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八段锦对脱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防治作用

2021-12-09吕勃川张百亮侯继野通讯作者

哈尔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八段锦功法脂蛋白

吕勃川 张百亮 侯继野(通讯作者)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齐齐哈尔建华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除冠状动脉及脑动脉外最为常见的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下肢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继发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所致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甚者造成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ASO 作为一种全身性动脉硬化疾病的局部表现,其形成原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具有预后差,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等特点,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受到人们广泛重视,所以对于本病的诊断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1 中医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认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祖国医学脱疽、脉痹、血瘀等范畴。在诸多典籍中均有所记载:《内经》中记载“老者气血衰,气道涩,易于瘀滞……”《灵枢》中记载:“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堕,故好卧。”说明人到中老年后,气血日渐衰落,阴阳平衡失调,五脏六腑机能减退,机体失于濡养。《刘涓子鬼遗方》中记载:“发于足趾名曰脱疽,其状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斩去之,治不去必死矣”。说明该病的容易导致肢端的感染或者坏疽,一旦出现这些严重问题,需要紧急处理,甚至截肢,如果处理不当,甚至出现死亡。在《外科正宗》中有这样的观点:“夫脱疽者,外腐而内坏也。此因平昔厚味膏粱熏蒸脏腑,丹石补药消烁肾水,房劳过度,气竭耗伤……多致阳精煽惑,淫火猖狂,其蕴蓄于脏腑者,终成燥热火症;其毒积于骨髓者,终为疽毒阴疮。”,认为脱疽的发病有多种因素,主要是阴虚阳亢,火热内蕴;另一个原因是寒湿凝滞,血脉壅塞[2]。

在《灵枢·痈疽》中也曾提出:以“急斩之”为处理要点,就是要及时切除坏死组织,以防病情进一步进展的疗法。相对于此诊疗策略,随着诸多医家对本病认识的逐渐深入,创立了如四妙勇安汤、阳和汤、补阳还五汤等治疗脱疽病的经典方剂,并通过大量临床及基础试验研究明确了中药治疗本病的疗效[3-4]。随着年龄的增长,精气虚衰,阴阳失衡,导致心气不足,推动血液无力;肝脏失于疏泄,不能条畅气机,则气血不行;肺气不足,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痰湿瘀阻脉络;肾气不足,不能温煦脏腑。进而引起气血运行受阻,痰浊、瘀血阻于脉络。所以总结其治疗大法“疏其气血,令其调达”。《灵枢》所示:“营卫稽留于经脉之内,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气血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从中我们可以理解为脉络壅塞不通,瘀阻脉道而至脏腑经络失养,久瘀而生内热,热极伤阴化火。所以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热毒伤阴的治疗,要重视滋阴药物的应用,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佐以清热解毒、滋阴活血。《素问》曰:“脉道不远,气不往来,脉道以远,气血乃行”等。指明了中医治疗该病当以活血化瘀为主。

诸多医家也对脱疽有很早的认识,华佗曾提出应用“四妙勇安汤”治疗“脱疽”,收到良好的疗效,其重点在于应用大剂量甘寒解毒药,对于后世影响深远。孙思邈对于脱疽的治疗也有独到的见解,认为应当尽早处理“毒在肉则割,毒在骨则切”。因为病变部位为四肢末端,加之年龄因素,老者气血阴阳日渐衰落,营阴虚弱,水谷精微布散无力,脏腑失于濡养,筋骨皮肤消瘦,阳虚则推动气血无力,不能温煦肢端,同时寒凝血行不畅,导致血瘀脉阻,气机受阻,导致气滞。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气滞导致血瘀,血瘀又阻碍气机的条畅,从而使最后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壅塞不通,不通则痛。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二者紧密联系,气可行血,血可载气,所以在脱疽的治疗上,要时刻注意理气药物的运用,同时注重活血药物的配合使用。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不能推动气血运行,使气滞血凝,脉络不通,不通则痛。若上焦阳虚,阴寒阻遏胸阳,可出现心痛;中焦脾胃阳虚,可造成胃脘痛、腹痛、泄泻;下焦肾阳不足,会出现腰膝冷痛、精寒不育等。寒邪客于肌肤、经络、关节,导致毛窍收缩、经脉收引、筋肉痉挛甚至出现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所以治疗时要注意应用温经散寒药物,使其血得热则行。气血亏虚,气不行血,瘀血阻滞导致“脱疽”。本病总属虚实错杂、本虚标实。

