。

(四)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合作游戏中,幼儿可以与他人合作,幼儿之间可以相互鼓励、相互磨合,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会如何关心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帮助别人等,提高与人交往的技巧,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在团队中,不同个性的幼儿聚集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了解,能促进幼儿之间情感的沟通。通过合作,幼儿能够认识到“众人拾柴火焰高”,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同时,幼儿为了同一目标共同努力,可以提高成功的概率。例如,在搭建的合作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模型或完成同一个主题的内容,一起讨论搭什么,怎么搭,承担自己可以完成的责任,完成在团队中的角色的任务。因此,通过合作游戏,幼儿可以认识到合作游戏是团队游戏,游戏任务的完成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合作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幼儿学会合作、愿意合作。

二、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的现状

贵阳市A幼儿园设有总园和分园,本文选择在总园中的两个大班进行观察,将76名幼儿、4名教师和2名保育教师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和归纳,研究教师介入大班幼儿合作游戏冲突的现状。

(一)教师介入的时机

通过观察、记录,结合对教师的访谈,本文将教师介入合作游戏冲突的时机分为出现同伴冲突的隐患时、幼儿同伴冲突发生时、幼儿向教师寻求帮助时、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结束后,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的时机情况

由表1可知,当同伴冲突发生时,教师介入合作游戏的次数最多。访谈得知,在幼儿发生同伴冲突时,教师没有精力顾及所有冲突行为,或者观察到的冲突行为在教师看来是很平常的、不会造成恶劣影响的,因而选择忽视。当发生的冲突造成较严重的后果时或者幼儿告状时,教师才会更多采取介入措施。教师帮助幼儿解决合作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让幼儿愉快地相处对其社会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安全问题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儿所有的活动都应该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的精力有限,因此教师在蕴含教育契机时的介入意识不强,不能充分利用介入时间对幼儿进行引导 。

(二)教师介入的主动性

孙文杰将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中同伴冲突的方式分为主动介入和被动介入。[4]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本文将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行为时的主动性情况进行了梳理,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的主动性情况

由表2可知,在合作游戏中幼儿发生同伴冲突行为时,教师的介入多为被动介入,有57次。在观察中了解到,教师在已经发生同伴冲突且冲突对课堂秩序或幼儿安全造成了或大或小的影响时介入最多,或者在幼儿告状、寻求帮助的时候才会更多地关注冲突事件。这两种情况均为被动介入。调查发现,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精力有限,因此对幼儿之间发生的冲突行为,教师不能全部发现并及时主动地介入。有时,教师觉得有些冲突没有介入的必要,或者认为自己的介入没有任何教育价值,因而不会主动介入。这说明教师缺乏观察幼儿的意识,介入幼儿冲突的主动性不强,错失介入的时机。

(三)教师介入的情绪

教师是介入幼儿游戏的主体,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时的情绪影响介入效果。本文将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时的情绪分为三种:冷静、不耐烦、激动,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时的情绪

从表3可以看出,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时所表现的情绪中,冷静的情绪最少,激动的情绪最多。在访谈中,L教师说:“在幼儿发生冲突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吵,不仅是他们自己在吵,还会影响到其他幼儿,影响课堂秩序,因此,我要维护课堂秩序,让他们安静下来。这样,教师介入幼儿的游戏冲突时情绪也就会受到影响。”面对冲突行为时,冷静的情绪可以帮助教师有条理地处理问题,并且让教师更加理性地选择合适的介入方式。据观察,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幼儿在相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冲突行为,教师已经习以为常,因此多数情况下不会主动介入。而且,幼儿的冲突行为在教师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教师介入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安静下来,维护课堂纪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容易出现不耐烦的情绪。在幼儿发生冲突时,教师最容易表现出的情绪是激动和愤怒,教师会通过吼、拉、瞪等行为制止幼儿的冲突行为。

(四)教师介入的方式

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的方式有很多,如有学者将其分为敷衍回应、单纯制止、权威判定、科学引导。[5]通过观察、记录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行为,经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本文将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的方式分为四种,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介入方式的分布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在合作游戏中幼儿发生同伴冲突行为时,教师采用单独制止的介入方式最多。访谈可知其原因,教师认为,这一情况是因为幼儿发生冲突行为是不可避免的,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做不到观察每一次的冲突事件,也不可能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帮助幼儿解决冲突上,因此采用单纯的制止和权威仲裁的方法介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好班级纪律和幼儿安全,而且这样介入的时间也会较短,解决问题的效率相对较高,教师会有更多时间了解其他幼儿,帮助其他幼儿,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教师多采用单纯的制止介入方式从下面的案例中也可以看出。

