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岗位文职人员初级晋中级培养指标体系初探

2021-12-11马锦华胡雪慧闫沛程乔刘云云朱琦霞陈晓华

军事护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职文职人员函询

马锦华,胡雪慧,闫沛,程乔,刘云云,朱琦霞,陈晓华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护理处,陕西 西安 710032)

中级文职护理人员作为军队各级医院未来护理事业的骨干力量,其前期的培养和发展至关重要[1]。数据[2]显示,目前我国文职护理队伍初级职称占绝大多数,且近两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岗位计划中,初级职称岗位均占80%以上,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及职业的发展,文职护士职称晋升及能力培养的需求将逐渐显现并快速增长。目前关于文职人员护理岗位初级晋中级培养体系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拟通过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军队文职护理人员初晋中培养指标体系,旨在为编制文职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成立课题小组 课题小组由5名成员组成,其中主任护师2名(护理部主任及负责继续教育管理的总护士长)、主管护师2名、护师1名;1名军人、1名自主择业人员、3名文职人员,均具有扎实的护理管理能力及丰富的教学指导经验,对该培养指标体系的构建全程把控和指导。小组成员负责培养指标体系指标框架的拟定、函询专家的遴选、函询问卷的编制、专家函询及专家意见、建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1.2 形成指标体系框架 采用文献分析法总结文职人员培养及实施评价的研究成果,重点检索文职人员、护理岗位、职称晋升、培养指标等关键词,收集相关高频指标,结合文职人员工作岗位需求及文职护理骨干的岗位特点[3-4]、国内外相关文职人员培训现状[5-6]等,筛选培养指标体系敏感性指标,经过小组反复对比、讨论,对纳入体系各级指标进行归纳、筛选及补充,初步确立护理岗位文职人员初级晋中级培养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1个。

1.3 设计专家函询问卷 在上述指标体系框架基础上设计专家函询问卷,包括填写说明、调查问卷(包括备选指标、指标重要程度、修改意见及增加建议)以及专家一般资料。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判断指标重要程度,从“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计1~5分。

1.4 遴选函询专家 选择来自西安、重庆、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中的2所高校及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8名专家为函询对象。其中14名来自军队院校及医疗机构,4名来自地方医疗机构;参与过文职人员授课者9名、有基层护理人员教育经历者7名,其余2名为临床管理专家;硕士16名、博士2名;中级职称2名、副高级职称及以上者16名;工作年限10~19年2名、20~29年6名、30年以上者10名。

1.5 专家函询 2020年4-7月,课题组采用电子邮件及现场调研的形式进行2轮专家函询。课题组将每轮专家函询结果调整完善后反馈给专家,最终使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两轮函询均在4周内完成。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8.0统计软件,如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变异系数、权重值等,通过分析获得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及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等。根据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4.0且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CV)<0.25[7]为指标纳入标准,不达标者删除或修改。有争议的指标则结合专家建议,并通过课题组讨论进行增删或修改。

2 结果

2.1 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 共发放问卷2轮,第1轮发放问卷18份,回收问卷1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8.9%;第2轮发放问卷18份,回收问卷1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的积极系数均较好[8]。专家的权威性由专家权威系数(Cr)表示,其由专家对指标的判断依据(Ca)和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Cs)两个因素决定。专家的权威程度对评价的可信性影响很大,一般认为Cr>0.70为可接受信度[9],计算公式:专家权威系数(Cr)=(Ca+Cs)/2。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函询专家权威系数(Cr)为0.907,说明该研究结果可信性较高。

2.2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是结果可靠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ell’s W)来表示[10],通过对2轮专家函询结果的数据分析,Kendell’sW为0.27~0.45,见表1。

表1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2.3 专家函询指标筛选及修改情况 第1轮专家函询一级指标重要性赋值为4.52~4.87,满分频率为75%~89%;二级指标重要性赋值为4.13~4.82,满分频率为76%~98%。可见所有专家对一级指标均给予了肯定,未进行增删和修改;对二级指标“急危重症救护发展现状”、“战创伤基本救护技术”根据指标纳入与排除标准予以删除,建议在“理论知识积累”中增加“异常心理、行为识别及干预方法” 指标,在管理能力培养中增加“安全管理”、“大项应急任务中的护理管理特点” 指标,在军事素养养成中增加“军事体能训练”、“野外生存常识与技能”指标。经过专家的函询、反馈及课题组成员充分讨论,以上建议均予以采纳。第2轮专家函询后,各级指标重要性赋值为4.66~5.00,满分频率为81.2%~100%。函询专家未对指标给予增删建议,提出3条备选指标完善修改的建议,经讨论均采纳。

