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1-10-23李攀

旅游纵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李攀

摘 要: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促使“研学旅行”进入快速发展期,同时也从战略高度助推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这就要求研学导师的培养要符合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然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多局限于传统旅游业,较少涉及对研学旅行的人才培养。本文以高职院校培养研学旅行人才的意义为出发点,分析研学旅行的现状,对研学旅行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剖析,并基于此,从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产教深度融合;创新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建构,以推动研学旅行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4;G71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研学旅行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2020X003)。

引言

研学旅行推动了素质教育改革,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教育事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导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的颁布,促进了研学旅行行业的发展,行业的发展对研学导师的需求量增大。然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仍多局限于传统旅游业,对研学旅行的人才培养较少涉足。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职业教育要与产业需求相结合,促进教育和产业的联动发展[1]。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进行研学旅行人才培养的探索,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市场对人才供给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培养研学旅行人才的意义

(一)有助于满足国家提出的提高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之目的

研学旅行作为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中小学研学活动的开展是当前及未来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系列文件,促进了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发展。研学旅行的实践走在了前面,其理论建设及师资建设却有些滞后,而研学旅行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研学旅行服务的专业人才。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在旅游大类中增补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从2020年起执行[2]。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进行研学旅行人才培养实践,可以培养更专业的研学人才,符合国家政策,且有利于满足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有助于实现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侧改革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快实现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促使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等有机衔接,高等教育应服务社会、优化结构,职业教育应与产业发展需要相结合,促使教育与产业联动发展[1]。研学旅行是旅游市场的新业态、新增长点,是旅游和教育相融合的产物;然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仍多局限于传统旅游业,较少涉及对研学旅行的人才培养。由此可见,探索高职院校研学旅行人才的培养,符合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要求,有助于推动我国产教融合发展,实现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侧改革。

(三)有助于完成旅游新兴产业对旅游人才需求之目标

研学旅行有别于一般的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也有别于亲子旅游,它是一种新兴的以中小学生为主的体验式旅游,其实质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旅游仅是一种手段和形式,探究学习是核心。研学旅行通过旅游的形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有机会走出校园,走向自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因此,旅行社作为研学旅行的承办方,必须能够提供符合研学旅行特点的产品,满足研学旅行的要求,实现研学旅行的目标。这就促使旅行社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地方旅游产业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加大对本地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这些工作需要专业的研学旅行人才去完成。由此可见,研学旅行人才的培养为地方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二、研学旅行人才培养现状

(一)依托高职院校培养研学旅行人才

从行业需求来看,对研学旅行人才的技能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符合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点,因此研学人才培养应以高职院校为主[4]。教育部等部门出台的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了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发展,使研学旅行在中小学校成为一种常态。然而,高职院校研学旅行人才的培养并未跟上节奏,以浙江省为例,笔者查阅各高校专业设置方向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但基于对研学旅行认识不到位、缺少教材、师资难定位以及评价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部分高职院校不敢尝试开设新的专业,开设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方向的院校极少,高职院校在研学旅行人才培养中仍处于探索阶段。

(二)旅行社积极参与研学旅行,培训“研学导师”

研学旅行是旅游行业的新业态,研学导师也需具备导游的基本能力。因此,面对旅游市场对研学导师的需求,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研学旅行人才较少,旅行社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对现有导游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市场对研学导师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人才供需不均衡的矛盾,但却忽略了研学导师的核心能力,尤其是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不足,盲目地将导游和研学导师混为一谈,无法满足市场对研学导师的需求,且导致研学旅行流于形式。

三、高职研学旅行人才培养能力要求

为适应研学旅行的发展,研学导师应具备各项能力,详情如图1所示。

(一)职业基本素养

作为研学导师,除具备导游基本素养,如热爱祖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高尚的情操修养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外,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研学导师需具备爱心、耐心以及较强的责任心。此外,还应思想健康,能够积极传递正能量。

(二)导游服务基本能力

语言、知识、技能是导游服务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的和谐统一才能称得上是高质量的导游服务[5]。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旅游,这就对导游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研学导师需具备扎实的旅游基础知识,熟悉旅游景点的相关知识,且知识面要广,能够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能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确保知识的正确性、科学性,讲解方式要适合学生主体的能力水平,向学生介绍我国(地方)的传统文化和各地旅游资源。

(三)研学课程开发能力

研学课程的开发是研学旅行设计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环节。研学导师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水平等特点,结合当地景区特色,开发合适的研学课程,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同时,研学导师要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在研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全体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此外,研学导师还需具备课程评价能力,能够针对研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调整研学环节,且在研学活动结束后结合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对研学活动的反馈对课程进行总结性评价。

(四)研学活动组织能力

研学旅行本质上是一种体验式学习课程,旅行仅是一种载体,研究学习是其主要目的。研学旅行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其主是通过研学这种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实现教育目的,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对问题探究的能力,通过旅行去体验、领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扩展知识面、增強民族文化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心。这就要求研学旅行人才除具备导游基本能力外,需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寓教于乐组织好研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

(五)特殊事件处理能力

安全保障是旅游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是旅游业的生命线[6]。研学旅行的主体以中小学生等未成年群体为主,其安全责任更加重大,这就要求研学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7]。此外,中小学生群体活泼爱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存在各种突发情况的可能性,这就要求研学人才需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构建高职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除培养传统的导游人员外,需要适应研学旅行大环境和市场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培养专业的研学导师。这就要求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全面考虑研学旅行人才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导游基本职业素质,广泛的旅游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课程开发及设计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技能型人才[8]。

(二)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在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合理构建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应融合旅游专业和教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实现课程的跨学科性。课程设置时应围绕研学导师的职业能力展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跨界能力及创新能力[2]。旅游专业除公共课程外,可以尝试设置旅游类课程,如导游业务、导游讲解、地方导游基础等;教育类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研学课程开发等,以及实践课程三大模块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产教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应和旅游行业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按照产业发展的需求,基于“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通过认知学习、顶岗实习、实训基地拓展、毕业实习,提升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可以聘请企业职工担任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发设计、讲授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鼓励学校教师到研学机构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此外,也可以聘请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教师,通过这种校企教师合作的方式,多渠道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创新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

高职教育要突出职业性,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要结合岗位的基本要求,包括对职业素养、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9]。

五、结语

研学旅行人才的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依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进行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是最便捷的人才培养途径。在研学旅行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合理构建课程体系,通过产教深度融合的方式培养技能型人才。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将结合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探索,并不断完善人才评价的方式,为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2017-12-19)[2021-08-05].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增补专业[EB/OL].(2019-10-18)[2021-08-05].http://www.moe.gov.cn/s78/A07/ zcs_ztzl/2017_zt06/17zt06_bznr/bznr_ptgxgdzjml/ptgx_ mlxjzydz/201910/t20191018_404286.html.

[3] 刘松敏.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研学旅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3):211-213.

[4] 孙嫘.研学旅行背景下高职研学导师人才培养探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7-10.

[5]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统编教材专家编写组.导游业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20:36-40.

[6] 陈瑶.高职教育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科技视界,2019(36):213-215.

[7] 谢蕾.研学旅行背景下的研学导师方向人才培养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1):176-177.

[8] 孙嫘.研学旅行背景下高职研学导师人才培养探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7-10.

[9] 杨晓.研学旅行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8(4):131-135.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