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趾血氧饱和度监测法在判断股动脉压迫止血时间点中的应用

2021-12-11何川陈玉琴邓进赵静胡晓

军事护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止血器圈数足趾

何川,陈玉琴,邓进,赵静,胡晓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放射介入科,四川 南充 637100)

经股动脉穿刺是介入手术中的常规入路,术后止血方法包括人工压迫、机械压迫和血管闭合[1]。机械压迫装置中的国产动脉压迫止血器因其操作简便、高效、价格适中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传统方法通过扪及足背动脉搏动来判断压迫止血的时间点,该方法虽简单、有效,但会受到操作者经验、患者下肢血供是否良好等诸多因素干扰。因此找到精确、客观、操作性强的判断压迫止血时间点的方法具有应用价值。有研究[2]采用手指血氧饱和度监测法来判断介入手术后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放压时间节点,效果显著。受该方法启发,研究者发现利用穿刺侧足趾血氧饱和度监测波幅变化来判断股动脉压迫止血的时间点同样有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某院行股动脉入路介入手术并采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无凝血功能障碍;(2)无下肢血管闭塞以及其他影响下肢血供的疾病;(3)未使用长期血管活性药物。排除标准:(1)急诊介入手术患者;(2)足趾趾甲与血氧饱和度探头难以贴合影响测量者;(3)趾甲染色以及其他影响血氧饱和度测量者。本研究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9ER(R)083-01]。共纳入患者70例,其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21~83岁,平均(56.31±14.43)岁。按照择期手术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e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g 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及体脂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由医生和护士共同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每位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手术耗材使用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术前未行全身肝素化,术中均采用5F血管鞘穿刺。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国产股动脉压迫器(杭州能可爱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NZ-1型)。止血方法:术毕清洁并擦干穿刺点周围皮肤,将动脉鞘管稍向后退,确认血管穿刺进针点后于体表投影处覆盖1~2层无菌纱布,再将圆形压板垂直压紧血管穿刺点,用十字胶带将基座固定,顺时针旋转螺旋手柄直至扪及足背动脉波动变弱,撤出鞘管并观察压迫点有无出血,若有则酌情加压,记录螺旋手柄旋拧圈数。

1.2.2 观察组 采用相同国产股动脉压迫器,止血操作与对照组相同。止血时间点的判断:十字胶带将基座固定后,穿刺侧下肢第2足趾与血氧饱和度探头完全贴合[监护仪为迈瑞(mindray)公司,iPM 8;氧饱和度探头为迈瑞公司成人分体指夹式探头,512F],待监护仪上血氧饱和度波形和数值稳定后再顺时针旋拧螺旋手柄,直至血氧饱和度波幅降低或消失时停止旋拧并记录旋拧圈数。

1.3 观察指标 (1)旋拧圈数:马克笔基座4点(12:00、3:00、6:00、9:00)标记,精确到0.5圈。(2)止血时间:鞘管拔出到穿刺点无出血的时间;(3)制动时间:从术后止血器固定到去除止血器后患者自由活动的时间;(4)止血成功率:首次压迫止血即成功,否则为失败;(5)并发症:包括局部渗血、皮下瘀斑、血肿形成、假性动脉瘤、皮肤损伤5项,有任何1项即认为并发症阳性。

1.4 质量控制 (1)由于血氧饱和度监测受内外因素影响,因此操作过程中控制室温以防患者趾端发凉、肢体颤动;血氧饱和度探头尽量贴合趾甲正面并保持趾甲清洁;使用同一个探头并随时清洁发光管[3]。(2)操作主要由2名具有8年以上介入手术室工作经验的护士完成。

2 结果

观察组足趾血氧饱和度平均值为(97.21±1.40)%。两组患者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旋拧圈数、止血时间、制动时间、止血成功率、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旋拧圈数、止血时间、制动时间、止血成功率、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介入手术后止血效果不佳常导致皮下血肿、瘀斑、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4]。随着机械压迫止血器、血管缝合装置的应用,使压迫止血效率提高,术后血肿等并发症减少,患者的舒适度也显著提升[5]。但血管缝合装置因为价格昂贵,影响了其临床普及率,动脉压迫器价格适度,同时与血管缝合装置比较止血效果同样出色,因而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6]。然而,既往研究大多关注压迫器的止血效果,较少涉及关于止血时间点的评估。介入手术后采用传统方法判断股动脉压迫止血的时间点受操作者经验及患者下肢循环等因素影响,如下肢血管闭塞患者、肿瘤化疗患者因为下肢供血不佳常无法扪及足背动脉搏动;肥胖患者因为皮脂较厚足背动脉不易扪及;另外室温过低导致血管收缩也会影响足背动脉搏动的判断。

本研究对比了观察组与对照组压迫器旋拧圈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监测足趾血氧饱和度波幅变化与传统扪及足背动脉搏动法在判断止血时间点上效果一致。另外,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止血时间、制动时间、止血成功率、并发症上的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方法在有效止血的同时并没有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可以认为,通过观察穿刺侧足趾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波的波幅变化可以替代扪及足背动脉搏动法作为判断压迫止血时间点的依据。其原理为:根据血管解剖,股动脉移行为腘动脉,后经胫前动脉延续形成足背动脉,弓状动脉、以及终末支即跖背动脉供血足趾。当压迫器对股动脉施压到一定程度后会影响足背动脉血供,从而导致跖背动脉血氧含量下降,此时在监护仪上可出现血氧饱和度监测波波幅下降或信号消失的现象,但由于动脉分支间相互连通血供很快得到补充,因此监测波的波幅会迅速恢复。当操作者旋拧螺旋手柄时观察到监护仪上足趾血氧饱和度监测波波幅变化时即停止操作,此时即为压迫止血的有效时间点。该原理与吕平等[7]研究脉氧饱和度波形与低血压的相关性类似。上述研究结果提示,通过监测足趾血氧饱和度波幅变化来判断股动脉压迫止血的时间点不仅安全有效,同时较传统方法更加客观、精确,值得临床推广。

另外,在实际操作中研究者发现,受血氧饱和度探头夹与足趾贴合度的影响,通常监测第2足趾较为理想;体脂率较高或大腿根部皮脂较厚的患者旋拧圈数较多,且血氧饱和度监测波波幅变化不明显,此时在判断旋拧深度时可一边旋拧一边向下垂直施压,当稍加施压后血氧饱和度监测波波幅便出现变化时即为旋拧深度。未来可根据患者体脂率分组,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来界定不同体脂率患者股动脉压迫器止血时的最佳旋拧圈数。

4 小结

本次研究发现采用足趾血氧饱和度监测法能有效判断股动脉压迫器的旋拧深度,从而评估止血的最佳时间点,该方法不仅不会影响止血效果,同时较传统方法更为客观,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有待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的数量,以深入探讨不同类型患者采用此法止血的最佳时间点。

猜你喜欢

止血器圈数足趾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减压方案的评价
夹心式包扎法联合桡动脉止血器在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通过绞车钢丝绳计算井深
改良桡动脉止血器在老年ACS患者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中的效果史
探讨气囊式和旋压式止血器在冠脉造影护理上的应用
足趾分解移植修复多手指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晨起转腰改善便秘
晨起转腰改善便秘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无明诱因足趾背伸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