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教师角色扮演动态化探析

2021-12-02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领悟角色扮演教育

赵 敏

(太原学院 教育系,山西 太原 03003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新一轮科技革命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引发现代教育的变革。“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化世界中,必须根据教育面临的各种新要求和挑战,不断调整和反思教师的使命和职业。”[1]教师作为现代教育的主体之一,在履行教书育人促进社会发展职责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成为现代教育中需要变革的对象。不同的历史时期,教师角色扮演呈现不同的特征。信息时代发展的外部诉求为教师角色扮演提供了新的契机。大量在线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对传统教师职业及角色扮演提出挑战。随着社会对人的素质需求日益多样化,人们对教育的诉求也日益差异化,建立在差异需求基础上的教师角色扮演走向多元也成为必然。[2]已有研究从多个角度解析新时代的教师角色。有研究者从应用互联网的角度,分析“互联网+教育”的特点,认为进入互联网时代教师由文化知识传授者转换为信息多元化下的引导者,由课堂教材单一执行者转换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由教育教学管理者转换为师生关系的艺术家。[3]也有研究者通过对“知识”“学习”与“教育”的重新认识,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是终身学习的向导与示范者,正确价值的引导者,个性化教育的实现者,心理与情感发展的沟通者,教育理论的创新者。[4]99-101还有研究者以具身原理探寻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到教育美的欣赏者,从数据接收者到数据分析者,从价值引领者到情感共情者。[5]已有研究对教师角色的分析是多方面的,但尚未有以社会学中社会角色扮演过程为切入点的。社会化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能胜任多种社会角色的社会成员。社会角色的扮演指个体具备充当某种社会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6]113本文将以社会角色扮演动态过程为切入点,探究信息时代教师角色扮演动态化过程,促进教师能动地扮演角色,实现角色间的良性互动,促进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

一、信息时代教师角色扮演的动态化过程

社会学对社会角色扮演从静态、动态两方面进行探究,从静态方面表现为社会角色的确定与社会角色的表现;从动态方面表现为历经对角色期望、领悟、实践的动态过程。[6]113-116借鉴社会学对角色扮演的分析,教师角色扮演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教师角色扮演静态方面体现在教师角色的确定和教师角色的表现。教师角色的确定就是证明个体的实际社会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教师角色是一致的。教师角色的确定就是要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教师通过与外界互动及长期复杂学习与努力来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所担负的角色。教师角色的表现就是教师将这些能够体现社会角色的品质根据需要和场合得体地表现出来。教师角色扮演不仅包括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与教师对社会要求的附和,还包括历经对教师角色的期望、领悟、实践的动态过程。

(一)对教师角色的期望

当教师承担了教师角色时,首先会感到的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与限制,这就是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尽力了解社会或他人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与期望。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

1.传统隐喻的教师角色

自古人们对教师角色的隐喻多种多样,如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这些都寄予着人们对教师的美好期望。

将教师比喻成蜡烛,一方面颂扬教师角色中无私奉献的品质,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自身的需要与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燃烧自己,还需要给自己补充能量;不仅要照亮他人,还需要照亮自己,在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同时体验教师角色带来的尊严与快乐。把教师称为“园丁”是一种朴实、富有田园诗意的比喻。教师像园丁一样辛勤耕耘,遵循“幼苗”的生长规律,尊重“幼苗”发展的差异性,呵护“幼苗”长成自己希望的样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隐喻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角色精神层面的期待,暗示教师应该有高尚的灵魂,并通过教育实践渗透在对学生培养的活动中,学生自然也学着像教师一样变得高尚。

2.专业发展的教师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发生着变革。信息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师角色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教师角色的期望。美国 2017版《教育者标准》从专业发展的角度赋予教师7种主要角色,即学习者、领导者、公民、合作者、设计者、促进者、分析者。[7]

“学习者”既指教师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指教师通过相互合作与学习,追求自身专业发展。“领导者”既指教师引导学生获取学业能力上的进步,又指教师推动教育利益相关者的交往。“公民”既指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负责地投身信息社会,又指教师以公民身份指导学生安全、合理、合法地保护自身权益。“合作者”既指教师与同事、专家合作帮助学生拓展学习体验,又指教师与学生、家长合作诊断、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设计者”既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与需要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又指教师应用教学设计原则利用资源创造贴近真实的数字学习环境。“促进者”既指教师使用技术手段创造机会促进学生的挑战意识、创造力的培养,又指教师在数字平台、虚拟环境以及实践空间等领域培育一种文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者”既指教师理解并使用数据驱动反思其教学,又指教师利用评估数据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与指导。[7]102-103

