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居家老年人老年科技接受及影响因素的描述性质性研究

2021-12-11黄欢欢曹松梅肖明朝谢莉玲赵庆华

军事护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人

黄欢欢,曹松梅,肖明朝,谢莉玲,赵庆华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护理部,重庆 400016;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 护理部,重庆 400015)

老年科技是老年学和科技的合成词,是指一系列利用科技促进老年人健康老龄化的技术、产品、服务或环境[1]。在新时代背景下,老年科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研究[2]已证实,老年科技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对实现居家养老有积极意义[3]。除此之外,老年科技还可以实现医护人员和老年患者的远程连接,具有降低高额医疗成本的潜力[4]。然而,尽管老年科技为老年人个体、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对于生理机能不断退化和学习能力明显弱化的老年人群而言,技术接受问题突出[5]。因此,本研究旨在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深入分析老年人老年科技接受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社区护士深入理解“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全面落实国家卫健委等多部委出台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以实现最大差异化,其中,性别、教育水平、年龄层次、是否使用过智能化及信息化相关产品等被重点考虑。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居住在家中或社区中时间超过6个月/年,(3)在调查时意识清楚,能够正确理解调查内容,沟通无明显障碍;(4)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病情易发生变化的危急重症和(或)疾病终末期患者;(2)认知障碍患者。样本量取决于访谈信息是否饱和[6]。本研究于2020年5月开始,样本纳入与数据分析同步进行。至2020年7月对初始结果分析发现,新纳入的访谈对象没有提供更多的信息,因此结束对象招募。最终重庆市主城区19名社区居家老年人纳入研究。其中,女9名、男10名;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各13、3、3名;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的3名、初中2名、高中6名、高中以上8名;13名已婚、6名丧偶;10名目前正在使用智能血压计、智能手表,或注册过智慧医疗护理类专业平台或APP。本研究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19-105)。研究过程中没有患者拒绝或中途退出,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N=19)

1.2 理论框架

1.2.1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 TAM于1986 年由Davis等[7]改编自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TAM认为用户对于信息系统的实际使用行为主要受行为意图、想用态度、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外部特征等决定。因为,TAM纳入的影响因素少,容易理解,且在大部分应用中的预测性都较高,所以其被认为是解释和预测个人接受或者拒绝信息技术的重要理论[8-9]。在本研究中TAM被用于影响因素分析。

1.2.2 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Anderson’s health behavioral model,AHBM) AHBM最先由Andersen团队[10]提出,是西方解释个体医疗行为主流理论模型[11-12],包含前倾因素、使能因素、需求因素等3个维度[10]。有学者[13]认为,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还未建立健全的背景下,健康服务的使用常与个人意愿相关。因此AHBM更符合中国国情。在本研究中AHBM主要被用于主题整合。

1.3 研究方法

1.3.1 访谈提纲 参考Park等[14]研究构建访谈提纲包括:(1)请问您知道什么是智慧养老吗?您如何看待智慧养老的兴起?(2)请问您曾享受或使用过老年相关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产品或服务吗?如果有,您在使用过程中愉快的体验有哪些?您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负面体验?如果没有,请问您拒绝或无法使用的原因有哪些?(3)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您认为老年人存在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是哪些?(4)请问您对老年科技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和期待?

1.3.2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获得所在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2019-105)。调查员包括硕士、博士各1名,均为从事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研究的注册护士,已接受质性研究相关培训。访谈前,与调查对象确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一般选择访谈对象熟悉的场景并确保时间相对宽裕。访谈前告知研究目的、意义,并解释老年科技、智慧养老等概念。访谈过程中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在获得知情同意后,采用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开展面对面的个体化深入访谈,记录重复出现的词、句,关键评价或态度。访谈持续40~60 min,并在24 h内对录音进行转录。

1.3.3 分析方法 采用Braun等[15]的主题分析法进行分析,包括文本转录、初始译码、形成初始主题、反思和检视主题、确定主题、撰写报告等。

2 结果

2.1 主题一:接受老年科技 大多数老年人对使用老年科技表现了积极态度,他们认为随着科技进步发展,利用新兴技术改善居家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社会发展趋势,也是后辈关心老年人的体现。Q4:“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连老年人也能享受科技成果了”。Q1:“孙辈孝顺啊……这是他们给我买的……”。一些老年人已经开始在家中使用各种数字技术,如互联网设备、居家传感器等。Q9:“这是他们(医院或科室)搞的手机软件,出院时护士教了我们怎么使用,有问题可以直接网上咨询。

2.2 主题二:前倾因素 前倾因素被定义为影响老年人技术接受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与老年科技的相关技术或产品无直接关系,包括个人特性和健康信念。

2.2.1 亚主题1:人格特性 一些老年人报告了对使用新技术、新产品的信心和极大的好奇心。Q1:“人老心不老,虽然我已经60多岁了,但是我永远抱着学习的心态在生活”。另一些老年人则相对谨慎,在传统服务可满足养老需求的情况下,他们不愿耗费时间和精力了解新技术。Q13:“我觉得现在生活已经很好了,懒得去弄那些(老年科技产品)”。

