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贝母-春玉米套作’-秋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初探

2021-11-29朱武斌卞晓波吕学高程林润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鳞茎除草粉剂

朱武斌 卞晓波 吕学高 张 良 程林润

(1东阳市东阳江镇人民政府,东阳 322119;2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金华 321051;3东阳玉米研究所,东阳 322100)

多年来,浙贝母、甜玉米一直是浙江省东阳市种植的重要农作物。随着玉米新品种选育进程的加快,科研工作者选育了“雪甜7401”“金银208”等生育期短、品质高的玉米新品种。鉴于上述玉米新品种的生育期短,东阳市为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在进行春玉米种植时,先将春玉米与浙贝母进行套作,收获后在秋季再连茬种植秋玉米,经反复试验,东阳市最终探索形成了“‘浙贝母-春玉米套作’-秋玉米”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为促进“‘浙贝母-春玉米套作’-秋玉米”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现笔者将该种植模式的技术要点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浙贝母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1.1 品种选择

选用适应性好、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如“浙贝1号”“浙贝2号”等,且要求选择抱和紧密、芽头饱满无损、大小中等、无病虫害的鳞茎作种。

1.2 整地作畦

浙贝母宜在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或近中性的砂质壤土上种植。种植前,田块深翻25~30 cm,碎土耙平,并作“龟背形”畦,要求畦宽(连沟)100~120 cm,沟宽25~30 cm。

1.3 合理安排茬口,适度密植

浙贝母宜在9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为减少用种量,宜尽量选择直径为2~4 cm的鳞茎进行播种。其中,鳞茎直径为3~4 cm的,播种时株行距以17 cm×18 cm为宜,鳞茎直径为2~3 cm的,播种时株行距以15 cm×17 cm为宜。播种时,在畦面上开沟,然后将鳞茎放在沟底(芽头朝上),大籽深播,小籽浅播,畦单边留10 cm不播种,以便后期移栽春玉米。播种后,畦面覆盖玉米秸秆,以保持土壤湿润,并做好田间排水工作。

1.4 田间管理措施

1.4.1 肥料运筹

浙贝母是耐肥作物,重施、巧施肥料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施肥应遵循“重视施用腊肥,早施苗肥,适施花肥”的原则。具体施肥措施为:基肥结合耕地每667 m2施充分腐熟农家肥1 500~2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300~400 kg;种肥在播种前每667 m2撒施钙镁磷肥40 kg、焦泥灰500 kg;腊肥在12月下旬每667 m2施稀薄腐熟农家肥1 000 kg或三元复合肥(N-P-K=15%-15%-15%,下同)20 kg;苗肥在齐苗后每667 m2施稀薄腐熟农家肥500~750 kg或三元复合肥7 kg,间隔10~15 d后再施肥1次,用量与第1次相同,且第1次苗肥施用后2~3 d每667 m2施草木灰100 kg或硫酸钾5 kg;花肥在现蕾时每667 m2施尿素5 kg、硫酸钾5.5 kg;摘花顶后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10 kg;鳞茎膨大期视长势每667 m2施磷酸二氢钾100 g,可兑水成0.2%浓度溶液进行根外追肥[1]。

1.4.2 水分管理

浙贝母虽需水不多,但不能缺水,在整个生育期间要防止干旱,浇水时要避免田间积水。

1.4.3 摘蕾打顶

为了培养大鳞茎,宜减少浙贝母在开花结实时的营养消耗,一般在3月下旬植株有1~2朵花蕾时对浙贝母进行摘蕾,摘蕾过早,会将花的下部叶片一起摘掉,减少了光合作用面积,从而影响浙贝母抽稍;摘蕾过迟,花蕾消耗养分多,会影响浙贝母鳞茎的发育。摘蕾时,将花连同7~10 cm长的顶稍一并摘除。摘蕾宜在晴天进行,以免雨水渗入伤口,引起腐烂。

1.5 病虫草害防治

1.5.1 草害防除

浙贝母一般采用中耕除草的方式进行草害防除,且要求中耕除草与施肥结合进行,即在施肥前先进行中耕除草,以使土壤疏松,增加保水、保肥能力,便于浙贝母吸收利用肥料。同时,在浙贝母栽种后至施冬肥前,进行人工拔草3次,最好将植株四周的杂草全部拔除。此外,在浙贝母植株长大后,仍需人工除草,人工除草时注意不要伤到浙贝母植株,以避免影响鳞茎生长。

1.5.2 病虫害防治

浙贝母病虫害防治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以确保浙贝母的质量安全。同时,要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经济阈值,适期施药、对症下药、轮换用药,严格控制用药安全间隔期。浙贝母种植过程中主要防治灰霉病、黑斑病、干腐病、软腐病等病害及蛴螬等虫害。其中,灰霉病,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防治;黑斑病,在进入梅雨初期,可结合防治灰霉病,选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 d防治1次,连防3~4次;干腐病防治,需在播种前剔除有病鳞茎,然后将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泡10~15 min消毒,以减轻病害的发生;软腐病,可在发病前用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进行防治;蛴螬,可通过诱杀金龟子来降低其产卵量,压低虫口基数,也可采用天黑亮灯、天亮关灯的物理方法进行防治,药剂防治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拌细土制成毒土,顺垄每667 m2条施毒土10 kg,随即浅锄。