(二)对教师角色的领悟

对教师角色的期望是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看法,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它还不是教师自己的想法。教师对教师角色的扮演虽然会受到角色期望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自身对职业角色的理解与感悟,即教师角色领悟的结果。

教育实践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教育情境的复杂性、教师发展的阶段性都会使教师对其职业角色产生不同的领悟。教育内容一般涉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师在教育实践的时候是全面渗透还是专项突破,不同的教师对教育内容重点的选择不同,即表现出教师角色的领悟不同。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不同的教师对教育主体间的互动作出的合理判断不同,即表现出教师角色的领悟不同。教师发展一般包括适应、成长、成熟等阶段,不同的阶段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与追求不同,同一阶段的教师也可能因具备的专业素养不同对其职业的认同与追求也不同,即表现出教师角色的领悟不同。

不过,教师角色扮演成功与否,最终还是以社会评价为标准。因此,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领悟应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及学生发展规律。教师应尊重社会对教师的职业期望,努力缩小个人领悟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三)对教师角色的实践

教师角色的实践是教师通过实际行动所表现出来的角色,是对教师角色领悟的进一步发展。如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实践中则会引导学生掌握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认为教师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员,实践中则会为学生营造理解、宽容的心理氛围,给予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帮助学生摆脱困扰健康成长。认为教师是“学习者”“研究者”,实践中则会自觉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主动研究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与困惑,通过学习研究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育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可能同时扮演诸多角色,教师职业角色实践实质上是教师能动地转换各类角色的过程。教师对其职业角色领悟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教师各角色间的转换,如果教师对其职业角色领悟不熟练可能会导致各角色间转换不畅,妨碍教师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造成教师角色冲突,使自身和其他教育主体感到迷茫,不利于教育实践的开展,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教育目的为指导熟练领悟并运用教师角色,强化教师角色效应,提升教师角色实践的教育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师角色扮演动态化的驱动因素

个体社会化离不开一定的生物基础和社会条件,生物基础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社会条件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播媒介。[6]86-90教师角色扮演的动态化过程实质是个体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到“职业人”的转变过程,它是教师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教师角色技能、适应教师职业生活的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同样需要依赖个体的自身素质基础和他所处的社会条件。信息时代,与之相适应的教师自身素质与社会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自身素质基础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等。社会条件包括个体家庭、同辈群体、学校组织和大众传播媒介等。离开了教师特有的素质与必要社会条件,教师角色扮演势必会出现缺陷。也就是说,个体的素质与必要的社会条件推动教师角色扮演的正常实施,是动态化的教师角色扮演必不可少的驱动因素。

(一)内在驱动因素

教师的自身素质形成了教师角色扮演的一系列潜在能力,为教师角色的扮演提供内在基础,成为教师角色扮演的内在驱动因素。这些潜在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能力

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语言是教师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教师借助语言来广泛地学习社会文化知识,掌握社会技能;通过语言进行社会互动,与他人交流情感与思想。教师运用语言能力向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教师语言简明准确、条理层次、通俗生动、富有示范性和幽默感的特点,使教师能更好地将自己的学说讲授给学生。

2.思维能力

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征。思维能力包括判断力、理解力、推理力、概括力、抽象力等。人们运用特有的思维能力,对各种外部事物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通过记忆存储在大脑中。教师通过理性思维对外部事物作出事实与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理解内化社会规范,确立自己的教师角色期待、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教育工作是智力活动的一种,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参与。思维能力的灵活性、系统性、深刻性、创造性,使教师在开展教育实践时能善于设计灵活而合理的方案、善于周密分析教育问题、抓住教育问题的重要细节、不墨守成规,求新求变。

3.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帮助人们适应社会,完成社会任务,获得社会效应的能力。教师凭借学习能力快捷、有效地获取、加工、利用信息,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同时迅速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知识,确立起自己的观念、态度指导自己的社会活动,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既包括学习的方法技巧又包含知识转化为才智的能力。学习能力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知识,完善已有知识体系同时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在开放的、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机智地发现、解决问题,进而进行探索创造活动。