2.4 指标内涵、权重及指标纳入情况 本研究采用指标的CV及权重来表示专家对指标的评判及意见集中程度。经过2轮专家函询结果的修改,对量表进行完善,最终确定了护理岗位文职人员初级晋升中级培养指标体系的4个Ⅰ级指标和24个Ⅱ级指标,详见表2。

表2 护理岗位文职人员初级晋升中级培养指标体系

3 讨论

3.1 指标体系科学性 本研究采用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培养指标体系,专家遴选是指标体系科学、全面与否的关键。本研究函询专家中,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的专家占88.89%,30年以上工龄者占55.56%,且在文职人员培养及护理人员晋升方面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根据研究结果,函询专家积极性高、权威性好、对指标体系较为熟悉,有效地提升了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及科学性。

3.2 指标体系特点及适用性 在该体系中纳入了“常见急危重症临床表现、抢救及护理要点”、“卫勤保障相关理论知识”、“特殊环境伤防治要点”、“战伤外科护理技能”、“急危重症监护技术”等指标,突出对护理岗位文职人员备战应急能力及急危重症抢救技能的培训与强化。

唐洪钦等[11]研究提示,90%的文职护理骨干认为非常有必要参加护理科研培训,而且文职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较高,整体学历层次较高[2],且本研究中“临床科研实践的方式、方法”指标的重要性赋值较高,故针对文职护理人员的科研培训必不可少。中级职称文职护理人员作为军队护理队伍的中坚力量,其科研思维带来的创新力、突破力可为护理队伍注入新的活力。根据专家建议,本指标中纳入了“军事体能训练”、“野外生存常识与技能”、“自我心理调适及角色转变”等聚焦备战打仗的特殊指标,文职护士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身体素质,丰富的野外生存知识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好自我防护,临危不惧,才能在面对多突发事件、多危险、多伤亡的混乱救护现场,保持稳定的情绪及旺盛的战斗力,全力做好战伤救治工作[12]。中级文职护理人员作为军队各级医院未来护理事业的骨干力量,其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在第2轮函询中,有两位专家建议将“护理管理基本内容及方法”扩充为“护理队伍管理的特点、内容及方法”及“大项应急任务中的护理管理特点”,经课题组考虑,予以采纳,平战时对护理队伍的严格管理可为大项应急任务保驾护航[13]。另外,专家建议“护理安全”修改为“安全风险管理与突发情况处置”,护理安全虽作为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纠纷的重要环节,但其涵盖内容较为广泛,“安全风险管理与突发情况处置”更贴合文职人员管理能力及应急能力的体现,具备该项能力后,文职人员可执行预防为主的原则,把握前馈控制,将风险及不良后果降至最低,最大限度的保持战斗力。

3.3 指标体系应用前景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护理岗位文职人员初级晋中级的培养指标体系,可为护理岗位文职人员的晋升培养、考评及再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接下来课题组拟在本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理论课程及临床实践,一方面是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实践检验并完善,另一方面拟通过指标体系的完善、课程实践的设置以及培训制度的建立,最终构建护理岗位文职人员初级晋中级培训体系。

4 小结

该培养指标体系纳入了理论知识、救护技能、管理能力、军事素养等中级文职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及素养,可为军队文职人员的职称晋升培养及再教育提供参考。但其局限性在于仅进行了专家函询,主观性较强,为此课题小组正在调查护理岗位文职人员对本指标体系的理解度及认可度,后期将通过对应设置的理论课程、临床实践对指标体系进行实践检验,以提高本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及应用程度。

猜你喜欢

文职文职人员函询
军队文职人员制度规范完善探讨
新形势下文职人员实战教学能力生成的研究
关于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函询岂是走过场
函询岂是走过场
强化文职教员职业认同的四个维度
朔州市朔城区:严把第一道关口 扎实开展谈话函询
解读世界“第二军人”:外军文职人员你知多少
发挥谈话函询『百分百』作用坚决防止『浅谈(函)辄止』
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人员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