1.6 适时收获

浙贝母一般在5月上中旬、地上部分茎叶枯萎后,选晴天及时收获,然后及时进行产地初加工。

2 春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2.1 品种选择

为合理安排茬口,应选用全生育期在80 d左右、品质优良的甜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如“雪甜7401”“金银208”等。

2.2 适期播种,育苗移栽

春玉米宜在3月下旬播种,4月上中旬玉米约3叶1心时移栽,且移栽前要炼苗4 d左右。春玉米可采用50孔或72孔塑料穴盘,并利用商用基质或用泥炭土与珍珠岩按体积比3∶1配比的基质进行播种育苗。播种前 1~2 d 进行晒种,然后在25 ℃恒温下进行催芽,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为方便浙贝母收获,春玉米宜在浙贝母种植畦面的单侧进行人工移栽,且栽种密度要稀于普通玉米,一般每667 m2种植2 000~2 200株。在春玉米移栽过程中,要尽量避开浙贝母的生长空间,并将排水沟中的土挖起、填埋。为保证春玉米的田间整齐度,宜将长势相对一致的玉米秧苗一起移栽。

2.3 肥料运筹

待春玉米秧苗移栽成活后,在苗龄4~5 叶时,每 667 m2将5 kg尿素溶于水,配成浓度为1.5%~2.0%的尿素水,浇施长苗肥,且每667 m2喷施磷酸二氢钾约400 g。对于分蘖力较强的玉米品种,如“雪甜7401”等,可在其6~8叶期彻底去除分蘖,以培育壮苗。“雪甜7401”“金银208”等玉米新品种的全生育期短,整个生育期的叶片数在13张左右,故要在大喇叭口期(植株具8~10张叶片时)结合中耕除草及时追施穗肥,每667 m2穴施尿素20 kg,施肥后及时覆土。

2.4 综合防控病虫害

春玉米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有小斑病、纹枯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金龟子、蚜虫、草地贪夜蛾等。在生产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且要施用低毒、高效农药,以切实保证采收期的果穗产品安全。一般来说,可在喇叭口期,将1~2 种杀虫剂 (以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甲维盐、虫酰肼等为主要成分的药剂) 和杀菌剂 (以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丙环唑为主要成分的药剂) 混合起来喷施,以达到预防玉米螟、小斑病和纹枯病的目的,同时集合使用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等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2]。

2.5 及时采收

春玉米一般在6月下旬完成收获,成熟标准为花丝干枯变褐色,籽粒体积膨胀至最大值、呈乳白色、压挤时出乳浆。采收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采收后的果穗经简易包装即可进入超市、水果店或蔬菜批发市场等进行销售,也可采用电商销售平台 (淘宝、微信、微店等)进行销售,早晨采摘,下午包装发货,江浙沪皖第2天即可到达[3]。

3 秋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3.1 品种选择

秋玉米要选用生育期短、耐热性较好、经济效益高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如“雪甜7401”“金银208”“金玉甜3号”等。

3.2 适期播种,育苗移栽

秋玉米一般在6月中旬播种育苗,7月初移栽。鉴于此时恰逢高温,提倡采用小苗移栽,可在秋玉米2叶1心时移栽,每667 m2种植密度在3 500株左右。

3.3 肥料运筹

在施足基肥(每667 m2施商品有机肥1~2 t+三元复合肥(N-P-K=16%-16%-16%,下同)40 kg)的基础上,在秋玉米定植后5~7 d,用浓度为3‰的三元复合肥灌根;在大喇叭口期(植株具8~10张叶片时),结合中耕除草,每667 m2追施尿素20 kg作穗肥,可采用穴施或条施方式,施肥后及时覆土。

3.4 综合防控病虫害

秋玉米的虫害发生相对较严重,可在大喇叭口期,喷施1~2种杀虫剂 (以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甲维盐、虫酰肼等为主要成分的药剂)预防玉米螟、金龟子、蚜虫和草地贪夜蛾等,同时集合使用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等措施进行虫害防治。秋玉米的病害主要是锈病,可在大喇叭口期、发病初期、田间病株率达6%时,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进行防治。

3.5 其他田间管理

“雪甜7401”等甜玉米品种要在植株具有7~8张叶片和吐丝期,每667 m2均用己唑醇10~15 g进行控旺处理。在秋玉米植株吐丝后,田间灌冷水,并保持排水沟内有一定水层,以达到促进秋玉米生殖生长和田间降温的作用,进而提高秋玉米在高温条件下的结实率。

3.6 适时收获

秋玉米一般在9月初开始收获,可结合外观分批采收。收获后,可采用多种销售渠道进行销售。

4 经济效益分析

据统计,采用“‘春玉米-浙贝母套作’-秋玉米”种植模式,浙贝母每667 m2产量为750 kg,按售价10元/kg计算,每667 m2收益可达7 500元;春玉米每667 m2产量为1 500穗,按售价4元/穗计算,每667 m2收益可达6 000元;秋玉米每667 m2产量为2 500穗,按售价4元/穗计算,每667 m2收益可达10 000元;合计每667 m2总收入达23 500元,经济效益显著。

猜你喜欢

鳞茎除草粉剂
20220508 水田除草机的研制及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百合鳞茎的采收与贮藏保鲜技术
低温与GA3对大蒜气生鳞茎萌发的影响
百合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淮安地区野生薤繁殖技术研究
春防大蒜病虫害需对症
除草新招
粉剂农药使用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