4.情感能力

情感能力是一种后天习得能力,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稳固性、效果性能够激发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组织心理活动促进人际沟通与交流,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生存。良好的情感状态是健康社会人的要素。充满爱的教育能唤醒个体灵魂,诱发其内在精神原动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关注心理与情感发展是教师的职责之一。[4]101在信息时代的教育实践中,良好的情感能力能够帮助教师保持心理健康,即使遇到身体上的疾病也能保持乐观心理;能够帮助教师克服我行我素的思维方式,自觉接受社会舆论规范约束;能够帮助教师化解如愤怒、暴躁等消极情感于无形;能够教师更加自律、宽容,更好地洞察理解学生、教育与社会。

(二)外在驱动因素

教师角色扮演的动态化过程会涉及与教育实践相关的个体、群体与机构,包括家庭、同辈群体、学校组织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如果缺失了这些社会条件,必然会影响教师角色扮演过程。这些社会条件构成了教师角色扮演的外在驱动因素:

1.家庭

家庭是个体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开端。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心理特征、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教师角色的扮演受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两方面的影响。原生家庭的情感氛围、教养方式既对个体健康心理和观念的形成产生强大的渗透力,也可能会对个体成年后的教育实践产生潜在影响。教师的原生家庭一方面影响教师成年前的成长,另一方面潜在影响教师工作后的教育实践。新生家庭对教师角色扮演的影响表现在教师与爱人、子女的交往中。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助于教师有更多地精力理解教师角色,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助于教师自觉践行教师角色。

2.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指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自发结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在同辈群体中教师能感受到不同于家庭成员间的体验,满足其某种社会需求。首先,与家庭成员关系不同,同辈群体在平等的基础上自发进行交往,可以提高教师的独立意识、交往能力、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其次,共同喜好使教师群体内成员容易产生共鸣,形成群体亚文化,进而影响个体发展。同辈群体环境有助于教师交流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有助于教师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促进积极教师角色扮演的亚文化的形成。

3.学校组织

学校组织是教师进行职业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教师在工作单位即学校组织里运用之前习得的职业技能与职业规范,尝试扮演教师角色,在教师职业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确立社会地位,实现人生价值与理想。在学校组织里,教师会遇到之前在书本学习时没有或与之相矛盾的现象,这些现象冲击着教师之前形成的价值观念、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与理解,必然促使教师调整、发展自己的价值观念、对教师职业的理解,达到适应现实教育实践的目的。

4.大众传媒

信息时代,小到个体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大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人们社会生活之中。大众传媒在教育领域对教师角色动态化扮演的作用日益深入且广泛。大众传媒已成为教师获取外界信息的桥梁与纽带。教师利用大众传媒开拓眼界,丰富其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通过了解最新教育动态,把握教育理论前沿,促进教师角色扮演与时俱进。

三、信息时代教师角色扮演动态化的实现策略

信息时代下的教育实践可以看作是教师结合自身素质和社会条件,作为扮演者在教育场域内以教师角色为外衣展现教师身份与价值,践行对教师角色领悟与实践的动态过程。在教师角色扮演动态过程中,明确教师角色期望,深化教师角色扮演领悟,发挥驱动因素的积极影响,提升教师角色扮演实践的实效,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师角色扮演动态化的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一)有效的角色扮演,深化教师角色扮演的领悟

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促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发展,信息时代赋予了教师新使命和新角色。泛在学习、智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的方式,也扩展了教师“角色集”。家庭教养方式的转变、同辈群体榜样角色的示范,学校组织专业要求的提升,大众传媒社会诉求的与时俱进,这些教师角色扮演的外在驱动因素,影响教师有效的扮演角色和对教师角色扮演的领悟。

