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大丰区草庙镇稻纵卷叶螟、褐飞虱重发特点及科学防控技术

2021-11-29吴海霞张杰峰王风良沈田辉朱展飞周国妹卞康亚崔家华车晋英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卷叶螟飞虱田块

吴海霞 张杰峰 陈 蓓 王风良 沈田辉 朱展飞周国妹 卞康亚 张 玉 崔家华 陈 华 车晋英

(1江苏省大丰区草庙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盐城 224134;2陕西省宜君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铜川 727200;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植物保护站,盐城 224100)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庙镇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在同一水稻生长期大发生,但草庙镇通过科学防控,采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结合的手段,不仅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1-4],还有效控制了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的暴发为害,且于2020年12月通过了江苏省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水稻)基地高标准验收。现笔者拟对2020年草庙镇水稻生产上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大发生特点、重发原因进行分析,并依据2020年草庙镇的防控实际情况,对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科学防控技术进行总结,以供类似地区在防控稻纵卷叶螟、褐飞虱时参考借鉴。

1 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发生情况

草庙镇是江苏省水稻种植大镇,土地流转面积大,也是江苏省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水稻)基地,2020年水稻种植面积为4 500 hm2。为及时掌握大丰区东部沿海稻区迁入性害虫的发生实情,大丰区植保站在草庙镇稻田内安装了智能测报灯,以期为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准确数据。

1.1 稻纵卷叶螟

1.1.1 四(2)代稻纵卷叶螟

根据智能测报灯诱蛾情况分析,2020年草庙镇灯下四(2)代稻纵卷叶螟见蛾早,灯下于6月10日始见蛾,比2019年早12 d;迁入期长,迁入量偏多,6月15日—7月13日灯下查见有成虫迁入;田间发生程度重于前两年,7月13日调查早栽田,平均百穴虫苞量为18.7个、自然卷叶率为0.48%、百穴幼虫量为3.2头,自然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发生。

1.1.2 五(3)代稻纵卷叶螟

2020年草庙镇五(3)代稻纵卷叶螟蛾、卵盛期均长,田间自然发生程度重。据8月13日普查,平均百穴卵量为235.6粒。五(3)代稻纵卷叶螟最终未治田平均自然卷叶率、百穴虫量分别为52.8%、246.3头,自然发生程度为大发生。

1.1.3 六(4)代稻纵卷叶螟

2020年草庙镇六(4)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蛾峰出现在8月22日—26日、8月29日—9月3日。据8月30日大田赶蛾,全镇平均每667 m2蛾量为456.2头,蛾量高的田块每667 m2达5 000头以上;同期调查卵、幼虫情况,平均百穴卵量、百穴幼虫量分别为232.7粒、57.5头,卵以1、2级为主。最终六(4)代稻纵卷叶螟全镇平均自然卷叶率为51.3%、百穴虫量为657.2头,自然发生程度为大发生。

1.2 褐飞虱

1.2.1 五(2)代褐飞虱

2020年草庙镇田间于7月中旬零星查见五(2)代褐飞虱,最终五(2)代褐飞虱平均自然百穴虫量为3.43头,自然发生程度为轻发生。

1.2.2 六(3)代褐飞虱

2020年草庙镇灯下于8月3日始见1头六(3)代褐飞虱,全代累计诱虫7头;田间于7月下旬查见长翅成虫。据8月18日高峰期普查,全镇平均见虫田率为31.07%,平均百穴虫量为12.57头,蛾量高的田块百穴虫量达420头,虫龄以低龄若虫为主,极少数防治效果差的田块在9月10日查见田间“冒穿”,自然发生程度为大发生。

1.2.3 七(4)代褐飞虱

2020年草庙镇因暖秋天气加上适宜的生育期,在8月底至9月上旬田间出现了明显的七(4)代褐飞虱短翅成虫高峰。据8月1日普查,全镇平均百穴虫量为68.5头,其中百穴成虫量为18.2头、百穴短翅成虫量为7.1头。据9月17日[七(4)代褐飞虱虫量高峰期]调查,防治效果差的田块平均百穴虫量高达4 800头,虫量高的田块百穴虫量超过50 000头,且均以初孵若虫为主,自然发生程度为大发生。但实施科学防控后,最终全镇七(4)代褐飞虱百穴残虫控制在50头以下,“冒穿”田块零星查见,确保了水稻稳产、丰产。

2 稻纵卷叶螟、褐飞虱重发原因分析

2.1 迁入期早、迁入量大

2.1.1 稻纵卷叶螟

2020年草庙镇四(2)代稻纵卷叶螟由于迁入期早,导致五(3)代、六(4)代稻纵卷叶螟迁入量大,为害盛期长,防控难度加大。

2.1.2 褐飞虱

2020年草庙镇五(2)代褐飞虱为轻发生;六(3)代褐飞虱查见田率高于常年,为中等发生;七(4)代褐飞虱为大发生,发生程度为15年来罕见。

2.2 虫卵量高,危害持续时间长

2.2.1 稻纵卷叶螟

自8月上旬以后,草庙镇稻纵卷叶螟发生表现为蛾量高、峰期长、虫卵量大[严重田块百穴虫卵量达1300头(粒),是防治标准的8.7倍];虫卵量大、蛾峰持续时间长,增加了适期防治难度,从而使2020年稻纵卷叶螟在水稻上的为害程度明显加重。