2.2.2 亚主题2:健康信念 一般来说,大多数老年人都很担心发生不良事件。对于之前经历过此类事件的老年人来说,他们更能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也更加愿意尝试新的方式维持健康。Q16:“三分靠医生,其余的还得靠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保养”。一位曾经跌倒过的调查对象提出,使用居家智能技术可以增加她的安全感。Q7:“高科技可以保证老年人的人身安全”。

2.3 主题三:使能因素 使能因素被定义为实现技术利用的条件,包括资源可及性(社区资源、成本、健康政策等)和产品特性(可用性和可靠性)。

2.3.1 亚主题1:产品特性 部分老年人已感受到衰老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导致其使用技术的能力有限,因此其对于能否轻易掌握使用方法而感到担忧。Q2:“这些智能产品好是好,但是人老了,教了我以后过段时间我又忘了怎么用”。产品字体、音量、体积等是否具有适老性,也会影响老年人的使用体验。Q11:“屏幕太小了,看不清字;但是太大了也不方便带”。可靠性涉及产品/服务的功效是否稳定可信,如老年人对老年科技产品测量准确性产生怀疑。Q5:“不知道这些产品测得准不准确……”。

2.3.2 亚主题2:资源可及性 老年人对使用产品所需资源表示关注。老年科技所需花费经济成本是其最关心的问题。Q4:“太贵了,经济条件不允许”。一些老年人提出,希望国家政策给予老年人帮助支持。Q9:“老年科技很好,政府可以考虑帮助负担部分费用”。还有些老年人则提到了社区和家庭资源,其中网络可及性是重要问题。Q18:“要联网,儿女家都有网(络),但是老家(农村)没网络”。还有老年人对社区能否提供及时医疗服务存在疑问,Q2:“如果距离太远,那些医生也没有办法及时到家里”。

2.4 主题四:需求因素 需求因素被定义为社区居家老年人对老年科技实际和感知的使用需要,包括评估需求和感知需求。

2.4.1 亚主题1:评估需求 评估需要是指专业人士建议通过老年科技产品或服务帮助老年人获得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部分老年人认为技术有助于与专业人员沟通,从而可更好地进行慢性病管理。Q3:“如果有问题,我可以先网上咨询,就不会耽误病情”。

2.4.2 亚主题2:感知需求 感知需要是指老年人对自身健康水平不满意,或者有意愿获得更加便捷、健康的体验,因此愿意尝试老年科技相关的技术或产品。Q1:“我定了每天至少要走一万步,(通过手环)我就看得到今天走了多少步”。Q3:“(智能药盒)它可以提醒我每天吃药,更加方便和智能”。

3 讨论

3.1 大多数社区居家老年人对老年科技呈现接受态度 本研究表明,大多数社区居家老年人接受老年科技,对相关产品、技术或服务的出现表示欢迎,与既往研究[16-17]结果一致,这可能老年人群的内部特征和养老需求发生改变有关。对老年人群而言,他们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基本生活照护,而是逐渐追求物质和精神品质,并向个性化、多样化和智能化转变,整体消费需求呈现升级态势[18]。因此,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社区居家老年人群也逐渐开始接受以老年科技为代表的新型养老方式。

3.2 社区居家老年人老年科技接受影响因素复杂

3.2.1 前倾因素是阻碍老年科技接受的难点 前倾因素是与老年科技相关技术或产品无直接关系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本研究发现,个性越乐观、健康信念越强的老年人更愿意接受老年科技,与既往研究[19]结果一致。但也有研究发现,年龄[20]、教育程度[21]、是否与配偶同住[22]等与技术接受也有关系。因此,未来还需增加针对前倾因素对社区居家老年人技术接受的定量研究。前倾因素是社区居家老年人的主观反映,是阻碍其接受老年科技的难点。护理人员应充分发挥教育者的角色,在考虑个体化差异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进行宣传普及,组织经验交流等,促进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正确认识[23]。

3.2.2 使能因素是促进老年科技接受的切入点 使能因素是实现技术利用的条件,涉及产品特性、资源可及性、经济成本等是影响老年人技术接受的重要因素,与既往研究[24]结果一致。本研究还发现,老年人希望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促进老年人享受老年科技,这可能与我国长期照护保险还未建立健全有关。在推进养老产业智能化进程中,使能因素不仅可以成为政府引导智慧养老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杠杆工具,也可成为社区卫生工作者促进社区居家老年人技术接受的切入点。因此,建议政府坚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营造尊老敬老养老爱老的社会氛围。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全面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25],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其在技术使用方面的能力和条件。

3.2.3 需求因素是提高老年科技接受的重点 需求因素是指老年人实际和感知的老年科技使用需要。需求因素在社区居家老年人老年科技接受中起重要作用。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会感觉到更大威胁,因而更愿意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健康促进,与既往研究[23]结果相似。但感知需求对技术接受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有研究[24]发现,感知需求比评估需求更小。而Lee等[26]认为,信息技术使用与感知需求无关。在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让老年人群融入数字社会,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因此,建议医疗卫生机构依托老年科技,创新“互联网+护理”服务体系,完善健康管理服务。

4 小结

尽管大多数社区居家老年人逐渐接受老年科技,但由于前倾因素、使能因素和需求因素等影响还存在障碍,护理人员应突出“以老年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和管理方案。未来,本研究团队将纳入老年科技领域核心利益相关者观点,如医护人员、照护者、政府人员等,以获得对社区居家老年人老年科技接受更全面的见解。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