如何做到“有效”的角色扮演。首先,教师对信息时代所赋予的角色应有全新的理解。教师应立足教育实践和家庭、同辈群体、学校、社会要求,重新思考教育,更新教育理念,重构学习环境,反思教育实践。既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角色,又要兼顾学习者、促进者、设计者、合作者的现代教师角色,适应社会对教师角色期望的变化,将自身对教师角色的独特领悟通过教育实践将领悟的角色展现出来。其次,教师角色扮演时处理好人文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无论社会如何变革,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不会变。“教育的本质就是改变人的思维。”[8]教育理念、教育环境、教育方式会为适应社会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但教育培养人的本质不会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八一学校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的,“教师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是奉献祖国的引路人。”[8]信息社会,教师并非是单纯的科学技术的使用者,而是利用教育技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设计者,利用评估数据促进学生自我引导的分析者,利用学习网络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学习者。[7]

(二)自如的角色转换,内化教师角色扮演的自觉

教师角色可以看作是“一个由基础性角色、支持性角色和魅力性角色构成”[9]的集合。自如的角色转换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语言、思维、学习、情感能力。激发教师自身的潜在能力,可以深化教师对教师角色的独特领悟,使教师更好地扮演多重角色,促进教师在角色间的转换并最终内化为自觉。

教师通过教育实践感悟、理解、体验所承担的多重角色及其蕴含的职业价值。教师在角色转换时注意避免工具取向,应以价值取向为主导。工具取向下教师被看作是教育系统中的某一个零部件,被异化为工具的存在,导致教师失去追求自我发展的需要。教师角色也会因工具取向失去活力,沦为没有灵魂的布偶。价值取向主导下的教师角色转换可以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体验教育实践蕴含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在追求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教师多方面的发展。

教育实践的复杂性和动态化决定了教师角色实践需要教师根据教育实际及对教师角色的领悟进行常态化反思。既反思角色实践中的不足,也总结角色扮演中的优势;既反思自己的教师角色,也反思同行呈现出的教师角色。这种常态化的反思活动可以促进教师自如的角色转换,自觉地将角色期望与角色领悟内化形成个体专业发展的动力。

(三)良好的角色互动,优化教师角色扮演的场域

教师角色扮演的场域与教师角色扮演的外在驱动因素密切相关。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自然处于社会关系网络系统之中,与教育实践过程中必然与学生、家长、同事、管理者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发生互动关系,教师角色自然与其他社会角色产生互动。以往教师“人为合作”下产生的或依靠少数资深教师推动与其他教育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合作,或迫于行政压力的“强权协同”,或以人为导向的与其他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消极互依”,可能会破坏教师与其他教育相关者的合作意向,不利于教师角色与其他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互动。当前我们应倡导以“伙伴需要”为基础的“自然合作”。[10]自然合作尊重教师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鼓励生成合目的性的共同愿景的公共文化氛围;主张打破以往教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教师与管理者间的关系障碍,鼓励教育主体间进行深入对话,让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学历、不同经历的教育主体在深入对话互动中共同参与决策;以学生发展、教学实践、课程改革、学校发展为载体,深度挖掘教育主体间的相互需求,通过共享资源、互促互利,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与其他教育主体发展有机融合,促进教师与其他教育利益相关者形成良好的角色互动,为教师角色扮演营造良好场域。

(四)动态的角色自愈,驱动教师角色扮演的升级

教师角色自愈能力[11]指教师在处理角色冲突、角色距离等问题时表现出的自我调适能力。角色冲突与角色距离是普遍存在的。角色冲突指因不相容的角色期望导致的心理、行为上的冲突现象,可以分为角色内冲突和角色外冲突。[6]119角色距离指个体自身素质、能力水平与所扮演角色间的差异现象。[6]117教师角色冲突与距离实质上是教师角色扮演内外在驱动因素相互作用时发生的冲突矛盾。教师角色冲突具体表现为,教师对理想角色期望与实际角色实践之间的冲突;教师在转换角色时不同角色间的冲突;社会期望与教师领悟之间的冲突;教师同时扮演多角色时产生的不同角色冲突。教师角色距离表现为教师的行为、品质、素养等与角色规范间的不匹配。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角色距离不会一成不变,会随着社会期望要求的改变而动态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动态的角色自愈能力。动态的角色自愈能力可以帮助教师依据社会对教师角色期望调整对自身对教师角色的领悟、实践,可以推动教师自觉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去匹配教师角色规范。动态的角色自愈能力,能够帮助教师在动态变化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建构新的角色认同,形成新的角色互动,谋求进一步的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领悟角色扮演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角色扮演游戏
多么痛的领悟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