2.2.2 褐飞虱

褐飞虱自6月下旬开始迁入草庙镇,盛发期从8月下旬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长达53 d,为历史罕见。

2.3 气候条件适宜

2020年6月8日—7月20日草庙镇遭遇超长梅雨期(长达42 d),降雨偏多,梅雨期间累计降雨量达702.3 mm,比2019年同期累计降雨量多523.2 mm,导致稻纵卷叶螟、褐飞虱成虫迁入期早,迁入峰出现时间早,迁入量偏多;同时,长达42 d的适温、寡照、高湿天气,十分有利于四(2)代稻纵卷叶螟、五(2)代褐飞虱的存活,为中后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重发提供了大量的虫源基数。

2.4 水稻生育期偏迟

2020年草庙镇遭遇超长梅雨期,光照不足,导致水稻生育期比常年迟5~7 d,而水稻营养生长旺盛,贪青、迟熟,极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成虫产卵、卵孵化以及幼虫和若虫存活,进而提高了防治难度。

2.5 防治措施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1)部分种植户对防控稻纵卷叶螟、褐飞虱重视不够,忽视了“压前控后”,这是导致2020年草庙镇稻纵卷叶螟、褐飞虱重发的重要原因。(2)害虫对常用药剂产生了抗药性,例如,稻纵卷叶螟对使用多年的菊酯类农药已产生抗性,褐飞虱对噻虫嗪、吡虫啉、噻嗪酮、吡蚜酮等药剂已产生抗性,若仍使用这些药剂进行防治,必定会导致防治效果差,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5-6]。(3)部分种植户用药不及时,用药兑水量偏少(例如,使用无人机防治稻纵卷叶螟、褐飞虱时用水量偏少),也导致了防治效果差。

3 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科学防控技术

稻纵卷叶螟、褐飞虱是草庙镇两个主要的外来害虫,对其防控一直是当地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2020年草庙镇水稻上稻纵卷叶螟、褐飞虱虽然重发,但通过采用绿色防控方法取代传统防治方法,并配合应用农药减量使用技术,最终取得了显著的防控效果。

3.1 防治策略

对稻纵卷叶螟,四(2)代正常年份不防治,重点防治五(3)代和六(4)代;对褐飞虱,重点是从源头进行控制,加强虫源地防治,同时注重“压前控后”。

3.2 准确测报

准确测报是科学防控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到系统调查与面上普查相结合、灯下虫量调查与大田调查相结合、查虫与查卵相结合。尤其是针对稻纵卷叶螟,由于其前期迁入虫量相对较少,为准确掌握虫情,争取全年防治工作的主动权,在稻纵卷叶螟四(2)代发生期,要加强对田外杂草及其他虫源田的调查。

3.3 合理用药

具体为:(1)把握最佳用药期。积极预防、适期防治是保证对稻纵卷叶螟、褐飞虱防控效果的关键。其中,防治稻纵卷叶螟时,必须掌握在卵孵高峰期用药,在幼虫高龄期形成卷叶后再用药,对其防治效果会明显下降;对于褐飞虱防控,必须重视“压前控后”,可在水稻前期纹枯病等病虫害防治时,对五(2)代、六(3)代褐飞虱进行兼治。(2)合理用药。2020年草庙镇加大了对新药剂的推广力度,避免使用噻虫嗪、吡虫啉、噻嗪酮等害虫已产生较强抗性的药剂。例如,稻纵卷叶螟可选择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茚虫威、丁虫腈等药剂与甲维盐、阿维菌素等速效性药剂混用进行防治,防治时需确保用药量(喷杆式喷雾机每667 m2兑水20 kg,手动喷雾器每667 m2兑水30 kg),并做到均匀喷雾,且喷药时可添加有机硅等助剂,以提高防治效果[7-8];褐飞虱可选择三氟苯嘧啶、丁虫腈、吡蚜酮、呋虫胺等药剂与烯啶虫胺等药剂混用,每667 m2兑水50 kg喷粗雾进行防治,且慎用无人机防治[9-11]。

3.4 其他工作保障

具体为:(1)为确保水稻病虫害测报的精确度,进一步准确预测害虫发生情况,2020年草庙镇专门抽调农业技术人员加强对虫情的调查;(2)加强与上级植保部门的紧密合作,通过“取经学习”,进一步提高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植保服务水平;(3)草庙镇根据两大害虫的发生情况,做到了分类指导、统防统治,准确、及时地控制了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的发生;(4)各部门间加强协作,依靠行政推动,将广大农户充分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开展科学防控。

猜你喜欢

卷叶螟飞虱田块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基于时空滤波Sentinel-1时序数据的田块尺度岭南作物分布提取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商河县夏玉米灰飞虱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啤酒大麦科学施肥保品质
艾法迪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