案例一:在建构区进行合作游戏时,一凡拿了一个龙虾一样的大钳子帮助大家“运输”材料,他大声地吆喝:“搬东西了,一块钱一次。”泽泽被吸引了,也想当“搬运工”。他问一凡:“我可以来试试吗?”一凡将大钳子握得更紧了,转身躲开,离泽泽更远了。多番询问和请求后,一凡都不让步。泽泽慢慢挪过去,趁一凡不注意,一把抢过一凡手里的大钳子,立马跑远了。两个人立即在教室里开始你追我赶,不时传来他们两个的哭喊声和尖叫声。这终于引来L老师的注意。L老师抓住正在抢玩具的一凡和泽泽,拿过了大钳子,大声吼了一句:“住手,你们两个!”L老师把大钳子递给泽泽边说:“一凡,你们要合作搬运材料,你抢玩具对吗?”一凡委屈的眼泪一下子掉了出来,扭过头不看L老师,也不说话,不解释。直到游戏结束了,L老师才发现一凡还在哭,于是她走过去质问一凡,抢了别人的东西为什么还哭。一凡哭得更大声了,L老师安慰了他半天他才哽咽着把事实告诉了L老师。L老师把泽泽叫过来,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并向一凡道了歉,解决了这件事。

事后,研究者对L老师进行访谈,得知因为一凡在班上比较调皮,抢玩具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很多次,所以当看到两个幼儿在抢玩具时,她自然而然地认为是一凡抢了泽泽的玩具。再加上当时不断有家长和幼儿来幼儿园,L老师只想让一凡和泽泽结束争抢和哭闹,防止他们的行为影响到其他幼儿。

从上述案例可以发现,幼儿进行合作游戏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此时,教师忽视对幼儿的观察,不了解事件的真相,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经验或直觉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教师采用单纯的制止和权威的仲裁的介入方式,用语言或动作直接制止幼儿之间发生的冲突,虽然能解决一时问题,但不利于让幼儿自己协商、解决问题,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发现,由于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一凡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比较要强、倔强的幼儿,因此即使教师误会他,他也不会主动解释。在幼儿园中,还有一些比较害羞或胆小的幼儿,他们也不会在教师面前表达或解释。面对这样的幼儿,如果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的方式不当,就会抑制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时会恶化师幼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采用教育引导的方式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并且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社会性发展。

(五)教师介入后幼儿的回应

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后幼儿的回应状态可分为积极反应、中性反应和消极反应,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后幼儿的反应情况

由观察可知,在幼儿回应状态中,中性回应所占比例最大的原因主要是教师介入冲突是以让幼儿停止冲突行为为目的的,不深究发生冲突的原因,不注重介入方式和介入时机。幼儿回应状态中消极回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教师以权威仲裁的介入方式干预幼儿的同伴冲突,导致幼儿不敢反驳,只能生闷气;二是幼儿正处在冲突情境中,不愿停止争抢等冲突行为或不愿意让步;三是幼儿不满意教师的介入方法或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的积极回应多是因为教师把握了合适的介入时机、选择了合适的介入方法,对教师提出的解决冲突问题的方法、建议等信服,因而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解决问题以及正确的与人相处的方法。

三、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的策略

(一)选择适宜的介入时机

在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时,会出现幼儿对教师的介入不回应、装作没有听到、对教师提出的建议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理睬等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握合适的介入时机,导致介入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合适的介入时机应该结合幼儿当下的情绪、幼儿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的兴趣、该活动的进行阶段以及正确把握幼儿的注意力等。例如,当幼儿的冲突行为对他们进行游戏的情绪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并且幼儿能自己解决时,如果教师介入,就会打断幼儿的游戏进程,有的幼儿还会出现不耐烦的情绪。此时,教师的介入反而阻碍了幼儿的发展。如果发生了打架事件,教师就应该立即介入,避免更严重的情况发生。当幼儿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活动很专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其他幼儿拿了他的游戏材料或者推了他,这种同伴冲突行为带来的影响是短暂的,幼儿又会很快继续游戏,教师则不需要介入。虽然对于没有造成很大影响的同伴冲突,教师不需要过度介入,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教师应该把握介入的时机,可在游戏结束后进行总结,针对出现的冲突进行引导、教育,避免下次再出现。