西医手术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在治疗方面,对于治疗急危重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部分患者也逐渐转向中医中药治疗方法[5],我国中西医结合工作广泛开展,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整体状态差、原发病复杂老年患者,以及部分保守治疗意愿强烈的患者,治疗后也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及社会效应,有着很大优势。中医药的治疗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易于让患者所接受,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目前已经受到广泛重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八段锦,在中华民族的治病防病,养生保健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传统体育疗法在疾病的防治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及作用,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防治中起到了独具特色的作用。

2 八段锦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及其机制

以中医中药为主、结合现代医学的方法、同时增加八段锦功法的锻炼治疗本病,成为一种有效而可行的手段。在北宋时期,八段锦功法已逐渐成型,其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乃其功法特点[6],八段锦历史悠久,期间功法和歌诀亦有较大的变化。八段锦的“八”字,不单单指八个动作,而是表示组成功法的多种要素,他们互为根本,相互制约关联,循环运转,周而复始。“锦”字,是由“金”“帛”组成,以表示其精美华贵。除此之外,“锦”字还可理解为单个导引术士的汇集,锦为丝织品,有柔和优美之意,如丝锦那样连绵不断,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方法。简单易学,适合于男女老少,可使瘦者健壮,肥者轻身。

全套功法一共八式,分别为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功法中伸展、前俯、后仰、摇摆等动作,分别作用于人体的脾胃、肾腰、筋骨等部位,可以防治因素导致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有滑利关节、发达肌肉、增长气力、强壮筋骨的功能。形体动则精气周流条达,充养形体则体健神旺,形体不动则精气郁滞,气血失调,《素问·五脏生成篇》王冰注释:“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每天坚持适量地进行八段锦导引法练习可以达到“神与形合,气寓其中”的境界,体现出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做到意动形随、神形兼备,推动真气在体内运行,进行运动调理,有效防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八段锦功法可以有效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调节脏器功能,提高机体正气,也就是增强抗病能力,同时也提升承受能力,使人体精力充沛[7]。八段锦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作用研究发现健身气功能调整人体阴阳疏通经络、和畅气血有增强体质、祛病延年之功效。八段锦锻炼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其中高脂血症是重要危险因素,脂质的沉积,动脉内膜的损伤,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近年来血脂代谢紊乱成日趋严重,高脂血症患者逐年提升。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亦逐年升高。血脂包括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其中高密度脂蛋白提示机体代谢能力的提升,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有着积极地意义。苗福盛等[8]关于健身气功八段锦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脂蛋白代谢的影响的研究发现:健身气功八段锦的锻炼能有效改善脂蛋白的组成,增强清理胆固醇的能力。刘俊荣等[9]通过观察发现,坚持练习八段锦可以调节血脂的水平,可以降低胆固醇脂,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其效果优于单纯步行.潘华山等[10]通过研究发现,练习八段锦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对高血压的治疗有着很好的疗效。发现,八段锦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血脂水平,防治高脂血症的发生,有利于身体健康。所以从本研究的基础上可知八段锦可明显改善高脂血症状态,从而有效针对病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3 小结与展望

八段锦功法有着广泛且良好的的群众基础,希望习者能够持之以恒。通过对中国传统体育八段锦功法的练习,不断的学习了解,能够长期坚持锻炼,可滑利关节、发达肌肉、增长气力、强壮筋骨,气血通畅、脏腑协调,可调节血脂的异常,可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保护血管内皮,不但能够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并且能够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改善循环的作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很好地治疗效果。总之,继续加强推广和深入研究八段锦健身功法对促进全民健身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八段锦功法脂蛋白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八段锦源流考辩*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八段锦功法对艾滋病携带者的戒毒人员情志影响的初步观察
基于层次分析理论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合作学习形成性评价研究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