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寻

2021-10-23陈晨

旅游纵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陈晨

摘 要:产教融合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落脚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围绕酒店管理人才专项技能的主线,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实际需求,构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利用学校、企业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实现产业与教学的紧密衔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模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F719.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酒店管理对于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关注焦点。要分析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困境,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探索高职院校与企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手合作方式,打造全新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破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错位严重的瓶颈。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概述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巨大,专业人才缺口较大,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时,酒店企业也面临管理人才流动性过大的问题,一般来说,企业员工流动率在5%~10%是正常的,而当前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平均流失率达到45%以上,且年轻员工的流失率极高,还存在极其严重的“潜流失”现象,不利于酒店的正常运行[1]。另外,学校又面临学生就业率的压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相契合,难以达到企业岗位要求,表现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错位的现象

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来看,主要培养与酒店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需求相契合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加强对学生酒店管理职业能力的培养,合理设计酒店管理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涵盖基础理论教学的专业实践教学等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其实现模式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并以“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重要支撑[2]。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上存在供需比例失衡的状况,人才培养质量基本能够满足行业需求,逐渐形成了适合区域发展的专业培养特色模式,实现了开放性办学。但是从总体来看,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认知存在偏差

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社会大众比较关注自己在工作中的地位,对于酒店管理工作的認知存在偏差,认为酒店工作就是服侍人的工作,地位较低,不愿意选择到酒店工作,导致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招生难的问题[3]。一方面,学校的招生方式和培养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增大了招生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酒店行业的就业门槛较低,一些员工并未进行专业学习就参加工作,造成酒店管理人才技术含量低、易于被替代的假象,较大程度削弱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吸引力。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缺乏系统性

职业性和实践性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本质特征,对于职业教育是否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常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愿,大多学生对参加实践表现出渴望心理。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学校无法全面提供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场景,校内实训室尚未完善,使校内实训室的利用率偏低,难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同时,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与学生的实践需求存在矛盾,学生主要接受的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技能训练,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实践体悟和理解,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和不适感。另外,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尚存在缺失,缺乏地域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习惯于传统的学科式的培养模式,未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

(三)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讲授法,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锻炼的引导,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四)专业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结构偏学术化,教师的学历水平较高,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素养,但是缺乏酒店管理实践经验,难以达到“双师型”教师结构的要求。同时,在教师实践提升通道上尚未畅通,主要是由学校向教师提供进修、考察的晋升通道,而对于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的通道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五)学生的实习过程缺乏有效的专业指导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的专业指导,尤其是在酒店旺季的时候,对新来的实习生的专业指导明显松懈,新实习的学生要承受酒店的劳动负荷,而无暇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和思考[4]。同时,学校指定的实习管理和指导教师也因无法进驻酒店或校内工作,也缺乏对实习生的有效指导,最终导致学生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观念

学校管理层要对自身进行精准定位,以培养企业行业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为目标,充分激发学生潜在的自我培养意识,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树立服务意识。

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成立各专业的关系管理委员会,采集学生对专业培养和学校管理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加强教师、学生与学校管理层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可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打造教师标杆和精品课程,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二)注重基于能力本位的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

要结合酒店的岗位设置情况合理划分岗位职级,构建层次分明、梯度性强的教学课程,分梯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一是公共基础课。以培养“必须、够用”的人才目标为基准,设置与酒店管理专业社会岗位相契合的公共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基本的工作技能。二是专业框架课。要针对酒店管理岗位的职能和业务,合理设置专业框架选修课,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三是素质教育课。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提升的角度,开设科技、管理、文体等人文课程。四是综合实践课[5]。主要通过实训教学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顶岗实习实训的环境中掌握岗位技能,能够较好地处理酒店管理相关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以岗位能力和岗级递进的原则,合理确定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使之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要求。①餐厅服务员。能够结合顾客需求配置菜单,对其提供就餐服务。并及时把握餐厅当日货源和品种供应状况,能够根据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宴会要求,设计与酒店风格相匹配的整体台型。②茶艺师。要能够鉴别不同茶叶的品质,为客户选择适宜的冲泡器具,向客户推荐茶点,并展示丰富多样的茶艺文化知识[6]。③客房服务员。掌握迎候宾客的基本礼仪,为宾客办理住宿相关服务,并具有整理客房和日常管理的能力,能够较好地处理各种突发状况。④前厅服务员。在酒店前台为客人提供咨询、迎送、入住登记、结账等服务,要掌握相关的推销、管理、沟通方面的技能。

(三)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性”素养,将其贯穿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酒店各个岗位的实际需求,使学生掌握相应的酒店管理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岗位职业能力,成为酒店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准职业人才”。

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转变传统的“2+1”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即前两年在学校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第三年进入酒店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时持“双证”(畢业证+职业资格证)。具体来说,设计以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第一,人文素质能力模块。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必修课程,并在第一学年融入酒店的企业文化,使酒店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和职业理念。第二,职业基础能力模块。主要包括以下课程,如酒店管理概论、酒店礼仪、酒店英语视听说、服务心理学等课程。该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的酒店基础知识,掌握酒店管理相关的基础理论,为日后的职业实践提供系统理论支持。第三,职业岗位能力模块。主要设置以下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营销、会展接待实务等。该模块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相对接,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酒店中见习和实习,并邀请酒店工作人员或本校毕业生来校开展讲座,增加酒店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相关岗位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第四,职业拓展能力模块。主要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要求,设置具有特色化、个性化的课程,如旅游基础知识、小语种、插花技能、茶艺技能等,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就业视野,在职业中突显自己的个人特长和能力。第五,社会实践能力模块。结合学生的职业岗位要求,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军训与国防教育、公益劳动、顶岗实习等,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思考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同时,要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构建“生产型”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工作场景,承担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同的职责。例如,在实训基地中创设一个酒吧,学生可以零距离地接触酒吧的各项管理工作,包括酒吧筹建、运作、生产、服务、管理等。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前台预订与接待、客房甩单、斟酒等工作,学会在实训场景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教师在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指导,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和管理,能够较好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并督促学生完成实习实训后的报告撰写等任务。

(四)引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法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职业人才培养方法,对于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重要作用。要提高参与主体对现代学徒制的认知,利用学校官网专栏、校企讲座推荐等方式宣传和推广现代学徒制,并根据现代学徒制的要求科学设置岗位课程,着眼于对学徒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将学徒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转化,使之成为科学合理、易于实施的项目课程,打造项目化、模块化的优质课程,真正做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并要实施师徒带教的动态考核与评价,由指定的一位企业带教师傅和一位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实施全程“二对一”的培养、考核和评价,实现校企双元育人、交替训教,在校企双导师的共同培养下提升学徒的培养效率和质量。

另外,要加强现代学徒制的师资培训,为新教师、专业带头人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并注重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的专业交流,全面把握学徒的进展状况,定期商讨并解决学徒制实施中的问题,落实学徒的双身份,保障学徒的正常权益。

四、结语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要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相关内容,注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对接与合作,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引领和指导,要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可操作性课程体系,转变产与教相脱节的现象,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之中,在校企深度合作的氛围中掌握相关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雷小生.谈《管理学原理》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管理学原理》说课脚本[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85-87.

[2] 邓英,高家颜.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2015(5):50-52.

[3] 沈洁红,凌跃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双元制”培养模式探讨: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经济视角,2011(12):55-56.

[4] 蒋丽霞,刘莹,杨华,等.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析: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5):133-135.

[5] 朱波.基于CDlO理念培养下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探:以江苏省内高职院校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7):115-116.

[6] 蒋希众,黎翔,李志嘉,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经济师,2016(12):178-179.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