(二)正确认识介入的目的,提升专业素养

据观察和访谈,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多以维护纪律为目的,只要幼儿没有打起来或冲突行为没有影响课堂秩序,教师更多地会选择忽视,他们也不会主动发现幼儿之间存在的冲突隐患或正在发生的“小冲突”。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的真正目的是促进游戏的顺利进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会对幼儿的冲突事件、解决事件的方法等进行总结,错失教育契机。教师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应以促进幼儿的成长为目的,这样才能主动地观察,帮助幼儿解决同伴冲突,让幼儿慢慢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总结、反思中也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冷静接近,提高介入效果

教师在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时,不耐烦、激动的情绪容易使幼儿理解不了教师的意图、提出的解决方法,同时又不敢反驳。由访谈可知,幼儿按照教师提出的解决方法去做,多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教师的要求、自己不做教师就会不理自己、教师已经生气了等。教师的情绪对幼儿来说十分重要,幼儿能察觉到教师介入合作游戏冲突时的情绪。在幼儿发生同伴冲突时,教师要冷静接近,如以扮演冲突情境中的角色的方式介入,融入冲突情境,这样,幼儿会将教师当作冲突情境中的一员,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建议。冷静接近,可以让教师更客观地了解冲突发生的原因,提出的解决方法也更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在告诉幼儿解决方法或给他们讲道理时,教师要用幼儿听得懂的语言,便于幼儿理解解决方法,有效地解决合作游戏冲突。在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时,教师的语言也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地温柔对待幼儿,让幼儿处于相对放松的心理环境中;另一方面,教师要用合适的语言,让幼儿听得懂,理解教师所说的话。

(四)选择合适的介入方法

第一,在发生幼儿合作游戏冲突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演示一遍正确的做法,让幼儿知道当冲突发生时教师会做什么,以及如何处理所发生的问题,如何与同伴进行正确的沟通等。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具有权威性和示范性,教师的演练可以让幼儿更加信服,幼儿也会表现出更多的学习行为,掌握正确的解决同伴冲突的方法。第二,教师可以用榜样示范的方法,让发生冲突行为的幼儿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让他们发现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然后,教师总结,强化幼儿正确的与人相处的方法,引导幼儿向做出正确行为的幼儿学习。第三,教师在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以冲突情境中的角色的身份介入,让幼儿觉得自己和教师是平等的,从而更愿意说出自己的需求。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冲突发生的原因,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第四,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交流讨论,探讨解决冲突的办法。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对方的需求、想法,共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自己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化解冲突。总之,教师在解决幼儿合作游戏冲突时,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不能主导或命令,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感受判断冲突情境,否则就失去了帮助幼儿解决冲突的意义。在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时,教师应将幼儿视为解决同伴冲突问题的主体,用恰当的语言引导幼儿游戏,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平等态度,理解教师的介入目的和提出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五)关注幼儿的反应,提高后续支持的意识

在介入幼儿合作游戏冲突后,教师要进行后续的观察,从幼儿的回应状态判断介入的效果。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地反思,在有利于幼儿成长的同时更好地解决幼儿合作游戏冲突。教师介入行为结束后,教师为幼儿提供后续支持,能促使幼儿对冲突行为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学会解决同伴冲突的办法,产生新的体验和收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介入冲突后的后续支持应该形式多样,可以让发生同伴冲突的幼儿自己想一下其他解决同伴冲突的方法,与同伴讨论自己想出来的解决方法;也可以让其他幼儿帮忙监督发生同伴冲突的幼儿,看看他们的冲突行为是否得到解决。总之,后续支持可以将机会让给幼儿,让幼儿更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合作游戏需要多人互动,这为幼儿的同伴交流提供了机会,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合作游戏无处不在,矛盾和冲突也难免会发生,教师作为引导者、支持者,应该掌握正确的介入策略,灵活运用,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让介入取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同伴冲突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解决问题的设计
寻找失散的同伴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